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1 月 21 日,俄羅斯使用攜帶常規彈頭 " 榛樹 " 新型分導式中程高超音速導彈打擊了烏克蘭南部城市第聶伯羅的軍工企業。對此,不少專家認爲這是俄羅斯一種新的核威懾方式。
自 2022 年 2 月底俄羅斯實施 " 特别軍事行動 " 以來,核威懾一直是俄羅斯用以遏制西方強化對烏克蘭軍事援助的重要手段。有分析人士指出,俄羅斯将核威懾作爲重要手段加以運用的底氣源自其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
2022 年 5 月 28 日,俄羅斯成功試射 " 锆石 " 高超音速巡航導彈
基石是陸基核力量
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将戰略核力量作爲武裝力量獨立軍種進行建設的國家。1959 年 12 月 17 日,根據蘇聯部長會議的決議,新軍種——戰略火箭軍正式成立,雖然最晚 " 出生 ",但戰略火箭軍卻是蘇聯排名第一的軍種。蘇聯解體後,時任戰略火箭軍司令伊戈爾 · 德米特裏耶維奇 · 謝爾蓋耶夫于 1997 年被俄聯邦總統葉利欽擢升爲國防部長,并在同年授予俄聯邦元帥軍銜。2001 年,戰略火箭軍由軍種變爲獨立兵種。
目前,俄羅斯戰略火箭軍下轄 3 個導彈集團軍 12 個導彈師,共 6 萬餘人。2022 年 1 月,俄國防部所屬媒體《星》周刊的數據顯示,戰略火箭軍裝備 306 套載具、1185 枚核彈頭,其中新制造的洲際導彈數量占總數超過 60%。按照俄國防部官方數據,戰略火箭軍裝備的現代化率早在 2022 年之前就已達到 100%。
美國媒體《原子科學家公報》的年度報告顯示,2024 年俄軍現役戰略核彈頭共計 1710 個,其中陸基 870 個,約占現役彈頭總數的 51%。戰略火箭軍構成的俄陸基核力量是俄羅斯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之中當之無愧的中堅力量、核心力量,是俄羅斯核威懾的基石。
俄戰略火箭軍裝備數量最多的現役洲際彈道導彈是 RS-24" 亞爾斯 " 洲際彈道導彈,既可以井基部署,也可公路機動部署。雖然俄戰略火箭軍從 2009 年底即開始正式換裝該型導彈,但俄官方始終未對外公布該型導彈的具體技戰術數據。有西方媒體披露," 亞爾斯 " 洲際導彈射程可達 1.05 萬千米,既可是單彈頭也可以攜帶 3 至 4 個分導彈頭,必要時可拓展到 6 至 10 個。此外,俄戰略火箭軍仍然裝備有蘇聯 20 世紀 80 年代研發的 R-36M2 型(北約編号 SS-18" 撒旦 ")重型洲際導彈,該彈射程達 1.5 萬千米,可攜帶 10 個分導彈頭,每個彈頭當量 750 萬噸。
據媒體報道,俄戰略火箭軍裝備的最新型洲際彈道導彈是 RS-28" 薩爾瑪特 " 重型導彈。該型導彈采用液體燃料、井基部署,戰鬥部總重 10 噸,分導彈頭數量可達 10 至 16 個,射程至少可達 1.6 萬千米,殺傷威力超過 " 撒旦 " 重型洲際導彈。
俄發起對烏 " 特别軍事行動 " 後不久,2022 年 4 月就從普列謝茨克航天發射場成功試射 1 枚 " 薩爾瑪特 " 洲際彈道導彈。同年 6 月 25 日,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總經理羅戈津表示,俄航天集團旗下企業已開始批量生産 " 薩馬爾特 " 戰略彈道導彈系統。2023 年 8、9 月間,俄國家航天局集團負責人鮑裏索夫宣布," 薩爾瑪特 " 已經投入戰備值班。此外,近年來有傳聞俄羅斯将恢複研制 " 巴爾古津 " 列車載洲際戰略導彈,但目前尚未有關于該型導彈的最新報道。
另據媒體披露,俄軍 2024 年 11 月 21 日發射的 " 榛樹 " 高超音速彈道導彈,其技術可能來源于射程 6000 千米的 " 先鋒 " 中程導彈。蘇聯和美國曾于 1987 年簽署《美蘇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規定銷毀且不再研發中程導彈,但随着美國于 2018 年退約,該條約已經失去效力。
海基核力量是核反擊的關鍵
俄軍事理論著作《俄羅斯核盾牌》認爲,陸基戰略核力量,無論是井基部署,還是公路機動部署,其位置均相對固定,部署情況均可通過各種技術偵察手段提前獲悉。特别是公路機動的戰略核導彈,僅用面殺傷的核導彈即可輕易摧毀。從美國本土向俄羅斯境内發射的洲際導彈,30 分鍾以内即可抵達。在 30 分鍾内,俄羅斯公路機動的戰略核導彈根本無法逃離面殺傷核彈頭的毀傷範圍。隻有海基和空基戰略核力量才能有效執行 " 核反擊 " 任務。
據美國媒體《原子科學家公報》數據,2024 年俄軍共擁有海基核彈頭 640 枚,約占其現役戰略核彈頭總數的 37%。相比于空基的 200 枚,俄海基核力量是俄羅斯 " 第二次核打擊力量 " 名副其實的關鍵力量。就如同戰略火箭軍曾長期是蘇聯第一軍種一樣,包括戰略核潛艇在内的潛艇部隊一直是俄海軍的第一兵種。
截至 2023 年,俄羅斯海軍共裝備戰略導彈核潛艇 12 艘,包括 5 艘蘇聯于 20 世紀 80 年代研制的 667BDRM" 海豚 " 級戰略核潛艇(北約代号 " 德爾塔 "-IV 型)和 7 艘最新 955 型 " 北風之神 " 和 " 北風之神 "-A 級核潛艇。其中," 北風之神 " 級戰略核潛艇是俄羅斯最新型的第四代戰略核潛艇,由紅寶石中央設計局研制。
與俄羅斯前幾代戰略核潛艇相比,該型艇取消了龜背設計,改用近似拉長水滴型的流線造型,在保證高航速的同時,噪音水平大幅下降,該艇還首次全面采用數字化電子設備和平闆顯示器,安裝了 " 公共馬車 " 型作戰控制指揮系統和 " 斯卡特 " 綜合聲呐系統,使其自動化程度大幅提升。與美國現役最先進的 " 俄亥俄 " 級戰略核潛艇相比," 北風之神 " 及其改進型核潛艇不僅自動化程度更高,噪音也更低。
目前,俄海軍共裝備有兩型潛射洲際彈道導彈,分别是 2007 年 7 月列裝的 R-29RMU2 潛射戰略導彈(北約代号 SS-N-23" 輕舟 ")和 2024 年 5 月列裝的 R-30" 布拉瓦 " 潛射彈道導彈。其中," 布拉瓦 " 最大射程 9300 千米,圓周精度 120 至 350 米,戰鬥部總重 1.15 噸,可攜帶 6 至 10 個分導式彈頭。
空基核力量亟待補齊短闆
相比于陸基和空基核力量,俄羅斯空基核力量則相對 " 弱小 "。據美國媒體《原子科學家公報》公布的數據,俄僅擁有空基戰略核彈頭 200 枚,僅爲美國空基核彈頭的一半。與此同時,俄空基戰略核打擊平台——戰略轟炸機的性能和數量也與美國存在較大差距,且多爲蘇聯時期的産物。
10 月 29 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莫斯科克裏姆林宮參加視頻連線現場。他表示,俄羅斯無意卷入軍備競賽,但會把核力量維持在必要水平
俄羅斯現役主要有兩種型号的戰略轟炸機,均爲非隐形戰略轟炸機。圖 -95MS 型戰略轟炸機于 20 世紀八九十年代制造,是世界現役唯一的渦輪螺旋槳戰略轟炸機。2023 年 1 月 17 日,俄完成了對部分圖 -95MS 的技術升級,并命名爲圖 -95MSM。截至 2023 年 12 月,俄羅斯共裝備 31 架圖 -95MS 和 27 架圖 -95MSM。
除此之外,俄羅斯還擁有圖 -160 系列戰略轟炸機,俄羅斯稱其爲 " 白天鵝 "(北約命名爲 " 海盜旗 "),于 20 世紀 70 年代開始研制,80 年代末列裝。該型号是一款可變後掠翼超音速戰略轟炸機,實用升限 2.1 萬米,最大速度 2.05 馬赫,最大航程 1.6 萬千米,最大載彈量 45 噸。
2015 年俄羅斯恢複圖 -160 飛機生産線。2018 年底,俄羅斯開始生産圖 -160 的深度升級型圖 -160M,2023 年底圖 -160M 列裝。截至 2024 年,俄共裝備 13 架圖 -160 和 3 架圖 -160M。雖然圖 -160 系列因爲缺乏隐身能力,在現代化防空系統面前基本喪失突防能力,但卻可以憑借遠程巡航導彈實施防區外打擊,所以依然是俄羅斯實施戰略核威懾的主要空中作戰平台。
俄羅斯現役可攜帶核彈頭的主要是空射戰略巡航導彈,射程大多在 5000 千米以内,一些新近裝備的型号射程可達 5500 千米,甚至 6500 千米。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巡航導彈也被用于 " 特别軍事行動 " 的實戰。
除了戰略核力量,俄羅斯的戰術核武器也能夠發揮戰略核威懾作用。例如射程 500 千米左右的 " 伊斯坎德爾 " 戰役戰術導彈。如果将其部署于俄羅斯西部鄰國白俄羅斯和 " 飛地 " 加裏甯格勒,射程可覆蓋部分北約成員國的領土。因此,俄羅斯實施 " 特别軍事行動 " 以來,也多次以在白俄羅斯和加裏甯格勒部署 " 伊斯坎德爾 " 導彈的方式,實施核威懾。在陸基 " 伊斯坎德爾 " 戰役戰術導彈的基礎上,俄羅斯還研發了空射版的 " 伊斯坎德爾 " 導彈—— " 匕首 ",可由專門經過改裝的米格 -31M 發射。
近年來,俄羅斯還研發了許多新型戰略威懾武器,如 " 海燕 " 核動力巡航導彈和 " 波塞冬 " 核動力無人潛航器等。" 海燕 " 巡航導彈采用核動力,最大射程理論上沒有限制,可實施全球打擊。普京在 2018 年 3 月 1 日的國情咨文中首次提及該型導彈;同年 3 月 22 日,經俄國防部網站公開征名,導彈被命名爲 " 海燕 "。據俄《獨立報》披露,該型導彈發射時采用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巡航後改爲核動力發動機。2023 年 10 月,普京在出席 " 瓦爾代 " 國際辯論俱樂部年會時表示," 海燕 " 洲際核動力巡航導彈已經成功進行了最後試驗。
" 波塞冬 " 潛航器最初也是由普京在 2023 年的國情咨文中首次公開宣布。随後該型潛航器被列入俄《2018-2027 年國家武器綱要》。2022 年 10 月,北約稱,俄羅斯将使用經過特殊改裝的 K-329" 别爾哥羅德 " 号核潛艇進行 " 波塞冬 " 的試驗性發射。2023 年 1 月 16 日,塔斯社報道稱,俄羅斯已經爲 " 别爾哥羅德 " 号核潛艇準備好了第一批 " 波塞冬 " 潛航器。(作者單位:軍事科學院戰争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