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飛版《三體》想必關心該劇的朋友都已經審判完畢了。
從目前的結果來看,豆瓣 6.8 分的評分和大量關于改編的争議都顯示出,網飛版的《三體》不适合中國寶寶的體質。
中國互聯網中關于網飛《三體》主要有以下不滿,最直接的當然是對于人物的改編。
想想一部分中國觀衆對于和我們既不同胞也不同族的丹麥小美人魚由黑人演員扮演都覺得不可理喻,更不用說《三體》了。網飛把故事整體遷移到了倫敦,汪淼變成墨西哥裔女性,羅輯成爲黑人小哥,雲天明變成白人男子,章北海化身印度裔男性,可知中國觀衆會受到怎樣的沖擊。程心除了名字改爲程謹,依舊保留了華裔女兒身,隻不過和印度章北海談起了戀愛,已經見過對方家長了。
其實以上對于人物的對位總結有點太過簡單粗暴了,網飛《三體》對人物的改編不隻是簡單的性轉和改變人種國籍,比如汪淼就是被掰開了揉碎了放入了五位科學家之中,每個人都承擔了一些重要角色的功能。編劇還爲這五個人重新構建了人物關系,包括但不限于暗戀,明戀的感情線,譜寫了一段牛津《老友記》。
最令原著粉絲不能接受的可能是對于葉文潔的改編。葉文潔作爲《三體》第一部中的靈魂人物,可以說整個故事由她而起。和騰訊版《三體》相同,葉文潔的青年時代和老年時代也由兩位女性扮演,都有淩厲冷冽的氣質,但網飛版《三體》給葉文潔安排了兩段吻戲,她的女兒成了她和伊萬斯的孩子,這在一些人眼中看來可以說是對葉統帥的亵渎了。這種角色又熟悉又陌生的感覺,讓熟悉原著的粉絲覺得與其說是在看《三體》,更像是在看《三體》同人。
除了角色改編上被诟病爲 " 政治正确 " 妥協,還有人認爲網飛版的《三體》降低了原著的宏大格局,原著中的哲學意味沒有展現出來,讓《三體》看起來與普通的超英科幻片區别不大,有些科幻内容太過兒戲,比如葉文潔想出把太陽作爲信号放大器,向宇宙發射信号,這麽重要的構想用一個百以内加減法就解釋完了,期待中的科幻場面也有些令人失望,比如說第一集的 " 宇宙閃爍 ",似乎用一個簡單的 ppt 做了個星空背景就解決了,《三體》遊戲場景用了真人結合 CG 拍攝,合格,而在本該極爲震撼的 " 人海計算機 " 場景又顯得力度不夠,缺乏想象力,建議導演們再看看最愛拍人海,方陣的張藝謀是怎麽處理這種場面的。
此外,網飛《三體》的劇情進展速度之快,着實超乎想象,第一集六十年代葉文潔的父親慘死和今天汪淼看到倒計時交叉并行,第二集宇宙閃爍,葉文潔就按下了按鈕,第一本書的最高潮情節 " 古筝行動 " 在第五集就一口氣講完了,原著中的很多細節自然無法細細展開。牛津五人組之間的感情線看似複雜,但其實彼此之間非常單純,不管他們之後的處境差異多大,但他們相互之間隻有支持與愛,而人類命運就剛好落在了這幾個同窗身上,也不由得讓人羨慕歐美人的 " 單純 "。
總的來說,網飛版《三體》在中國的主流觀感還是應了開播前很多觀衆老爺早早給該劇下定的判詞:" 美國人不懂《三體》。"
由此,原著粉們再看鵝版《三體》就更加順眼了幾分,誇贊騰訊版如何 " 忠于原著 ",當隔壁知名遊戲制作人,觀影觀劇量不亞于影視博主的小島秀夫在看完網飛版《三體》之後也推薦原著粉絲可以看看騰訊版《三體》,科幻迷們想必更有一種 " 英雄所見略同 " 之感。
隻不過有些誇贊的話估計主創聽起來也并不是滋味:" 知道自己改不好所以照着抄,真乖。"
可以說,騰訊版《三體》的五星好評基本上都來自于 " 忠實原著 ",被網友稱爲 " 摳書式拍法 ",但這畢竟是一部劇集,不是廣播劇,評價一部劇集的好壞一定包含影像唯獨,觀衆也不會滿足于角色隻要把那些金句台詞念出來就好。
對于騰訊版《三體》的不滿主要集中在劇情冗長拖沓,畫面缺乏設計和調度,劇中偶爾會有一些具有巧思的畫面,比如汪淼用眼前的倒計時提醒妻子蒸魚的時間到了,比如陽光從指縫穿過露出青年葉文潔和老年葉文潔的臉龐,但隻是靈光一現,大部分時候處處透着一種經費捉襟見肘之感,經常有無意義的閃回和重複的台詞。引用一位豆瓣高贊短評:" 這些人之間沒有戲劇沖突,沒有懸念,沒有推理,隻有導演孜孜不倦在翻原著的下一頁 "。
平心而論,網飛對于《三體》這一在中國科幻界幾乎是一枝獨秀式的作品是給足了排面的。該劇第一季投資 1.6 億美金,平均 2000 萬一集,是網飛有史以來單集投入最高的劇集。《權力的遊戲》的制片班底制作,8 集分别由四位導演執導,專門邀請了曾國祥拍攝前兩集的内容,想必也是考慮到了外國導演難以把握那段特殊曆史時期,另外三位導演的履曆也相當優秀,作品列表裏包括了《風騷律師》《使女的故事》《權力的遊戲》等經典美劇。
所以無論從投資還是制作班底來看,網飛都給予了《三體》相當的重視,跳脫出 " 忠實原著 " 的角度,《三體》達到了大平台高制作美劇的基本水準。某些原著黨看來太過 " 魔改 " 的改編其實需要非常純熟的編劇技巧,原作體量巨大,時間線橫跨幾百年,一些主要人物之間也沒有任何聯系,但編劇通過打破重組讓重要角色在第一季就悉數登場,并爲他們之間建立起了聯系。
相比大而全,翻書式的拍法,這種有取舍的改編的難度顯然是更高的。在國産劇領域,原作者把關," 親媽改編 ",一直都是一個受到肯定的操作方式,但如果把視野放到更廣泛的領域,編劇和文學創作還是兩個工種,一流的作者進入編劇領域很可能就是二流水平,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不妨看看由 JK · 羅琳親媽坐鎮的《神奇動物在哪裏》。
更何況,這次的《三體》改編也不是沒有原作者把關。網飛邀請了原著作者劉慈欣和英文版翻譯劉宇昆擔任顧問,原著粉不會不知道劉宇昆對于《三體》獲得科幻界最高獎項星雲獎以及《三體》在海外的推廣中發揮的作用遠遠超過一個普通翻譯。
對于了解原著的粉絲來說,每集都還原了一個原著名場面,對劉慈欣天馬行空的科幻形象進行了視覺化落地,比如《三體》遊戲裏人脫水保存的場景還是足夠震撼。作爲一部分級爲 16+ 的作品,《三體》還有國産劇基本上難以呈現的暴力尺度,這在第五集 " 古筝行動 " 中體現得最爲明顯,而這對于還原場景,讓觀衆理解主角的矛盾情感和對科技的反思是有幫助的。
還有一個不能繞過的事實就是,中國廣大觀衆并不在網飛 2.6 億的用戶池裏。網飛起家的一個噱頭就是 " 大數據 " 創作,這倒不是說 Netflix 根據大數據用 AI 寫劇本,而是網飛會依靠自己龐大的數據庫,爲各國觀衆的口味制定作品。網飛确實是一個看人下菜碟的平台,但是我們并不坐在餐桌邊上,他們無從得知也不必在意我們的口味。
原著粉可以認爲網飛版《三體》低幼化了原著,或者受限于文化隔閡,曆史背景,他們根本無法理解《三體》的哲學思想,但事實上是,無論在任何一個文化背景下,除非原著粉絲體量大到一定規模,一味讨好這部分人都是一個性價比極低的事情。就以騰訊版《三體》爲例,盡管該劇在豆瓣上獲得了 8.7 分的高分,該劇在國産劇中依然稱不上爆款,一方面是因爲科幻題材的劇集在國産劇中還遠遠不是一個主流類型,另一方面對書粉以外的受衆不夠友好,也不夠有吸引力,改編也要承擔一部分責任。
如劉慈欣所說," 科幻文學中的人物所面對的災難、挫折、危險,是整個人類共同面對的,而不是某個民族面對的。" 如何證明《三體》确實有粉絲引以爲傲的厚度,廣度和哲學思考,一個方法就是看該作品是否足以承載起不同切入視角的改編,這是優秀作品的一個共同特征。
對于這一版的美國創作者來說,他們看重一個人在何種情況下會願意獻出自己的大腦,如何定義這種存在形式,在意 " 古筝行動 " 中人們以一種自己無法認知的方式瞬間死去,隻要有足夠高的科技水平是否就可以成爲 " 上帝 "?
其他的創作者也會有其他的重點,類比《沙丘》,托爾金的作品,《三體》也可以被一改再改,名導演也可以在這裏折戟沉沙一次又一次。如果有更多的海外創作者看到《三體》,把改編《三體》視爲自己的畢生理想,那也就證明《三體》以及中國科幻真的具有了全球影響力。
我們如此期待網飛版《三體》,其中也包含了對于國産劇制作工業和環境的怒其不争,但眼下的情況就是這麽尴尬,我們既沒辦法去别人的館子裏點菜,又清楚知道以自家廚房的硬件設備,烹饪水平,大概率是要浪費食材。
所以粉絲與其被網飛版《三體》氣到捶胸頓足,還不如期待科幻題材早日成爲國産劇中的一個重要題材,讓制作方願意爲該類型傾斜更多的資源,讓在文化上更有親進性,更能理解三體的國産劇制作者早日真的有底氣說出 " 我行我上 "。
特别聲明:以上内容 ( 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内 ) 爲自媒體平台 " 網易号 " 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