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山人海的中國地鐵,也開始變着法的哭窮,漲價。
當我走在寬敞明亮的地鐵候車大廳裏,我的腦海中卻突然出現了紐約、芝加哥地鐵陳腐、破敗的一幕。
我趕緊猛地搖搖頭,把這一幕趕走:它們絕對不屬于中國城市!
全中國的地鐵都在刮 " 降本增效 " 風。
說白了,就是暗戳戳漲價。
9 月 1 日起,廣佛打工人揮淚告别了 " 滿 15 次優惠 "(每個月的公交系統刷卡 15 次後,從第 16 次的車程開始車費打 6 折)。
新的計費方案說," 乘客在一個自然月内,乘坐廣州地鐵公交累計實際支出票款滿 80 元不滿 200 元部分享受 8 折優惠;超出 200 元部分享受 5 折優惠 "。
做表格的肯定是人才,看看表格中的綠色,硬是做出了地鐵公司賠本大甩賣的氣勢。
但轉念一想,有幾個正經上班族一個月坐地鐵能坐出 300 塊錢?" 魔鬼 " 就藏在紅色那幾欄中。
好多東西早就漲了。地鐵要漲就漲吧,真沒必要到處找證據證明什麽優惠更大。
漲價當然會讓人心痛,有網友表示:既然你地鐵 " 不講武德 ",那就别怪我們 " 電驢大軍 " 了。
其實,與動辄幾百億的建設和運營成本相比,乘客那點票錢根本不值一提。
比如魔都上海,2022 年上海地鐵年客運量爲 22.79 億人次。就算平均每人每次消費 5 元,上海地鐵全年的票款收入也才 113.95 億元。第一大城市尚且隻有 100 億出頭,那其他城市的票款收入就更少了。
既然有 " 開源派 ",那就肯定就有 " 節流派 "。
今年 2 月,北京地鐵 6 号線一期海澱五路居站至草房站 20 座車站,全部換了新的照明燈具。
據說,每年能節約 520 萬度電,可省下幾百萬電費。
今年 4 月,杭州地鐵部分站點貼出了 " 停梯公告 "。除了早高峰(06:03 — 10:00)和晚高峰(16:30 — 20:00),自動扶手梯将暫停使用。
杭州網友調侃," 恭喜地鐵扶梯,率先實現了 8 小時工作制 "。
當然,也有懂行的拿出國外地鐵采購中的貓膩,提醒地鐵公司切莫走資本主義的老路。
可謂用心良苦。
不過,當地鐵公司把主意都打到自家員工身上的時候,那就說明地鐵經營真的不容易。
據自媒體 " 颍河東流 " 爆料,上海地鐵某員工聲稱月薪從去年的 11000 多元,降到了今年的 9000 多元,降幅高達 1000 多元。這名員工還補充道,其他員工的收入也減少了。
上海已經算好的了,昆明地鐵系統的員工更慘。
據網友爆料,昆明地鐵的人力外包公司從去年 9 月就開始拖欠員工薪資,連公積金都不能按期到賬了。該公司領導甚至提出," 大夥如有資源能協助公司解決的,單獨聯系我 "。
4 月底,昆明軌道交通集團在上海清算所平台上發布 2022 年度報告及 2023 年一季報。财務數據顯示,昆明軌道交通集團目前現金短缺,一季度 " 支付給職工以及爲職工支付的現金 " 也大幅減少。
根據财報信息,2021 年底時,昆明軌道交通 "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 " 還有 31.14 億元,到了 2022 年末就隻有 7.59 億元了。而今年一季度末,公司 "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 " 僅剩 1.01 億元,一年多時間減少了 30 億元。
今年,多個城市從源頭開始,掀起了 " 地鐵停建潮 "。
據統計,2023 年上半年,深圳、重慶、成都、武漢、南京、西安、杭州、東莞、廈門等 9 個城市的地鐵規劃出現了大縮水。
最出人意料的是,就連最賺錢的深圳地鐵也被 " 砍掉 " 三分之一。
爲什麽地鐵公司變得如此摳摳搜搜、斤斤計較?
地鐵,其實是公認吞金獸!很少有地鐵公司能夠純粹靠票務、站台本身盈利的。
截至 2023 年 7 月 7 日,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武漢、長沙、成都在内,共有 32 個城市的地鐵公司公布了 2022 年年度報告與審計報告。
結果顯示:如果扣除地方政府補貼,32 個城市,隻有武漢、深圳、濟南、上海、常州 5 個城市的地鐵利潤爲正,其餘 27 個城市均虧損。
其中,北京地鐵的虧損額最大(241.04 億元),政府的補貼力度也最大(262.86 億元)。北京市政府本身并不創造财富,而是從企業和市民身上收來的。北京 2022 年常住人口爲 2184.3 萬人,算下來,平均每個市民爲地鐵公司補貼了 1300 元。
首都人民對此頗有意見。畢竟,首都人民可是享受過 3 塊錢地鐵随便坐的黃金歲月。
其他城市也好不到哪裏去。杭州、重慶、鄭州、青島、甯波、成都的地鐵公司,去年虧損了大幾十億。
這六個城市都頗具野心,杭州要辦亞運會,成都辦大運會,重慶要跟成都争西部一哥,鄭州要跟武漢争中部第一,青島要跟天津争華北第二。要在短時間内做大做強,就必須砸鍋賣鐵建地鐵。
杭州就是個典型案例,2021 年地鐵運營裏程隻有 342 公裏(排全國第九),2022 年末激增至 516 公裏(排全國第五)。這還沒完,根據杭州地鐵遠期規劃表,2035 年之前,要建成 4 條軌道快線、15 條普線、2 條局域線的軌道交通線網,總裏程爲 1120.9km。1120 公裏是個什麽概念?相當于縱貫整個朝鮮半島。
而地鐵建設,是極其燒錢的。
一公裏的成本差不多需要 6-10 億元,是建高鐵的六七倍。如果要建一條 40 公裏長的地鐵新線路,至少需要 300 億資金。
地鐵的運行速度比高鐵慢得多、平穩性也不如高鐵,爲什麽修建成本後者卻高得多?因爲地鐵是城市地下工程,需要使用昂貴的盾構機,還得規避地下管線、文物設施和軍事設施,最後還得支付高額的征地拆遷費用。
地鐵公司往常的主要資金來源是政府,奈何政府這些年也總是時常強調要過苦日子。
當地方政府都要 " 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 時,地鐵公司怎麽能獨善其身呢?
要不說,還是國家高瞻遠矚,早早就對地鐵項目卡得嚴,把那些綜合實力不夠的小城市給摁住了。
目前已經獲得地鐵建設許可證的四十多個城市,都是人口密度大、商業非常活躍、财政很充裕的經濟大市。
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面,随着中國人口出生率的持續低迷,中國經濟進入深度調整期,這四十多個城市可能就會出現 " 兩極分化 ":
北上深等城市晉升爲世界級大都會,人口越來越密集,産業越來越先進,地鐵設備越來越智能化,運行速度肯定越來越快。
個别 " 腰部城市 " 可能會像 " 美國鐵鏽地帶 " 一樣,出現人口持續減少、商業不斷衰退和财政日益減少的三重暴擊,那就不可能建設新地鐵站了,估計讓已有站點維持體面都難。
而如果地鐵公司的财力和人力降過了基準線的話,整個城市甚至可能走向 " 紐約化 "。
紐約地鐵是什麽鬼樣子?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搜一搜。
參考資料:
1、《32 城地鐵賬本出爐:誰在賺錢,誰在靠補助》,時代周報,丁遠泓
2、《多個人口小縣開始撤并精簡行政部門、縮減部分事業單位編制》,國民經略,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