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 " 郭有才們 ",我們在期待什麽?
封面 I 郭有才受訪圖
作者 I 李東陽
報道 I 李東陽朋友圈
一個頗爲無奈的現象,2024 年的網絡場,流量來的如潮水般猛烈,被推舉到頂峰的浪花摔得同樣慘烈。
從貓一杯、郭有才,到如今的姜萍,這些憑借不同方式破圈的現象級人物,一次次站在聚光燈下,但又不可避免的陷入各自的泥沼中。
幾天前,我寫了關于貓一杯再次試水、渴求複出的文章,時過境遷,不少讀者都貢獻了關于這起事件的新看法。
最近,另外一位全民熱議網紅—— " 菏澤樹哥 " 郭有才開始頻繁出現在公衆視野中,開啓了全國巡演模式,各大熱門景區再次響徹起了難言的歌聲。
對于郭有才,輿論場已經貢獻了太多的觀點,相比于貓一杯的 " 自讨苦吃 ",他算得上流量時代下小人物成功逆襲的典範。
隻是在各種聲音的拉扯下,貼在郭有才身上的标簽變得支離破碎,關于他的評價體系總是與互聯網的陰暗面關聯在一起。
但這樣一個頂流網紅,他投射出的絕不僅僅是簡單的錯與對,更像是一個快節奏時代下某種情緒堆積的迸發。
一個扯着嗓子獨自歌唱的小人物,毫無預料的被扯進了賽博流量世界,迎來了自己的黃金時代。
可在巨大的流量噴泉下,郭有才被沖刷的體無完膚,悻悻然消失在了公衆視野中,并表示 " 自己很快會回來 "" 請大家期待一個不一樣的有才。"
事實上,他從未真正放得下 " 潑天的流量 ",曾在 6 月 1 号 3 号這兩天短暫上播與粉絲互動,停播期間持續更新着短視頻。
直到 6 月 16 日,熱度與輿論讨論度逐漸冷卻後,郭有才開始每天直播,相較于其他頂流素人較短的花期,郭有才成功穩住了舊有的流量,甚至以火爆的勢頭繼續漲粉。
在新榜推出的抖音漲粉周榜(6 月 17 日到 6 月 23 日)顯示,郭有才一周漲粉 97 萬,排名漲粉榜第二。
很顯然,一個月前制造的 " 菏澤樹哥 " 神話還在散發着餘溫。
擺脫流量裹挾的這段日子裏,郭有才成立了團隊,慢慢的消化着有關他的一切,即便有一些早已脫離了 " 郭有才 " 這個符号。
之後,他給出了與 " 菏澤南站 " 相似的解題手法,開始在各地景區啓動了全國巡演模式。
6 月 21 日 -22 日,郭有才在國家 4A 級景區鳳凰古城直播,雜糅了各地傳統藝術表演,演出内容豐富有看頭,現場圍觀群衆依舊是人擠人。
圖源:抖音 @郭有才(菏澤樹哥)
觀看直播時,仍舊體會到了一種錯愕感,似乎郭有才并未受到此前輿論的影響,在鳳凰古城的兩場直播直播間人數爆滿,飄屏的點贊與彈幕從未停歇。
圖源:抖音 @郭有才(菏澤樹哥)
據悉,其他地區文旅局有意向郭有才發出邀約,未來其将進一步把全國巡演的計劃執行下去,從而完成其回歸後的完美跳躍。
這也說明了,郭有才及其爆火的邏輯,在當下的互聯網中仍舊是受用的。
不論是過度神話,亦或是執着污名化郭有才,很難不承認一個事實是:" 郭有才們 " 的出現與存在是由其特定緣由的。
如同郭有才的這般故事,咱們不是第一次聽,但也絕不會是最後一次聽。
有人說,郭有才的爆火是一場偶然,一個算法工具下、流量盛宴中,獵奇到的一種人生拟态場景。
獨具一格的歌聲,恰好對齊了部分人群情緒的顆粒度,僅此而已。
不過在我看來,郭有才的出現更像是一種必然,它有外力因素的催生,但離不開内生因素的破殼,在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中,每個時代都有具象化的 " 郭有才 " 破土而出。
正如他能夠在一段時間的蟄伏期後重回公衆視野,并且重新收獲巨大的流量與關注度,背後的原因恐怕不能僅僅用一句 " 這世界癫了,看直播的都是瘋子 " 來解釋。
事實上,從他爆火出圈的那一刻起,郭有才就已經成功的躍升爲一個互聯網符号,不同人群的解讀也隻是根據自我需要索取不同價值罷了。
有人抨擊他火得莫名其妙,爲其冠以直播界 " 毒瘤 " 的響亮稱号,将一段時間以來對于直播的抵觸情緒集中釋放。
有人打着他的旗号,重走流量路,趁着熱度高漲時拼命掘金,即便被罵 " 妖魔化 " 也蠻不在乎。
有媒體按照慣例将其捧上流量的王座,吃幹抹淨後扔到一旁,埋頭繼續尋找着下一個 " 郭有才 "。
這是流量時代下的詛咒,同樣也是快節奏生活裏人們的反抗與順從一種無奈之舉。
事實上,郭有才的出現更像是某種情緒集中的堆疊迸發,有媒體評論,郭有才的出現,是因爲我們進入了漫長的偶像空窗期,我深以爲然。
别急着反駁,仔細想想如今能夠跨越圈層壁壘,被全民熟知的人多嗎?有一些你所喜愛的人,出了微博出了小紅書就已沒人買賬了,甚至拐過這個村頭就已經不重要了。
所以郭有才能夠持續火,一定是他切中了大部分人的某一塊情緒,哪怕是反胃的哪一種,也算是别樣的唏噓與傾注。
因此他還能火,這并不新鮮,按照以往的慣例,往後的日子裏還會有新的流量之子來取代他,當他所代表的這種情緒過失,咱們迫切需要新的替代品時,郭有才自然會 " 沉下水面 "。
與其偏執郭有才的 " 紅與黑 ",不如探讨他折射出的互聯網現象。
最近一段時間,持續發酵的姜萍事件讓我再次對如今的網上輿論場有了深刻感知,一言以蔽之就是荒誕。
郭有才和姜萍實在算得上毫無交界線,可作爲兩起網絡事件來看,二者還是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從普通人一躍成爲家喻戶曉的 " 名人 ",在流量頂峰時遭受毀譽參半的攻讦,TA 倆的遭遇足以被載入今年的互聯網大事件中。
二者的爆火邏輯同樣值得考究,草根的逆襲劇本足夠吸引人,如同一盞燈迅速照亮了互聯網每一個角落。
可正如郭有才沒有躲過的各種網絡輿情撕扯,姜萍同樣被困在一個個猜忌與質疑中難以回歸其原本的模樣。
這不單單是一個互聯網時代下造神與毀神的兩端,而是面對一件足夠逾越層面的群體性事件,我們似乎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各類媒體,不論主流或是小衆,第一驅動向似乎隻會是流量,幾乎每一次事件中的人與事都會脫離本身而存在,隻是順從着被變換成不同樣貌示人。
而民間輿論場的聲音更爲割裂,一種趨于極端的風氣無節制的形成并肆虐,把水攪渾成了這些網民們看待問題的慣例。
這一點,從有關郭有才與姜萍層出不窮的熱搜詞條可見一斑。
而以上這些風氣,也并非一日形成,還記得前些日子飽受質疑的美國登月事件,關于登與否每類群體有其自己的意見,但當主流媒體發表言論時所遭受的攻擊性同樣不弱。
說到底,人們隻願意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人們對待一件事物的觀點也不再變得多元與寬松,而是簡單的扣上對于錯的帽子,這是如今的網絡環境喪失活力的重要原因。
而其背後映射出的年輕化趨勢,讓人深深爲之擔憂,我想這些正是網絡時代的 " 蜜糖與砒霜 "。
此情此景,你還相信《黑客帝國》中的擔憂隻是多慮嗎,或許隻是以何種形式存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