掃地機器人是一個不創新就會面臨淘汰的賽道。
從導航技術到避障算法,從自集塵、自清潔到自動上下水 …… 玩家們對産品的叠代升級不可謂不高頻。然而,爲什麽掃地機器人産品肉眼可見地好用了、聰明了,但尚未成爲中國家庭的 " 剛需 "?
究其原因,是行業尚在突破創新瓶頸,且還有不少用戶痛點仍未得到解決。
現階段的掃地機器人産品,除了極少數頭部廠商的産品,更多是圍繞已有功能點和性能參數進行優化和升級,但行業需要革命性的技術創新來推動掃地機器人品類步入新的發展階段,從而推動市場空間和滲透率的進一步提升。
誰能通過一項技術、一款産品,将掃地機器人帶入 "iPhone" 時刻?成爲了各家廠商暗暗角力的重點。
一、仿生機械臂,掃地機行業的創新拐點
奧維雲網 ( AVC ) 統計數據顯示,2023 年上半年,國内掃地機器人市場銷額同比下滑了 3.66% 至約 47 億元;銷量則下滑了 5.39% 至 145 萬台。而最新的 9 月份數據顯示,掃地機品類已實現了全渠道量價齊升,線上零售額爲 7.4 億元,同比 +9.2%,零售量 22.6 萬台,同比 +2.8%;線下零售額爲 2903.7 萬元,同比 +38.6%,零售量 5961 台,同比 +27.9%。
中國掃地機器人市場,似乎正走出量額雙降的 " 陣痛期 "。
之所以說 " 似乎 ",是因爲今年以來很多掃地機器人新品主要宣傳點依然停留在吸力大、噪音低等 " 老 " 賣點上。相較消費者對智能清潔産品高效省心的需求,這類近乎 " 内卷 " 的産品創新略顯杯水車薪。
這也是我國掃地機器人的滲透率仍處于相對較低水平的直接原因之一。
數據顯示,我國掃地機器人滲透率僅有 6.9%,低于美國的 15%、德國和日本的 8%。從結構看,我國掃地機器人在高線城市滲透率已達 20%,但在低線城市中品類認識度尚且不足。
行業亟需一項能夠打破創新瓶頸、激活市場的颠覆性技術,爲掃地機器人賽道注入增量驅動力。
有些公司正在做出嘗試。例如今年 4 月,追覓科技從公司的人形機器人上獲得靈感,将機器人機械臂技術降維應用到掃地機器人上,發布了搭載全球首創仿生機械臂技術的掃地機器人。在産品功能、技術上做參數提升之外,成爲業内少數實現突破性創新的公司,也打破了掃地機器人産品創新瓶頸,爲處于增長 " 迷茫期 " 的行業撕開了一個口子。
掃地機器人的核心産品力是清潔效率。随着消費者對于高效清潔産品需求的增長,現有的産品仍難以完全覆蓋人們對于清潔效率的高需求,尤其是掃地機器人清掃不到邊角地帶的痛點。
追覓通過深刻洞察用戶痛點,基于自身在機器人領域的硬核技術實力,研發了仿生機械臂技術。在識别到牆邊、桌腿、床邊等邊角地帶時,掃地機器人會通過仿生機械臂将拖布外擴,模仿人手的清潔習慣," 伸手 " 将邊角的污漬擦淨,實現<0.2cm 的貼邊距離,徹底清除衛生死角。
作爲行業首款毫米級貼邊方案,追覓仿生機械臂技術在貼邊距離上幾乎做到了極緻,突破清潔死角極限,大大解決了邊角難清潔的難題。
二、硬核極客死磕技術高峰
據了解,追覓在提出仿生機械臂方案之前,曾做過大量的用戶調研,發現用戶在使用掃地機器人過程中普遍存在邊角清潔的痛點,掃地機器人在清潔到牆邊、桌子腿等空間時,仍存在約 4 厘米的縫隙難以覆蓋。
實際上,掃地機器人清掃不到邊角不僅是用戶的槽點、痛點,也是廠商們在技術、産品設計上試圖攻克的難點。
行業内也提出過衆多解法,例如改變産品外形形态,采用方形機身,可将抹布盤貼邊距離進一步縮進,但該種機身被困率要高于圓形機身,這對消費者來說比漏掃還要 " 緻命 " 的。
爲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2022 年底,追覓掃地機器人團隊在預研階段就提出了包括仿生機械臂在内的 37 種極緻貼邊的清潔方案。通過對不同貼邊方案進行運動學、動力學相關參數的校核,并利用通用人形機器人領域經常采用的數字孿生方法完成了上千種場景驗證和測試,最終選定了仿生機械臂技術解決方案。
與其他方案相比,追覓采用邊角圓形機身搭配主動外擴的仿生機械臂,在牆邊、桌椅腿、牆角等區域的覆蓋率和靈活性更強,尤其是在狹窄場景中,圓形形态 + 仿生機械臂的靈活性要遠高于方形機身,不易卡困,綜合行動能力更優。
有些消費者可能會問,追覓的仿生機械臂看上去并不 " 高大上 ",稱得上跨越式的創新嗎?
顯然是的。
看似簡單的仿生機械臂技術其實面臨着硬件結構、軟件開發、應用測試等多方面的技術挑戰。
如在空間方面,如何在掃地機器人有限的空間裏,改變原有空間排布,塞進一個額外的機械臂結構,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大挑戰。
此外,掃地機器人元器件的精密性要求非常高。如何滿足對齒輪等器件精密性的超高要求,以及如何提高控制的精密性以實現更精準更安全更低磨損的使用要求,是需要研發團隊不斷攻克的難題。
這些問題單拎出來都是難度極大的,複合在一起的難度更是幾何倍的上升。
爲了保證傳動機構質量,追覓工程師連續奮鬥 2 個月,曆經 7 種齒輪材料的選材,設計方案叠代 10 多次,并經過多次仿真系統驗證和實驗室測試,将使用壽命提升到了 100 萬次以上。
在軟件端,追覓升級了 Dual-Loop 2.0 動作控制系統,可通過沿邊傳感器檢測角度和角速度等五個技術參數,來準确判斷機身和牆邊的距離,從而精确控制沿邊距離。
爲了保證技術方案和産品的可靠性,追覓掃地機測試團隊在實驗室設置了超過三個月的測試場景,包括各種條件下的運行環境測試,以及各種壽命測試和系統調優。
衆所周知,一種産品、一個行業發展得越成熟,其創新難度就越大。而過往的諸多案例表明,很多時候,颠覆性創舉往往來源于行業之外。
如今,将含有機器人基因的仿生機械臂技術應用于掃地機之上,就是一例颠覆性創新。
三、掃地機器人的 iPhone 時刻,遠嗎?
一項技術究竟有沒有解決痛點,是否得到用戶的認可,消費者實際的購買行爲是最好的答案。
追覓掃地機器人 X20 系列,是首批搭載仿生機械臂技術的産品,5 月上市至今,銷量累計已突破 5.6 萬台,平均每月 8 千台,單款産品占掃地機器人的 3.45%。海外首發上市的 DreameBot L20 Ultra 在韓國 Naver 平台直播開播 15 分鍾即售罄。
用戶調研數據顯示,是否具有仿生機械臂拖布外擴功能,已經成爲衆多用戶在購買掃地機器人時考慮的重要因素。
同時,追覓推出仿生機械臂技術,已經引發鲶魚效應。掃地機器人行業已經有廠商跟進推出了相似功能的新品。今年 8 月,石頭科技推出的石頭自清潔掃拖機器人 P10 Pro,賣點之一就是帶有動态機械臂,可以貼邊清掃。
石頭科技該款産品也意味着對追覓仿生機械臂技術的認可、學習。有理由相信,這項技術有潛力成爲下一階段掃地機器人産品的新标配。
但追覓仿生機械機械臂技術的自我進化速度,比友商模仿和跟随的更快。據了解,追覓在 8 月上市的追覓掃地機器人旗艦新品 X30 系列,就搭載了仿生機械臂 3.0 技術,在延續 <0.2cm 貼邊清潔距離的基礎上,新增了拖布外擴配合動态甩尾,讓機械臂可以伸得更遠。
更重要的是,在面對夾縫高度大于 1cm 的各類家具、電器底部時,仿生機械臂還能伸入 4cm 進行深度清潔,擁有更貼近人手的靈活程度,成爲行業唯一能深入清潔 1cm 低矮縫隙的掃地機産品,再次突破清潔邊界。
憑借仿生機械臂 3.0 技術的叠代,追覓 X30 掃地機器人上市僅 46 天,銷量即破 1.8 萬台,成爲掃地機器人行業新一代爆款産品。
與此同時,追覓在大量的用戶調查中還發現,随着掃地機産品的普及和認識的深入,用戶審美提高以及對空間利用率的更高要求,有不少用戶在選購機器人時存在空間規劃方面的痛點,其中 75% 用戶集中于體積大、高度高、上蓋闆打開維護不方便等問題。
基于這一用戶洞察,追覓在 10 月創新性地推出了 Master 空間大師系列掃地機器人,擁有零嵌式 28CM 超薄基站,具有體積小、高度低,且美觀度高的特點,能更節省空間,基站維護更方便。
一面是仿生機械臂技術的快速自我進化,一面是創新性的零嵌式超薄基站設計,追覓一次次都在打破掃地機器人行業的創新瓶頸,腳步從未停止。
尤其是追覓仿生機械臂技術,其無疑攪動了行業的 " 一潭死水 ",通過将機器人領域的機械臂技術與掃地機器人技術相結合,既爲機器人行業尋找到了一個新的更落地的應用場景,也爲打破掃地機行業技術創新瓶頸,從而打開市場增長新窗口提供重要的技術動力。
掃地機器人行業走向剛需的 "iPhone 時刻 ",這一天似乎真的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