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_ ⊙ )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衆号:地球知識局
未被發現的 " 新大陸 "
作者:斯文的樊學長
校稿:朝乾 / 編輯:果栗乘
浩瀚的太平洋面積接近全球海洋的一半,比全球的陸地加在一起更龐大。自地理大發現時代,人類認識到太平洋的存在起,世人便試圖在太平洋中找到一塊未被發現的 " 新大陸 "。
地球這顆星球所具有的美麗藍色
有近一半是太平洋所貢獻的
(圖:shutterstock)▼
随着遠洋船隻、測地衛星與載人航天等技術,驅散了地球未探明區域交織着想象的迷霧,人類已經接受了并不存在 " 第八大洲 " 的枯燥事實。偏偏就在近三十年的時間裏,一片相當于兩個得克薩斯州大小的 " 第八大洲 " 在太平洋中浮現。隻不過,構成它的并不是泥土砂石,而是曾經的人類之光——塑料。
這般 " 無中生有 ",可不是好事
(太平洋上的垃圾 圖:壹圖網)▼
百年塑造一片 " 新大陸 "
沒人知道 " 第八大洲 " 從何時開始出現,也許最開始隻是漂流而來的一個塑料瓶、遠洋船隻丢棄的一片破漁網。直到 1997 年,帆船運動員 Charles Moore 駕船返回洛杉矶時,路過了遍布塑料瓶、垃圾帶的海域,世人才第一次認識它的存在。随後二十幾年的時間裏,它還在變得越來越大。
這次意外的發現讓熱愛海洋的 Charles 感到困擾
也成了他的職業生涯走向海洋研究的轉折點
亦是人們意識到塑料對海洋環境存在威脅的開始
(圖:壹圖網)▼
海洋并不是超大杯的平靜水面,而是在風帶與熱鹽效應影響下,不斷脈動的活水。洋流如同海洋中川流不息的河流,其餘的區域則相對平靜。
溫鹽環流是由多種因素驅動的海洋環流系統
能夠輸送大量的熱量、淡水和營養物質▼
來個動圖直觀感受一下
(圖:NOAA)▼
比如加利福尼亞洋流、北赤道洋流、黑潮洋流和北太平洋洋流順時針旋轉,形成了北太平洋副熱帶環流,這相當于溝通亞洲與北美洲的海洋高速公路大環線。而洋流中心區域則像停車場,雖然海水有進有出但是相對平靜。
橫屏觀看 - 北太平洋副熱帶環流示意▼
北太平洋副熱帶環流周邊,有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中國等世界上舉足輕重的經濟體,也是重要的塑料生産與消費區域。陸地的塑料垃圾時常因爲未能回收而進入海洋。它們有的乘上洋流的 " 高速公路 " 奇幻漂流;有的沉底成爲海底垃圾;有的轉着轉着 " 下了高速 ",被洋流帶到相對平靜的北太平洋環流中心。
漂啊漂啊,我的驕傲放縱
太平洋中的塑料垃圾日積月累,卻無法降解,形成了西起日本東部沿海,東至美國西海岸的 "垃圾帶 "。北太平洋環流中心的面積畢竟過于廣大,塑料垃圾并不會鋪滿大洋,而是基于垃圾來源、洋流流向的不同,形成了兩個相對穩定的小中心。分别是日本附近的西部垃圾帶與美國西海岸附近的東部垃圾帶。
如此 " 新大陸 ",人類應愧對▼
其中最大的便是東部垃圾帶。你可能也從其他媒體聽說過太平洋垃圾帶相當于 " 兩個美國得克薩斯州 ",是所謂的 " 第八大洲 "。
2018 年的一項研究指出,東部垃圾帶已經覆蓋了 160 萬平方千米海域,遠超兩個得州的面積。他日 " 再接再厲 " 超過格陵蘭島的面積,就真有垃圾大陸那味兒了。
美國人評價:
我們什麽時候可以從舊金山開車到夏威夷?▼
也已經有海洋生物開始居住在這片 " 新大陸 " 上了
(圖:Alex Boersma)▼
詩人約翰 · 鄧恩曾說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大海裏獨踞,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連接成整個陸地。" 但他不會告訴你,四大洋同樣水體相連,用洋流交換着彼此的垃圾。
同時,現代化席卷全球,即使是印象中貧窮落後的非洲,也制造、甚至幫富裕地區填埋、處理塑料垃圾。所以,北太平洋垃圾帶隻是海洋垃圾帶中最誇張的代表。
垃圾問題不是一個或幾個國家的事情
而是全人類都要共同面對的問題
(圖:wiki)▼
視而不見的 " 新大陸 "
對于這片 " 新大陸 ",我們是視而不見的,因爲真的看不見。
與想象中密密麻麻漂浮在海面上的島狀瓶瓶罐罐不同,鳥瞰太平洋垃圾帶,其實與普通海面無異,細看才能發現海面上這裏飄着一個曬掉色的塑料瓶、那裏翻滾着一片藏污納垢的舊漁網。甚至讓人懷疑 " 第八大洲 " 隻是媒體炒作的僞概念。
海洋的尺度太大了,放艘巨輪都不一定能找到
而 " 第八大洲 " 如海上 " 幽靈 ",自帶隐身技能
但它的的确确存在,并且應該得到全世界的關注
(海洋上的垃圾島 圖:shutterstock)▼
然而,身處這片海域,隻需要用篩網随意将海水過篩,觀者就能從看似蔚藍的海中篩出七零八落的塑料碎片。更多的碎片則被光分解爲 10mm 以下的微型塑料,化作海洋版的 " 霧霾 " 久久不散。從研究較多的東部垃圾帶來看,這些微型塑料隻占重量的 8%,卻占到數量的 94%。
微塑料質量雖不大但數量十分龐大
而大塑料的數量雖不多但占了絕大多數質量▼
想象中那種鋪滿海面的垃圾島,具有災難片般的視覺沖擊力,實則危害有限,用拖網打撈就可以相對輕松治理。然而化整爲零的 " 第八大陸 ",卻一直在猥瑣發育。
它深谙扮豬吃虎之道,進可讓海洋生物窒息、誤食,讓入侵物種搭便車,随食物鏈最終在人體富集塑料微粒;退可洋流飄散跑路,被陽光分解化整爲零,撈都撈不起來。
它甚至能搭上 " 順風車 " 遁入深海讓人無處可尋
(深海幼蟲的大型 " 粘液屋 ",當幼蟲離開時
它們充滿微塑料的 " 房屋 " 會沉入深海)
對于海洋生物來說,塑料更是一種難以理解的新鮮事物,還沒有做好準備與之相伴。
從天空到海洋,被塑料所害的生物不計其數
而人最終肯定也無法幸免
微型塑料則像霧霾一樣遮擋陽光,影響藻類與浮遊生物的發育。而這些自養生物是生産者,是整個海洋生态系統的基石。微型塑料還會浸出雙酚 A 等有毒物質,也會吸收海洋中多氯聯苯等污染物,随着被生物誤食進入食物鏈。
這麽小的塑料對于海洋生物來說真的防不勝防
好在随着媒體曝光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這一問題,對它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從組織船隻打撈,到修建阻攔垃圾入海的浮壩,人類已經開始嘗試種種方法解決這一公害。
河道裏零零散散漂浮的垃圾可能不覺得多
但全部聚集起來才知道河流已經不堪重負了
(圖:shutterstock)▼
不過,相較于如此大費周章的治理污染,從源頭減少塑料垃圾入海,顯然事半功倍。
你也是地球盒夥人
人不住在大海裏,卻并不能高枕無憂。當海産減産、魚獲富集塑料微粒、甚至連海鹽中都檢測出塑料微粒,我們會明白,自己也是與地球共擔風險的合夥人,并沒有躺平摸魚、提桶跑路的選項。
作爲普通人,我們很難做出改善海洋污染的決定性發明,也無法帶領船隊深入公海打撈垃圾。但是我們卻可以通過舉手之勞,從源頭減少流入海洋的垃圾,讓科研人員不必熬秃頭,讓船隊無需大費周章搏擊怒海,隻爲拖回一網垃圾。
如果你熱愛自然紀錄片,Discovery 一定是你非常熟悉的國際媒體品牌。長期關注公益的 Discovery,一直呼籲大家從一件小事做起 #Startwith1thing,在今年的第 54 個世界地球日,發起了 " 地球盒夥人 " 活動。旨在喚起大家向持續思考在地球系統中,人類作爲消費者可以做什麽?
地球盒夥人禮品,可種植種子紙 +NFC 書簽▼
其實答案很簡單,别忘了作爲地球人,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而地球離開人類并不會怎麽樣。但如果我們反向操作,像無數被随意抛棄的塑料制品,組成了 " 第八大洲 " 一樣;無數個普通的個體,做出無數微小的善舉,也能聚沙成塔改變世界。比如從加入回收計劃開始。
2023 年 4 月 22 日,世界地球日的主題是 " 衆生的地球 "(Earth for All)。Discovery 與伊利、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一起,發起從小事做起的公益倡議。丢掉奶盒,奶盒就變成了地球的負擔,而選擇投入到伊利奶盒回收計劃,就能讓垃圾 " 流通 " 起來,生生不息。
爲了傳播這個公益理念,今年的 " 地球盒夥人 " 活動做了一個有趣的 H5,公衆通過探索這個虛拟空間,去真切理解作爲生态消費者,我們能做的有很多。Start with 1 thing,從小事做起,切實踐行綠色低碳生活。
進入奶盒中的生态世界,可以選擇沙漠、海洋、森林等多種生态系統,收集美好生物來裝扮屬于自己的奶盒生态星球。在娛樂放松的過程中,學習生物與生态的知識,思考普通人舉手之勞的力量。
讓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變得美好,也許并不需要我們做出充滿負擔的努力,也許做出正确的微小選擇就已經足夠。比如回收奶盒也可以變得很美好。
海洋塑料垃圾的問題很大,但是解決問題的方案可以很小。不要小看一個奶盒的能量,其中也藏着一個生态多樣的星球。
點擊文末 " 閱讀原文 ",就可直接參與活動啦!
【今日福利】
局長發福利啦!~截止 4 月 23 号 18:00,局長将随機挑選留言區的 5 位的粉絲,每人贈送 50 元紅包!快來評論區留言吧 ~
* 本文内容爲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END
擴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