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_ ⊙ )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衆号:地球知識局
自然的博大與人類的渺小
作者:湘君 / 編輯:Alicia
本文作者系戶外資深記錄者,曆時多年遍訪中國傳奇旅人,著有《荒野四十年》等
" 山的一側晴空萬裏,另一側濃霧翻滾,冷暖激烈交鋒中,不到一分鍾,天地大霧彌漫,我幾乎再看不清前方 10 米處的同伴。"
2021 年 10 月底,我正在攀爬雪中的秦嶺,在瞬間變天的白茫茫中,我想起了正在調查的一起起鳌太線事故,幸存者回憶中反複提及的迷路、失蹤與緻命風暴……
風雪過後,徒步穿越鳌太途中
(圖:夜色)▼
我站在秦嶺最高點拔仙台,往東望去,白雪覆蓋的最高山梁如沉睡的銀龍,那就是 2018 年起被禁止穿越的鳌太線。然而,十幾天前,又一條生命眼睜睜地逝于此地,和我同行的山民剛剛埋屍歸來。
這些實地調查,後來被我寫進《荒野四十年》中。但在鳌太遇難的人數,還在一年年新增。2023 年 10 月,曾經同行的守山人打來電話,鳌太線上又新發現了一具無名遺體,至今無人認領。
再一次,我的記憶被拉回那個風雪變幻的地方。
這是鳌太核心區的獨特氣候
在山的兩側,冷暖氣流不斷交鋒
雲海漫過山梁,如白色幽靈般籠罩前路
鳌太,如何成爲死亡之路?
在中國中部的南北分界線上,橫亘着一座東西走向的巨大山脈,長約 1500 公裏,名曰" 秦嶺 "。
鳌太線是縱貫秦嶺次高峰 " 鳌山 "與最高峰 " 太白山 ",也就是穿越秦嶺東西最高程的線路。穿越者需在海拔 3400 米以上的秦嶺主峰上連續翻越17 座山峰,徒步距離約100 公裏,累計爬升 5000 米。
衛星地圖上的鳌太線
其起點在陝西省太白縣塘口村
貫穿了秦嶺鳌山與太白山之間的山脊
(圖:湘君)▼
它的聞名,除了特殊的南北分界線景觀,還在于高難度、高強度、高風險——尤其是複雜多變的氣候,頻繁發生的山難。過去十幾年,這條路倍受戶外愛好者追捧,被譽爲 " 行走在中華龍脊 " 上的探險。
失溫、失蹤、高反、墜崖……鳌太線自 2004 年被當地驢友開辟,已陸續有近 50 人遇難,讓它被稱爲" 死亡線路 "。其中,失蹤和死亡人數最多的年份分别是 2012 年、2013 年和 2015 年,每年各 4 人。
鳌太線 4 月的航拍影像
白雪覆蓋的山梁即是如今被封禁的路段
(圖:太良平)▼
單次事故死亡人數最多的有兩次:第一次是 2012 年 11 月,9 人由商業俱樂部帶隊,在鳌山頂遭遇暴風雪,團隊 3 人當晚失溫遇難;第二次是 2017 年 5 月,約伴同行的 8 人隊伍中,有 3 人在暴風雪中遇難。
哪怕從 2018 年起,穿越鳌太線被明令禁止,風險與隐患還在這條路上繼續,平均每年仍有約 2 人失蹤或死亡。剛剛過去的 2023 年國慶假期,鳌太線上發現了又一具遺體。
調查曆年鳌太事故後,可以看到迷路與失溫是最主要的事故遇難緻因
(圖:昂晨)▼
我對鳌太事故的獨立調查,始于 2017 年 5 月那起震驚全國的山難,無數媒體道聽途說地不實炒作,促使我以采訪的方式還原事故真相。
這支遇難 3 人的雲南隊看似牢靠,發起人有 15 年戶外經驗,全隊 8 人體能出色,前 3 天一路領先,直到第 4 天天氣突變。
第 5 天距離出山關鍵點大爺海隻剩 8 公裏的距離。這讓所有人抱着僥幸心理上路。直到隻剩最後 4 公裏時,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讓一個個隊員接連失蹤, 3 人分别倒在相距僅 1 公裏的地方,死因均爲失溫。
這是位于太白山之巅的湖泊 " 大爺海 "
走到這裏意味着已經臨近了鳌太線的終點
這次事故中的最後一名遇難者被發現的位置距離大爺海僅有 2 公裏
(圖:蕭峰)▼
但在深入研究後,我發覺最緻命的或許不是風暴,而是早在出發前,他們就已約定此行沒有領隊。看似避免了擔責風險,但沒有一個權威領隊,危機會迅速瓦解隊伍,所有人各自逃生,每個人孤立無援。最終的悲劇,原本或可避免。
事故次日,暴風雪在岩石上留下冰挂
幸存者說,當時大家全身挂滿了類似冰淩
另一件讓我無比惋惜的鳌太遇難,發生在 2021 年 10 月。當時我專程深入秦嶺,試圖探明更多症結。出發時,就聽聞又有一人失蹤。等我走到大爺海,當地客棧老闆剛剛找到這位失蹤者遺體。
在這起事故中,3 人結伴 " 速穿 " 鳌太,一度迷路後,一人狀态不佳,另兩位同行者先行出山,遇險者在山中獨自堅持 10 天後,仍未等來救援,最終因失溫不幸遇難。如果能提前準備好救援經費,如果同伴能積極救助,這也是一起本不該發生的悲劇……
2021 年 10 月事故中遇難者最後留下的影像
苦等 10 日仍未等到救援,他最終永遠留在這片松林
(圖:牟子豪)▼
悲劇,爲什麽反複發生?
橫亘國之南北的這條山梁,在僅僅十餘年内,如何一步步稱爲 " 中國死亡人數最多的徒步線路 "?
從自然環境來看,有這幾大風險緻因:
一是特殊氣候。毫無疑問,鳌太是一條極特殊的線路。最特殊之處在于,秦嶺到淮河一線是中國的南北地理分界線。在此線的北面和南面,自然、地理、氣候等均有明顯不同。
秦嶺 - 淮河一線分隔開了溫帶與亞熱帶
它是南北地理分界線,也是氣候分水嶺
(制圖:栗子)▼
而鳌太位于中國南北分水嶺最高處的特殊地理區域,造就了特殊氣候。山的一側是北方寒流,另一側是南方水汽,冷熱氣流在最高山梁不斷交鋒,上演着 " 一山不同天 " 的奇觀,也潛伏着瞬息萬變的氣候風險。在這裏,一天之内,四季交替。從晴空萬裏到風雪彌漫也許就在幾分鍾之間。
而在雨霧天氣中,徒步者視野不清,能見度迅速下降到 3-5 米,容易迷路;同時衣物、裝備長時間處于潮濕狀态,容易失溫。如果再遭遇大風,氣溫至少會驟降 10 ℃ -15 ℃,臨時想搭建帳篷避風,往往爲時已晚。
南北氣流在鳌太山梁上交彙
山的一側晴空萬裏,另一側雲海翻滾
天氣難以預測,随時發生變幻
二是特殊地形。沿途需翻 17 座大山的鳌太線,意味着巨大的體能消耗。其中,1/3 的特殊路段是石海——由第四紀冰川形成的的石海堆積看不到盡頭。雜亂無章的石海,造成高強度的穿越障礙,并極易摔倒,進而誘發脫隊風險。
例如在 2012 年的一起事故中,一位女孩攀爬石海時,不慎陷入石縫。一刻鍾後,她從石縫爬出,卻再也沒有追上隊伍。
山頂岩石經過寒凍風化或凍融作用
崩解破壞,形成石海
這是典型的冰川侵蝕地貌
另外 1/3 的特殊路段,會經過一些地勢平坦、寬上百米的山梁,例如東塬、西塬、跑馬梁等。所謂的" 塬 ",是中國西北部黃土高原地區因沖刷形成的高山草甸,特征是呈台狀,四邊陡,頂上平。
山梁看似平坦,天氣好時,一馬平川。但一旦遇上暴風雪,幾乎無處避風,并極易迷失方向。2017 年的出事隊伍,正是因爲輕視最後一段跑馬梁。在暴風雪突襲中,多人迷路,并無法找到避風地,導緻 3 人失溫遇難。
鳌太線全程主要分布的 4 種不同路況
三是無人區。鳌太線全程幾乎都處于無人區,無法進行補給。徒步者需全程重裝背負 5 至 7 日的補給。并且一路幾乎沒有任何道路标識,徒步者隻能依靠自身經驗或電子導航來判斷軌迹。并且沿途幾乎沒有通信信号,一旦遇險,自行求救非常困難,當地救援也十分薄弱。
從對曆年事故的分析中可以發現,遇險者從遇險到被發現的時間平均爲5 天左右。而随着時間流逝,死亡的風險也在遞增。就如 2021 年國慶期間,遇難者在落單後,在路線上苦等 10 日後失溫去世。當地山民組織的救援隊聞訊趕到時,已是其遇難 3 天之後。
同一時間段,另一位失蹤者被困山中
靠着吃樹葉苦等 11 天後,幸運地等來救援
(圖:程開穩)▼
是天災,還是人禍?
鳌太線既是地理分水嶺,也是天氣分水嶺。但随着深入調查,我發覺除了外因,鳌太線被鎖上 " 生死結 ",更有人爲的因素。
首先是人群良莠不齊。2004 年被當地驢友開辟的鳌太線,最初知名度不高,隻作爲當地資深徒步者的進階線路。随着一起起事故被媒體不斷炒作,意外走紅,一度 " 越出事,越紅火 "。
鳌太線看似清晰
實際上在由西至東,沿着山脊線一路向前的過程中
潛伏着迷路、失溫等多重危險
(圖:大漠)▼
當地向導眼裏,鳌太的紅火是 2013 年開始,一年帶隊次數翻倍,但很快沒有什麽人再請向導了。随着智能手機普及,查詢軌迹路線更加方便,更多人認爲自己可以來挑戰。裝備不足者,穿着單衣牛仔褲;技術不足者,不會搭帳篷、不懂如何看 GPS ……不少人缺乏戶外經驗以及對大自然的敬畏。
2015 年那個最寒冷的冬季,兩個執意穿越鳌太的年輕人,甚至沒有帶帳篷、睡袋、氣罐、羽絨服等必要裝備,自稱要 " 野外生存 " 的他們,帶着柴刀、斧頭,試圖沿途建庇護所,最後卻永遠消失在鳌太的風雪中。
冬穿鳌太線的難度及風險更大
過程中很可能遭遇極寒天氣
其實是隊伍問題。面對這樣的高風險線路,爲了低價攬客,當地俱樂部打起了價格戰,但低價意味着向導領隊服務的不足。而通過網絡結伴成本更低,沒有專業領隊,導緻隊員走散、走丢成爲常态。
一旦風險發生,極端環境下,人性的自私更可能讓隊伍變成一盤散沙。2012 年,一個女孩掉隊後,被 7 個男隊員丢下。不止一個隊員事後回憶說自己也曾想過回去尋找,但面對雨霧天氣,怕迷路、怕失溫、怕自己也會掉隊……最終沒有一個人回去。
随時彌漫的雲霧、混亂堆積的石海
增加了徒步者迷路、脫隊的風險
最後是功利的大環境帶來的影響。事實上,按徒步難度分級,鳌太并不是高等級的難度路線。我不禁反複追問,即使還有不少更難更險的路,爲什麽遇難最多的偏偏會是鳌太線?
一層層抽絲剝繭之後,我發覺最深層的原因在于人們的急功近利。大部分徒步名線分布在遙遠的西藏、新疆,唯獨鳌太位居中部,交通最爲便利。距離西安隻需 3 小時車程,5 至 7 天可走完路線,全程花費僅需一千元左右——鳌太線幾乎是最快最便宜的 " 戶外晉級 " 之路。
鳌太線的名聲與便利吸引更多人前往
但多數人無力應對複雜路況和惡劣天氣
最終釀成 " 徒步遇難人數最多之地 " 的悲劇
這猶如快餐文化的一個縮影:交通相對便利,讓更多人低成本湧向鳌太;一起起事故,加上一次次媒體炒作,又讓更多經驗不足的人慕名而來……最終,纏在鳌太線上的 " 生死結 " 隻能越來越緊。
2014 年一家公益組織專程在鳌太線路中段立碑
以此紀念逝者、警示後人
(圖:李懷)▼
走向荒野,是爲了什麽?
這個 " 生死結 ",曾有被解開的機會。2017 年 " 五一山難 " 後,中國登山協會首次派出 7 名隊員沿線考察,以期制定《安全穿越鳌太線指南》,逐步建立路标、庇護所等,試圖爲這條路指明未來。
但引導 " 安全穿越 " 的努力最終付諸東流。2018 年當地部門發布《關于停止組織開展 " 鳌太穿越 " 活動》,鳌太穿越從此被打上 " 非法 " 烙印。
封住了山,卻封不住躍躍欲試的腳步。秦嶺地形猶如龍骨,鳌太沿線幾十條上山路,堵住一兩條,想去的人換條新路,依舊能偷爬上山。禁令發布幾年後,依然存在新來的人、死去的人,繼續着僥幸或不幸……
如今鳌太線盡頭靠近太白山峰頂處豎起了一個警示牌
(圖:湘君)▼
比起地形,更難禁住的是人心。而這,才是一切故事與事故的根源。
任何領域都有它的等級金字塔。過去戶外領域的衡量标尺往往是行走履曆。走過更艱難線路的人會更被推崇,而鳌太線作爲難線入門,在一些戶外論壇的讨論度很高,漸漸成了一個強弱 " 分水嶺 "。新手渴望證明自己,希望在這裏成爲強者;強者想要更強,于是吹起了速穿、一日穿等更難更險方式的競技之風……
鳌太線上的穿越者們
" 都封山了,爲什麽還要來呢?" 面對勸說,不少人對當地客棧老闆這樣解釋:" 就好像來參加考試,通過它,你就戶外畢業了。"
然而,什麽才算所謂的 " 戶外畢業 "?住在當地客棧時,牆上貼着的 2015 年兩支隊伍留下的公開信,深深吸引了我。
緻敬過山神和長眠的驢友後,他們在信中寫道:" 我們此行,不爲挑戰自然,不爲吹噓炫耀,不爲證明自己的極限、體能。我們希望重新認識山川、河流,自然的偉大,人類的渺小;希望洗滌我們的無知、粗俗、野蠻。"
秦嶺獨特的雲海景觀
這樣壯美的景色确實十分吸引人
關于那些說不盡的戶外故事與事故,我都寫進了《荒野四十年》這部書中,最後,我要真誠地把這部書推薦給大家。
它彙集了我尋訪數百位戶外行者、調查一起起生死事故後的真實記錄。成書過程中,我不斷回想起深入鳌太等地的追問,也再次感受到自然的博大與人類的渺小。
神秘的西藏羌塘
有許多人來過這裏,也有許多人在這裏失去了蹤迹
(圖:林夕)▼
孤身行走在南極
熬過漫漫白夜,與風雪不停搏鬥
這是一次漫長又充滿危險的旅程
(圖:溫旭)▼
珠峰這座世界之巅,見證了太多的成功與失敗、生存與死亡、夢想與幻滅
(圖:麥子)▼
這是我對戶外 40 年的一幕幕回顧,也希望借此讓更多讀者真正了解荒野、理解走過荒野的人,還有那些最閃耀與逝去的瞬間。
本書原價139.8 元,在我局官方微商城下單,隻需 99 元。
670 千字,170mm × 240mm,16 開
《荒野四十年》(全 2 冊》
原價 139.8 元,官方微商城下單僅99 元
長按下方小程序碼即可購買▼
購買了《荒野四十年》的小夥伴們,可以憑借訂單截圖,加入我們的讀者交流群,與局長及球局作者就世界地理、全球性問題、海外旅行等話題展開友好而熱烈的交流。局長還将不定期分享相關書籍,并發放福利。
想要入群的小夥伴,可将購買《荒野四十年》的訂單截圖(截圖請包含具體書名信息),通過公衆号的菜單欄留言發送給我們,運營小姐姐将向你發送入群二維碼。【由于群成員名額有限,之前已加入讀者群的朋友請勿重複入群。】
進群方式見下圖 ▼
* 發貨說明
1. 北京發貨,默認圓通快遞,工作日 48h 内完成發貨,周末、節假日順延;
2. 關于售後:請保證圖書塑封完整,拆封後無質量問題不支持 7 天無理由退貨。如出現質量問題,請到公衆号後台聯系退換;
3. 需要查詢物流的讀者,可直接點擊文末 "閱讀原文" 進入我們的店鋪,右下角 " 我的訂單 "裏進行查詢;
4. 出版方直發,正品保證;
5.需要發票的讀者,下單時請在買家留言中備注擡頭、稅号、電子郵箱(如需開明細,請務必注明)。
* 本文内容爲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
更多好書推薦
▼
《丈量世界》鐵路路線 + 徒步路線
原價 360 元,官方微商城下單僅188元
《DK 人類的旅程》
原價 228 元,官方微商城下單僅88 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