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電影雜志 ,作者我是影小妹
轉載來源:電影雜志(dianyingzazhi8)
童年神劇被翻拍,已經見怪不怪。
但大多都是精準踩雷,讓觀衆如芒刺背如鲠在喉如坐針氈。
盡管如此,資本也沒有要停手的意思。
這不,召集來一堆新人演員,把《少年包青天》給翻拍了——
換了個名字,但換湯沒換藥。
講的還是泸州考生包拯和公孫策以及展昭在趕考途中探案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老版的《少年包青天》一共分為三部,第一部是周傑,公認演的最為出彩的一版。
睿智、冷靜、果斷、勇敢、堅韌,更不用說周傑本身的台詞功底,推理起來铿锵有力。
當然,周傑版本的尺度也是最大的,什麼斷肢、割頭、焦屍,口味很重,絕對是童年第一陰影。
到了第二部換人了,由當時如日中天的陸毅來演。
少了周傑的銳氣,多了一些溫柔,不過案子的設定上比較出彩,整體無功無過,還算不錯。
第三版本大換人,除了保留了原來的釋小龍,基本都是新面孔。
包拯由同樣很火的鄧超飾演,PS 當年的鄧超在古裝劇裡也是很有存在感的。
隻不過這個版本因為對原版的人設都進行了很大的改動,結果就被吐槽是最差的一版,就連熱度也比前兩部要低上許多。
那麼這部重新翻拍的版本如何呢?
那還用說,當然是一個字,爛。
爛得令人發指,爛得喪心病狂,爛得慘絕人寰。
咱就說人設,曆史上包拯,嫉惡如仇,替天行道,咋能是這個樣子,完全沒有主角的氣場。
包拯毫無存在感,那公孫策則像極了甜寵劇裡的霸總,動不動就邪魅一笑。
至于展昭,那就是個孩子,本着關愛未成年的原則咱就不說了。
地球人都知道,翻拍大家最愛對比的就是角色。
但這次拿新版和老版去比,真的有點侮辱人了。
不能說一模一樣,簡直就是毫無關系啊。
行吧,那就當成新劇去看,畢竟是古裝推理,放過演員來說說劇情。
第一集上去先通過旁白交代了一下包拯的牛逼。
剛開篇角色都還沒登場呢,就已經屢破奇案。
也就說觀衆還在聽片頭曲的時候,包拯就已經給自己疊了一堆 buff。
他和公孫策之間不是親兄弟勝似親兄弟,要不然怎麼能叫 " 阿策 " 叫得那麼順口。
這天阿包和阿策要進京趕考,路上在一個茶館裡休息。
然後過來一對母女,女兒被老母親打罵,打着打着就打到了阿包和阿策這桌。
兩個人本來還想上去勸阻,結果被順手牽了羊。
原來這倆人是個小偷。
在太歲頭上動土,你讓泸州第一才子往哪裡放,于是阿包馬上就識破了小偷二人。
雖然阿包和阿策都不會武功,但展昭會,然後幾個人發生了混戰。
萬萬沒想到,這兩個小偷竟然身懷絕世武功。
咱就是說,既然這麼大本事,還偷啥,直接搶不是更簡單?
打了一半,小偷二人就跑到了河邊坐船渡河了。
這陰間濾鏡真的無力吐槽。
都說看劇不能看個開頭就下結論,萬一後面好看了呢?
是,咱承認,的确有低開高走的劇,但這個 " 低 " 也得講究基本法吧。
兩個主角一出場自帶反派氣質,尤其是公孫策。
面對小偷,阿策彎腰,低頭,斜眼,抿嘴,活脫脫一個霸總姿态,内心 OS:嘿,女人,你在跟我玩欲擒故縱嗎?
阿包和阿策丢了東西之後,也跟着找了船家渡了河,畢竟小偷把他的準考證給偷了,不找回來沒法兒趕考。
然後一行人來到了傳說中的 " 鬼林 "。
鬼林旁邊有家無極客棧,客棧裡住了很多人,然後林子唯一的出路就是那條河,船家隻有白天才來。
因此客觀上将客棧整成了密室。
接下來大家都懂的,密室殺人案。
阿包和阿策剛到大廳,就看到牆上挂着的鬼頭木雕裡有點古怪。
那麼阿包是怎麼做的呢?
他給了展昭一個眼神。
展昭随即點了點頭,似乎是明白了什麼,然後身體左右擺動,再看向阿包。
阿包繼續給眼神,展昭繼續擺動,然後再看向阿包。
救命啊,這到底是在演什麼?你們在幹什麼?!
最要命的是,當阿包把燈靠近鬼頭的時候,竟然把鬼頭裡伸出來的香給點了。
然後展昭就發話了,說這香是迷叠香,燒着沒事,掐滅就會有劇毒,大家一聽都不敢亂動。
迷叠香 ……
物理老師聽完要流淚,化學老師看完會沉默。
果然出事了,兇手在信裡說燃一炷香死一個人,結果還真死人了。
問題是,大家都出不了林子,所以兇手一定是客棧裡的人。
前一個老哥的屍體還沒涼透呢,然後鬼頭裡又被放上了第二根香。
還是那句話,一根香一個人頭。
那麼我們的阿包和阿策在發生如此惡劣的殺人案之後是怎麼做的呢?
嗑瓜子,吃飯。
而且吃的非常開心。
到了晚上,隔壁房間裡發出了一聲慘叫,很明顯又一個老哥嗝屁了。
我們的男主呢,依然沒有推理。
氣氛已經烘托到這種随時都有人領盒飯的驚險了,可是編劇還不忘在裡面插播一條阿策怕鬼跟人換房間的情節。
又加了一段小偷想要勾搭公孫策的情節。
反正前四集都過去了,推理情節,0.
線索,0.
好,姑且都算是情節鋪墊,低開高走裡的 " 低 "。
但作為一部推理劇,人在房間裡遇害,一群人沖進去之後左翻右翻,是不是在破壞現場?
在明知道兇手就是客棧裡其中一個人時,為啥還要像沒事發生一樣該吃吃該睡睡,任由兇手繼續作案?
你怎麼睡得着的?
老劇也不是說完全不能翻拍,至少演員和劇本要匹配得上。
前段時間小火的《唐朝詭事錄》,雖然推理上薄弱,但情節設定較為出彩,懂得将謎底一層套一層,揭開一個懸念的同時又埋下另一個懸念。
懸疑劇,不能像甜寵劇偶像劇一樣,隻靠情節堆積就行了。
它需要劇本上有強大的支撐力,且人物動機都要非常完善。
但這部劇,人物傻憨憨,情節過家家。
小妹忍不住往後拉了幾集,結果都 10 集了,盒飯都發了不少,案子還沒頭緒。
不死心,又點開了第一集。
終于,第 12 集揭開了兇手之謎,但這破案的效率實在過于離譜了。
國産爛劇不少,但大部分劇都爛得靜悄悄的,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水平,所以低調播完就算萬事大吉。
但這劇厲害了。
它的豆瓣上竟然都是一水準的 5 星好評,結果打開彈幕 10 條裡找不到一條誇的。
比起劇裡平淡如水的推理斷案,如此離奇的評分恐怕才是國産劇裡不可說的懸疑怪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