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柴旭晨
編輯 | 張曉玲
2 月初,激光雷達企業禾賽科技敲響了納斯達克的鍾聲,給低迷的中概股注入一針強心劑,跟随它的腳步,又一家智能汽車獨角獸也即将赴美 IPO 了。
這便是智能駕駛公司文遠知行。3 月 14 日,有消息顯示,國内無人駕駛技術初創公司文遠知行,已在美提交 IPO 申請,計劃最多融資 5 億美元(約 35 億元人民币)。
文遠知行對此未予置評。
成立于 2017 年的文遠知行,是一家定位 L4 級高階自動駕駛的科技公司。業務覆蓋廣泛,涉及 Robotaxi、無人公交、自動駕駛環衛車、智慧物流以及高階智能駕駛等 5 大業務。
此前,文遠知行在國内已斬獲數輪融資。天眼查數據顯示,其去年 11 月剛完成 D+ 輪融資,至今已完成 10 輪合計募集約 15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102 億元),可謂是 VC 眼中的明星企業。
并且其估值也跟着水漲船高,據知情人士透露,創立僅 5 年估值已有 51 億美元(約合 350 億元人民币)。
不過高階自動駕駛行業,是個前景遙遠且燒錢不斷的賽道,尤其是對于主攻 L4 級智駕的文遠知行而言,沖擊上市的背後,是迫切的資金需求。
據研究機構 PitchBook 數據,一個自動駕駛創業公司,平均每月要消耗約 160 萬美元(折合 1100 萬元人民币)。但去年至今,自動駕駛行業正在經曆資本寒冬,倒閉、裁員、估值縮水接踵而至,給這條熱門賽道的玩家澆了一大盆冰水。
雖然文遠知行有 5 大産品,但很多在短時間内很難完全落地。畢馬威指出,自動駕駛應用場景,在 2030 年左右才能實現大規模商業化。
資本耐心的耗盡,是對文遠智行以及整個行業的考驗。
文遠知行很難在 " 斷糧 " 且挑戰不斷的環境下再苦等 6、7 年。爲了在業務、技術和規模等層面追趕對手,它必須出手解決關乎生命線的資金問題。
沖擊上市的同時,文遠知行 CEO 韓旭曾提出," 希望文遠知行在未來 2-3 年内會有一個盈利點 "。這個盈利點,就是從 L4 下沉降維到 L2 尋找生機。
智研咨詢數據顯示,預計到 2025 年,全球 L2 級輔助駕駛智能汽車的滲透率可達 53.99%,但 L3~L5 級自動駕駛汽車的滲透率卻隻能達到 1.36%。
因此在去年 5 月,文遠知行宣布獲得博世集團戰略投資,合作推進應用于乘用車的 L2-3 級自動駕駛大規模量産,并由此獲得首個客戶定點,預計将于今年量産。
這也成爲公司 IPO 的通關密碼,有了更實在的變現造血路徑,有利于挽回資本市場的信心。
據文遠知行透露,截至目前其累計收入約 1 億美元(約合 6.8 億元人民币),是同類企業中商業營收最多的公司。營收構成上,旗下 L4 與 L2+/L3 級智駕業務基本持平,乘用車和商用車業務也基本持平。
不過在一段時間裏,文遠知行這樣的智能駕駛公司還得憋着一股勁,苦等屬于它們的市場爆發時刻。
宏觀經濟學家任澤平表示,未來智能駕駛将是新的萬億級賽道,因爲商業模式還沒有完全出來,行業的巨頭也沒有出現,都正在處在爆發的前沿和看不懂的階段,所以大家都有機會。
任澤平認爲,未來智能駕駛賽道會誕生下一個特斯拉和比亞迪,這不是十倍,而是百倍的機會。
如今甯德時代、比亞迪等鮮衣怒馬的巨頭,或許就是文遠知行等智能駕駛企業的未來寫照。對于見證了新能源行業造富神話的從業者們,這是無法拒絕的誘惑。
文遠知行必須想辦法搶得頭籌。在财通證券看來,未來将出現擁有卡位優勢的龍頭廠商強者越強,赢家通吃的競争局面。作爲智能駕駛 Tier1 廠商,其需要規模效應以及專業壁壘,來搶占項目和訂單。
這家獨角獸必須以更快的速度,鎖定自己稱霸行業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