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官媒被吐槽了。
起因是發文批評了 " 雞你太美 " 這個梗。
也不止這一個,新聞指出,對 " 老六 "、" 雞你太美 "、" 藍色妖姬 "...... 等等這些網絡爛梗,都應該說 " 不 "。
但很多人就覺得,太上綱上線,管得太寬了。
" 你們整天自己玩梗,又不讓我們玩,太雙标了吧!"
" 藍瘦香菇也流行了很多年,不也沒事嗎?"
" 怎麽不去管毒教材呢?"
" 怎麽不管到聯合國呢?"
" 管聯合國 " 這條評論還真不是亂說。
2019 年 5 月 18 日,國際博物館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做了一次宣傳。
其中有一件意大利藝術家的青銅雕塑作品,名爲《珍奇鳥類組合》。
3 隻鳥分别代表自由、愛與和平。
但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微是這麽介紹的:
最後還帶上了 " 雞你太美 " 這個梗。
其實,某官媒也玩過這個梗,不過倒沒有說 " 雞你太美 "。
但是,就因爲發現了問題,所以才更要及時改正。
官媒如何更好的接地氣那是他們的事,但我們的學生,我們的孩子不應該被爛梗傷害。
最近四川成都有一個學生,因爲名字帶 " 坤 ",就被起了 " 雞哥 " 的綽号。
同學們在他的課本書和課桌上寫滿了 " 雞你太美 " 這些侮辱性的詞語。
還經常追着罵他 " 娘炮 "、打不打籃球,有沒有雞腳這種。
久而久之導緻這個孩子産生了嚴重的抑郁,出現了厭學,自傷自殘的行爲。
同樣在學校,考試的試卷上,學生答題都是雞、奧利給、耗子尾汁這樣的詞。
最無語的,日常交流," 睿智 " 被當做 " 弱智 " 使用," 燒杯 " 特指辱罵女性。
無法想象我們的學生在學校裏都想些什麽,孔乙己還穿着長衫呢,自己先開始擺爛了。
有老師留言,現在上課都不敢提問。
一說 " 人生無常 " 的時候,全班都在接 " 大腸包小腸 ",進而開始:你是不是故意的,你保留了大腸的味道 ......
當然還是有人認爲,一碼歸一碼,四川男生的遭遇關鍵是校園霸淩,而不是網絡 " 爛梗 "。
畢竟起外号這件事算是自古傳統了,每個人上學時也會被取各種各樣侮辱性的外号,不能都推到 " 梗 " 身上。
他不叫 " 雞哥 ",也會被取其他外号。
而 " 雞哥 ",現在蔡徐坤都不計較了。
這确實是一個事實,但誰都無法否認,外号也好、諧音也好,從沒有像今天一樣都這麽大殺傷力,幾乎是無差别攻擊了。
就拿 " 坤 " 字來說,原來是 " 地勢坤,君子自強不息 ",再不濟,也可以是古惑仔裏的 " 靓坤 "。
但現在不同了," 坤 " 隻能代表 " 雞 "。
或者說,原本外号調侃隻是在特定情境下的一種表達,代表的是一種樸素的創造力。
通過當事人的努力或者時間的變化," 狗蛋 " 也能變成 " 蛋總 ",小時候的無知,長大了也會羞愧。
但現在的爛梗借助互聯網的傳播,娛樂化的解讀,已經破壞了這種體系。
所有叫 " 坤 " 的一輩子都要被認爲是 " 雞哥 ",而且都覺得沒什麽問題。
所有人都覺得沒有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
蔡徐坤也不是不計較,他很早就發了律師函,傳播者厚着臉皮無知無畏罷了。
這背後其實就是一種娛樂至死、霸淩文化的灌輸,而最終霸淩的武器就是這些爛梗。
因爲誰掌握了話語權,誰就能消解别人的痛苦,複制别人的痛苦,進而劃分強弱,向弱者傳播痛苦。
就如同有人自稱 " 小黑子 ",天天在網上抓别人的 " 雞腳 " 一樣。
現在校園霸淩也被這種武器包裝成爲 " 校園爸臨 ",抑郁症被說成 " 玉玉症 "。
錄制視頻毆打室友,逼迫人家喊自己 " 爸爸 "。
把患有抑郁症的女孩說成 " 玉女 ",挑動性别對立。
其實罵蔡徐坤 " 雞哥 ",本質也就是拿性别來惡心人。
好比李宇春被稱爲 " 春哥 " 就被認爲是贊美,因爲她被認爲是 " 代表了男性 ",而蔡徐坤不行,并且要帶上女性色彩才算是羞辱。
以 " 不正 " 爲樂,否定一切意義,這真的不是正常的社會現象。
所以校園霸淩要管,他們的武器也必須收繳。
就像有個山區女孩寫的那首詩:蠟燭把黑夜燒了一個洞,月光澆在石頭上。
可如今,網絡爛梗充斥,她看到蠟燭會想起,這是光在黑夜裏燒了一個洞嗎?
當遠方傳來風笛變成了 " 滾 " 的意思。
大概也隻能高喊一句:一給我裏 giaogiao 了。
而當看到别人再寫出這樣的詩歌時,她還會贊美和學習嗎?
可能隻當是别人露出了雞腳罷了。
因爲信息繭房效應,加上互聯網的算法,當一個孩子接觸一個爛梗的時候,更多的垃圾語言就會被自動推送過來。
到時候一個小孩子,嘴裏總是什麽雞你太美,什麽老六,不覺得很素質嗎?
久而久之我們的語言都要被改寫了。
就像有人說的,孩子腦子裏出現應該是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而不是 666。
兒童的語言永遠應該是純潔的美麗的。
我們歡迎生動活潑的語言,但堅決抵制不好的語言。
至于很多博主說,官媒圍剿亞文化,自己沒了生存空間,其實并沒有那麽嚴重。
我們或許失去了玩梗的從容,但當垃圾文化被清除,我們也多了更多玩梗的好内容。
而且真正喜歡語言喜歡玩創意的博主,我想也不會天天逮着一個 " 雞你太美 " 搞事情。
也希望網絡平台能重視起來。
其實我們能在正常的籃球比賽彈幕裏看到那些爛梗,一大半還是平台審核的問題。
所以該屏蔽的應該屏蔽,不要再放任爛梗傳播了。
- 完 -
圖片及資料來源:
《人民網怒批 " 爛梗 ",公衆卻不買賬,官媒專捏 " 軟柿子 " 很不道德》,顧禮先生,2023.03.10
《玩個 " 雞你太美 ",惹誰不高興了?| 循迹曉講》,循迹曉講, 2023.03.10
《他叫坤坤,惹你了嗎》,柳飄飄了嗎,2023.03.28
作者簡介:正經嬸兒,人文博士,情感博主,二胎媽媽,暢銷書作家,著有《女人不可以窮》(中文➕泰文版)等,拟于年内出版《人類吸貓簡史》。影響千萬女性,傳遞閃閃發光的正能量。關注正經嬸兒(Id:zjshener ) ,聆聽直擊心底的智慧觀點,同 50 萬 + 優秀靈魂一起成長。
如需轉載,請完整标注此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