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業降薪風波又來了。近日,坊間傳聞某頭部證券已經正式發文降薪了,不同級别降薪比例在 30% 到 50% 之間。不過,截止發稿,仍未得到相關公司回複。
事實上,券商行業降薪已是大勢所趨。有券商人士也向記者表示,本輪券商降薪有可能是大型券商先行,尤其是國資體系的。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VCG211101720558
國資體系大型券商或先行
進入 2023 年,券商降薪的傳聞又是此起彼伏。
2 月 24 日,某券商首席在微信群中發言降薪的截圖流出,其表示," 在傳央企券商薪酬向銀河看齊,中金配股要推遲(薪酬過高),30% 降薪不夠 "。
與此同時,傳出某頭部券商已經正式發文要降薪了,SA 級别及以下降薪 30%,VP 到 ED 級别的降薪 40%,MD 級别及以上的降薪 50%。不過,相關傳聞都未經證實,其真實性存疑。
近年來,多有券商員工或親屬高薪炫富的圖片流出,盡管部分券商給予了否認,但仍然引發了市場的關注。
2 月 23 日,中紀委發聲:" 破除‘金融精英論’‘唯金錢論’‘西方看齊論’等錯誤思想,整治過分追求生活‘精緻化’、品味‘高端化’的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不斷加固金融和央企領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堤壩 "。
步入 2023 年,券商降薪會不會隻是口頭說說,還是真的是狼要來了?
有券商人士向記者表示:" 我們了解到的是應該有開始要求降薪的都是一些大型券商,尤其是國資體系的,然後中型券商有很多,有一些民營背景,或者它的整體的股東結構比較多元的,相對受的影響會比較小。"
從過往降薪風波涉及的傳聞中,也幾乎都是大型券商。
事實上,券商行業降薪已是大勢所趨。那麽券商行業薪酬會不會真的是先從大型券商開始的呢?
今年 2 月中旬,在一份披露的法院判決書中,中信證券員工自曝薪酬的事件引發關注。這位 2019 年首次登記執業的投行新人,自曝年薪爲 46.93 萬元,月薪爲 3.91 萬元。另據中信證券年報 " 三張表 " 數據,2019 年人均薪酬 77.29 萬元,2020 年和 2021 年分别爲 85.09 萬元和 94.70 萬元。
數據來源:東方财富 Choice 數據
Choice 數據統計顯示,2021 年度,上市券商人均薪酬排名前三位的依次爲中金公司、中信證券和華泰證券,員工人均薪酬依次爲 116.42 萬元、94.7 萬元、88.57 萬元。中金公司成爲唯一一家員工人均薪酬過百萬的券商。人均薪酬超過 50 萬元的券商數量超過 29 家。
如果以 2021 年度上市券商的員工人均薪酬的前十名來看,除國金證券和天風證券外,其餘全部均爲 2021 年度資産規模排名前十的券商。國泰君安證券和銀河證券兩家 2021 年度員工人均薪酬均未進入前十,分别爲 67.15 萬元、58.4 萬元。尤其是銀河證券 2021 年員工人均薪酬排在第 23 位,遊離在 20 名開外。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券商薪酬也是平均數,并不具備足夠的代表性,因爲券商内部員工薪酬相差很大,很多普通員工是被平均了。
某券商人士告訴記者," 券商不同崗位差異大,降薪應該是限制少數超高薪酬吧,比如:投行、固收。"
某券商非銀人士指出,即使降薪,也要看怎麽降,如果就是中管幹部這些,影響可能不大。
利好政策密集出台
近期,無論是證金公司優化轉融通機制,還是證監會宣布全面注冊制正式實施,政策釋放出的利好信号是無疑的。
招商證券非銀人士認爲,對于市場而言,市場情緒的改善也能促進交易和投資的活躍度,也利好券商在經紀業務、融資融券業務的快速回暖。優質的公司加速上市,盈利改善,其實也能促進指數的上漲。對應到券商的邏輯,券商的自營或者 PE 端的投資能獲得更好的回報。監管政策密集出台,交投活躍度及風險偏好恢複有望驅動券商業績和估值的雙重修複。
山西證券非銀金融分析人士認爲,注冊制改革将促使投行業務服務鏈條拉長,需要綜合服務能力的提升,頭部券商在資本實力、業務布局、研究銷售等方面具有積累,在項目儲備及綜合服務能力上優勢明顯,投行業務集中度提升、強者恒強,頭部券商 2022 年股權承銷 CR5 達到 61.29%,較 2021 年繼續提升。同時,投行業務迎來新 " 準繩 ",監管引導做精做優,項目把控及流程再造成爲重要課題,項目合規性尤爲重要。頭部券商及投行特色券商将充分受益。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