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網友被這樣一份标注得密密麻麻的地圖所震撼 ↓
将地圖放大後,博物館、古塔古寺、亭橋院落 …… 每處文物古迹的坐标都清晰可見,将跨越數千年的文明直觀帶到了大家眼前。
這是 90 後文物愛好者、總台第二季《中國國寶大會》冠軍吳運傑制作的 " 全國文物古迹地圖 ",記錄了全國近萬處曆史古迹的地點。他如何完成這樣一項 " 大工程 "?來看背後的故事 ↓
01
吳運傑介紹,因對曆史感興趣,他大學時就經常利用節假日 " 東奔西跑 ",摸索着拍攝、記錄古迹,并在網絡平台科普相關知識,畢業後,他的腳步也沒有停下來。由于想去的地方實在太多,他便決定先用地圖将目标地點标記出來,以後再有計劃地去探尋。
就這樣,2020 年,他開始收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曆史文化名鎮名村等資料,篩選後将數據上傳至地圖軟件,着手制作 " 全國文物古迹地圖 "。
吳運傑坦言,這個過程并不容易。" 有些文物信息公布并不全面,還有許多鄉間古迹查不到具體位置,每定位一處地點,都需要查閱大量資料,甚至得實地探訪才能驗證。"
雖然面臨許許多多的困難,但吳運傑卻樂在其中。看着地圖上标記的地點越來越密集,他有時甚至忍不住自豪落淚。" 中國數千年的文明,給我們留下了龐大豐富的曆史遺産。"
時至今日,這份地圖收錄了近萬處曆史古迹。地圖上紅色代表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或國家一級博物館,綠色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及其他二三級博物館,大量散落在鄉間、田野的寺廟、民居、橋梁、樓閣等,也被他标注了出來。
很多網友在地圖上看到了關于自己家鄉的信息。" 找到了我家附近的古塔 "" 看着看着就熱淚盈眶,密密麻麻是跨越數千年的中華文明 "……
吳運傑說,這份地圖當前依然是個 " 半成品 "。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數據,全國共登記不可移動文物超 76 萬處,他所記錄的,不足總數量的 2%。受限于技術,地圖目前無法與大家在線共享,這也是他的一大遺憾。" 如果有機會,希望能把它分享給所有熱愛曆史、喜歡文博的人。"
02
吳運傑說,自己對文物古迹的熱愛離不開家人的影響,小時候他常常跟着父母一起觀看有關曆史文物的節目,耳濡目染之下,他被古人的智慧深深折服,也對曆史知識産生了濃厚興趣。
一次,他偶然刷到一則消息:某處古建築因年久失修,已十分破敗,很有可能永遠消失。這讓吳運傑惋惜又心疼,他開始思考,自己能爲文物保護做些什麽。就這樣,他開始了文物記錄之旅。
從學校周邊到家鄉附近,從臨近省份到全國多地,近幾年來,他的足迹遍布全國近 30 個省區市,參觀文物點超 2000 餘處,去過 200 多家博物館,拍攝照片 30 餘萬張。
吳運傑曾獨自重走古代絲綢之路新疆區域的南段,探秘位于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的 " 吐爾迪 · 阿吉 " 莊園。在此之前,由于莊園位置太過偏僻,網上相關的高清影像并不多。通過吳運傑的鏡頭,許多網友第一次看到了這裏的精美雕刻和生動繪畫。
△ " 吐爾迪 · 阿吉 " 莊園屋頂的繪畫
對于他來說,參觀曆史遺址,其實就是與古人跨時空對視。在河南洛陽定鼎門遺址附近的晚唐時期土層中,一串串古人的足迹和車轍印,讓吳運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我似乎看到了,千年前他們步履匆匆的情景。"
許多民間的的珍貴文物,也被他定格。浙江義烏的一處老宅裏,由 120 多萬顆玻璃珠串成的大珠燈高近 4 米、重達 378 斤,多年來令他印象深刻。" 無法想象它的制作花費了多少人工。"
03
豐富的訪古經曆讓吳運傑的曆史知識日益累積。2022 年,在總台第二季《中國國寶大會》中,他在 12 輪文博知識競答中過關斬将,最終奪得冠軍。
但他覺得,面對古人留下的豐厚文化遺産,面對浩瀚的曆史知識,自己其實很渺小。" 我還有很多問題研究得不夠透徹,在傳承數千年的曆史文化面前,我始終是個‘小白’。"
當前,吳運傑仍在完善 " 全國文物古迹地圖 ",他也期待自己去往更多地方,帶更多人了解文物知識。" 如果有機會,我希望帶上相機,去記錄那些流失海外的文物。這些珍寶或許很長時間不能返回故土,但它們身上承載的故事,我們需要去看見。"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衆号
(編輯 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