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永遠在自己的節奏裏。"
文|劉南豆
演員、導演之後,王寶強的身上又多了一重新身份——監制。
由他監制并主演的罪案懸疑劇《棋士》正在拍攝中,在《八角籠中》的宣傳期結束之後,王寶強就投身到《棋士》的籌備工作中去了。和六年前《大鬧天竺》面對的映後狀況截然相反,這次他不必再憋着口氣證明自己,而是可以等碰到被打動的故事後再開啓新的創作。在這之前,一些更适合其他人執導的項目,王寶強樂意成人之美。
王寶強在《棋士》開機現場
《八角籠中》的孵化過程長達六年,一段被廣爲流傳的佳話是,《八角籠中》的後期資金困難,靠陳思誠的幫助才終于完成。正是因爲自己多年以來是在很多人的幫助下走到這一步的,所以在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後,王寶強也希望自己能幫到更多人。這對于他來說,是他回饋行業的一種方式," 我覺得其實幫助新人,還是比自己成功更有價值。"
今年,樂開花影業也與金雞電影創投大會合作,推出了 " 樂開花電影人助力計劃 "。在《棋士》即将開拍之前,毒眸(id:DomoreDumou)在金雞見到了王寶強,聊了聊他從 " 人生的八角籠 " 中走出來之後的感受,也聊了聊對扶持新人的想法和初衷。
走出八角籠
拍攝《八角籠中》的六年時間裏,王寶強一邊在創作中掙紮,一邊在融資上奔走,能支撐他堅持下來的,是《大鬧天竺》被批評之後憋着的一股勁," 第一次沒拍好,最大的壓力在于,第二次就必須拍好,不然就沒有第三部了。" 完成《八角籠中》的過程,時常被外界刻畫爲王寶強走出 " 人生的八角籠 " 的過程。
《八角籠中》票房最終定格在了 22 億,這背後,王寶強雖然有很大的壓力,但更多的是動力," 它能給我一些信心,讓我之後再拍的話不用那麽倉促、着急,可以認真把劇本都打磨好了再啓動。"
數據來源:燈塔專業版
這段時間他也接到了很多劇本,想讓他演或者想讓他導的都有,但并非每個戲都能讓他有感覺、有觸動," 我覺得導演不能輕易當,不是說随便一個就去導的。我也知道自己能到今天是來之不易的,肯定會慎重的。但如果看到有哪個适合我認識的新導演的話,也會推薦給他們來拍。"
影視行業是一個優質資源總向着頂層自然聚集的地方,對于身居頂層的創作者,在創作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将優質資源再分配出來給有才華的新人,有機會實現最大化的效率。這也是很多知名導演近年來紛紛轉向幕後的重要原因。
但身份的多樣化,并不意味着王寶強全然轉向幕後,隻是 " 要碰到自己真正喜歡的才去做 "。這一點從他的演員生涯開始,就一直貫徹至今," 我拍了 20 多年的戲,真要說作品數量的話其實沒多少,但可能是因爲讓大家印象深刻的角色多,所以讓人覺得很多。我覺得不能啥戲都拍,拍爛了之後,就把自己的信心拍沒了,興趣也拍沒了。"
王寶強在《士兵突擊》中飾演許三多
每當聊到創作理念的時候,王寶強總先習慣性地從演員立場展開講述。這或許是由于,在他整個職業生涯當中,他一直是自洽的,不論身份如何轉換,他相信的電影價值和生活方式不會改變。
從最早當群演時大家都不相信他能成爲一個演員,到成爲演員之後大家又不相信他能演 " 傻根 " 以外的角色。後來當導演,大家也不相信他能做好喜劇之外的叙事。王寶強一直覺得,世界上的事隻有我做到了之後才能讓别人相信,做到之前說什麽都沒有用。
《天下無賊》中王寶強飾演 " 傻根 "(右)
但達到預期前,在這個煎熬的過程裏,他一直相信他自己,但相信他的也隻有自己。" 我這個人,不管到什麽時候,我永遠是在自己的節奏裏,我也不會亂。"
真摯和新穎
很大程度上,王寶強對于扶持新人創作者的理念,也是他自己作爲演員和導演時理念的折射。
選擇與新人導演合作,王寶強的側重點并不在于劇本有多麽成熟和完整,而是需要它有屬于創作者個人最真摯的、閃光的東西。
在這個層面上,青年創作者總是傾向于從自身經曆出發進行創作,王寶強對此表示理解。在他看來,一個新人剛開始從事一項事業時,從自身經曆入手做創作,這無可厚非。
王寶強作爲演員的職業生涯,就是從《盲井》《天下無賊》中本色出演的角色開始的," 那時候演的就是王寶強本人。到後來慢慢積累表演經驗了,才能開始嘗試像嘗試樹先生、唐仁這樣的角色。"
王寶強在《唐人街探案》中所飾演的唐仁
作爲導演也是相同的路徑,最早《八角籠中》不是沒有考慮過喜劇、紀錄片等各種呈現方式,但回過頭來,現實主義題材才是他自己最有把握的方向。
在還不夠拿手的事情上,真摯是他最大的訣竅,所以他才把這個當作看新人劇本時的重中之重," 電影這個東西它就像一面鏡子,它把你的心透得明明白白地呈現在觀衆的眼前,如果沒有這份真摯在你的電影裏,觀衆也很難被打動。"
除了真摯之外,在王寶強的理念中,觀衆進電影院一定是想看到自己很少看到的東西,所以新穎同樣是必不可少的," 觀衆看得多了的東西,你拍得再好,他依然不買賬。"
《八角籠中》劇照
而國内電影投資的慣性是,必須有成功案例作參照,才會被 " 信任 "。這在《八角籠中》的融資過程裏展現地非常淋漓盡緻——很多投資人聽說王寶強這次的作品不是喜劇了,再加上上一次執導的風評不佳,都紛紛望而卻步。
所以當他自己的身份轉變時,成爲投資人來投注新人導演時,王寶強很希望能擺脫這種認知慣性," 但凡你要做電影,你就得知道它每一步都是有風險的,哪怕跟着做别人已經成功的案例,也不保險。"
怎麽在風險和收益中平衡?王寶強特别笃信的是 " 自我認知 " 這件事,他認爲," 無論是作爲投資人還是創作者,自我認知都很重要。《八角籠中》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在别人看不到它成功的可能性時,我自己其實一直相信它能成,因爲它是一個讓人耳目一新的東西。這是我這麽多年拍電影、看電影的經驗告訴我的。"
《八角籠中》片場,王寶強正在講戲
隻要在王寶強的認知中,是觀衆看了之後會感到興奮和意外的東西,那麽不論它之前是否有足夠的成功案例作爲參照,都是樂開花影業想嘗試的項目。比如新劇《棋士》,作爲一部罪案懸疑劇,它試圖将 " 圍棋 " 這一元素與高智商犯罪結合起來," 棋局的輸赢背後也是人生的輸赢,這很有張力。"
《棋士》
雖然喜劇和現實主義題材往往被認定爲他更擅長的類型,但王寶強透露,私下看電影的時候,他不會局限于類型和題材," 我喜歡看的電影是那種比較有價值的,大家看完之後能探讨的,無論什麽類型題材,反正不是隻提供一個娛樂功能的電影。"
更直接地說,王寶強認可的電影是藝術性與商業性并存的," 很多人說藝術片沒有商業性,商業片沒有藝術性,其實我内心裏是不怎麽認可的。"
《八角籠中》就是他在藝術性與商業性上平衡之後的結果。在商業性上,它按類型片手法叙事," 能點燃觀衆内心的情緒狀态,激發荷爾蒙 ";在藝術性上,它把鏡頭對準社會底層群體,用影像的技法把他們的多重兩難困境呈現出來," 從藝術的标準上也有足夠的探讨空間 "。
在這種足夠明确的 " 自我認知 " 支撐下,一些新穎的嘗試,在他人眼中是風險,但在王寶強的眼中是有着強烈确定性的。
創投中的 " 計劃 "
茫茫人海,憑自己的力量找到優秀的新人導演如大海撈針,于是樂開花影業選擇與金雞創投合作。以金雞創投作爲一個接觸青年創作者的入口,在其中篩選出與自己有相似創作理念的人。
作爲一個 " 計劃 " 參與到創投當中去,與一般 " 産業嘉賓 " 的參與模式是有不小區别的。在 " 樂開花電影人助力計劃 " 中,最明顯的差異在于,它會爲選中的作品提供 " 創作、制作、宣傳、發行等電影全鏈路支持 "。
在創投中很常見的一種狀況是,創作者們好不容易找到了出品方,到了後期制作階段可能又要面臨資金緊缺的難題,重新去 WIP 單元再 " 化緣 " 一次。在每個制作階段都分批找過錢的王寶強,能夠理解這種艱難,所以他希望一次性打通整個流程,讓創作者能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都安心集中在創作上," 既然來做這個事情,肯定就是直到面向市場之前的每一步都幫到。就像種地似的,不能隻管種不管銷售對吧?"
這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王寶強透露,未來 " 樂開花電影人助力計劃 " 将作爲一項長久計劃來執行。" 我們歡迎青年電影人能加入樂開花大家庭。如果有好的構思和項目,都可以聯絡樂開花影業。"
四處碰壁、逐步摸到類型片門檻的導演經曆,能讓他和新人導演之間産生更多共鳴。除了現實性的幫助之外,他最希望分享給年輕創作者的一件事就是信念感," 新人幹任何事,就怕信心衰弱下去了,隻要有這股勁兒在,他就永遠不會倒下,永遠不會放棄。"
很多時候,創投也是一個給予精神鼓舞的場域。在所有現實困難一個又一個地被解決之前,新人導演有時需要的,就是這份信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