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數字力場,作者 | 佘宗明
16 年前," 中國巴菲特 " 段永平在接受某節目采訪時說:發現一件事情、一段關系是不對的,就應該立刻停止。雖然改正一個錯誤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但是不管多大的代價,都是最小的代價。"
6 個月前,段永平投資的 OPPO 放棄自研芯片,終止哲庫(ZEKU)業務,他當時又點評道:" 長遠看,不合适的東西最合适的辦法就是現在就停下來!改正錯誤越早越好,不管多大的代價都是最小的代價。"
字節聞言點了點頭,然後來了一記 " 壯士斷腕 " ——朝夕随即沒了光年。
華爲聽罷若有所思,随後來了一招 " 拆爲上計 " ——車 BU 拆分靴子落地。
爲了更好地跳動,字節忍痛割 " 遊 "。爲了更大的發展,華爲車 BU 獨立。這是這幾天備受關注的兩則消息。
字節華爲,看似殊途,實則同歸:字節去 " 遊 ",華爲出 " 汽 ",都是以變求通,以退爲進。
收縮或剝離,從觀感上講是撤退姿态,從商業維度看則是反熵增做法——商業未必會遵循 " 加就是加,減就是減 " 的二分法,經常會出現 " 加就是減,減就是加 " 的情況;未必是從一個戰場回撤就輸了一場戰役,經常是從一個小機遇換道後可以轉到一個更大的機遇上。
最起碼,字節放棄遊戲自研後,可以跟騰訊卸除 " 頭騰大戰 " 以來的很多心防玩到一塊去了;華爲剝離車 BU 業務後,可以讓很多汽車廠商打消 " 靈魂歸屬 " 疑慮一起整活了。
01
TMT 圈的 KOL 們,向來更善于做事後諸葛亮而非事前預言家,更擅長執果索因而非執因索果。你需要時,他們可以有 100 個理由論證你這塊業務必定能跑通;你失利後,他們可以有 101 個理由分析你這塊業務注定會失敗。
字節 " 大規模收縮 " 遊戲自研業務,也免不了被人 360 ° 剖析,字節爲什麽沒能在遊戲上 " 大力出奇迹 ",沒能孵化出另一個米哈遊。
" 企業基因決定論 " 是頗爲常見的歸因:騰訊沒有電商基因,阿裏沒有社交基因,字節沒有遊戲基因,是老生常談了。
可把什麽都歸因于基因,無非是思維上的偷懶。卡爾 · 波普爾駁斥 " 曆史決定論 " 的依據,在所謂的 " 企業基因決定論 " 上同樣适用。要是企業基因能決定一切,騰訊還做什麽視頻号,阿裏還做什麽釘釘,字節還做什麽興趣電商呢?
與其歸因于企業基因,不如說是企業無法回避給定條件下的 " 既要,又要 " 難題。
企業不是不能 " 既要又要 ",但适用前提是一個業務的運行機理能銜接起另一個業務的,不适用情形則是多個業務之間構成某種内在的 " 脫嵌 "。
具體來說,短視頻和電商、本地生活就能實現 " 打通 ":短視頻控制住了信息流閘口,是流量閥門的調節者,電商、本地生活都處在信息流的下遊,需要流量導入。前者是賣水的,後者需要引水,用短視頻聚攏的巨大流量池反哺電商、本地生活業務,算是水到渠成。
短視頻跟遊戲之間也有互補關系,但僅限于遊戲分發推廣,而不包括遊戲研發。一如光子星球說的,被譽爲第九藝術的遊戲與互聯網之間的隔閡,可能是藝術家與工程師之間的隔閡,也是随機性和确定性之間的隔閡;進一步說,互聯網與遊戲之間不過是分發方式叠代促成的 " 偶遇 ",互聯網因素終将随着遊戲的發展從而被逐漸剝離。
對遊戲自研來說,你有海量流量傾斜不是最重要的,你有能被市場買單的獨特創意才是最關鍵的。許多互聯網産品都是流量驅動,但遊戲首先是創意驅動。
這就決定了,電商、本地生活可以是短視頻平台的 "1.5 曲線 ",在短視頻的信息流業務延長鏈上,遊戲自研卻未必在。将流量打法複制到遊戲研發中,很難行得通。
02
對字節來說,靠着抖音頭條成了 " 國民總時間 " 收割機後,在遊戲上的布局側重點面臨着 " 二選一 " 的抉擇:遊戲自研,就是自己下場掘金;遊戲分發推廣和代理(遊戲直播、遊戲廣告插入是常見形式),就是自己賣水淘金。
前者需要漫長試錯,還未必能試成功;後者更加保險,本質上還是流量價值變現。
字節起初選擇了前者,對遊戲企業大手筆買買買,使得它成了遊戲行業并購動作最頻密的 CVC。
爲了避免互聯網快速叠代玩法跟遊戲長周期研發特點的不适配,字節用偏寬松的 OKR 考核給了其 " 自生長 " 空間;爲了讓自家研發的遊戲快速起量,字節也在内部加大了買量力度以示資源傾斜。
但 " 後來者困局 " 限定了,字節很難摸着騰訊過河複刻騰訊作爲 " 王者 " 的榮耀,也很難走米哈遊的路子變成 " 原神 "。騰訊在遊戲領域的身位優勢,很大程度上是市場對于領先者的犒賞;米哈遊這些年的快速崛起,則得益于 " 原生型遊戲廠商 " 的高度扁平結構。
等到字節入場時,遊戲行業已處在了高度内卷的紅海期,雖然字節用 " 買買買 " 縮短了護城河搭建周期,可精品化階段的制作升維要求與白熱化競争擡高了其整體投入。
在規模擴張期,字節完全可以對遊戲研發團隊來上一句 " 喂,我養你啊 ",張一鳴之前就說對遊戲業務 " 要有耐心 ";可到了降本增效期,業務不能賺錢就是 " 原罪 ",字節的耐心也必然會有個被極低的 ROI(投入回報比)耗盡的臨界點——體量再大,也經不起動辄幾百億燒錢規模的禍禍。
說白了,遊戲研發是個高度不确定的領域:若成了,沒準是 " 百本萬利 ";若不成,興許是 " 百本無利 " ——你以爲是砸進深坑裏,可那其實是個無底洞。
在此背景下,字節的發力側重點明顯正朝着後者傾斜:遊戲自研遇挫,那就以遊戲研發的 " 退 " 換遊戲廣告的 " 進 "。
▲朝夕光年自研的首個爆款遊戲《晶核》仍在運營中。
2019 年抖音收入有 50% 左右來源于遊戲廣告,現在比例固然下滑了,但畢竟還有繼續挖潛的空間。
怎麽挖?抖音挖來《王者榮耀》人氣主播張大仙,已經标明了方向:抖音的大門,不隻爲自家遊戲而開,也爲友商敞開。
抓住眼下這節點,也恰逢其時:從自身業務闆塊看,電商、遊戲兩塊業務的增長勢頭成鮮明對照,企業投入不會是 " 均勻用力 ",必然得有所取舍,遊戲的戰略意義下滑是必然。
從遊戲分發領域競争看,頭文字 " 騰 " 的兩家頭部遊戲直播平台虎鬥勢頭日衰,留給抖音補齊遊戲直播薄弱環節的機會來了。
從市場機會看,騰訊遊戲到外部買量的需求日盛。之前抖音給微信遊戲種草,就已經宣告了雙方的破冰;如今雙方再互換陣地,我對你開放内容版權,你爲我進行導流,這不就 " 達成生命的大和諧 " 了嗎?
說到底,側重點從遊戲自研轉到遊戲發行推廣,不等于字節放棄遊戲夢,隻是其遊戲戰略從封閉走向了開放:主打自研對應的是 " 封閉 ",意味着資源優先向自家的傾斜,那些有競争關系的遊戲企業必然不會來投流宣發;重點放在流量加持上,意味着流量池可以向所有遊戲企業平等敞開,它們自然也就跑來砸錢了。
03
華爲剝離車 BU,與字節遊戲業務線的裁撤遵循着同樣的邏輯:一是止損減虧;二是用開放吸引更多夥伴。
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董事長餘承東曾表示,車 BU 是華爲唯一虧損的業務單元。有多虧?每年研發投入超過 100 億元,但 2022 年營收爲 20.77 億元,在華爲營收大盤子裏占比隻有 0.32%,2023 年上半年的收入更是僅爲 10 億元人民币。
跟手機、芯片等 " 學霸 " 比,車 BU 就像是華爲火箭班裏的 " 後進生 "。
直到今年 9 月以來問界新 M7 大定訂單爆單,情況才有所好轉,所以餘承東感慨問界新 M7 讓車 BU" 起死回生 ",頗顯意味深長。
爲什麽華爲車 BU 業務這麽難?要知道,華爲早就将 ICT(信息與通信技術)優勢從通信模塊移植到傳感器、操作系統、座艙與自動駕駛芯片、電驅動、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等更多領域。
憑着超級全棧算法、超級數據湖、超級中央計算與傳感硬件 " 鐵人三項 ",成爲全球唯一城市通勤自動駕駛量産系統的華爲 ADS 高階自動駕駛全棧解決方案,正是餘承東 2022 年 7 月發出 " 華爲進軍汽車行業就是要做到第一 " 豪言的底氣。
上汽董事長陳虹的 " 靈魂論 ",早已給出了答案。哪個車企都怕靈魂被華爲拿捏後,華爲再下場造車,從命脈掌控者變成競争對手。
雖說華爲早就爲夥伴準備好了三種方案,奈何汽車主機廠就是不怎麽買單——
零部件供應商模式,對标全球最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可向廠商提供域控制器、HiCar、激光雷達等軟硬件;
提供全棧集成解決方案的 HI 模式,定位汽車界的安卓,提供計算與通訊架構,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大批量智能化部件。
智選車模式,華爲深度參與産品定義、整車設計,還會提供門店銷售渠等。
三種模式,含 " 華 " 量拾級而上,華爲是想 " 既要,又要,且要 ",可車企們卻顧慮難消:你不會還要自己再造車吧?
所以除了賽力斯與 " 華 " 聯姻,長安阿維塔、北汽極狐阿爾法等來了個 " 婚前試愛 " 外,其他車企都在一旁觀望。
正如字節自研遊戲成了其他遊戲企業在抖音宣發的巨大阻礙那樣,華爲自己造車的可能性成了其他汽車廠商跟華爲合作的真實阻礙——靈魂的别名是主體性,誰都不想被抽空靈魂後淪爲華爲的代工廠,還被華爲釜底抽薪。
04
華爲顯然不是沒意識到這點。今年 3 月 31,任正非在 " 不造車 " 承諾的 3 年期限滿後又爲其續上了 5 年;針對 " 換标風波 ",華爲内部還展開了物料整頓以表明 " 不造車 " 的決絕。
可 " 力主造車派 " 餘承東就在那,車企們誰都擔心華爲在這 " 界 " 那 " 界 " 上貼上華爲的 LOGO。
這時候,拆分車 BU,顯然是華爲的最優選——分拆不是舍棄,而是注入靈活性。
拆出去,車 BU 也就不用受華爲 " 非上市公司 " 架構的限制,可以獨立融資,解決虧損難題;拆出去,才能打消車企們的多重顧慮,安心地跟車 BU 合作。
對華爲而言,在當下拆車 BU,正是時候:前幾年,華爲将汽車業務的戰略地位擡得很高,2020 年,時任華爲輪值董事長的徐直軍曾表示,華爲車 BU 年度投資規劃在 5 億美元,且已經做好了短期内不考慮收入和盈利的打算。
但到頭來,形勢變了,任正非在 2022 年中喊出的 " 寒氣論 ",是華爲向不掙錢業務開刀的重要拐點。
對車企而言,隻要車 BU 在華爲手上,且華爲離造車僅半步之遙,大家就不可能将 " 大半條命 " 放心地交給華爲。
但華爲以拆分車 BU 彰顯出了開放态度:車企們跟它合作,做的不是 " 代工廠 ",而是股東,雙方利益可以深層次綁定。
在合作格局中,華爲充當的是 Tier 1(一級供應商),而不是争利者。這算是對博世開放股權給整車企業模式的緻敬。
這麽一來,沒了 " 靈魂歸屬 " 顧慮的車企們,也就更願意跟華爲牽手了。
也因如此,以往餘承東爲華爲智選模式吆喝,車企們都意興闌珊。
這次車 BU 獨立運營、華爲搭建合作新平台後,長安立馬 " 破界 " 加入。餘承東還信心滿滿地表示,已向賽力斯、奇瑞、江淮、北汽發出股權開放邀請,并希望一汽集團加入。
随着車 BU 在問界、智界之後還将跟北汽和江淮開啓另兩 " 界 ",華爲有了跟更多車企突破 " 結界 " 的可能。
05
字節去 " 遊 ",華爲出 " 汽 ",二者各有考量,卻都是 " 降本增效周期 " 裏及時止損的動作,也都是在用更開放的姿态向合作夥伴招手示好的舉動。
開放難免對應着自己在某些方面的 " 退 " 和夥伴在部分領域的 " 進 ",但進與退并不等于利益上的消與長,沒準會在 " 合作互利 " 中實現共生共益。
對字節華爲來說,雖說舍此取彼可能會帶來 " 失之桑榆,收之東隅 " 的效果,但舍棄一些東西确實得面臨許多沉沒成本的考量,做出舍棄選擇并不容易。
可用段永平的話來說,變通調整 " 越早越好,不管多大的代價都是最小的代價。"
當下,莫言老師的那句話早就被熬成了雞湯:" 能說服一個人的,從來不是道理,而是南牆;能點醒一個人的,從來不是說教,而是磨難。"
字節跟華爲,沒有在撞南牆後仍不回頭,而是該轉身就轉身,這比那些拿别人的頭撞牆撞出包後仍 " 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 " 的撞牆愛好者,要務實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