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電影《長安三萬裏》因藝術設定集中未經授權使用他人個人作品發表緻歉聲明。
原來是《長安三萬裏》官方在藝術設定集中未經原創設計者授權使用了該設計者的個人作品《伎樂天》。
不久後,該個人作品的設計者也發出回應,稱 " 雙方已經達成一緻 ",這件事就算過去了。
但不少觀衆卻有其他意見:" 我還以爲是對曆史的道歉呢!"
" 那麽《長安三萬裏》對曆史和洛陽的道歉呢?"
據了解,《長安三萬裏》有多處情節與真實曆史不符。
比如說,曆史上的杜甫三十五歲之前一直安家在洛陽,詩中也經常帶有洛陽的元素,然而電影卻隻字不提洛陽,将這些故事放到了長安,這無疑是弱化了 " 洛陽 " 對詩人、對盛唐文化的影響。
再比如,李白和杜甫第一次相遇是在洛陽,而《長安三萬裏》中描寫的是長安。
作爲兩位中國曆史上鼎鼎有名的大詩人,他們的相遇是非常重要的曆史事件,聞一多先生曾評價,這是 " 中國文學史上最激動人心的時刻 ",《長安三萬裏》卻弄錯了。
所以,觀衆才會不買賬地指出,《長安三萬裏》還欠一個對曆史和洛陽的道歉。
宣發與電影的割裂
據了解,在播出前,《長安三萬裏》一直宣傳自己呈現了當年的大唐盛世,宣傳家長要帶孩子來觀看,學習古詩、了解曆史。
而實際上電影并沒有嚴格遵循曆史事實,因此不少觀衆認爲這是 " 誤導青少年 "、" 不尊重曆史 "。
此外,還有網友發現,《長安三萬裏》在國家電影局的備案是重大題材。
一般來說,一般故事影片立項号是 " 影劇備字 ",動畫電影是 " 影動備字 ",而《長安三萬裏》用的卻是重大題材專用備案号,也就是說之前很多地方宣傳《長安三萬裏》的 " 國家重大曆史題材 " 并不是空穴來風,人家備案也是這麽備的。
而作爲 " 國家重大曆史題材 ",呈現的曆史都是錯誤的,觀衆怎麽會買賬呢?
所以,和宣傳效果、備案立項都出現偏離的《長安三萬裏》,引起争議也能理解了。
曆史應該怎麽講?
其實在之前,《長安三萬裏》的放映廳就很熱鬧了。
電影上映後不久,就有一些觀衆在影廳舉牌,指責《長安三萬裏》的不尊重曆史。
因此," 爲了維護曆史嚴肅性 ",洛陽市隋唐史學會委托河南律師事務所向《長安三萬裏》發出律師函,要求《長安三萬裏》向曆史道歉。
好,這事就算是熱鬧起來了。
針對《長安三萬裏》所引起的争議,不少網友已經分成兩撥。
一方認爲,無論文學作品還是影視作品,本身就帶有一定的虛構性質,比如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也有很多與史實不符的地方。
而另一方還是堅持認爲,既然是曆史題材,既然打出了曆史的旗号,不尊重曆史就是一個嚴重錯誤。
也不知道接下來,《長安三萬裏》官方會不會正面回應。
其實這些争論看下來,根本原因還是《長安三萬裏》甚至大部分電影影視劇的定位不夠清晰,導緻實際呈現沒有符合觀衆預期。
爲了熱度和更好地宣傳,他們吃着曆史情懷的紅利,結果講着一個模糊甚至錯誤的曆史,自然會讓觀感大打折扣。
這也算是一種自相矛盾的反噬吧。
《長安三萬裏》作爲上映後備受關注的中國動漫電影,确實傳遞了中華文化、傳遞了良好的價值觀。
但同樣,裏面傳遞的各種模糊甚至錯誤的信息,也會被人們廣泛地接受和關注到。
不過,除去這些,《長安三萬裏》的劇情和作畫等方面都非常優秀,我們國産動漫的未來還是很值得期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