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鲸新聞 12 月 26 日訊(記者 李卓玲) 2024 年已進入倒計時。
回顧這一年,汽車行業洗牌加速、馬太效應更爲明顯,但挑戰與機遇并存。這一年裏,新能源汽車繼續狂飙,從今年 6 月起,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占比連續 6 個月超過 50%;這一年裏,中國自主品牌持續向上,上月其國内零售份額高達 64.1%,同比增長 8.7 個百分點。
在不斷加大技術研發以保持領先優勢下,部分車企也在不斷拓展邊界,探尋更多的可能:除了地上跑的外,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人工智能等等,都成爲布局的熱門賽道。此前,造手機(蔚來、極星)、造衛星(吉利)等車企跨界案例,均引發行業廣泛關注。
隻造地上跑的不夠,車企要 " 上天 "
作爲新質生産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低空經濟俨然是今年的一大熱詞。在國家層面," 低空經濟 " 在今年全國兩會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另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财政部、中國民用航空局印發《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 — 2030 年)》,提出到 2030 年,推動低空經濟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
面對這樣一個全新的萬億元級賽道,各地、各企業等都在争相布局,競逐低空經濟産業高地。以企業爲例,除了專注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企業等外,車企也是熱門玩家。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包括廣汽、小鵬、長安、吉利、奇瑞等近 10 家車企,或以投資方式,或直接躬身入局,切入低空經濟賽道。僅今年最後一個月(12 月),就有超三家企業有相關布局動作。
今年 12 月 21 日,長安汽車以 " 新汽車,新生态 " 爲主題,舉行了長安全球科學與藝術中心現場推進暨飛行汽車合作簽約活動。活動現場,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透露,長安汽車在未來五年将投入超 200 億元用于飛行汽車産業的發展。
當然,長安作爲汽車企業,此次涉足飛行汽車領域,也并非僅憑一己之力來 " 造飛機 "。 長安汽車與 eVTOL 頭部企業億航智能簽訂了飛行汽車合作協議,雙方将依托各自優勢,對飛行汽車整機等關鍵技術進行聯合攻關,同時也将挖掘飛行汽車的商業應用前景,推進新技術的快速落地。
今年 12 月 18 日,廣汽集團正式發布全新飛行汽車品牌 GOVY 高域,該品牌旗下首款複合翼飛行汽車 GOVY AirJet 也首發亮相。廣汽研究院院長吳堅在媒體溝通會上指出,廣汽飛行汽車團隊是個才成立 3 年的新團隊。" 我們每年會按照一定的比例投入資金進行研究開發,并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果。未來也會利用社會資本來共同打造。接下來會孵化出一家新的公司,目前正在推進。"
今年 12 月 14 日,小鵬彙天 " 陸地航母 " 飛行汽車在上海核心商務區陸家嘴成功完成試飛。此次試飛不僅是其在上海的首次亮相,也是小鵬彙天全國城市首飛系列活動的第一站。按照計劃,小鵬彙天 " 陸地航母 " 将于明年 10 月拿到民航局頒發的适航許可證;其飛行汽車智造基地計劃明年第三季度竣工,飛行汽車将在 2026 年量産交付。小鵬彙天創始人趙德力表示,小鵬彙天 " 陸地航母 " 規劃的産能是年産一萬台,售價不會超過 200 萬人民币。
車企紛紛涉足低空經濟賽道,意欲何爲?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給出的解釋是順勢而爲。" 随着城市化進程加速和人口密度的增加,人們對高效出行與個性化出行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傳統的出行模式遇到了新的挑戰,低空出行爲解決這些痛點提供了新思路。在汽車行業‘新四化’轉型、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的背景下,飛行汽車誕生和發展所需的産業條件逐漸成熟。"
更早開始布局這一賽道的吉利旗下企業沃飛長空,在今年 5 月将全球總部和生産制造基地正式落地四川成都。沃飛長空 CEO 郭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eVTOL 就是 " 披着航空器外衣的新能源汽車 "。
據悉,從産業底層來看,eVTOL 主要是汽車與航空兩大産業的結合,其很多部分的基礎原材料和元器件與新能源汽車都是共通的,一些最爲關鍵的産業技術則與航空一脈相承。因此,中國在新能源汽車上 " 卷 " 出的産業優勢,将成爲中國在 eVTOL 領域快速搶灘的底氣所在。
押注人形機器人,要把汽車 " 立起來 "
" 目前行業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趨勢,智能汽車‘在路上’被叫智能汽車;‘升上去’就是低空産業、飛行汽車,很多低空産業的核心技術來自汽車智能化;如果把汽車‘立起來’,就是大家讨論的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近日在 " 大軍山 · 智能汽車科技大會 2024" 上指出,汽車智能化的邊界在進一步拓展。
以具身智能爲例,作爲今年科技界的大熱點,被認爲是新一波人工智能浪潮中的重點方向。在業界看來,人形機器人作爲 " 具身智能 " 的最佳載體,有望成爲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後的又一颠覆性産品。
而今年 11 月以來,車企在這一賽道的布局消息開始密集起來。今年 11 月 6 日,小鵬汽車發布全新 AI 人形機器人 Iron。該機器人以真人 1:1 的比例打造,身高達到 178 厘米,體重 70 公斤。在身體構造上,它擁有 62 個全身主動自由度和 15 個手部可動自由度。
11 月 15 日,長安汽車在廣州車展上宣布,将在機器人領域開展類人機器人、汽車生态機器人等相關産業布局,并将在 2027 年前發布人形機器人産品。
今年 12 月 13 日," 比亞迪招聘 " 官微發布了一則 25 屆具身智能研究團隊專場招聘消息,該招聘面向 2025 屆全球高校碩士、博士畢業生。據悉,比亞迪具身智能研究團隊目前已開發完成工藝機器人、智能協作機器人、智能移動機器人、類人形機器人等産品。
今年 12 月 23 日,廣汽集團宣布,其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即将發布。半個月前,廣汽首次公開展示其自主研發的第二代具身智能機器人。廣汽彼時稱,在三維立體交通方面,廣汽研究院研發了飛行汽車,地面移動出行廣汽布局了乘用車、商用車等,而最後一公裏的移動出行 + 室内外服務就是通過機器人來實現。
今年 12 月 25 日晚,繼 " 消失 " 在公衆視野九個月後,理想汽車 CEO 李想現身理想 AI Talk 訪談。在談及理想會否做機器人,特别是人形機器人時,其給出的回答是," 概率上肯定是 100%。"
但其認爲節奏不是現在。" 如果我們連 L4 級跟自動駕駛的汽車都解決不了,怎麽去解決更複雜的?因爲車是個無接觸機器人,而且道路是标準化的,包括道路上的提示和參與者都是标準化的,而且每個人都受交通規則的訓練,我覺得這已經是最簡單的機器人了,如果車沒法實現,其實其他人工智能機器人,還是非常有限的。"
搶灘 AI,由車企轉變爲人工智能企業
盡管還不涉足人形機器人這一 Ai 應用落地的重要載體,但對于 AI 的布局,李想表現得十分堅定。
在前述理想 AI Talk 訪談上,李想多次強調理想要成爲一家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企業," 我們要做的不是汽車的智能化,而是人工智能的汽車化,并将推動人工智能普惠到每一個家庭。" 在研發投入上,據其透露,理想每年約 100 億研發預算近半用于人工智能。
而理想轉變爲人工智能企業的首個産品,便是将在 12 月 27 日上線的理想同學 APP。它将從此前的座艙智能助理,變成通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 AGI)助手。據悉,理想同學 App 是一款基于 Mind GPT 大模型打造的人工智能應用,該 App 不僅能解答汽車、出行、财經等多個領域的疑問,還支持英文詞句翻譯和文本生成,以及具備視覺感知能力等。換言之,類似于 ChatGPT、豆包等。
當然,李想也坦言造車肯定是要造的。" 電動化是上半場,智能化是下半場,但我認爲,這個智能化講的不是傳統的軟件智能,而是真正的人工智能,這是造車往下延續的一個必經之路。汽車将從工業時代的交通工具,進化成爲人工智能時代的空間機器人。"
理想并非首家高呼轉型人工智能企業的車企,特斯拉、小鵬、蔚來等車企也有類似的說法和布局。
去年 9 月,特斯拉 CEO 馬斯克曾表示,特斯拉幾乎所有的長期價值都将來自 AI 和機器人。去年 12 月,其再度重申,特斯拉是一家人工智能 + 機器人公司,而不僅僅是一家汽車公司。
在今年 7 月的 2024 蔚來創新科技日上,蔚來以 AI 爲主線,向衆人展示了一棵 "AI 大樹 ",同場,5nm 智駕芯片蔚來神玑 NX9031、整車全域操作系統 SkyOS · 天樞、智能駕駛世界模型 NWM、全新 Banyan 3 智能系統等相繼發布。在其創始人李斌看來," 一個成功的智能電動汽車公司,一定是一家成功的 AI 公司。"
在今年 11 月的小鵬汽車 AI 科技日上,其董事長兼 CEO 何小鵬表示," 從今年開始,小鵬汽車已明确未來十年的發展方向,即成爲一家全球化的 AI 汽車公司。" 今年 8 月,小鵬汽車正式宣布升級爲 " 小鵬 AI 汽車公司 "。何小鵬明确表示,未來十年,小鵬将專注于 AI 技術與大制造的結合,緻力于成爲 AI 汽車公司的領軍者。
對于中國企業能否成爲全球領先的 AI 企業,李想在前述訪談中認爲隻要所有的中國企業不放棄,一切皆有可能。
" 過去的時候,我們也認爲全世界最好的汽車都是德國人制造的,但今天大家不再有這樣的一個觀點了,最好的智能汽車都是中國企業制造的,是中國企業和特斯拉提供了全世界最好的智能汽車。在人工智能方面也是一樣的,隻要我們不放棄,我們把所有的心思和精力用在去改變和投入這些能力上面,結果一定會變得非常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