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肯定好奇過——
" 什麽人會買四個洞的情趣内衣?"
" 某寶上十塊錢十個的手機殼咋掙錢?"
" 淩晨三點的高速休息區什麽樣?"
最近有群人真真切切的把這些都拍出來了。
沒有懸空的編劇,沒有美化的精緻。
好笑又辛辣。
是真正聚焦底層又讓人大開眼界的「行業劇」。
一起來品品。
「這貨哪來的」
2023.2.22
導演陳英傑。
這名字你可能陌生,但他導的片子你一定流過口水。
《人生一串》系列,豆瓣均分 8.6。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最近,《串 4》還沒想好怎麽拍的他,帶着原班人馬,走進了全新領域。
不拍美食,拍生意。
《這貨哪來的》,片名聽起來好嚣張。
但實際是對貨品的溯源,起底小商品和小生意人的生存之法和生财之道。
商品稀奇古怪,剪輯節奏飛快,風格賽博朋克,配音獨特煙嗓,文案依舊百萬。
B 站 9.8 分,滿屏刷——
" 恭喜你發現了寶藏。"
豆瓣高贊評論——
" 今年必看紀錄片之一。"
鹽不浪的情趣帝國
太野了。
第一集就講了一個讓人既好奇又害羞的神秘行業。
走上幽深晦暗的人性樓梯,穿過保管秘密的欲望回廊,燃上一盞暧昧的燭光。
歡迎進入鹽不浪的情趣帝國。
這一 part 的主人公,鹽不浪。
她是一家獨立情趣内衣店的老闆,同時也是創始人、設計師、模特。
坐擁國土面積 10 平米的情趣帝國,照顧全國男女的緊急欲求。
情趣内衣這個行業真的太讓人好奇了。
它生産于小巷裏,出現在卧室中。
它是有些人的羞于啓齒、言談避諱,也是一些人的正經生意。
店裏的商品都是這樣的。
" 一隻春桃 "、" 黑色罂粟 "、"" 桃色追殺 "、" 梅子熟了 "…
情趣内衣行業在國内正處于野蠻生長的階段,争議也很大。
但鹽不浪團隊沒有越界,而是主動制造規則,卷起來。
在拍攝上,沒有瘋狂的擦邊,突出産品而不是人。
在取名字上,鹽不浪也有創新。
根據不同商品的特點和屬性來匹配名字,讓人浮想聯翩。
脫離了低級趣味,有些很文學,有些也很燙嘴。
在材質上,也很卷。
上遊來自中國情趣内衣之都——連雲港灌雲縣。
不敢想象,這些血脈噴張的情趣内衣,大多來自泰然自若的工廠大媽之手。
大媽才是見過世面的人啊
團隊裏還有唯一小哥哥。
沒啥經驗,總是提一些奇葩想法,然後被浪姐吐槽 " 過時 "。
但他也有他的用處。
比如,在展會上扮演 " 鬼新娘 "。
小哥哥的表情可不像被逼的
當然,和普通賣家相比,因爲行業的特殊性,她們也能見識到更多奇葩買家。
比如通訊騷擾的買家。
把他拉黑後還不斷的添加,甚至在驗證碼裏聊天。
比如言語不遜的 " 普信男 "。
有透視眼,可以通過圖片看透你有 " 毛 "。
當然,浪姐也會毫不客氣的怼回去。
" 女人有腋毛這件事很奇怪麽?"
" 你不知道女人有體毛這件事情?"
" 人類進化的時候是不是對你按下暫停鍵?"
她還是情趣内衣界的脫口秀女王,也會在直播間裏輸出像泥石流一樣的兩性觀念、情趣哲學。
沒點兒自嘲精神壓根不敢聽。
" 三十歲以上的男人可能就不消費了,估計已經被工作壓垮了身體。"
" 事後喝人參水,不抽煙了。"
" 欲望是人的一生當中,你就要和它相處的東西。"
在鹽不浪的卧室,也能感受到兩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直面欲望,審視内心。
性感不再隻是讨好伴侶,情趣也可以是取悅自己。
還有更哇塞的。
把情趣融進穿搭,最後成爲自我表達的一部分。
隻道風月是尋常。
卡車裏的方寸之間
聊完 " 美 ",再來聊聊 " 舒服 "。
在雲南富源,在一個地圖上也找不到的山下工廠裏。
退役的大車司機毛光友是這次的主角。
毛哥的小生意是 " 卡車寶貝 "。
就是給各種型号的卡車定制卧鋪床墊,讓司機在長途運輸中,睡覺時舒服一點兒。
你進過卡車駕駛室麽?來看看——
卡車的駕駛室有兩個分區。
前面是座位,後面是卧鋪,前後貫通。
這個隻有五平方米左右的空間,既是司機的工作室,也是移動卧室。
他們是真正意義上的 "007",每年有 300 天以上的時間都吃住在這個不停移動的家上。
因此,卡車卧鋪的舒适程度格外重要。
而毛哥,能做出契合幾百種不同車型的完美床墊。
也許有人會問:卡車出廠時爲何做不到這一點?
用毛哥毛嫂的話來說就是:" 有幾個設計師在車上睡過?"
卡車的發動機、變速箱越來越好。
但卡友們的睡覺問題,卻不在設計師的優先考慮範圍内。
而毛哥,真正有一線跑車經驗的老司機。
他用多年累積的經驗,幫那些在空調房裏畫圖的設計師們發現問題,彌補設計缺陷。
别以爲這很簡單。
首先,要千方百計的拿到市面上幾百款卡車的卧鋪數據,這些數據網上可沒有,全憑毛哥一車一測量的累積。
兩本筆記本,全是商業機密。
然後就是床墊材質的選擇。
卡車在動不在靜,所以在制作時,它的框架結構和彈簧組要層層加固,才能經得起長期的慣性擠壓。
最重要的是,毛哥有難得的匠人精神,幹一行鑽研一行。
因爲北方卡友抱怨車上太冷,毛哥用了半個月設計出可以冬暖夏涼的創新型床墊。
毛哥,你是北方卡車司機的神!
簡直就是卡車卧鋪界的愛迪生。
毛哥用包豪斯精神踐行着實用美學的設計,真正關注底層需求。
因爲卡車司機很難在一個地點停留超過一天,就連快遞都追不上他們的腳步。
毛哥就用頭頂着一塊又一塊卧鋪床墊,跟着卡友的節奏,送到最近的服務區,不分晝夜。
當然是爲了掙錢,但也是爲了天南海北的卡友更舒服一點。
緻敬這個互相幫助的時代。
無名之輩的贊歌
《這貨哪來的》聚焦的就是這群小人物和小生意。
一共六集——
美學大賣場、舒服供應鏈、體面提貨點、治喪救助站、儀式養成班、奇趣雜貨店。
每集三個故事,一共十八行,行行出狀元。
除了鹽不浪、毛光友。
還有,在深圳華強北做手機殼生意的尾貨三人組。
肆意快活,短暫熱烈。
還有,在曲陽的 " 打料老三 ",不鏽鋼雕塑屆的爆裂鼓手。
一錘一錘掄出大巧不工。
爲何拍他們?
導演說——
" 這些賣家大多是極平凡的人,賣的也大多是商品裏的無名之輩,但他們難以被定義的人生不斷刷新我們的認知,閃爍出人性的光輝。
商業固然有其規則,但也足夠寬容,能容下如此多完全不同的人們,在這裏謀一份生計、存一份希望。
我們有幸記錄下他們野性生長的某個瞬間,并和大家一起看見,一個更廣闊的天地裏的衆生百态,品味更多五味雜陳的滾燙人生。 "
不知何時起,我們越來越難在熒幕前看到真實的市井小人物。
賣魚仔逆襲成爲《狂飙》高啓強,收廢品做大做強成爲《風吹半夏》許半夏。
可城市中那些不起眼的路人甲呢?
《這貨哪來的》給了我們一個新的觀察社會的視角,并且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覺得生活不如意,就看看這些努力的普通人。
人造萬物,貨見衆生,生意江湖,搞錢要緊。
他們沒有劇本,他們就是從粗粝中生長出來的無數普通人的縮影。
但也足夠閃耀,足夠被歌頌。
(B 站、優酷可看)
2023/03/08
監制:探長
Supervisor:Tan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