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佳
編輯:山隹
小鵬要收購瑪莎拉蒂了?這是 8 月 17 日,業内第一大傳言。當天,有一位網友稱:" 小鵬收購瑪莎拉蒂基本實錘,内部會議也明确了新品牌的推出。" 消息一出,迅速引起熱議。随後明鏡 Pro 向小鵬汽車内部人士求證,對方無奈回複了一個表情包,表情包的内容是 :" 笑死,但沒完全死。" 不久之後,小鵬官方也對這一消息進行辟謠稱:" 有關傳聞屬于謠言,沒有相關收購事項。"
盡管這一消息被辟謠了,不過,小鵬出手 " 收購 " 其實在一周前就有傳言。在 8 月初,就有消息稱小鵬會和大衆聯合收購一個歐洲品牌。不過,至于雙方聯合收購這個品牌原因卻沒有解釋。正是這個傳言,引發了後續收購瑪莎拉蒂的新聞。盡管瑪莎拉蒂在國内的存在感非常低,但要收購這樣一個超豪華品牌,并不是小鵬這個還在大量虧損的企業能夠承擔得起的。
那麽說一個現實的問題,收購瑪莎拉蒂需要多少錢呢?
盡管瑪莎拉蒂在中國混得差,但這并不代表其不值價。相反,在全球市場來看瑪莎拉蒂還是風生水起。财報顯示,2020 年 -2022 年,瑪莎拉蒂銷量持續增長,銷量分别爲 1.7 萬輛、2.42 萬輛、2.59 萬輛。銷量數字不大,但是也是 " 賊賺錢 " 的級别。來看其财務數據:2021 年 -2022 年,瑪莎拉蒂營收分别爲 20.21 億歐元、23.2 億歐元;調整後經營收入分别爲 1.03 億歐元和 2.01 億歐元,調整後利潤率分别爲 5.1% 和 8.7%。
換算爲人民币,一年利潤不多也就差不多 15 個億左右的小目标。而在今年上半年,瑪莎拉蒂仍然保持着持續的增長。報告期内,瑪莎拉蒂全球銷量爲 1.53 萬輛,同比增長 42%,遠高于 10% 的行業平均增速;淨營收爲 13.09 億歐元,同比增長 39%;調整後營業收入爲 1.21 億歐元,同比增長 95%;調整後經營利潤率提升至 9.2%。
經營态勢一片向好的瑪莎拉蒂,Stellantis 集團又怎麽會放手呢?另外,在保時捷上市之後,瑪莎拉蒂受到啓發也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其也有上市計劃。Stellantis 首席财務官理查德 · 帕爾默近期表示,如果瑪莎拉蒂未來能夠持續盈利,可能會成爲一個獨立運營品牌。Stellantis 官方也曾表示,未來瑪莎拉蒂可能會獨立出現在資本市場中。
再退一步來講,即便瑪莎拉蒂像 2018 年前後出現利潤下滑,但這也不影響 Stellantis 集團的整體盈利。今年上半年,Stellantis 集團的業績還創造了曆史紀錄,淨營收入達 984 億歐元,同比增長 12%;調整後經營利潤達 141 億歐元,同比增長 11%;調整後經營利潤率爲 14.4%;淨利潤爲 109 億歐元,同比增長 37%;工業自由現金流爲 87 億歐元,較 2022 年上半年相比增長了 33 億歐元。
瑪莎拉蒂品牌能夠持續盈利、有上市計劃,且有自身财力足夠雄厚,Stellantis 集團出售可能性近乎爲 0。而如果小鵬真要收購現在的瑪莎拉蒂,得花多少錢?而小鵬是否有足夠财力支撐這一收購業務?
從已經上市的超豪華品牌來看,法拉利上市時的發行價爲 52 美元 / 股,之後數年間不斷上漲,目前法拉利股價已經逼近 313.34 美元 / 股,市值達 678 億美元。保時捷發行價爲 82.5 歐元 / 股,且僅上市數日市值就超過了大衆集團,目前已經上漲到了 104.85 歐元 / 股。
不管是阿斯頓 · 馬丁還是法拉利,他們最初上市的時候,估值都超過 200 億人民币,要完成收購難度非常之大。除非是大衆出收,否則很難實現 " 蛇吞象 " 的操作。
而來看小鵬汽車,目前還處于持續的虧損之中。小鵬汽車一季度财報顯示,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 40.3 億元,同比下降 45.9%;淨虧損 23.4 億元,同比擴大 37.4%;一季度整體毛利率爲 1.7%,同比下降了 10.5 個百分點;一季度汽車利潤率爲 -2.5%,同比下降了 12.9 個百分點。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小鵬汽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制現金、短期投資及定期存款爲 341.2 億元。這一資金儲備水平,支撐其度過短期的時間并不成問題。但是造車業務本身就是極度 " 燒錢 ",小鵬還需要在三電、自動駕駛和新品研發上持續地投入,即便加上大衆新投資的 50 億元,這時候抽出資金來買個超豪華品牌并不現實。
更何況,在競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小鵬自身最終能否活下來都是個問題,就談不上抽出時間精力來管理一個超豪華品牌。就算是和大衆二一添作五,一人一半出資,要收購瑪莎拉蒂也是難事。當然除非有地方資本支持,就像吉利當年收購沃爾沃一樣。不過,和吉利收購沃爾沃一樣,即便是完成對瑪莎拉蒂的收購,又怎麽将其效益在中國實現最大化,并帶給投資者回報?
吉利收購沃爾沃是典型 " 以小博大 " 案例—— 2009 年,蓄謀收購沃爾沃已久的吉利,舉債以 18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120 億元)的價格将沃爾沃收入囊中。要知道,2008 年,吉利的年營收爲 140 億元,淨利潤爲 11.8 億元,賬面可流動的現金隻有 6 億元。
爲了籌集資金,吉利董事長李書福隻好砸鍋賣鐵籌錢,通過擔保抵押籌集了 40 億元,向銀行和地方政府借貸了 15 億美元,還出售吉利 15% 的股份獲得高盛投資的 3.3 億元;最後還向福特借了 2 億美元,最終完成收購。如今,沃爾沃已經轉危爲安,并在 2021 年 10 月在瑞典完成上市,市值超 220 億美元,相較買入時翻了 12 倍。
不過,如果吉利無法在約定時間中完成沃爾沃在大慶、成都等地的國産,最終其對賭也将失敗,吉利也就不是今天的樣子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