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奔馳舉辦了一場科技創新日,C 111 實驗車和 Vision One-Eleven 概念車第一次在中國亮相。
最重磅的,就是裝在 Vision One-Eleven 概念車的電機—— YASA 軸向磁通電機。
這個全新電機,體積更小功率更強,有着極強的扭矩密度和動力,能耗也大幅下降。
電動車時代,新勢力通常會被認爲是智能手機中的蘋果,傳統品牌則更像諾基亞。
但事實證明,缺少底層邏輯的創新,總會陷入同質化競争。在極度内卷、被價格戰殺紅眼的情況下,即便占據輿論上風的新勢力,也不得不想盡辦法搶下一輪門票。
而造車老大,仍然是老大。
電動時代的 V12
聊 Vision One-Eleven 概念車前,我們先熟悉一下 YASA 高性能軸向磁通電機(Axial Flux Electric Motor)。
該電機由梅賽德斯 - 奔馳 100% 控股子公司——英國電機公司 YASA 開發,和其他車企對電機單純改變材質或提高轉速不同,YASA 電機從本質上改變了邏輯。
軸向磁通電機也叫 " 圓盤電機 ",世界上第一台電機,就是法拉第的圓盤發電機。
目前電動車市場基本是徑向磁通電機,這種電機通常體積很大、扭矩密度也低。但軸向磁通電機不同,直徑大且軸向短,側面看就像一個刹車盤,最重要的是體積也很小。
YASA 軸向磁通電機采用的是雙轉子 + 單定子(R-S-R)的結構,有更大的轉子直徑,加上定子采用淨銅槽滿率更高的扁線繞組,在同等量的永磁體和銅繞組材料下,它比徑向磁通電機的扭矩密度提升了 2 倍。
此前之所以沒有大規模落地,主要是核心技術和制造工藝一直未能突破。
這也很容易理解,因爲體積更小,效率和性能更強,對生産設備和工藝的要求也會更高,同時因爲比較稀有階段,因此生産設備少且缺乏工藝标準。
而 YASA 正是克服了軸向磁通電機的主要制造挑戰,大大提升了生産和商業化的可能。
在性能方面,除了高扭矩密度和強動力輸出,YASA 的軸向磁通電機得益于緊湊的結構設計,重量和體積大幅減少,相比目前徑向磁通電機,厚度及重量都減少了 2/3,功率密度則提升 3 倍。
據悉,下一代 YASA 軸向磁通電機将在梅賽德斯 - 奔馳位于柏林的馬裏恩費爾德工廠生産,将率先量産搭載于奔馳 AMG 純電平台的車型上。
電機講求峰值功率和扭矩,其實其能量源即電池同樣講求放電功率。
爲了匹配這個強大的電機,奔馳還爲 Vision One-Eleven 裝備了高性能液冷圓柱電芯組成的電池組,由梅賽德斯 -AMG 高性能動力系統有限公司(HPP)的 F1 專家,基于賽道多年取得的技術積累和前瞻理念打造。
一台怎樣概念車
Vision One-Eleven 概念車以奔馳 C 111 實驗車爲設計靈感,後者被曾被譽爲 " 車輪上的實驗室 "。
準确來說,C 111 實驗車并不是量産車,而是奔馳在 1960 年代 -1970 年代生産的一系列測試車,而它們代表了奔馳在當時對技術和未來的探索。
當時 C 111 系列的實驗車已經可以達到約 402km/h 的行駛極速,Vision One-Eleven 更是個性能怪獸。
Vision One-Eleven 概念車定位純電超跑,整車造型融合了複古與現代的風格,延續了 C 111 的經典設計,不少地方都在向 C 111 概念車緻敬。
比如,采用了類似愛馬仕橙的顔色塗裝,隻不過顔色要更深一些,也緻敬了 C 111 概念車标志性車漆。
車頭最前方是一塊 3D 像素風的顯示屏,将 C 111 經典的圓形霧燈設計進行了數字化的重塑,同時還能顯示信息。
Vision One-Eleven 概念車以弓形車身作爲主導設計元素,車身高度僅爲 1170 毫米,足夠低的高度,也意味着極低的風阻系數。
而作爲一輛高性能跑車,Vision One-Eleven 概念車還使用了大量的空氣動力學套件。
比如貫穿車身前後的啞光黑色裙闆,左右兩側的刀鋒式空氣動力學組件,以及車尾獨特的擴散器等。
車門則是采用了和 C 111 同源的鷗翼門設計,并覆蓋有像素風的圖案。
從外觀來看,Vision One-Eleven 概念車很符合一輛高性能跑車的設計,而車内則采用了奔馳官方稱爲 " 貴賓休息室 " 的座艙設計,這也是這一設計風格首次公開。
F1 賽車類似的桶形座椅搭配四點式安全帶,将賽道屬性巧妙融合在了奔馳的豪華基調裏。
而得益于電驅動系統的布局,也帶來了更充足的内部空間。
據悉,車内的儀表盤由 100% 可再生聚酯材料制作而成,皮革則是用咖啡豆殼做成的。
在智能的現代化科技上,一台優秀的概念車必須是滿配的,Vision One-Eleven 概念車運用模拟與數字,連接虛拟與現實,從而達到全新的人車交互體驗。
在主駕面前,是一條細長的像素風顯示屏,并貫穿了整個前排座艙,可以顯示時速等常規信息。
方向盤旁邊是一塊高分辨率觸摸屏,展現對應現實的圖像,奔馳官方将其稱爲複古未來主義的 8-bit 像素風格。
此外,還能利用 Magic Leap 2 增強現實(AR)眼鏡,深入體驗專屬智能座艙,地圖可以投射到虛拟環境中,180 度的 AR 視圖可以與原型座艙外的現實世界的周圍環境融合。
甚至 AR 眼鏡還能實現諸如透明的 A 柱、車門和引擎蓋等效果,也就是說開車不會再有盲區了。
奔馳也用上 8295 了
除了概念車,奔馳還帶來了全新長軸距 E 級車,将會在廣州車展正式上市。
新車基于 MRA 平台研發,是第 4 代國産 E 級車,與目前的奔馳 C 級、S 級同平台,主打智能 + 豪華,并針對中國市場提供了不少新配置,比如 L2+ 級智能駕駛,還搭載了 8295 智能座艙芯片。
新車代号 W214,在尺寸上比起上一代有了不少提升。
具體來看,新車的長寬高分别爲 5092/1880/1493mm,軸距則增加到了 3094mm,相比标軸版本加長了 133mm,而比起現款的長軸版也加長了 15mm。
而在智能方面,奔馳這次也給得很到位,全新的長軸距 E 級車成爲了奔馳首款搭載第三代 MBUX 智能人機交互系統的車型。
同時也是首款搭載高通 8295 智能座艙芯片的豪華品牌車型,國内第一個使用高通 8295 芯片的企業,還是 " 新新勢力 " 的極越 01。
奔馳此舉無疑是在告訴消費者,除了豪華,智能我們也很行。
14.4 英寸的中控大屏和 12.3 英寸的乘客顯示屏幕的 MBUX 超級屏連在一起,由一整塊玻璃覆蓋,而主駕獨立的 12.3 英寸駕駛儀表屏還帶裸眼 3D 功能。
此外,新車還搭載了 5G 通信模塊,不用喚醒便可直接語音控制車輛,并能連續識别多條語音指令。
在智能輔助駕駛上,新車提供了據稱是中國專屬的 L2+ 導航輔助駕駛,可以覆蓋高速與城市快速路段,實現點到點導航輔助駕駛,以及自動變道、自動超車、自動進出匝道等智能駕駛輔助功能。
奔馳的 8295 和 L2+ 一旦落地,意味着新勢力最引以爲傲的壁壘,也要被攻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