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主品牌崛起、新能源浪潮翻湧的浪潮下,廣汽本田、東風本田、東風日産等日系合資品牌的生存空間被擠壓,而韓系合資品牌更甚,曾年銷量百萬的北京現代也在苦苦掙紮……
爲了解北京現代的銷售現狀,媒體走訪位于北京地區某地圖标識的北京現代 4S 店處發現,位于北五環的勝鴻都北京現代 4S 店展廳現已變成其他車企品牌門店。附近工作人員表示,該區域曾有廣汽豐田和北京現代兩家 4S 店,北京現代賣的不好,已經轉讓給了特斯拉,僅留小部分區域作爲售後,想要買車得去十幾公裏外的門店。
媒體來到位于北京某區的北京現代 4S 店,店内擺放着品牌全系車型的展車,均爲燃油車型,正對進門位置的廣告标語則寫着—— " 現代汽車全球銷量躍居第三位 "。該門店最醒目位置擺放着北京現代銷量最好的車型系列——伊蘭特,其次位置是北京現代首款 MPV 車型庫斯途,還有索納塔、途勝、勝達、ix35 等車型。工作人員介紹稱,部分配置車型沒有現車,訂車時間長一些的話大概一個多月,主要還是看消費者要哪個配置車型,車型就在順義工廠生産,快的話一個月左右差不多到店。
算起來,北京現代在中國市場已經發展 21 年,高光時期曾被稱爲 " 韓系車王 "。北京現代成立于 2002 年 10 月 18 日,由北京汽車投資有限公司和韓國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共同出資設立,合資期限爲 30 年。它的成立頗具意義,是中國加入 WTO 後被批準的第一個汽車生産領域的中外合資項目,當時還被确定爲振興北京現代制造業、發展首都經濟的龍頭項目和示範工程。
後來北京現代的迅速發展也沒有讓大家失望,品牌經過十餘年的緩慢爬升,在 2013 年首次突破百萬輛,并在 2016 年達到 114 萬輛的銷量巅峰,位列國内乘用車銷量榜第四,隐隐有了與南北大衆 battle 的實力。不過,從 2017 年開始,品牌就開始出現調整,2017 年銷量大幅下滑 31%,并連續五年下滑,至 2022 年僅剩下 25 萬輛,回到 2007 年的水平。
從市場環境來看,自主品牌不斷沖高,合資品牌持續下探,導緻原本屬于韓系車的生存空間不斷被擠壓,以至于出現如今的局面。巅峰時期年銷超百萬輛時,北京現代瘋狂在國内布局工廠,而銷量下滑也導緻北京現代嚴重産能過剩。官方資料顯示,北京現代生産基地位于北京、河北、重慶三地,五座整車工廠年産能力超過百萬輛,繼第一工廠出售給理想汽車、重慶工廠停産後,北京現代滄州工廠也将在 6 月停産,目前周邊配件企業已經在裁員撤離,但這一消息暫時未得到證實。
在嘗試頻繁換帥、營銷調整、産品煥新等方式之後,北京現代依然未完全走出銷量困境。2023 年 1-4 月,北京現代累計銷量 80135 輛,其中銷量最高的車型是伊蘭特,爲 32056 輛,ix35 和途勝也在萬輛以上,分别爲 15618 輛、13178 輛。
爲尋求新的市場增量,北京現代發布 "2025 向新計劃 ",計劃通過産品轉型、品牌向新、服務創新,在 2025 年重回年銷 50 萬輛以上銷售目标。其中,2025 年北京現代将實現燃油車全面混動化,并在未來 3-5 年内構建一款 MPV、兩款轎車、三款 SUV 車型的混動化産品矩陣,達成混動産品年産銷 30 萬輛規模。
不過,轉型并不容易。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特别是純電動市場,北京現代幾乎沒有可以拿出手的産品,隻有名圖純電動在售,而這款車型本質上還是油改電車型,2023 年 1-4 月累計銷量也僅 24 輛,并沒有消費者願意選擇這樣一款産品。
不可否認,現代汽車集團在全球市場确實有一定的實力,僅次于豐田、大衆,但想要在中國市場挽回形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汽車行業關注 人氣汽車新傳媒
每天分享有價值的汽車新聞
汽車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