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中國隻有一家擁有自主屏幕産能的電視品牌,那就是 TCL,TCL 旗下的華星與京東方并列爲中國半導體顯示 " 雙雄 ",在世界半導體顯示産業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11 月 16 日,在以 " 臻圖視界,洞見萬象 " 爲主題的 2024 年 TCL 華星全球顯示生态大會(DTC2024)上,TCL 華星宣布了印刷 OLED 正式量産并發布全新技術品牌—— APEX。
(TCL 華星發布全新技術品牌 APEX)
當前顯示技術出現兩大方向,一個是以 MiniLED 與 MircoLED 爲代表的 MLED,另一個方向則是 OLED,TCL 華星的技術路線抉擇是:MLED&OLED 雙戰略。
TCL 科技高級副總裁、TCL 華星首席執行官趙軍此前曾指出:"MLED 和 OLED 技術所用的底層驅動的技術是一緻的, 但有着不同的應用側重點,兩者更多是協同而非競争。"
2016 年,當行業尚在觀望時,TCL 華星就已布局 MLED 技術,并率先實現量産與商用,在 DTC2021 上,其展出全球首款 125" 玻璃基透明直顯 MLED,其以 25" 單體作爲最小的拼接單元,利用 TCL 華星高精度玻璃拼接技術,實現大尺寸拼接的透明形态,适用于商務辦公、戶外廣告、影院等多種商業應用場景,應用潛力巨大,是 MLED 技術的最新水平。
OLED 方面,TCL 華星 11 年死磕 " 噴墨打印 OLED 技術(IJP OLED)" 這一細分路線。與傳統的蒸鍍工藝相比,打印 OLED 技術制程更簡單,發光材料利用率更高,可大幅節省制造成本、提升良率。在 DTC 2024 上,TCL 宣布印刷 OLED 正式量産,爲中國顯示技術自主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TCL 宣布 IJP OLED 正式量産)
TCL 科技首席技術官、TCL 華星首席技術官闫曉林在 DTC2024 上,介紹了印刷 OLED 從研發到量産攻堅克難的過程及成果,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TCL 華星在印刷 OLED(IJP OLED)專利總數排名達到全球首位,實現 NB、MNT、TV 全覆蓋,開發的不同尺寸、形态的印刷 OLED 樣機,均實現了較好的顯示效果。從 23 年相關設備的搬入到今年 6 月的首片亮點,TCL 華星首支印刷 OLED 專顯産品已進入量産階段。
印刷 OLED 量産标志着 TCL 華星顯示技術再一次取得重大突破。在 DTC2024 現場,TCL 華星展示了不同技術路線、不同場景具有代表性的新品和前沿顯示方案,比如用于車載屏幕的 HUB 顯示,更加護眼的手機屏幕,最強畫質的 OLED 大屏電視,同時發布了雲曦筆電屏 - 全球最高亮度印刷 QD-EL 筆電屏 ( 14" ) 、雲曦專顯屏 -TCL 華星首款量産印刷 OLED 4K 專業顯示屏 ( 21.6" ) 、臻智手機屏 - 全球最低驅動功耗 OLED 顯示屏 ( 6.36" ) 、星曜電視屏 - 全球 LCD 最高畫質 WHVA 顯示屏 ( 85" ) 及衆多黑科技産品,涉及專顯、MNT、NB、MC、車載、VR& 新型顯示等多個領域。
DTC2024 上豐富的發布與展示表明,TCL 華星已從 " 面闆制造廠商 " 向 " 場景化顯示解決方案提供商 " 轉型成功。
TCL 華星屏幕在更高畫質的基礎上,正在朝着 " 更宜人的顯示體驗 "、" 更信賴的視覺健康 " 和 " 更永續的綠色低碳 " 上進化,在内卷的行業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的新路。正如趙軍在戰略主題演講中提到:當下産業 " 内卷競争 " 成爲常态,産業長期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大創新力度,創造真正價值,才能打破行業内卷。
(TCL 科技高級副總裁、TCL 華星首席執行官趙軍)
顯示是一個被低估的大産業,因爲不論是信息還是科技産業,都離不來 " 顯示 " 這一人機交互的基礎,毫不誇張地說,沒有顯示就沒有 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XR、智能汽車、智能汽車、智能家居、AI、數字化等等信息産業。在數字經濟驅動的現代社會,顯示更已成爲無處不在的基建。
在過去的十多年的信息革命中顯示産業規模持續擴大,中國新型顯示産業領跑全球,市場規模從 2017 年的 2758 億元增長至 2021 年的 5868 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 20.77%。
這樣看,TCL 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當年實在是太有魄力了,在衆多電視廠商依賴外采日韓企業的屏幕時,他毅然決定讓 TCL 自己做屏,成立華星,15 年累計投資了 2700 億,建設 10 條産線。
TCL 華星不隻是讓 TCL 自己沒了缺屏的 " 卡脖子 " 問題,還對外銷售給聯想、小米等等巨頭,成爲世界頂尖面闆供應商,從電視到 PC 到手機到 XR 在到車載,無處不在。
如今,全球半導體顯示産業正在劇變,日韓廠商不再是唯二主導,中國顯示産業崛起于世界成爲 " 第三極 " 已是大勢所趨。立足中國市場的兩大産業巨頭 TCL 華星與京東方,也均已構築起各自的技術、産品、産能和生态布局,兩大巨頭一邊攻城略地,一邊圈建護城河,持續穩固 " 雙巨頭 " 地位,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