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次元原創
作者 | 陶 淘
編輯 | 曹 楊
随着演唱會的 " 火熱 ",與演唱會捆綁的 " 黑暗 " 生意也開始 " 暗流湧動 "。
2022 年 11 月,杭州草莓音樂節門口,研一在讀生露絲,在支付給 " 黃牛 " 等同于票面價的 380 元費用後,才發現黃牛手中根本沒票," 更爲誇張的是,黃牛竟然要鬼鬼祟祟地帶我‘鑽鐵皮牆而入’,我必然是不同意的,并當即讓黃牛退錢。"
" 黃牛原本還非常蠻橫、不想退款,在我表示不退款就報警後,他才不情不願地把錢還我,當時覺得自己運氣很差。" 露絲吐槽道,後來,自己又找到了另一位在門口賣票的小哥," 這回,我是親眼看到了小哥手中的票後,才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終于進了音樂節現場。"
露絲的經曆,隻是後疫情時代下,大型線下音樂演出票務亂象的序曲。
今年 2 月中旬,自大型涉内地、港澳台藝人的相關演唱會、音樂節重新恢複審批以來,包括周傑倫、薛之謙在内的演唱會門票,幾乎都出現了 " 開搶即沒 " 的情況。
在小紅書上,關于演唱會搶票的 " 保姆級 " 攻略比比皆是。ID 爲 " 唐唐的追星日記 " 的小紅書博主分享到," 想要搶到偶像的演唱會門票,應該提前填好身份證、郵箱、地址等個人信息,将定位改爲演唱會所在地,提前選好票檔,隻等提交。"
圖 / 周傑倫演唱會搶票攻略
來源 / 小紅書 燃次元截圖
不過,再多的攻略在搶票大軍面前,似乎都是徒勞。很大一部分觀衆手中的票,最終不得不來自價高且難辨真僞的黃牛之手。
在與 " 愛豆 "(網絡用語中指偶像藝人的意思)闊别 3 年之久後,大三學生艾琳專程從湖北武漢飛到香港,一連看了兩場韓國男團 NCT Dream 的演唱會。
但距離還遠不能代表艾琳對自家 " 愛豆 " 的喜愛程度,票價才是," 我從票務手中以均價 4400 元 / 張的價格,購入了 2 張票面價值爲 1688 元 / 張的門票,總共花了 8800 元。"
隻不過,并不是所有歌迷都可以支付溢價如此之高的門票。
森森是周傑倫的忠粉,在官網搶門票失敗後,不放棄的森森曾與幾位微信票務進行過溝通,之後又逛了幾圈二手交易平台,但最終還是放棄了購票," 票價翻了好幾倍,再加上住宿費、交通費等,實在太貴了。"
在衆多搶票大軍看來,官網票難買,一方面确實是有很多粉絲 " 守 " 在電腦前 " 蹲點 ",但另一方面,或是大部分票都落入了黃牛手中。
ID 爲 " 胖頭魚 " 的小紅書博主在名爲《問題來了,黃牛票哪裏來?科普帖,來補充!》的筆記中寫道," 我們所說的黃牛其實可以定義爲票務,隻是做大和做小。原則上來講票務是和劇院等主辦單位保持緊密關系,因爲爆款隻是偶然,更多的是不好賣,所以就會交給票務(處理)。"
換言之,主辦方本身就在二手票的 " 食物鏈頂端 ",官網渠道所占票的比例,無從得知。
除此之外,在許多粉絲們看來,今年演唱會門票難搶價又高的另一原因,在于 " 主辦方急着掙錢,粉絲們急着看 idol"。
針對黃牛泛濫、觀衆買票難的問題,環球經緯律師事務所的律師方梓楠表示," 在售票前,可以考慮制定政策措施,要求活動主辦方向文旅部門報送演出門票數目及渠道代理情況,并予以公示等行政舉措,來前置售票的規範性;在售票時,應規範‘人證合一’,同時對 ‘倒賣票證’‘非法侵入計算機系統’等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和《刑法》的做法,進行相應地懲處。"
不過,演出票務市場的頑疾已存在多年,根治之路,還任重道遠。
買不到 " 正價票 " 的觀衆
3 月 1 日下午 5 點 15 分,森森手機鬧鍾上标記的 " 周傑倫嘉年華巡回演唱會(呼和浩特站)" 搶票提醒鈴聲響起的第一秒,他一個激靈,立馬打開票務平台點擊 " 搶票提醒 " 鏈接後,進入場次界面,鎖定價格爲 800 元的門票待付款頁面,緊張地看着時間走向 5 點 18 分的 "00:00",然後按下付款按鈕。
" 根本進不去付款界面。" 回憶起搶票的全過程,森森表示,等到終于點進去時,票已售罄。
5 點 58 分,周傑倫在呼和浩特站的第二場演唱會門票開搶,森森的 " 悲劇 " 也随之重演了一遍。
更辛酸的是,森森在搶票前自認爲做好了萬全之備,并爲此信心滿滿。
" 那天下午,我号召辦公室另外 3 位小夥伴一起幫我搶票。在讓他們都提前添加好自己的身份證号碼、郵箱、配送地址等一切可提前填寫的信息後,就等一鍵發送。" 森森直言,彼時的自己甚至已經在幻想搶到票之後,定呼和浩特哪個酒店性價比更高。
"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殘忍。" 森森表示,3 月 1 日搶完兩場演唱會門票均無果後,就已經知道,自己拿到原價票的夢碎了。
但想上 " 黃牛的車 " 也并非那麽容易,畢竟不是誰都能負擔得起,遠高于票面價價格的門票。
" 我先是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搜索的門票,價格簡直高到離譜。" 森森表示,一位閑魚票務告訴自己,周傑倫呼和浩特站 900 元 / 張的票,出價竟然達到了 3500 元 / 張,溢價将近 300%。
不想放棄的森森,又通過好友推薦填加了一位票務代理的微信,對方表示," 票面價值 900 元 / 張的票,現在的價格爲 1700 元。" 一番讨價還價過後,對方依舊緊咬住 1550 元 / 張不放,無奈之下,森森隻得作罷。
來源 / 視覺中國
同樣經曆了腥風血雨搶票大戰的還有艾琳。
艾琳是韓國男團 "NCT Dream" 的粉絲。此前,NCT Dream 的演唱會門票在内地的票務平台大麥網上開票了 1 次,在香港的票務平台快達網開票了 2 次。3 次門票釋放,艾琳每次都發動全宿舍 5 位小夥伴幫她一起搶票。
" 沒有一次成功過。" 艾琳表示,NCT Dream 在香港的演唱會,原本隻開 3 月 25 日那場,官方售票渠道也隻有快達 1 個," 但因爲第 1 場演唱會開票後,門票瞬間售罄,再加上内地的觀衆也很多,主辦方就又加演了 3 月 24 日(提前于原定場次一天)那場,同時也開放了大麥網的售票渠道。"
" 可能因爲 3 月 24 日是後加場,演出票供給增加了一些,雖然自己沒有搶到,但這場演出的票價稍有下降。" 艾琳告訴燃次元,沒搶到票,但又必須去看 idol 的演出,最後隻能選擇了從票務公司手中拿票。
" 我買的兩張票的原價都是 1688 元,但是 25 日場的門票入手價是 5800 多元,24 日的則是 2900 多元,溢價幅度差異還是挺大的。"
盡管花費了高達 8800 元的門票費用追星,但艾琳覺得很值得也很幸運," 貴是貴了點,但幸好票是真的,我也見到了久違的 idol。"
縱深的灰産
艾琳之所以強調 " 票是真的 ",是因爲非正規渠道售出的演出票,不僅價格高,而且真假難辨。
截至 4 月 3 日,燃次元在黑貓投訴平台上搜索 " 演唱會 ",相關投訴量達 14362 條,涉及的核心訴求包括 " 假票退款 "" 假的演唱會門票 "" 演唱會門票問題 "" 買演唱會門票被騙 " 等等。其中,要求假票退款涉及的核心票務(黃牛)渠道包括大河票務網、轉轉客服中心,以及二手交易平台閑魚上的賣家等。
圖 / 與 " 黃牛 " 的有關投訴
來源 / 黑貓投訴 燃次元截圖
" 森森們 " 演唱會的門票之所以價格又高、又難搶,是因爲盤根錯節的演出利益鏈條壓縮了官方票源空間;與此同時,疫情 3 年,主辦方與黃牛黨需回籠資金,同時觀衆抱持的極大熱情,客觀上給演出票帶來了更大的溢價空間。
胖頭魚在筆記中寫到," 主辦方和黃牛是‘一家親’。"
" 黃牛手中的票主要有四種來源,其中,三種都與主辦方有關,第一種,是主辦方将熱度一般的演出以團購價給予非官方票務,交給對方低價處理;第二種熱門演出,主辦方會将票溢價出售給非官方票務,主辦方和非官方票務公司都可以從中牟取利潤;第三種則是非官方票務公司的黃牛,通過在微信群發展自己的下線,将票分發到下線手中;第四種是純粹的個人黃牛,賺取買賣之間的差價。" 胖頭魚寫到。
艾琳告訴燃次元,自己購買的 NCT Dream 演唱會的門票,就與上述第二種情況極爲相似。" 我是在朋友的推薦下,找到了一家成立于 2008 年、名爲 Skyline 的票務公司。他們以十幾年的‘口碑’爲演唱會門票保真做‘背書’。"
" 與此同時,該票務公司在與買家商量好價格後,不會在發貨前漲價,但一錘子買賣的定價基本都要溢價 100-300%。" 艾琳透露,自己也問過對方票從哪裏來的,對方雖然沒有說明是來自主辦方,但話裏話外就是 " 正規渠道 " 拿到的票," 保真 "。
燃次元在小紅書聯系上的、通過微信群發展 " 下線 " 的大學生票務代理小圓,或屬于胖頭魚提到的第三種情況。
小圓告訴燃次元,自己每次都是從票務公司直接進貨,拿到明星演唱會門票後,一部分用來直接銷售,另一部分會适當加價給到自己的 " 下線 " ——即二級代理銷售," 之後,‘二級代理’是否加價和我無關,再賺多少錢也全憑個人能力。"
燃次元了解到,成爲小圓的 " 下線 ",需要先交 298 元 / 位的代理費。之後,她會将下級代理拉入群中,進而分享票務引流方法。至于二級代理能拿到的票價,小圓表示," 一般會在票面價的基礎上加 100 元左右。比如,薛之謙鄭州站 717 元的票,給二級代理的價格是 817 元。"
按照艾琳和小圓所透露的情況,如果演出門票被非官方票務公司與代理瓜分,那麽,通過官方票務網站售賣的比例就會被大幅壓縮。
艾琳還透露,"Skyline 在演唱會售票群中曾告訴粉絲,香港的票務市場公開允許将 70% 的票分發給不同渠道,官方票務網站隻售賣 30%。" 燃次元就此比例向 Skyline 的官方微博進行求證,截至發稿,對方未予回複。
此外,艾琳還表示," 内地官網能拿到的票源占比我并不清楚,但以我多年的搶票經驗來看,多半也不會太高。"
而在許多業内人士看來,之所以消費者會覺得今年的票如此難搶,很大程度是因爲主辦方在今年格外 " 饑渴 "," 因爲過去 3 年,大型音樂廠牌、演出公司在疫情的痛擊下均受到了重創。"
即便一些公司能堅挺到今天,但在資金方面大規模承壓也是不争的事實。因此,當演唱會等大型線下活動開放審批時,對音樂演出公司而言可謂是久旱逢甘霖。
" 基于此,他們今年給到非官方票務代理的價格就會比往年高,黃牛們的票價基數也就此擡高了。與此同時,看到演出市場迅速蘇醒,入局的下級代理變多,票經手的代理鏈條變長,票價進一步被擡升。" 一位業内人士對燃次元分析道。
如上述業内人士所說,曾經在摩登天空工作的莉莉表示,線下演出曾是摩登天空的主要業務,也是公司的收入來源。" 但去年,整個公司隻舉辦了 6 場演出,而在 3 年前,這個數字至少是兩位數。沒有來源,公司也隻能節流。2021 年與 2022 年底,公司經曆了兩場裁員,去年年底的那場,我不幸也‘中了彩’。"
據艾琳透露,對粉絲而言,強悍的競争對手,還包括靠技術在官方平台上代搶的電商平台。
燃次元在淘寶上搜索 " 演唱會代拍 "" 演唱會搶票 ",與之相關的賣家數量不乏百餘家。在經過與部分代搶客服溝通之後,燃次元了解到,代搶票價基本會在原價基礎上加價 300-500 元。不過,也有更誇張的。比如,周傑倫某場演唱會第一排的代搶票價高達 24800 元,而原價則爲 2000 元。
圖 / 周傑倫演唱會代拍
來源 / 淘寶 App 燃次元截圖
在大量技術代拍、代搶的面前,真人粉絲往往會敗下陣來。
但森森也透露,想要便宜、避坑的同時,又盡可能實現看演唱會的想法,可以考慮去現場碰運氣,當然需要犧牲掉觀看演唱會的完整體驗感," 我有一位朋友,曾經蹲守在周傑倫某場演唱會的舉辦地門口,等到演唱會開場半個小時後,順利從黃牛手中半價買下了原價 1200 多元内場票。"
票務困境何解?
盡管當下演出市場,因沉寂許久後的供不應求導緻票價上漲,甚至一票難求。
但事實上,對于整個演出市場而言,二級市場的票務亂象由來已久。熱門演出門票一售即空、黃牛票價高且真假難辨等問題,一直是觀衆的痛點。
方梓楠表示,從提升用戶購票體驗的角度來說,票務平台應該從門票核驗機制出發,落實購票、轉票、驗票全流程的實名制,以提高黃牛收票、屯票的難度和成本。從技術層面來看,則可以考慮引入區塊鏈技術,使門票流轉過程可查可鑒。
其實,近 5 年來,自從線上黃牛激增,一些官方票務平台已經對演唱會、音樂節等大型活動的門票售賣機制進行了優化。
據大麥網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很多演唱會都是訂單限購,一般是每個賬号最多購買 2 張或者 4 張,且一張門票對應一個證件号。與此同時,大麥平台的電子票隻支持線上轉贈,轉贈過程中根據不同演出的要求可能需要完善接收人的姓名、身份證、手機号等信息。
" 用身份證來限購的機制,對同一購票者同場次大規模購票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 該工作人員表示。
此外,正規票務平台也一直在打擊各種 " 機刷 "" 人肉代搶 " 的 " 黃牛 " 行爲。例如,"2019 年林俊傑‘聖所 2.0 ’世界巡演 " 中,票務代理一方,多次取消了 " 黃牛 " 訂單,并且将這些票重新上架,向普通觀衆銷售。
隻不過,即便如此,如今的線上賣票、轉票與退票機制,對于黃牛而言,仍有空子可鑽。" 隻要手握多張身份證,比如 N 張就可以憑借限購來購買 2N 張(4N 張)演唱會門票,可以轉贈的數量依然不少。" 艾琳對燃次元表示。
" 而如果禁止實名制轉贈,确實會進一步限制黃牛,但同時也會進一步限制普通觀衆的出票需求。" 一位資深票務工作者告訴燃次元," 如果有觀衆因爲工作原因,或者身體不适等原因,自己去不了演唱會現場,那既不能轉贈,又不能退票,就會造成一定的損失。"
上述工作者還表示," 徹底放開退票,在方便了普通觀衆的同時,也會給黃牛帶來一定的便利。比如,一些并不火爆的演出門票,可能由于黃牛判斷錯誤,在開票初期大規模被搶購,而臨近演出的時候又被黃牛退掉,這樣就會給主辦方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
由此可見,買票與轉票的實名措施背後,還存在多方複雜的因素需要考量。
在方梓楠看來,官方票務平台和主辦方對票務亂象的整治,是缺乏動力的," 單從經濟利益上考慮,對黃牛采取措施需要在技術、人員上有投入,但卻并不會爲票務平台帶來任何直接的經濟收益。主辦方還涉及和非官方售票渠道分成,兩者的利益是捆綁在一起的,因此,自身整治也意味着‘利空’。"
" 在行政和司法方面強化有關措施,或許對演出票務行業的規範化更加有效。" 方梓楠進一步補充道。
" 譬如,在售票前,可以考慮‘要求活動主辦方向地方文旅部門報送演出門票數目及渠道代理情況,并将相關數據予以統一公示,并結合特殊票源采取限流措施’等來防範風險。在售票期間,應及時攔截 ‘倒賣票證’‘非法侵入計算機系統’等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和《刑法》的做法,并進行相應地懲處。" 方梓楠表示。
身爲消費者的艾琳則建議,官方網站釋放出的門票占比應該高一些," 如果規範了官網票的市場份額,基數增大了,觀衆能搶到的幾率至少會大一些,哪怕票價高一點我們也能接受。"
不難看出,盡管與整治票務相關的建議有很多,但正如上述多位票務工作者所說," 演出市場的‘黃牛’亂象已是舊疾,想要根治,仍道阻且長。"
* 題圖及部分内文配圖來源于視覺中國。
* 文中露絲、艾琳、森森、小圓、莉莉爲化名。
*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你會購買 " 黃牛 " 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