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在下方一點點,敬請耐心翻閱 ~
猛瑪麥克風引領行業,雙 11 再登榜首
雙 11 購物節剛剛落幕,國内科技品牌 MOMA 猛瑪再次證明了其市場領導地位,成功登頂天貓、京東、抖音三大電商平台的銷量榜首。
自 2020 年推出以來,MOMA 猛瑪就是無線麥克風行業創新的風向标,每一代新品推出,都引領了行業發展的新方向,成爲自媒體圈的寵兒。LARK 150 首創的 " 三合一 " 設計,讓收納、充電、配對變得異常簡單,堪稱懶人救星;LARK M1 首創一鍵降噪功能,讓用戶在嘈雜環境中也能享受到清晰的收音體驗;LARK MAX 的專業聲腔設計,爲用戶帶來了震撼的音質享受;而 LARK MIX 首創紐扣麥克風的輕巧設計,将麥克風的便攜性推向了新的高度。
MOMA 猛瑪的技術創新不僅限于産品設計,還在于其對無線音視頻技術的深耕,不斷從專業影視設備逐步擴展至創作者的日常裝備。據消息稱,猛瑪即将推出新一代麥克風,這讓創作者們充滿了期待。目前官方尚未透露新品信息,據推測,新品有可能在産品形态、使用體驗和聲學性能上有新的突破,讓我們拭目以待。
嘴上吐槽旗艦機太貴不值得買,剁手的速度一個比一個快?
日前,市場調研機構 Counterpoint Research 公布了 2024 年國内手機市場高端化情況,在整體市場銷量同比增長 4% 的前提下,600 美元(約合人民币 4300 元)以上的機型,份額提升達到了 8%。結合該機構發布的 iPhone 同期銷量下滑 13% 的數據可以得出結論,高端手機市場份額上漲,主要功臣是國産手機廠商。
(圖源:Counterpoint)
國内手機市場高端化進程不斷加速,越來越多消費者接受了 4000 元以上的旗艦機型。然而在該消息的評論區,卻有許多網友表示高價≠高端,否認國内手機廠商沖上了高端,更是對連續安卓旗艦手機連續漲價表示不滿。
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上,國産手機是否成功樹立了高端形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國産手機沖擊高端、旗艦機型連續漲價的同時,消費者是否獲得了實惠。
曾幾何時,iPhone 就是高端手機的代名詞,曾有不少消費者爲了買一台 iPhone 不惜出賣器官,甚至給 iPhone 加上了 " 腎機 " 的外号。直到華爲 Mate 和 P(Pura)系列的崛起,才結束了 iPhone 獨霸高端市場的時代,2020 年前後國内市場華爲高端手機銷量一度持平 iPhone。好景不長,因種種原因,華爲遇到了産能難題,Mate 系列不得不短期内暫停更新。
幸運的是,華爲并非孤軍作戰,OPPO、vivo、小米、榮耀等國産品牌,也在不斷探索高端市場,依靠旗艦級體驗取得了一些成績。
手機實際體驗來源于兩個方面,一個是硬件配置,另一個是系統與生态。硬件層面向來是國産手機的優勢項目,在 iPhone 11 還在用 720P 屏幕的時候,國産手機已在嘗試 2K 90Hz 屏幕,時至今日 iPhone 16 标準版仍不支持高刷,幾乎成了安卓用戶口中的笑柄。
(圖源:雷科技攝制)
蘋果 A 系列處理器性能方面曾領先安卓手機,但在 Arm、高通、聯發科、台積電等業内衆多廠商的努力之下,骁龍和天玑旗艦芯片性能已不下于 A 系列處理器。曾經 40 幀都很難滿幀運行的手遊大作《原神》,如今旗艦機基本能穩定 60 幀高畫質運行,并且部分廠商還加入了超分和超幀功能,可以進一步提高遊戲畫質與流暢性。
安卓旗艦與 iPhone 在影像領域互有勝負,iPhone 在視頻拍攝方面擁有一定幅度的領先,安卓手機則在拍照方面略有領先。此外,安卓旗艦普遍光學變焦倍率更高,拍攝較遠處的景物更有優勢。
軟件層面,單純看功能,安卓和 iPhone 差别不大,近幾年 iOS 加入的不少新功能,如自由程序圖标排列、遊戲模式、應用程序鎖定、隐藏應用程序等。不過封閉式的 iOS 與開放性的安卓隻能說各有長處,小雷兩種系統都用過很多年,沒有感受到明顯的差别。
(圖源:雷科技攝制)
手機行業發展到現在,國内廠商進步明顯,旗艦機體驗已基本不下于 iPhone,價格相較于 iPhone 則有絕對優勢。新發布的 iPhone 16 系列起售價高達 5999 元,安卓手機雖然在漲價,可起售價普遍未超過 4599 元。國内消費者以遠低于 iPhone 的價格,就能買到體驗不輸 iPhone 的旗艦機,國産旗艦所欠缺的可能隻有 " 品牌 ",高端形象暫時不如蘋果。
網友吐槽國産旗艦漲價,可能是看不慣原本定位中低端國産品牌,居然真的能夠崛起,一步步爬上高端市場。小說中屌絲逆襲屬于經典橋段,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歡。
國産手機廠商崛起的影響不僅僅局限于高端市場,通大規模過量産和技術叠代升級降低成本,一些原本旗艦機才能擁有的配置也在逐漸下放,諸如潛望式長焦、超級快充、2K 屏幕等,均已下放至中高端機型,即将發布的榮耀 300 系列大概率能夠搭載将許多旗艦機都未能配備的超聲波指紋。
結合最近新發布的旗艦機價格變化和中端機配置不難看出,國内手機廠商的高端化戰略即将邁入第三階段。
2020 年之前,國内手機廠商處于高端化戰略第一階段,各大品牌都在摸索方向,對于未來能夠發展到什麽程度,并沒有明确的規劃。在這一時間段,國内手機廠商以 iPhone 爲标杆開發了不少産品,某些旗艦甚至被稱爲 "iPhone 青春版 "。
2020 年至今,屬于國内手機廠商高端化戰略的第二階段,安卓手機廠商紛紛将旗艦機起售價提高到 3999 元左右起步,硬件配置也更具誠意。
在此期間,OPPO 重啓 Find 系列,并改造成了如今的 Find X 系列,Reno 系列水漲船高,地位從中端機型上升到次旗艦;vivo 将 X 系列提升到旗艦,原本承擔該地位的 NEX 系列則被砍掉;小米數字系列高端地位逐漸穩固,某種意義上也算是旗艦機的标杆。除此之外,各大廠商也不斷調整子品牌的定位和産品規劃,Redmi、iQOO、realme 等品牌都快速成長起來。
高價≠高端,但高端手機不能價格太低,否則可能會影響到産品的定位。在價格方面追擊蘋果最爲明顯的國産手機廠商無疑是華爲,Pura 70 系列 5499 元的起售價,比之 iPhone 16 系列不遑多讓。
(圖源:雷科技攝制)
今年底小米 15、OPPO Find X8、vivo X100 等系列新旗艦漲價,則是國産品牌高端化戰略邁入第三階段的開始。毫無疑問,未來各大品牌安卓旗艦價格還會慢慢上漲,直到持平蘋果。畢竟同爲旗艦手機,既然檔次要追上蘋果,價格自然也要追上蘋果,而不是做蘋果的低價平替版機型。
不過消費者不用過于擔心,盡管旗艦機一般不提性價比,但國産旗艦手機的性價比肯定仍會高于 iPhone。國産供應商的崛起,給了國内手機廠商更多沖擊高端的底氣。前幾年旗艦機基本标配三星屏和索尼傳感器,如今京東方、華星光電、豪威科技等品牌,已成爲旗艦機零部件供應商。
國産供應鏈崛起前,海外供應鏈就是大爺,小米因得罪了三星,雷軍曾三次前往韓國道歉,華爲也遭遇過手機賣得太火被斷供的事件。國産供應鏈崛起後,國内手機廠商可以專心打造産品,無須擔心遭遇斷供或被針對。
(圖源:OPPO)
國内旗艦機市場份額雖不斷上漲,但各大品牌并未忘記維系中低端市場,各類高性價比的中低端機型也在不斷發布,而且許多旗艦芯片次年就被用在兩三千元的中端機上,真正實現了千元價格 + 高端性能體驗。
正逐漸成爲手機廠商銷量主力的中高端市場,也得到了手機廠商更高的重視,各類原本旗艦機才有的配置玩命往裏面塞。不過中高端機型逐漸漲價, 取代原本中杯旗艦的地位,令部分消費者擔憂,在漲價成爲趨勢的今天,留給我們的性價比機型還會多嗎?
消費者抱怨旗艦機漲價,不過是擔心未來買不到高配低價的性價比機型,以至于購機成本上漲。其實我們大可不必擔心這些問題,中低端機的主要成本集中在芯片,台積電、三星制程工藝日漸成熟,良品率不斷提高,芯片的成本也會逐漸下降。再加上屏幕、傳感器的成本降低,成本下降也會反映在價格上,未來中低端機型的配置也還有極大的提升空間。
更何況國内手機行業競争極爲激烈,不缺願意做性價比産品搶市場的廠商,在各大品牌的競争之下,手機漲價的同時,配置會不斷提升,而空出的市場,則會由新機補上。近幾年手機不斷漲價,同價位的機型體驗提升幅度也肉眼可見。
(圖源:雷科技攝制)
國内手機廠商旗艦機不斷漲價,加快推動高端化建設的最終結果,是産品實現覆蓋更廣的價位段,上到媲美 iPhone 16 Pro Max 的萬元旗艦,下到數百元的入門級智能手機,都将看到國産品牌的身影。
唯一的遺憾可能是,預算 4000 多元現在能買到旗艦手機,未來可能隻能買到中高端機型,盡管那個時候中高端機型的各項配置也能達到旗艦級,但想要旗艦機的面子屬性,還是要加錢。
當然,手機雖有面子屬性,選購産品更重要的還是自己的需求,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旗艦機雖然不錯,許多功能卻未必用得到,搭載旗艦芯片的中高端機型,日常使用未必落後旗艦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