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23 年 3 月 4 日、5 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政協會議(以下簡稱 " 兩會 ")正式拉開帷幕。
每年,科技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企業家的提議都成爲科技産業發展的風向标。今年,各位代表主要聚焦在 AI、5G、儲能、新能源汽車、自動化駕駛等領域,今年的提議有何看點,本文梳理了近 40 位兩會代表的建議,覆蓋十大科技領域的權威觀點。
一、AI 模型:從國家層面構築相關平台、數據共建共享
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
1. 重視認知智能大模型研發,形成以領軍企業爲主體産學研合作的創新體系,加速跟進和追趕國際前沿水平。
2. 支持認知智能大模型技術的行業示範應用,推動認知智能大模型在教育、醫療、辦公、人機交互和 AIGC 領域的價值落地。
3. 進一步加大支持人工智能國産軟硬件技術底座,讓大模型建設和運行在國産化的存儲、算力、操作系統等基礎平台上。
4. 建設認知智能大模型公共算力平台,設立使用平台的揭榜挂帥機制,讓更多科研院所和科技創業企業也有機會站到國家公共算力平台上進行模型訓練和算法創新。
5. 構建國家數據資源平台,彙聚認知智能大模型所需要的基礎性數據,在依法合規基礎上搭建數據共建共享機制,支持戰略科技力量站在國家數據資源的平台上加速認知大模型的研發和産業化。
6. 鼓勵産業基金參照 OpenAI 和微軟等股東的投資協議模式積極探索更有利于創業團隊和核心技術骨幹爲夢想長期奮鬥的股權投資協議模式,構建更好的科技創投生态和創新創業環境。
全國政協委員、360 集團創始人周鴻祎:
1. 建議通過建立大型科技企業 + 重點科研機構的産學研協同創新模式,打造中國的 " 微軟 +Open AI" 組合引領大模型技術攻關。
2. 支持設立多個國家級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長期開源項目,打造開源衆包的開放創新生态。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
在期待人工智能領域産出更多好成果的同時,要規範科技倫理,趨利避害。
AI 的影響絕不僅僅在科技領域本身,可能還涉及在其他領域的賦能應用。這方面科技部已經作了很多部署,中國還率先提出 AI 治理方面的 " 八項原則 ",在 AI 轉化應用方面最近推出智能碼頭等若幹個示範應用場景,推動 AI 轉化應用。
二、儲能:疏導儲能成本、加快數字化建設
全國政協委員、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
1. 合理疏導儲能成本,合理界定輸配電服務對應的儲能成本,并将其納入輸配電定價成本構成範圍。
2. 推動發電側儲能的運行和價格政策制定,讓發電側儲能投資得到較爲明确的全生命周期收益,積極探索共享儲能和容量租賃等創新模式。
3 建議加快新型儲能數字化建設,合理制定新能源電源側儲能配置比例。
4. 出台政策鼓勵在用戶側和電網側配儲,推行用戶側配儲稅收抵免優惠政策,增大用戶側儲能收益渠道。
全國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
1. 完善新型儲能政策機制。建議盡快出台用戶側儲能接入、驗收管理實施細則;鼓勵分布式發電企業與周邊用戶按照細則規定直接交易;明确新增新能源電源的儲能容量配比,強化容量配置和電力通道供給,降低或取消中大型儲能項目的基本容量電費;支持儲能項目作爲新型、特殊的獨立市場主體身份參與電力市場。
2. 提升新型儲能項目收益。建議中大型儲能項目的能耗指标根據全國各地實際采取省域統籌,不納入地方能耗指标,提升儲能安裝用戶用能權;研究出台大型共享儲能輔助服務、新能源配套租賃等機制;将用戶側儲能納入電網統一調度管理,出台儲能項目電力輔助服務補償細則。
3. 豐富新型儲能技術路線,大力發展更具經濟型、安全性的鉛炭電池,鼓勵壓縮空氣、液流電池、鈉離子電池等技術創新發展,積極探索儲氫、儲熱及其他儲能技術的創新研究和示範應用。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能建黨委書記、董事長宋海良:
1. 探索建立新型儲能容量補償機制和容量市場,合理體現儲能設施的裝機經濟效益。
2. 推動構建完整的産業鏈與創新鏈。
3. 加大力度支持企業探索新型儲能在支撐新能源基地規模化外送、緩解電力供應壓力、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納能力等應用場景中的一體化解決方案。
全國政協委員,甯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毓群:
一要參照核電級安全,建立以失效概率爲依據的電池儲能系統安全分級評估體系,引導電池儲能邁向以 " 核電級安全 " 爲标杆的高質量發展。
二加強電化學儲能系統測試評估與實證,建設國家級電化學儲能實驗驗證平台。
三要加強電池儲能數據的統計發布和共享。建議國家儲能平台數據分級分類面向電池企業有序開放。建議儲能主管部門和支撐機構參照工信部委托動力電池聯盟按月發布廠家電池裝車數據,定期發布有公信力的國内儲能電池并網總量及生産商并網量數據。
三、氫能:推動應用落地,地方争奪示範城市群
全國人大代表、億華通董事長張國強:
1. 探索多元化氫源供給模式,推動可再生能源綠氫發展。
2. 做好工業副産氫、化石能源制氫産能整合工作,前期支撐燃料電池汽車示範運營。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中原油田執行董事、黨委書記張慶生:
1. 加強綠氫産業頂層設計,從國家層面規劃一批綠電制氫、儲氫、用氫重大工程,有序推動綠氫在交通、儲能、發電、工業等領域應用。
2. 加速推進氫能産業化集群建設,形成一批供氫中心、氫能裝備制造中心、用氫示範群。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兼韓峰:
1. 進行風、光、水等非化石能源制氫,降低制氫成本。
2. 讓氫能源回歸市場,通過市場讓産氫者和用氫者實現雙赢。
全國人大代表、華工科技董事長馬新強:
1. 将武漢市牽頭的城市群納入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城市群。
2. 明确氫氣的能源屬性,将能源型氫氣的制儲運用項目不視爲化工項目和危化品項目。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海馬集團董事長 景柱 :
1. 将海南納入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
2. 加大政策和資金支持,鼓勵本土企業積極參與氫燃料電池乘用車全産業鏈的研發和生産。
3. 由政府統籌,整合社會資源,在海南東、西、南、北、中率先建成五個大型 " 綠色能源中心 "。
全國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張天任 :
1. 落實氫能産業發展規劃,鼓勵地方出台應用補貼、氫氣補貼。
2. 加強各級主管部門的相互協作,建立氫能項目 " 安全綠色 " 的審批通道。
3. 将氫能列入省綠色基金及投資管理體系,建設相應的資金和擔保機制,引導社會資本進入氫相關領域。
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青海省委會主席王昆 :
1. 推進中國氫能源列車落地青藏高原。
2. 推動青藏公路交通工具綠色轉型,大力發展氫能源汽車與電動汽車。
3. 以建設綠色低碳 " 天路 " 爲契機,整體推動青藏高原氫能源産業發展。
四、碳交易:擴大企業覆蓋範圍、增加碳金融産品種類
全國政協委員、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
1. 完善碳市場管理運行機制,激活碳市場交易,創新以配額爲基礎的碳金融産品,突出配額的資産屬性,盡快重啓自願減排(CCER)項目申報。
2. 擴大全國碳市場參與企業的覆蓋範圍,有序地分批将重點碳排放行業全部納入全國碳市場。
3. 普及碳标簽及碳普惠制度,建立全國統一的産品碳足迹核算規則及碳标簽認證制度。
4. 借鑒乘用車積分機制,以全生命周期減碳爲目的,加快制定、實施商用車碳積分管理辦法。
全國政協委員、甯德時代董事長 曾毓群 :
1. 針對碳足迹、ESG、回收溯源、梯次利用等實際管理需求,研究設計我國電池護照,并将其作爲我國電池行業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數字化管理工具。
2. 推動電力核算規則與全球接軌,盡快制定各種清潔電力的電力證明和交易機制。
全國人大代表、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
1. 盡早将水泥、鋼鐵和電解鋁等高能耗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并盡快明确其納入的時間節點及碳配額分配原則。
2. 增加碳遠期、碳期權、碳期貨等碳金融産品種類,并引入遠期交易、展期交易、掉期交易等更多交易方式。
3. 建議全國碳市場設置碳配額有償分配比例,拍賣收入用于支持欠發達地區節能減排項目。
4. 開放非控排企業、機構及個人進入碳市場,并降低其入市門檻,通過市場化機制增強碳市場的覆蓋面和活躍度。
5. 盡快重啓 CCER 項目備案,發揮企業開展自願減排項目的積極性。
6. 建議政府牽頭制定全國及地方碳普惠體系相關管理辦法,加快民間碳普惠體系建設,記錄、量化中小微企業及個人參與低碳場景、踐行減排的行爲。
五、新能源汽車:統一電池标準、加強技術攻關、重視礦産資産開發布局
全國政協委員、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張興海:
助力車企開拓海外市場。給予政策技術性指導,幫助車企在技術交流、海外參展等方面提供便利,幫助解決 " 認證難 ",幫助車企熟悉海外汽車市場規範等;協調解決出口運輸運費高、運力不足等突出問題,鐵運降本,補貼運價,打通多港出海,打通廣州南沙港、甯波港等其他港口運輸通道。
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
1. 加快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緩解用戶補能焦慮。
2. 推動動力電池标準化,加強下一代動力電池、芯片等技術攻關。
3. 政策聚焦中端市場持續發力。
4. 加快推動锂資源等礦産資源開發布局。
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
1. 扶持獎勵汽車企業推出換電車型、加大車電分離政策鼓勵,在國家取消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免征政策後,針對換電車型免征電池部分的購置稅。
2. 由政府牽頭組織企業或行業協會加速統一電池标準,并同步開展公共領域車輛換電試點。
全國政協委員、星星充電創始人、萬幫數字能源董事長邵丹薇:
1. 以政府爲主導建設全國統一的充電監控平台,集成接入各類充電設施和新能源企業運營平台數據。
2. 引導企業合作,實現各類充電設施的互聯互通。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贛鋒锂業集團董事長李良彬:
鼓勵企業投入固态電池研發,對固态系列産品提供一定政策扶持,鼓勵電池廠、車企将固态研發進程中的産品階段性落地。
奇瑞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
1. 建議工信部等部委加快商用車專用換電站等基礎設施建設。
2. 是建議國家有關部委圍繞礦場、港口、城市轉運等應用場景,推動重型貨車和港口内部集卡、大巴等領域電動化轉型。
3. 盡快統一并升級下一代電動車充電标準,并與國際标準進行互通。
4. 将锂钴鎳列爲國家戰略儲備資源。
5. 引導我國相關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積極參與資源所在國開發和産業鏈合作。
六、自動駕駛:加快立法、标準化、推動數據共享
全國人大代表、小鵬汽車董事長、CEO 何小鵬:
1. 推動加快智能網聯汽車和自動駕駛相關立法工作。
2. 探索建立自動駕駛技術及自動駕駛汽車保險産品體系。
3. 推動加快城市高精度地圖審核流程,允許地圖增量更新集中審核、建立線上備案流程和先用後審機制、允許和鼓勵衆源方式更新地圖。
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馮興亞:
1. 将自動駕駛汽車立法納入下一個五年立法規劃。
2. 國家對智能駕駛汽車需要收集的場景及地理數據的權限進行适度放開。
3. 統籌各地盡快放開高速路、快速路測試場景,支持試點城市先行先試。
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
建立汽車數據采集統一方案、數據統一标準。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雷軍:
1. 加快制定汽車全生命周期的數據安全标準,指導産業發展。
2. 建立汽車數據安全認證、評價機制。
3. 構建汽車數據共享機制及平台,促進汽車數據共享使用。
七、機器人:加快産業建設、加強核心技術攻關
1. 鼓勵扶持科創産業鏈,推進仿生機器人産業規劃布局。
2. 支持整機企業牽頭創建國家創新聯合體,加強核心技術聯合攻關。
3. 構建仿生人形機器人開放産業生态,加速場景應用培育。
全國人大代表、美的集團副總裁鍾铮:
1. 針對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産業出台财稅支持政策,引導産業快速建設。
2. 鼓勵國産化應用,形成行業生态。
3. 對精密減速器等産業出台持續性的扶持政策,支持企業引進國際頂尖人才。
八、芯片:提升戰略定位,産學研合力破解 " 卡脖子 "
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馮興亞:
大力提高國産芯片的應用率,一是從政策層面加快引導産業轉型,推動 " 卡脖子 " 及高端芯片的研發及應用;二是加速完善汽車芯片的配套措施,健全汽車芯片應用保障機制、完善細分領域技術規範和測試标準。
全國人大代表、華虹半導體母公司華虹集團董事長張素心:
在芯片産業戰略定位、戰略推動和戰略實施中形成合力;政策的制定應将可控優先于自主;完善人才隊伍的規模儲備和培養路徑等。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政協副主席謝商華:
1. 把芯片及集成電路發展放在國家安全戰略的高度,由全國人大牽頭有關部門,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芯片促進法》,國務院及相關部門牽頭制定與芯片及集成電路有關法規部門規章。
2. 支持開展設備元器件和 7 納米、5 納米、3 納米先進制程研究,支持 EDA 軟件等大型工業軟件持續健康發展,防止一轟而上、盲目發展。
3. 制定政府未來五年支持芯片及集成電路與軟件高質量發展相适應的合理規劃;成立芯片及集成電路研發基金;加強芯片知識産權全鏈條保護等。
4. 實施集成電路人才強基計劃:将集成電路與軟件納入高考 " 強基計劃 ",單設集成電路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以及面向國際招攬在芯片領域及集成電路領域的頂級專家和學者等。
5.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由人民銀行牽頭銀保監會、證監會、外管局、工信部、教育部等研究制定金融支持芯片及集成電路發展的意見。
九、數字經濟:保障數據安全、推動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
全國政協委員、知乎董事長兼 CEO 周源 :
1. 應針對數據共享,完善法律法規。
2. 堅持反壟斷,建立數據市場的健康生态環境。
3. 鼓勵開放共享的數據庫建設。
4. 建立知識庫國家标準,推動數據互聯與開放合作等。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财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劉尚希:
1. 将 SaaS 服務定位爲新型産業,完善營商環境,支持培養一批 SaaS 市場的 " 獨角獸 ",爲中小企業購買租賃數字化軟硬件應用提供專項補貼。
2. 引導企業積極上雲,提升 SaaS 應用的滲透率。建立行業标準體系,推進雲安全和風險檢測、評定、認證以及備份管理機制,推進一些特定行業的行業雲或混合雲上雲機制,降低 SaaS 應用的合規性風險。
3. 鼓勵數字科技公司、平台企業等各類頭部企業開放自身積累的技術能力和客戶資源,通過低代碼平台、開發者平台、技術開源等方式助力 SaaS 市場生态形成。
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周雲傑:
1. 加強國家級、行業級工業數據标準化體系建設。
2. 優先探索并推進工業大腦等智能場景的落地和産業實踐,推動普惠 AI 助力中小微企業成長。
3. 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等重點領域的數據要素流通和交易服務生态。建議由工信部牽頭,培育一批專業化的工業大數據服務商,參與工業數據确權、流轉、交易的标準與規則,壯大可信工業數據空間生态鏈,提升數據要素合規高效、安全有序流通。
全國政協委員、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曹鵬:
1. 在地方政府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政策法規中,納入新型實體企業相關内容,推動數實融合新業态、新模式的發展。包括編制新型實體企業統計分類和評級标準,樹立一批标杆企業;推廣一批數實融合典型案例,爲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路徑參考;對新型實體企業技術研發投入及服務傳統企業數字化改造給予财稅支持等。
2. 各行各業的數字化水平和需求不盡相同,要立足行業特性,推進傳統實體企業全方位、全鏈條、全流程的數字化改造,向新型實體企業躍升發展。
3. 鼓勵新型實體企業爲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 " 路線圖 " 和 " 工具箱 ",幫助中小企業提升 " 上雲用數賦智 " 水平。
4. 加快數智化社會供應鏈建設。
1. 爲 " 專精特新 " 中小企業提供免費安全服務,加大推廣 SaaS 商店這樣的服務平台。
2. 鼓勵地方政府爲中小微企業發放 " 數字化紅包 " 等虛拟優惠券,以降低中小微企業獲取數字化服務的成本。
十、5G:建立健全跨行業規劃協調機制、加快 6G 研發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鐵塔董事長張志勇:
1. 全面落實站址納入國土空間規劃 " 一張圖 ",針對規劃矛盾沖突的問題建議規劃部門建立健全跨行業規劃協調機制。
2. 加強跨行業銜接協同,積極探索多功能智慧杆塔,滿足各行業資源使用需求。
3. 盤活存量通信站址資源,變 " 通信塔 " 爲 " 數字塔 ",深化資源跨界共享,提高全社會的資源配置效率。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
1. 今年将新建開通 5G 基站 60 萬個,今年将超過 290 萬個基站。
2. 實施 "5G+" 行動計劃。"5G+ 工業互聯網 " 的賦能對制造業跨越式發展非常重要,計劃 " 十四五 " 期間建 1 萬個以上的 5G 工廠。
3. 正在總結推廣 5G 經驗,支持産業界組建了 6G 推進組,代号 "IMT-2030(6G)推進組 ",該推進組已經在開展工作,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産業體系完備的優勢,産學研用集中發力,加強國際合作,加快 6G 研發。
部長聲音:聚焦高端化、支持企業成爲科技創新主體
此外,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首場 " 部長通道 " 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國傳統産業體量大,在制造業中占比超過 80%,大的方向是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使我國傳統産業從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
他提出,在高端化方面,要重點實施好兩大工程:一是産業基礎再造工程,突破一批基礎元器件、基礎零部件、基礎軟件、基礎材料和基礎工藝;二是實施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在大飛機、工業母機、深海裝備、醫療裝備、農機裝備等重點領域突破一批标志性的重點産品。
智能化方面,聚焦制造業重點産業,以智能制造爲主攻方向,打造一批智能工廠,打造一批智慧供應鏈。
在綠色化方面,實施節能減碳重大工程、重大項目,打造一批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推廣應用節能減碳技術,做大綠色環保産業;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些年,科技部關注到幾個問題:基礎研究的問題怎麽提準,從事基礎研究的人才特别是領軍人才是非常難得的,良好的生态環境如何形成,基礎研究的底層邏輯怎樣搞清。
基礎研究往往路徑不清楚、方法不确定、失敗率比較高。對于這樣的研究工作,要努力推動形成寬容失敗、鼓勵坐冷闆凳的科研環境,對從事基礎研究科研人員的支持方式、研究生态,要給予更好的針對性和适應性安排,在評價方面要體現分類評價的原則。
下一步,科技部會進一步加大對企業成爲科技創新主體的支持。支持企業成爲科技創新主體,要形成有利于企業成爲科技創新主體的生态,即實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同時不管是國有、民營、大中小微企業,隻要從事科技創新活動,以科技來提升企業的發展質量、發展水平和競争力,科技部都會全力支持,而且在權利、機會和規則三個方面平等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