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職在家的莫莫,最近醒來的第一件事是刷手機。先寫留言,提醒 " 生病 " 狀态的閨蜜多喝熱水,然後給宣布退燒的朋友圈點贊," 感覺我像個每天查房的大夫 "。
大二的阿禾,習慣設置朋友圈三天可見。" 那些照片和大段文字,會慢慢隐藏起來,就像逐漸沉到海平面以下 ",他有時候又會一天連發幾條。阿禾享受這種熱情和沉靜的自由切換。
這就發一條朋友圈。/ 豆瓣《花束般的戀愛》
如果說,點贊是最經濟的告白,分組是成年人的體面,三天可見是輕奢限定的情緒消費,而需要點擊進入才能查看的朋友圈封面,則洩露某種柔軟的情緒。
無論疾病或健康,快樂或悲傷,順境或逆境,朋友圈,已經成為當代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朋友圈人類學:讓我看看你的心
" 這些照片能發朋友圈嗎?這個文案寫得有趣嗎?這個評論該如何回複啊…… "
網友在豆瓣上發起了 " 朋友圈經營指南 ",還有超過 10 萬人加入了小組 " 朋友圈有趣體質人類 "。拍照修圖,形象管理要有 " 素顔感 ",而臨睡前轉發的一首歌,就比文字更能含蓄表達情緒。
研究朋友圈音樂分享的學者指出,超七成受訪者 " 隐藏着希望他人所挖掘出的某些情緒與心情 ",300 份深夜行為樣本中,23 點到淩晨 2 點高達 60%。更有意思的是,原來半數的人在轉發時,内心有特定的分享對象。
我們跟發射聲波的鲸魚沒啥區别,都在試圖尋找知音同類。
希望你能理解我的 " 網抑雲 "。/ 豆瓣截圖
轉發、點贊、分享、評論,朋友圈堪稱當代人類行為大賞。朋友圈的力量,在于讓我們被認識的人看見。
人們可以面對師長前輩發布學習打卡帖,展現乖巧上進的一面;在朋友同學那裡,又可以發幾張沙雕自拍,表露有趣松弛的個性。
通過分組朋友圈立人設,成為必備社交技能。《年輕人朋友圈使用報告》顯示," 探店旅行達人 " 是大家首選的人設,接着依次排序,20 歲以下是 " 努力家 ",20 — 30 歲是 " 文藝青年 ",31 歲以上是 " 散文家 " 和 " 時事評論家 "。但也有人認為,隔幾個月、幾天甚至幾小時再回頭看朋友圈," 發現以前發的好多都太傻了 "。
Tom Standage 在《從莎草紙到互聯網 : 社交媒體 2000 年》中說到,社交媒體并不是什麼新鮮的事物。人類作為社會性動物,天生就喜歡分享,這是我們獲取安全感和生存保障的方式。
我們的歡喜、苦悶、悲傷或猶豫,都通過指尖輕點藏進了朋友圈裡。朋友圈是樹洞,是廣場,供人們宣洩情緒、表達觀點、交換信息。
這年頭,每人都有一個最佳廣告位
2012 年 4 月 19 日,朋友圈功能正式上線,今年剛好是 10 周年。北島曾經寫過最短的詩《生活》,隻有一個字 " 網 ",那麼也許還能有一首 " 朋友 ":圈。
朋友圈的基礎構成是熟人網絡,比起其他信息的無差别轟炸,大家更願意相信圈中好友的 " 親身經曆 "。根據曾經披露的公開數據,每天有 7.8 億名用戶進入朋友圈,1.2 億名用戶發表朋友圈,其中照片 6.7 億張,短視頻 1 億條。
在意識到之前,朋友圈已然是我們手上能夠穩穩拿捏的廣告位。每個人,都是這集黃金檔節目的主演。
生活的舞台,每個人都是主角。/ 豆瓣《黑天鵝》
先别急着挑眉頭,這事其實順理成章。我們往往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同角色,比如子女、戀人、下屬或者朋友。朋友圈就像生活的舞台,每個人都展演出或理想或真實的自我。
文化學者經常借用戈爾曼的 " 拟劇理論 " 來揭示其中門道:朋友圈分享,劃分出外界圍觀的 " 前場 " 以及個人操作 " 後台 "。《從人際傳播視角解讀微信朋友圈 " 分組 " 發布》一文提到,人們發布朋友圈,會根據不同分組的觀衆,選擇表演劇本,編輯劇本文案," 并可以借助網絡技術修飾自我,直至達到滿意的理想化狀态 "。
我們布置出前場和後台,指定演員和觀衆進行演繹,總歸都是希望能夠找到朋友,觸及他人的心。
朋友是個圈,據統計,朋友圈現今最多能夠讓人擁有 10000 名好友。圈層能夠溫柔包裹複雜的情緒,并且讓一顆孤獨的靈魂向外擴散美好的漣漪。
被看見,意味着每人都能夠成為創作者、發聲者、傳播者。生活廣告化,得到圈内好友的支持,這逐漸成為一種強大的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比起常見的圖文九宮格,朋友圈有兩個位置往往被大部分人忽視,沒有被好好利用:朋友圈封面、微信狀态。
在龐大的信息流沖擊下,封面和狀态能夠相對穩定地存在。或許這樣的 " 廣告位 ",會更具備走紅潛力,成為下一個受到追捧的自我展示方式。
不是人均 " 社牛 ",那就幫 ta 們征友吧
朋友圈已經成為當代人觸達彼此的重要手段,但是拜托,現實哪有那麼理想。
朋友圈确實是個潛在的廣告位,然而懂的人都懂,不是每個人都是 " 社牛 ",都能有那麼多朋友。
長江江豚,分布在我國沿海的水域,嘴角有一道愛笑的弧線,但目前隻剩 1000 多頭,它想認識更多朋友。
中國南海珊瑚礁,30 年來減少了 80%,它希望有更多朋友。
廣西青梅,全世界隻有 1 株母樹,它孤獨地沒有朋友。
湖北楚漆,手工精巧流光溢彩卻缺少傳承人,正盼望更多年輕朋友。
唇腭裂孩子,他們也想認識愛講笑話的朋友。
罕見病患兒,她想和白雪公主一樣,有不止 7 個朋友。
自閉症患兒,他也渴望擁有聊得來的朋友。
有些人的朋友圈,朋友很多,很熱鬧。但是 ta 們的朋友圈,很小、很安靜。看看自己通訊錄裡的數字,或許應該幫 ta 們發布一條征友廣告。
把朋友圈當成每個人釋放善意的廣告位,把我們的朋友,變成 ta 們的朋友。
在朋友圈封面和微信狀态裡,鄧亞萍為廣西青梅找朋友,郎朗曬出江豚可愛的照片,徐夢桃把 C 位留給了自閉症兒童和唇腭裂患兒,濮存昕關注的是罕見病患兒,楊瀾和阿朵則是選擇宣傳非遺傳統漆藝。
可左右滑動查看哦。
人人都是能夠發表态度、影響他人的 KOC。點擊騰訊公益 H5,領取項目海報,上傳到自己的朋友圈封面,或者更新自己的微信狀态,就相當于為公益項目做了一次宣傳。微渺的小衆群體,或許可以因此被更多人看見,遇見新的美好和善意。
點擊下方 H5,捐出你的廣告位,幫 ta 們找到更多朋友,讓這個冬天更溫暖一點。
[ 1 ] 劉珏汝:《技術驅動下的 " 中區 " 自我展演與情緒表達—年輕用戶朋友圈夜晚音樂分享行為研究》
[ 2 ] 趙瑛晨:《從人際傳播視角解讀微信朋友圈 " 分組 " 發布》
[ 3 ] 《" 逃離 " 微信并非易事:每天 10.9 億人打開微信,7.8 億人進入朋友圈》|艾媒咨詢
[ 4 ] DT 财經:《2020 年輕人朋友圈使用報告》|湃客
作者:核珍妮
校對:黃思韻
排版:車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