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9 日,上海鋼聯發布數據顯示,部分锂電材料報價下跌,電池級碳酸锂跌 6000 元 / 噸,均價報 26.4 萬元 / 噸。
顯然,目前碳酸锂的價格距離最高點 60 萬元 / 噸已經跌去超 50%,遠遠脫離了市場預測的 " 今明兩年碳酸锂價格在 35 萬元 / 噸左右 " 的範圍。
當磷酸鐵锂電池随着碳酸锂價格下跌範圍 " 脫軌 ",迎來新的命運。碳酸锂産業鏈上的企業,也走到了轉折點。
盈利空間壓縮,部分锂鹽廠淨利頹勢已現
碳酸锂價格上漲,最直接的受益者便是锂鹽廠商。相應的,當碳酸锂價格斷崖式下跌,最深受其害的也自然是锂鹽廠商。
從锂鹽廠商的利潤空間來看,其走勢與碳酸锂價格走勢較爲一緻。據統計,2 月份碳酸锂廠理論生産利潤已不足 10 萬元 / 噸,而 2022 年 2 月時,這一數值曾高達 30 萬元 / 噸。
2022 年底,碳酸锂價格下跌初現端倪。進入 2023 年,近 2 個多月,電池級碳酸锂價格接連擊穿 50 萬元 / 噸、40 萬元 / 噸、30 萬元 / 噸關口,目前已經跌破 26.4 萬元 / 噸,較去年高點已 " 腰斬 ",且似乎仍未見刹車迹象。
與此同時,伴随着碳酸锂價格下跌的,還有锂鹽廠商們環比下降的淨利潤。
今年 2 月,蓋世汽車統計了國内 21 家锂鹽廠商 2022 年财報業績預告。統計結果顯示,國内锂鹽廠商 2022 年财報預計普遍大增,整體态勢向好。同期,國内锂礦鹽商預計最高淨利潤累計 1371.7 億元,預計最低淨利潤累計 1256.9 億元。
其中,天齊锂業 2022 年淨利潤預計最高,達到 256 億元,預計最高同比增速 1131.45%;贛鋒锂業緊随其後,其 2022 年淨利潤最高預計 220 億元,預計最高同比增速 320.78%。
然而,财報整體向好的态勢中,依然少不了 " 小插曲 "。
圖源:盛新锂能官網
3 月 16 日,贛鋒锂業披露了 2022 年年度業績快報。報告顯示,贛鋒锂業 2022 年實現營業收入 418.23 億元,同比增長 274.68%;歸母淨利潤 204.78 億元,同比增長 291.67%。
贛鋒锂業 2022 年度業績符合該公司此前披露的财報預期,然而,單看環比淨利潤,贛鋒锂業業績已顯現疲态。
根據财報,2022 年全年,贛鋒锂業淨利潤爲 204.78 億元;2022 年前三季度,贛鋒锂業淨利潤爲 147.95 億元。按此計算,贛鋒锂業 2022 年第四季度淨利潤爲 56.83 億元,較第三季度 75.41 億元環比下滑 24.6%。
無獨有偶,同在 2022 年第四季度淨利潤環比下滑的還有雅化集團和天華超淨,分别預計下滑 9.8%-25.4% 和 0%-24.2%。
此外,根據國内 A 股锂鹽廠三季度業績預告,天華超淨與天齊锂業的第三季度淨利潤環比下滑就已經較爲明顯。
更加值得關注的是,碳酸锂 30 萬元 / 噸的價格,已經戳破了一部分锂鹽廠商的成本價。行業内衆多專業人士表示,30 萬元 / 噸是當前锂鹽企業和下遊電池企業博弈的關鍵節點。某企業生産負責人也曾對媒體坦言:" 現在這個價格還有利潤,但已經不是很高。" 并且也表示:30 萬元 / 噸的锂價,自購礦的加工锂企沒法賺錢。
于此,對比開工虧損和停工損失的機會成本,這部分群體在目前價格最有意願選擇後者。據悉,目前有不少小型锂選礦廠、碳酸锂廠商已經停産停工,部分锂鹽廠已出現成本倒挂。
圖源:雅化集團官網
新能源車企降價空間擴大,盈利可能性更大
锂鹽廠商的日子不好過,除了碳酸锂價格無法止跌,還和下遊新能源車企需求疲軟有很大關系。
目前新能源産業鏈的狀況是:磷酸鐵在等鐵锂廠給單,鐵锂廠在等電池廠給單,電池廠在等車廠給單,車廠在降價等消費者買單,然而消費者都套在了新能源股票上。
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需求方和供給方相互制約的尴尬處境。今年 3 月初,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也在微博表态,稱 " 碳酸锂無論如何都要大幅降價了,因爲需求遠遠不如預期。"
而新能源車企對動力電池的需求不再如往常般旺盛,更多和如今愈演愈烈的價格戰促銷有關。
從 2022 年底至今,先是由特斯拉以低成本掀起價格戰,随後國内衆多車企先後跟進。包括蔚來、小鵬在内的造車新勢力紛紛效仿,而在東風汽車推出大幅補貼後,福特、大衆等傳統品牌也都紛紛跟進降價。
時至今日,車企降價,再加上政府補貼,汽車市場已形成一陣猛烈的降價潮。當車企以越來越低的價格促銷,3 月 22 日,中汽協敦促汽車制造商和地方政府結束價格戰,并稱這不是長久之計,汽車市場應盡快恢複正常秩序。
根據蓋世汽車觀察,車企之所以有底氣接連跟進價格戰,和相關産業鏈成本下降有關,尤其是和動力電池相關的原材料碳酸锂。
圖源:贛鋒锂業官網
實際上,追溯到新能源車企價格戰的源頭,其實是來自于特斯拉較低的成本控制。特斯拉方面此前也曾表示,基于成本和生産效率的考量,該公司可能會采用全新的技術來盡可能簡化車輛的生産,這樣才能在壓低成本的情況下,還能實現每年上百萬輛的産能。
對比之下,國内新能源車企在盈利關口自顧不暇之時,通過發展相關技術壓縮成本以降低售價并不現實,與此同時,越來越低的碳酸锂價格,或将爲其帶來更大的降價空間。
要知道,在電動汽車中,成本最大的是電池。整個電池成本約爲整車的 40%-60%。換言之,如果消費者購買一款 10 萬元的電動汽車,相當于其中 4-6 萬元花在了電池上。
另外,按照比亞迪的說法,目前碳酸锂原材料成本占到電池成本一半以上。
根據申港證券測算,磷酸鐵锂電池在碳酸锂價格下降了 30 萬元之後,單車帶電分别爲 77kWh(高端純電),57kWh(中端純電)以及 18.3kWh(混動),對應的碳酸锂材料成本降低 1.23 萬元,0.9 萬元和 0.3 萬元。
眼下,碳酸锂價格腰斬,動力電池成本也必然驟降,相對應的,電動汽車的價格也不會像往常一樣高。也就是說,新能源車企迎來了更大的降價空間,這對燃油車也将是緻命一擊。
此外,甚至有車企測算過,碳酸锂價格下降到 40 萬元 / 噸,就可以實現盈利。目前的 20 多萬元 / 噸,其實利潤已經比較可觀,再加上芯片等價格的下降,新能源車企的盈利狀态,今年可能徹底扭轉。
钴與碳酸锂同跌,三元锂還有機會嗎?
由于成本比重較大,動力電池一直是新能源車企十分關注的環節。三元锂電池從神探跌落,磷酸鐵锂電池取而代之,歸根結底,也是原材料價格爲始作俑者。
钴是三元锂電池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占據其原材料成本近 90%。作爲稀有礦物,钴的開采條件極不穩定且價格昂貴,導緻供應鏈十分脆弱,極易影響下遊産業。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三元锂電池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也給三元锂電池廠商和新能源車企們帶來了很大的成本壓力。而與此同時,更便宜的磷酸鐵锂逐漸成爲新能源車企們更加青睐的選擇。
磷酸鐵锂電池對三元锂電池真正造成沖擊,要追溯到 2020 年。
圖源:甯德時代微信公衆号
彼時,钴元素價格昂貴直接導緻三元锂電池的裝機量和市場份額下降。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20 年,國内動力電池累計銷量達 65.9GWh,其中,三元锂電池共裝車 38.9GWh,占比 61.1%,累計下降 4.1%;磷酸鐵锂電池裝車 24.4GWh,占比 38.3%,累計增長 20.6%,也是唯一實現銷量同比增長的動力電池類型。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時至今日,钴的價格也不再 " 高高在上 ",正逐漸回落。
iFinD 數據顯示,3 月 27 日钴價格出現異動:钴現貨已跌至 29.93 萬元 / 噸,當日跌幅 0.3%,周跌幅 1.45%。有觀點認爲,成本端钴鹽上漲勢頭基本停滞,價格趨穩且超有下調趨勢,供給端生産相對平穩,而下遊需求端仍處于弱勢狀态,市場供大于求局面愈加明顯,市場預期钴價下跌空間仍存。
要對比三元锂電池和磷酸鐵锂電池的品質,兩者難分高下,各有利弊。彼時新能源車企們選擇磷酸鐵锂更多是因爲其價格更便宜,而眼下,當钴的價格同樣每況愈下,新能源車企是否會選擇回歸三元锂呢?
對此,蓋世汽車研究院分析師表示:" 從車企電池配套來看,頭部比亞迪、特斯拉、五菱、奇瑞、廣汽等仍然會以磷酸鐵锂爲主。當然,三元锂降價,其出貨量也必然回彈。同時車企也以盈利爲目的,要麽換更便宜的三元锂供應商,要麽增加磷酸鐵锂裝機量,一切以更低的成本爲目的。
蓋世汽車研究院分析師認爲,三元锂電池要想徹底翻盤,中長期主要看電池降本,再加上進入半固态階段,才有可能。
毋庸置疑,無論是锂鹽廠商、新能源車企,還是三元锂電池與磷酸鐵锂的技術路線之争,碳酸锂價格的周期性漲跌,都将四者的命運推向了不同的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