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在公衆場合讓人下不來台,這就是做人最大的失敗了。這樣做的後果是既得罪了人,也給别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你覺得是這樣嗎?
"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這話我們都知道,但是,我們很多人在面對他人的錯誤時,總是忍不住想批評幾句,其實,我們都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偏偏管不住自己的臭嘴。
人情冷暖本來就是變換不定的,當我們用善行、善言溫暖寒冷的時候,我們就會感受到他人的溫暖。所以,在我們看到他人沒有違反原則、不失大雅、無關緊要的小錯的時候,不妨寬容一點,給對方一個面子,一個機會,留點自尊。别人也會因為我們的理解和寬容,牢記教訓,避免出現同樣的錯誤,也會因為我們的心胸寬闊,跟願意跟我們相處。
在《國語》中,有這樣一個有意思的故事:
有一次,魯國大夫公父文伯在家中設宴招待南公敬叔,同時請年高德重的露睹父作為上賓作陪。
但是,宴會剛開始沒多久,就出了問題,原來,在給客人們上菜的時候,露睹父面前的桌子上放了一隻鼈,相比其他的客人,他的顯然有點小了。
我們都知道,哪怕咱們現在宴請别人,一定要給賓客以尊重,古代更看重這一點,在那個時候,極其講究禮儀和尊卑,一定要把最大的甲魚給上賓,讓大家看到對上賓的尊崇,這是最基本的禮儀,不然就是輕慢上賓,無禮至極。
露睹父眼睛瞅了一圈,發現所有客人的鼈都比自己的大,心裡那是非常生氣,太不把自己當回事了,大為惱火,當着一群人大聲說:" 我還是等這隻鼈長大以後再吃吧!"
說完這句話,轉身走人,留下一臉尴尬的公父文伯,以及面面相觑的賓客們。最終,好好的宴會,不得不在清冷的氣氛中結束。
露睹父很顯然格局小了,在衆目睽睽之下,為了一隻鼈的大小斤斤計較,不給主人家面子,當衆指出來主人家無禮,不顧大局翻臉走人,實在是太過了。
露睹父這麼當衆打臉的後果無意是得罪了公父文伯,以後兩個人之間一定都會心有不滿,必然會導緻彼此成了陌生人,朋友是沒得做了,甚至還會成為仇人。
你說,這事鬧得,何必呢!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人和事,對于那些可大可小可有可無的事,我們不妨釋懷一笑,沒必要跟人斤斤計較吹毛求疵,既得罪人又顯得自己格局小。
有一個對西點蛋糕感興趣的女孩,之前是一個極為挑剔的的人,不管吃到什麼西點蛋糕,她都會很吝啬自己的表揚,總是會很不屑地說:" 沒什麼。"
這樣的人,在生活中其實是很難相處的,太 " 嚴于律人 " 了,如果讓她當了領導,對團隊來說,恐怕是一場災難;如果讓她當了老師,怕是學生得天天挨罵。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開始利用空閑時間拜師學藝,報了培訓班,開始學習做西點蛋糕。
一段時間以後,她從培訓班畢業之後,再去品嘗朋友們做得西點蛋糕,她仿佛就像變了一個人,她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對别人的勞動成果表示不屑,而是會很認真地研究裡面的配方,蛋糕的材料、配比以及步驟等,跟他人進行讨價,學習他人的方法。
朋友看到了她的變化,都誇她說:" 你變了很多。從前總是說‘沒什麼!’現在總是問‘有什麼?’!"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我們跟人交往的時候也是一樣,如果我們隻是盯着别人的缺點、問題、失誤,我們對他人總是不屑,我們一定看不到他人身上有什麼,看不到他人的優點和特長,也無法看清自己。
《菜根譚》中說:" 此心常看得圓滿,天下自無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寬平,天下自無險側之人情。"
意思是說:如果我們的内心豐滿,正視這個世界,我們的世界就是沒有缺陷的;如果我們的内心經常寬大公正,我們的世界就沒有那麼多陰險詭計,一定會充滿陽光。
所以說,看到圓滿,把心放寬,我們人生才會多一些完美。當我們想苛責别人,挑剔别人問題的時候,先問問自己,是否把心放平了,是否過于苛責了,如此一來,給他人機會,也給自己一分美好,大家都心中都會充滿喜樂和完滿。
你覺得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