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财經 作者:李婷
近日,國際芯片巨頭高通裁員的話題不斷發酵。據社交平台爆料消息,高通即将撤離上海,部分被裁員工可獲得最高 "N+7" 的賠償,且沒有三倍封頂限制。
不過,高通在 9 月 21 日就此事向第一财經等媒體進行回應表示,裁員是公司整體業務調整措施的一部分,網傳的 " 大規模撤離上海 "" 一窩端 " 等說法誇大其詞。
圖源:Pixabay
全球消費電子市場下行的背景下,高通的日子并不好過。在海外,高通在 IC 設計領域的龍頭位置被英偉達取代,主要客戶蘋果和三星同樣在謀劃着擺脫對高通芯片的依賴。
營收、淨利潤已連續三個季度下滑
高通本次裁員主要涉及其無線業務研發部門。公開資料顯示,高通在北京、上海兩地設有研發中心,具體員工人數并未披露。
高通裁員動作早有預兆。财報顯示,截至 2022 年 9 月 25 日,高通有員工 5.1 萬人。在去年 11 月的進博會上,高通公司中國區董事長孟樸曾透露,近五年來,該公司在中國每年員工數量增長 20% 以上,彼時員工數量已經超過 6000 名。
而在今年 2 月的财報電話會上,高通 CEO 克裏斯蒂亞諾 · 阿蒙就表示:" 考慮到當前的宏觀經濟和需求環境,高通正在進一步削減開支和精簡運營。"
今年 6 月,高通美國聖地亞哥總部宣布裁員 415 人,同時在舊金山灣區裁掉了 84 名員工。
此外,有台媒爆料,高通在中國台灣也啓動了裁員計劃,預計 10 月或将裁員 200 人左右,占其在台員工數約 10%,受獲利不及預期的影響,剩餘員工分紅也将打七折。高通對此發布聲明稱,在中國台灣的調整措施也是上述全球業務調整中的一部分,但具體計劃仍在讨論。
财報數據顯示,高通的營收、淨利潤已經連續三個季度雙雙下降。
2023 年第三季度,高通營收爲 84.51 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 109.36 億美元相比下滑 23%,淨利潤同比下滑 52% 至 18.03 億美元。第二季度和第一季度,高通營收分别爲 92.75 億美元和 94.63 億美元,同比下滑 17% 和 12%;淨利潤分别爲 17.04 億美元和 22.35 億美元,同比下滑 42% 和 34%。
QCT 部門是高通營收的主要來源,負責生産智能手機、汽車和其他智能設備所使用的芯片,其中又以手機芯片爲重中之重。第三季度,手機芯片相關營收爲 52.55 億美元,占 QCT 部門的 73.32%,該項營收同比去年下滑約 25%。
國際消費電子市場整體需求低迷,上遊的芯片公司難獨善其身。根據市場調查機構 Canalys 數據,2023 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下降 11%,台式機和筆記本電腦的總出貨量同比下降 11.5%。
長期關注芯片和半導體市場的和誠咨詢創始合夥人顧成建向時代财經表示,高通業績承壓,同時在國内面臨國産芯片的競争,裁員屬于正常的市場行爲。
不隻是高通,有聯發科員工告訴時代财經,該公司同樣已有裁員計劃。此外,英特爾被曝今年在海外已進行 4 輪裁員、涉及人數約 500 人;芯片設計廠商 Marvell 則裁掉了整個中國研發團隊。
在顧成建看來,随着終端産品需求下滑,裁員成爲整個行業共同面臨的問題。" 整體行業内存在人才過剩的情況,這也是市場主動優化的過程,優秀的人才依然能夠獲得較好的工作機會。" 但顧成建坦言,過去一路推高的薪資水平在接下來的幾年内可能出現停滞,甚至是下滑。
在剛剛過去的 2023 年第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高通再次重申,預計主要調整措施将包括裁員,并将産生大量額外的調整費用,其中很大一部分将發生在 2023 财年第四季度,相應的調整措施将在 2024 财年上半年基本完成。
海内外市場腹背受敵
放眼全球市場,來自蘋果和三星的收入是高通營收的重要組成。在消費電子市場疲軟的背景下,二者出貨量依然可觀。在過去的 2022 年,Canalys 數據顯示,2022 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不足 12 億部,全球年出貨量同比下降 12%。三星以 2.58 億部的出貨量位列榜首,其次是蘋果的 2.32 億部。
根據 Strategy Analytics 估算,高通 2022 财年超過 40% 的收入來自蘋果和三星。
不過,二者也正在嘗試擺脫對高通的依賴。早在 2019 年,蘋果花費約 10 億美元收購英特爾旗下通信基帶芯片業務的大部分股權,同時接納了 2200 名左右的原英特爾基帶業務員工,計劃以自研芯片來減少對高通的需求。
三星則是把目光投向了 AMD,将與其合作開發一款名爲 Exynos 2500 的新一代移動芯片,将搭載于明年發布的 Galaxy S24 系列中。有媒體消息稱,三星還在内部成立了專門開發适用于 Galaxy 系列手機專用芯片的工作組。
一系列動作都在表明,二者想把 " 雞蛋 " 分散到更多的籃子裏。不過,這一轉變仍需時日。以蘋果爲例,近期,高通再次拿下蘋果未來三年的訂單,将爲其 2024 年、2025 年和 2026 年推出的智能手機提供骁龍 5G 調制解調器和射頻系統,這也意味着蘋果的自研基帶芯片業務尚未成功,将繼續推遲面世。
高通的另一個威脅來自英偉達。人工智能浪潮的刺激,讓高通失去了憑借手機芯片占據的行業龍頭位置。
TrendForce 最新報告顯示,2023 年第二季度,英偉達取代高通成爲 IC 設計公司營收之首。英偉達的市場份額提升至 29.7%,季度整體營收環比大漲 68.3%,爲 113.3 億美元。第二名高通的市場份額則下降至 18.8%,季度營收爲 71.7 億美元,僅爲英偉達的三分之二。
在生成式 AI 的加持下,英偉達 GPU 芯片需求暴漲,成爲淘金熱下賺得風生水起的 " 賣鏟子的人 "。其在 2020 年發布的 A100 芯片被看作是大模型運轉的硬通貨,截至美東時間 9 月 22 日收盤,英偉達的市值爲 1.03 萬億美元,約等于 8.5 個高通。
高通和英偉達攻守互換,意味着移動手機時代的退後,和 AI 時代的到來。
高通财報顯示,來自于汽車芯片業務的營收保持增長态勢。2023 年第三季度,相關業務營收 4.34 億美元,同比增長 13%。
來自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指出,目前一輛新能源汽車平均使用超 1500 顆芯片,是傳統燃油車芯片用量的兩倍,其中芯片成本占整車成本的 5-8%。
汽車芯片需求正旺,但這一闆塊也面臨來自英偉達的侵入。今年 5 月,英偉達與聯發科已達成協議,二者合作的首款芯片鎖定智能座艙,預計 2025 年問世,并在 2026 年至 2027 年投入量産。同時,雙方表示這一合作也有望拓展到其他領域。
股價方面,截至美東時間 9 月 22 日收盤,高通報 107.68 美元 / 股,與今年 2 月的最高價 137.16 美元相比,跌去約 21.5%,總市值較年内最高位(1543.83 億美元)下滑約 342 億美元(約人民币 2496 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