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28 日,在在野黨與民衆反對的情況下,憑借執政黨等多數贊成,備受關注的日本 2023 年年度預算案,在國會衆院全體會議上通過。
預算案中,日本新一年防衛費約 6.8 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币 3445 億元),創下新高。而就在前一天,日本政府敲定,要向美國采購 400 枚 " 戰斧 " 巡航導彈。
日美這樁 " 大買賣 " 背後,究竟潛伏着怎樣的危險信号?
資料圖:日本首相岸田文雄。
中新網記者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呂耀東、遼甯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陳洋,進行深入分析。
日本的 " 大決心 "
不隻是 " 小動作 "
首先來看,日本想買的美國導彈,有哪些性能,威力如何?以下是一些情況介紹:
第五批美制 " 戰斧 " 巡航導彈
長程、全天候、短翼
射程拓展至 2414 公裏
以亞音速低空飛行
具備一定隐身能力,紅外和雷達很難發現
通用性強,可由各種平台發射,命中率高
美國軍械庫中威力最強的 " 防控區外發射 " 導彈之一
曾于 1991 年海灣戰争、2003 年伊拉克戰争期間發揮關鍵作用
資料圖:美國 " 戰斧 " 巡航導彈。
日本此前一直在想要購入的導彈數量上遮遮掩掩,不過此次終于透露,其有意以 2113 億日元(約合人民币 108 億元)采購費,于下一财政年度 " 一次性 " 購入 400 枚 " 戰斧 " 導彈,計劃 2026 年度起列裝日本自衛隊。
花費不菲,時間很趕,顯然,日本這次下了大決心,這可不是随便玩玩的 " 小動作 "!
呂耀東對記者表示,日本自身開發導彈的周期長,暫時生産不出來 " 戰斧 " 這樣的導彈,爲加強自身所謂 " 對敵基地攻擊能力 ",以及配合 2022 年出爐的新 " 安保三文件 ",日本決定直接購買美國導彈。
他進一步指出,新 " 安保三文件 " 是日本的國家戰略計劃,包括《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國家防衛戰略》《防衛力整備計劃》。2023 年日本政府需要國會通過新計劃以便購買武器,建設 " 對敵基地攻擊能力 "。
從被動還擊
變先發制人
岸田政府強調的 " 對敵基地攻擊能力 ",又是怎麽一回事?
對此,呂耀東指出," 對敵基地攻擊能力 " 是基于 2014 年日本前首相安倍提出的集體自衛權,它的解釋有幾種可能性:
一種是武力攻擊事态;
一種是存亡危機事态;
一種是重要影響事态。
其中的武力攻擊事态,是指當日本受到别國攻擊的情況下,要有還擊。說到底,就是日本隻有單獨自衛權," 對方打我我還擊 "。
這是日本作爲戰敗國,二戰後美國替日本出台的和平憲法所設定的。基于和平憲法第九條,日本不能擁有攻擊性武器,不能擁有軍隊,不能以武力形式解決國際争端。和平憲法讓日本失去了對外發動戰争的權利。
資料圖:日本自衛隊舉行軍演時,自衛隊隊員進行機降演示。
呂耀東提醒,但是現在,日本所指的 " 反擊能力 "(即 " 對敵基地攻擊能力 ")是說其預判到敵方很可能要發動攻擊時,就要采取先發制人的打擊。
陳洋也對記者表示,按照日本政府的設想," 反擊能力 " 是指通過強化自身防禦能力,形成一定威懾性,所謂 " 不戰而屈人之兵 ",包含軍備能力更新和升級,增加防衛費等。
日本加速建設 " 對敵基地攻擊能力 ",最初是爲了應對朝鮮向日本海方向發射導彈等情況。
但近年來,日本政府逐漸将 " 反擊能力 " 的定位擴大至應對所謂 " 中國威脅 "" 俄羅斯威脅 ",即通過強化防衛和威懾能力來對抗中俄。
戰略利益勾連
日美一拍即合
呂耀東分析稱,雖然日本嘴上不承認,但其事實上已抛棄從和平憲法延伸而來的概念—— " 專守防衛 "。
過去日本基于和平憲法、" 專守防衛 " 原則的所有武器以及理念,都是防禦性的,這個國家充其量是配合盟友或受到盟友保護。而且,在之前的同盟理念中,美國是 " 矛 ",日本是 " 盾 "。
但如今,日本想擁有 " 對敵基地攻擊能力 ",采購 " 戰斧 " 導彈這樣具備殺傷力的攻擊性武器,試圖增強威懾力,意味着日本已從戰後走和平主義道路,變成開始武裝自己,将自身變成 " 矛 ",與美國聯合形成 " 一體化威懾 "。
當地時間 2023 年 1 月 31 日,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東京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握手。
陳洋則分析稱,日本放棄 " 專守防衛 ",瘋狂購買武器特别是遠程導彈,意味着戰後日本長期堅持的外交安保政策發生巨大轉變,如同讓和平憲法的精神和相關規制 " 形骸化 "。
他進一步指出,日本這樣做,至少受兩個原因驅動。
一是,日本認爲自身周邊安全面臨嚴峻挑戰;
二是,放棄 " 專守防衛 " 後,日本兼具了 " 矛 " 與 " 盾 " 的屬性,将能更緊密地配合美國戰略部署。
陳洋指出,在綜合實力相對衰退的背景下,美國更希望其在亞太地區的忠實盟友——日本,在遏制中國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也希望日本的軍事能力能有提升,以分擔自身壓力。
資料圖:美國 " 戰斧 " 巡航導彈發射瞬間。
美國賣武器給日本,不僅能狠賺一筆,也能推進日美同盟進一步發展。日本買武器則既是向美國表忠心,也拉近了雙方間的信賴。
對此,呂耀東分析稱,二戰後,美國在亞洲形成了自己的既得利益,比如在日本、韓國駐軍。它有維護自己既得利益的需要。而日本的訴求是要擺脫和平憲法限制,成爲一個所謂 " 正常國家 ",一個政治和軍事大國。其還需要在美國 " 印太戰略 " 裏,有自己的話語權。
在揣摩美國的意願後,日本主動出台了帶有攻擊性的新 " 安保三文件 ",試圖武裝自己。加上美日在東亞地區既得利益的共識,雙方一拍即合,形成勾連。
" 東亞安全最大變量 "
軍備競賽要來了?
一個曾經發動侵略戰争的國家,開始重新武裝自己,意味着什麽?
俄羅斯科學院日本問題專家基斯坦諾夫向俄衛星通訊社表示,日本新 " 安保三文件 " 的公布意味着,該國正走上加速軍事化的道路。而日本購買 " 戰斧 " 導彈,将在亞太地區引發新的軍備競賽。
實際上,日本除了買導彈,還打算買空中預警機、新型魚雷,完善長程導彈保管庫等。岸田内閣還計劃到 2027 年,将日本防務開支增加一倍,達國内生産總值(GDP)的 2%,也就是北約國家的平均水平。
資料圖:菲律賓馬尼拉,二戰 " 慰安婦 " 受害者及民衆示威抗議,要求日本政府道歉賠償。
呂耀東指出,日本一系列 " 謀武 " 舉動,使其自身成爲東亞安全環境中一個最大的變量。亞洲很多國家,比如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柬埔寨、緬甸等,都曾受到過日本的侵略。基于曆史記憶,大家都知道日本重新武裝自己,對東亞地區的安全形勢影響有多大。
陳洋也表示,日本這樣做,無疑會加劇包括中國在内的周邊鄰國以及地區國家的擔憂與質疑。即日本如此發展軍備力量,究竟是爲了 " 保護 " 本國安全,還是要挑起地區緊張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