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大概用了一年時間,從新能源車市場上的路人甲,變成了聚光燈下的男主角。
11 月 26 日,在華爲 Mate 品牌盛典上,華爲系首款百萬車型尊界 S800 正式亮相,預售價 100 萬 -150 萬元。盡管在那場長達兩個半小時的發布會裏,留給尊界 S800 的時間不過 10 分鍾,但并不妨礙它收獲無數關注。兩天之後,這款百萬豪門的首份戰報出爐:48 小時内,共收獲 2108 個訂單。
不過,在筆者看來,相比于百萬豪車亮相後的「盲訂」成績單,更讓行業關注的,是鴻蒙智行旗下品牌車型對市場的搶占速度。
這恰好也是「鴻蒙智行」生态聯盟成立一周年的日子。一年前的 11 月 26 日,華爲宣布成立「鴻蒙智行」,先後和賽力斯、奇瑞、北汽和江淮推出了四個「界」品牌,累計已完成了 50 萬新車的交付。
官方稱,達成這一成績共用時 32 個月,并表示創下了「中國新勢力最快交付記錄」。實際的效率其實更高一些,核心轉變來自于去年問界新 M7 改款後的大賣,以及消費者随之而來地對華爲系車型的關注。
華爲系近一年的強勢,一方面改變了國内消費者的某些購車習慣,另一方面也推動行業加速内卷。短短一年内,智能輔助駕駛功能幾乎從「亮點」卷成了「标配」。從無到有,已經有超過 15 個品牌在這段時間裏宣布全量推送城市 NOA(領航輔助駕駛功能)。
在汽車行業裏,「時機」是這場商業較量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同級别的競争裏,一旦擁有了對手不具備的功能或者價格優勢,某種程度上是,在這場消費競争裏,你就已經領先了相當大的身位。
重新觀察鴻蒙智行這一周年的發展,我們也可以看到中國新能源車市場上,這一年的幾大競争主題。
問界新 M7 的爆款故事
去年 9 月改款上市的問界新 M7,在當時新勢力普遍月交付不超過 2 萬台的行業背景下,問界新 M7 上市四周即收獲超過 5 萬大定訂單,成爲當時華爲智選車業務(即後來的鴻蒙智行)乃至整個行業的爆款産品。
站在 2024 年年底複盤這個案例,我們發現其中有三點規律起到了重要作用,分别是:新的價格策略、智能化功能,以及品牌帶來的流量效應。
首先是全新的價格策略。問界新 M7 上市時,比起主要競品理想 L7,哪怕是頂配 M7 也比理想 L7 的入門版低了整整 1 萬元;而比起自家的前一代産品,全系降價幅度更是達 7 萬之多(從 31.98 萬起售降至 24.98 萬起售)。可以說,這種激進的定價策略,奠定了問界新 M7 大賣的基礎。
價格戰是過去 2 年裏,國内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的主題。核心方法正是樹立一個明确的同級競争對手,通過價格調整吸引消費者注意力。
問界新 M7 上市 15 個月訂單已突破 30 萬 | 圖片來源:極客公園
今年大賣的小米 SU7 也用了相似的策劃,先全面對标同級别的特斯拉 Model 3,再推出低于 Model 3 的價格以獲得用戶。類似的還有 2024 年增長曲線最陡峭的車企——零跑汽車,被調侃爲「半價理想」,也正是依靠着極高的性價比,一路從年初的月交付 1 萬出頭,攀升至 11 月的單月交付破 4 萬。
其次是智能化能力,這也是華爲系車型在産品端的一個核心競争力。在問界新 M7 上市的時候,智能座艙以及「無圖」智能駕駛是兩個智能化的重要賣點。這種領先的智能化配置,使其在衆多競品中脫穎而出,吸引了衆多對智能科技有較高要求的消費者。
當然,其他廠商的追趕步伐也逐步加速。到如今 2024 年年底,很少再有國内消費者質疑「爲什麽我的車裏需要一個大屏」,反之,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幾乎已經成爲了 20 萬以上新車的标配。
最後一點,是華爲的品牌影響力溢出。
問界新 M7 上市的時候,恰好趕上了兩個流量熱潮。第一,問界新 M7 的推出時間正值傳統的「金九銀十」,這款定位爲家庭用車的産品可以趕上國慶黃金周的進店熱潮;第二,也是更關鍵的在于,彼時正值華爲 Mate 60 系列上線,華爲線下門店的進店量猛增,而問界新 M7 正好抓住了這波潑天的流量——這幾乎是其他任何新勢力品牌都很難複制的流量密碼。
智能化和「遙遙領先」
前文提到,智能化如今已經成爲了高端産品的标配,而在這波智能化浪潮裏,華爲在傳播普及以及産品演進上,都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華爲并不算中國新勢力造車力量裏,智能駕駛 / 自動駕駛領域的先行者,百度、小鵬等都在智駕領域鑽研近 10 年之久。但先行者們沒有對智駕能力進行破圈傳播。智駕在很長時間裏仍被視爲一種嘗鮮或小衆極客的功能,并沒有得到廣泛認可和使用。
餘承東那句著名的「遙遙領先」,其實就出自于對新車智能化的描述和形容,有人也将其視爲一種調侃。但不可否認的是,華爲依托爲兩個爆款車型(問界新 M7、問界 M9),成功讓更多消費者對 L2+ 級别自動駕駛有了更詳細的了解和認知。
截止 11 月底,鴻蒙智行 50 萬車主目前累計的智駕裏程,已經超過了 9.3 億公裏。L2+ 級别的輔助駕駛及自動泊車功能,已經成爲了如今被高頻使用的用車功能。
對于行業而言,華爲對于智駕的持續研發投入及傳播,也成功地把一衆友商都「卷」起來了。
理想汽車非常積極地參與了這輪智駕傳播 | 圖片來源:理想汽車
從去年的「開城大戰」,再到今年的「端到端」以及「車位到車位」,大家都意識到了,智駕不再是一個添頭,而是真正可以變成消費者購車環節中的重要「參數」。更重要的是,智駕能力也可以切實提高一個智能汽車品牌的形象。一直把華爲視爲主要競争對手的理想,就在今年大力投入智駕,不僅要擺脫過去被調侃爲「冰箱彩電大沙發」的形象,還要力争樹立起端到端、車未到車位的「全國首發量産」,可見行業對智駕研發和傳播的重視。
另一方面,從去年的去高精地圖開始,再到 2024 年各家紛紛嘗試将大模型融入智能駕駛開發中,并紛紛嘗試推出不含激光雷達的純視覺方案,智駕的成本也在進一步下降。今年 8 月,小鵬就将 L2+ 級純智能駕駛下放到了 15 萬級别的 A 級車型 MONA M03 上,且成功将其打造成了該細分市場的爆款。
可以預見的是,往後的中國新能源消費市場,智駕将不再是 20 萬、30 萬以上高端市場的獨有。「遙遙領先」之後,智駕将成爲中國用戶越來越在意的标配功能。
「華系」需要新爆款
從 0 到 50 萬,雖然鴻蒙智行四「界」品牌都已集齊,但目前訂單仍主要來自于問界。
其中,問界新 M7 貢獻了 30 萬訂單,問界 M9 貢獻了 18 萬訂單。
時間是原因之一,賽力斯和華爲的合作自 2019 年就開始。并且,問界品牌下的産品也正好對應 20-50 萬區間的家庭增程 SUV 市場——某種意義上,這是被理想驗證過的一套産品區間。
問界的大賣,也幫助賽力斯成爲繼特斯拉、比亞迪、理想外,全球第四家實現正向盈利的新能源車企。
華爲鴻蒙智行需要新的爆款 |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對華爲而言,下一步的挑戰在于,在其他不同能源形式、價格區間上,要持續推出新的爆款。
目前,鴻蒙智行旗下其餘 3 個品牌分别爲智界(華爲 x 奇瑞)、享界(華爲 x 北汽)、尊界(華爲 x 江淮),價格區間橫跨 20-150 萬元之大。僅靠「智能化」這一張牌,要涵蓋如此大的價格區間,是非常困難的。
此外,目前智界、享界旗下的三款産品均爲純電動力形式,這并非華爲的優勢所在——在問界産品上,增程和純電的銷售隻比接近 9:1。相比增程,純電成型不僅需要在産品力、售價等方面進行平衡,還非常考驗車企在充電樁等基礎補能設施上的布局。今年,理想的純電車型就在轉型過程中跌了跟頭。而享界 S9、尊界 S800 對應的 50 萬、100 萬級别的行政豪華轎車,用戶需求畫像也和家用 SUV 有着極大的不同。
過去幾年裏,中國新勢力車企們通過積極的創新,在相當一部分的主流細分市場上,用更符合國内消費者需求的産品,重新塑造了國内新能源車市場的價格定義權。但目前,整體市場仍處于用毛利換規模的階段。除國内品牌間激戰外,傳統品牌也都企圖通過研發、合作等卷土重來。
可以預見的是,這場商戰還會更加激烈。在過去 32 個月的經驗之外,鴻蒙智行和中國新勢力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