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廣州地鐵 # 登上熱搜,起因是一女子在地鐵上的 " 裸照 " 被瘋傳。事實上,這張 " 裸照 " 并非真實照片,而是被 AI 技術 " 一鍵脫衣 " 生成的。
據報道,照片的女主角是一名博主,而所謂的 " 裸照 " 則是她 2022 年 7 月在平台分享的一張照片。原圖中她衣着正常,沒有任何不妥之處,卻被人用 AI 軟件 " 一鍵脫衣 ",并将圖片發布到了網絡群聊中,随後謠言越傳越離譜,最終成了不堪入目的 " 黃謠 "。
未經他人允許傳播照片,已經侵犯了肖像權。更令人憤怒的是,通過技術手段将女子的衣服處理掉,造謠說是她在地鐵上拍的 " 裸照 "。被 " 一鍵脫衣 " 的女子,在毫不知情、沒有任何不當之舉的情況下,卻被人以惡意的眼光審視。這種簡單粗暴的造假,不僅涉嫌侵犯他人名譽權,也是對公序良俗的無視,無疑是非常可怕和邪惡的。
随着科技的發展,AI 技術被廣泛運用到了各個方面,其深度合成、僞造功能也被心懷不軌的人所盯上。此前, AI 換臉一度走紅 網絡。一些 App 使用明星的圖片制作換臉視頻進行推廣,其趣味性背後同樣暗藏不少法律風險。劉昊然就曾在 2021 年 8 月 26 日發博打假,控訴網上流傳的某淫穢視頻爲 AI 換臉技術僞造,并向警方報案。在 AI 強大的算法下,很容易讓人認爲合成的内容就是真實發生的,從而對當事人産生嚴重的侵害。
當前," 一鍵脫衣 " 相關軟件早已被封禁,但網絡上并不難找出替代品。我們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的臉被拼接在一些不堪入目的視頻、圖片上,在網絡中被肆意傳播。因此,抵制這種充滿惡意的技術,維護個人信息安全,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科技是一把雙刃劍,用之善則善,用之惡則惡。我國《網絡安全法》第二十七條的規定中,特别強調,明知他人實施危害網絡安全活動的,不得爲其提供技術支持。
今年 1 月 10 日開始施行的《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中提出,要對深度合成技術應用提出規範。由此可見,法律規範仍需先行。AI 技術不該用于任何違反倫理道德和法律法規的地方。相關部門要盡快出手,打擊和清理不法軟件,并将相關責任人繩之以法。技術服務提供者,要落實信息安全主體責任,打牢底線意識,不幹違法違規的事情。
技術本無罪,但濫用技術的人必須嚴懲。一旦發現或遭遇 AI" 一鍵脫衣 ",第一時間舉報,堅決維護公民合法權益,讓不法分子受到應有的懲罰。
現代快報 + 評論員 槿色涼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