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度沒輸過,銷量沒赢過的馬自達,在公布了電動化規劃之後,又将迎來怎樣的反饋呢?
撰文丨 DAN
責編丨 MANGO
設計丨 PinZow
近日馬自達的一些動作,引起了轱辘哥的關注。
首先是 2023 年上半年的銷量公布,馬自達累計銷量僅有 3.22 萬輛,同比下滑近 50%,遠不及 2022 年全年銷量 10.8 萬輛的一半,看來今年馬自達全年銷量大概率會再度大幅下滑,連 10 萬台的年銷規模都很難保住。
其次,是在這種跌跌不休的走勢之下,馬自達并不想放棄中國市場。近日,剛于 6 月上任的馬自達汽車 CEO 毛籠勝弘向外界公布了馬自達的電動計劃,大體意思便是馬自達已經加大電動化開發力度,平台和車型都在研發了,甚至還将和豐田合作研發電控。
聽起來前景很美好,但緊接着一句話便澆了大家一盆冷水:電動汽車專用生産平台還要等到 2027 年才推出。而面對中國市場,馬自達計劃在 2025 年推出專屬的純電動産品,應該是和長安汽車合作開發的産品。
但不管是兩年還是四年之後,新能源車市場都将不可同日而語,而現在的馬自達也沒有任何等得起的理由。
特立獨行的馬自達
印象中的馬自達,既是東瀛寶馬,也是偏執狂,永遠不走尋常路。
當各大車企迎合政策,研發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時,馬自達在國内投放的車型清一色都是自吸。
當各大車企爲了轉型,投身到混動領域時,馬自達還死抱着它的轉子引擎,将其複活作爲插混系統的增程器使用。這是亮點也是槽點,目前搭載這套混動系統的 MX-30 R-EV,出現了兩極分化的評價,數據層面基本都拿不出手,隻有懷念轉子的部分人接受了這樣的組合。
當各大車企都拼命搞純電專屬平台時,馬自達卻一頭紮進 " 再一次發明内燃機 " 的魔咒中,死磕内燃機技術。終于被它搞出了壓燃發動機,但定價策略卻是失敗的,比如馬自達 3 昂克賽拉壓燃版售價 18.99 萬,還要加 95 号汽油,在 2020 年之後的國内市場,可想而知有多不受歡迎。
也正是對各類燃油車技術的固執追求,讓馬自達徹底錯過了研發新能源車的最好時機。在新能源車遍地開花的今天,馬自達也僅有 CX-30 EV 一款純電動車,油改電的它在續航、性能等方面沒有什麽競争力,月銷量過百都很艱難。
馬自達就像王小波筆下的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不管外界如何,始終自由自在,不受市場風向的影響,桀骜不馴地做自己的技術,造自己的車。猛的擡頭,發現天變了,自己已經被甩得遠遠的了。
從 2019 年開始,馬自達在國内的銷量就持續下滑,下面這張表格清晰表明了馬自達這幾年偏離市場需求軌道之後的結果。
着急又糾結的馬自達
眼看賣得一年不如一年,說馬自達不着急是假的。雖然它很固執,但也不得不認清一個事實,活下去才有特立獨行的資本。
而它的一些變化,外界也看在眼裏。關于電動化,雖然計劃真的很慢,很可能是計劃趕不上變化,但,馬自達始終是堅定地邁出了一步,不管是和長安汽車合作,還是自行研發純電專屬平台,都讓外界對它有了些盼頭。
關于營銷和讀懂中國用戶,馬自達近期也有兩件事值得點贊。一是邀請梁家輝作爲新車 CX-50 行也的代言人,并主動玩起了塞車梗,從 6 月銷量超四千台來看,這一舉措有些少成效。二是馬自達将新款馬自達 3 昂克賽拉的價格門檻降至 8.99 萬元,放下了高姿态,加入掀桌子的内卷遊戲。
但同時,馬自達又是糾結的。在今年 4 月的品牌之夜上,馬自達很認真地說,要開啓下一個 200 萬時代,2023 年是開啓電氣化時代的元年。然而,接下來的新車卻是傳統燃油車 CX-50 行也,就連混動版也是油混的,和新能源沾不上邊,這樣的操作看迷了不少消費者。
在轱辘哥看來,現在的馬自達才剛剛覺醒,開始正兒八經地布局新能源市場,并迫切地想告訴外界,自己真的在改變了。但是馬自達的學費還沒交夠,研發平台和産品都需要時間。一面是迫切想前進,一面是必須腳踏實地拿出技術和産品,于是我們便看到了一個着急又糾結的馬自達。
有人起高樓有人墜深溝,在深度變革的時代再正常不過。從馬自達的種種動作來看,其對中國市場仍然充滿信心,不會輕易放棄中國市場,但中國消費者卻可能會放棄馬自達。所以,留給馬自達的時間并不多,要想繼續在中國市場生存,馬自達既要快又要穩,挑戰可謂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