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丁遠泓
2023 年高考臨近," 去哪裏讀大學 " 再次成爲考生和家長關注的熱點。
根據教育部在 2017 年 6 月和 2022 年 6 月發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名單》,過去 5 年,全國共新增 128 所高校,其中本科院校增長 27 所,專科院校增長 101 所。
而在這 128 所新增的高校中,西部地區是 " 最大赢家 " —— 12 個省份共新增 65 所學校,占比超過 50%。
也就是說,過去 5 年裏,西部地區在 " 瘋狂 " 增加高校數量,縮小與其他地區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差距。
爲什麽西部地區會有越來越多高校?
四川最努力
在西部地區,從 2017 年至 2022 年,四川是新增高校數量最多的省份,新增本科院校 2 所,專科院校 23 所。
不僅如此。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在全國範圍來看,四川還是最努力建高校的省份—— 5 年時間,四川新建 25 所高校。第二名是河南,共新增了 22 所,第三名是廣西,新增了 11 所。
從 109 所到 134 所高校,其背後是四川快速的經濟增長,以及想要建成高等教育強省的決心。
西南财經大學教授、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楊成鋼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四川花大力氣建高校,與當地的經濟快速發展有關。" 目前四川高速的産業發展能夠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造條件,同時需要專業更加對口的人才加入。"
四川是人口大省,同時也是制造業大省。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楊繼瑞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四川既需要發展高等教育以滿足龐大人口的教育需求,也需要從其他省市吸引人才來發展自己的産業。
細究四川新增的 25 所高校區域分布,不難發現,除了 3 所高校位于省會成都,其餘 88% 的高校都分布在其他地級市,諸如泸州、南充、眉山、德陽等。
四川省 2017 年— 2022 年新增學校名錄
在楊繼瑞看來,這些高校選擇落地在這些地級市,一方面是因爲目前一些地級市沒有或較少有高校存在,會對新建的高校提供較多的政策福利,另一方面則是這些新建的高校絕大多數屬于民辦學校,建設在其他地區比建設在成都更便宜。
" 高校的建立同時還可以推動周邊産業的發展,并且專科院校可以更加有針對性地培育應用性人才,對當地經濟的發展起促進作用。"
這種對經濟産生的促進作用不僅能刺激學校周邊的餐飲、文娛等第三産業發展,而且還與當地的新興産業适配。
楊成剛向時代周報記者舉了個例子,四川射洪目前建設的锂電科技學院,預計今年下半年開始招生。該學院項目建成後,與射洪近年來産值高速增長的锂電産業相關,将爲該市加快建設 " 锂業之都核心區 " 提供人才保障。
" 這些學校的培養方式就像是訂單式培養,直接解決了所謂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符合目前培養應用性人才的導向,同時又可以爲當地的産業輸送人才,爲該産業發展提供更多可能。" 楊成剛說。
再如,目前位于四川省宜賓市的宜賓大學城,從 2016 年開建至今,已經有 12 所大學院校,在校大學生 9 萬餘名,并引進歐陽明高、鄧中翰等院士(專家)工作站 7 個、産研院 13 個。
與此适配的是,宜賓建設 " 動力電池之都 " 速度加快。
尤其是歐陽明高院士工作站在宜賓的落戶,帶動甯德時代、吉利、蘇州天華超淨、天宜锂業等衆多锂電領域龍頭企業紮堆在宜賓建廠,攜手共同打造世界級锂電産業集群。
2022 年,宜賓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 7.5%,其中動力電池增長 3.4 倍、新能源汽車增長 22.6%、智能終端增長 9.0%。
新建學校與新興行業适配 圖源:圖蟲創意
大學城的高校團隊不僅能吸引企業入駐,還培育出一批專業對口的人才。同時,大學生們有機會接觸到相關産業前沿的生産經驗,也能吸引更多的考生報考這些高校。
楊繼瑞認爲,在這些地級市建設高校不僅與當地産業發展适配,讓校園經濟能夠成爲城市經濟的重要支撐點與增長點之一,同時還可以減少成都的人口虹吸。
事實上,成都 " 虹吸 " 周邊地級市人口的現象較爲突出。從 2017 年至 2022 年,四川各市中,成都的常住人口增加最爲明顯,達到 208 萬。
" 近年來成都所吸引的常住人口主要來源于西部其他城市,尤其是四川省内的其他城市。" 楊成鋼此前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如果比較四川省與成都市在六普和七普之間的常住人口增量情況,會發現成都的增量是比四川高的,這也就說明了四川省各個地市州的人口流動很大一部分到了成都。
" 這些地級市建設高校可以在吸引人才的同時,争取留住人才,減緩當地年輕人才流向大城市的趨勢。" 楊繼瑞說道。
四川大學景色 圖源:圖蟲創意
不僅要數量,還要質量
過去 5 年,在西部地區,不止四川在大力建高校。
除了西藏、甘肅與青海沒有新建高校,其餘各省份的高校數量均有所增長。廣西增長達 11 所,成爲除四川以外另一個呈兩位數增長的省份,新疆的增長數量則達到 8 所,重慶、貴州、雲南也均增長了 5 所。
在楊繼瑞看來,西部能建這麽多高校,既與過去的高校數量較少,有空間建設高校且成本相對較低有關,同時也與政策的大力支持有關。" 尤其是在西部大開發的背景下,西部高校建設方興未艾。"
事實上,西部作爲中國發展較爲靠後的地區,高等教育振興一直都是重要命題。
根據《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2012 — 2020 年)》,通過東部高校 " 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 " 等系統性政策,提升中西部高校的師資建設、科研創新、人才培養、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2017 年,教育部印發《關于 " 十三五 " 時期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明确要對接西部大開發等國家重大區域戰略和産業戰略,支持确有需求、現有高等學校培養能力不足同時又确有支撐與保障能力的地區新設高水平應用型高等學校。
西部新建高校占比超 50% 圖源:圖蟲創意
目前,西部地區以全國 27.12% 的人口,占有全國 26.82% 的普通高校數量,每百萬人口擁有的普通高校數(高校數量 / 該地常住人口數量(百萬))達到 1.93,高于一些中部、東部省份。
不過,雖然西部地區的進步不小,但在教師資源、經費投入、教學科研設備等指标方面,與東部地區仍有一定差距。
楊繼瑞指出,目前西部的高校要從追求數量,轉化成追求質量。" 我認爲目前西部高校的當務之急是提檔升級,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國際合作交流等方面進行内涵發展,同時加大校企之間的聯系,讓高校培養出來的人才能夠爲當地的高質量發展推波助瀾。"
國家 " 十四五 " 規劃中也提及,要優化區域高等教育資源布局,推進中西部地區高等教育振興。
據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十四五 " 期間,将在西北、西南、中部三大區域分别布局建設高等教育的創新綜合平台,共建共享優質的教育、科研、人才資源。支持中西部高等學校優化學科專業結構,要加大東部高校對口支援西部高校的工作力度,加大對西部高校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的供給力度。
西部高等教育,還在繼續發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