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即落後
蘋果造車,是真的難産。
從美國媒體最新披露的消息來看,Apple Car的計劃又發生了重大變化:
發布時間從原定的 2026 年,推遲到2028 年。
自動駕駛水平從先前的 L4,直接降到了L2起步。
要知道,自從 2014 年蘋果代号爲 Project Titan 項目曝光以來,與 Apple Car 相關的猜測就層出不窮。
據流傳出來的消息,蘋果起初對智能車的設想不僅外貌炫酷,自動駕駛水平更是劍指 L5。
然而在經曆了近 10 年時間之後,現在 Apple Car 被曝出來的目标不增反降。
換言之,即使到了 2028 年蘋果真的把車造出來,也會是 " 發布即落後 " 的尴尬局面。
即便如此,蘋果内部卻認爲現在是 Apple Car 最爲關鍵的時刻:
要麽以低标準造出來,要麽直接不玩。
對此,有人評價造車這事,即使是蘋果這樣的科技巨頭,也像初創公司一樣步履維艱。
那麽蘋果的車,爲什麽如此難産?
01 蘋果造車的内憂外患
蘋果對于造車的興趣,最早可以追溯到第一代蘋果手機問世之前。
在 2008 年特斯拉推出了 Roadster 之際,喬布斯就曾考慮過要不要造電動汽車,但當時 "iPhone 時刻 " 正值發酵之際,因此公司的重心還是放在了手機上。
但後來随着 iPhone 的成功,營收有富餘的蘋果也将研發轉向其它方向,再次探索與汽車相關項目的可能性。
正如上文所述,2014 年,代号爲 Project Titan 的項目被曝光;據美國媒體的消息,當時已有數百人參與這個項目,要打造一個小型貨車式電動汽車。
但也正是從這時候開始,蘋果造車就開始上演了高管輪番接力的名場面。
Project Titan 初期由蘋果産品設計副總裁 Steve Zadesky 帶隊,當時在庫克的批準下,還擴招了 1000 多名員工。
在技術發展層面上,Apple Car 倒是探索了不少,例如靜音電動門、沒有方向盤或油門踏闆的汽車内飾、增強現實顯示器、改進的激光雷達傳感器等等。
不過對于 " 到底要怎麽造 " 這個根兒上的問題,連高管們都沒能達成一緻意見:有人覺得 Apple Car 應該是自動駕駛,另一部分卻認爲應該是半自動駕駛。
時間到了 2016 年,由于内部矛盾持續在升級,Steve Zadesky 便決定退出蘋果的造車項目。
Apple Car 的接力棒,在同年 7 月份交到了蘋果已退休前高管 Bob Mansfield 手中。
在他 " 重啓 " 項目之後,起碼在戰略上的目标變得清晰了一些,即 Apple Car 是自動駕駛的。
不過團隊的工作重點也由此發生了改變——從最初的完整造車,調整爲開發自動駕駛技術。而之所以如此,據說是因爲完整造車的複雜性和高風險所緻。
盡管如此,在 2018 年,蘋果要造整車的傳言又開始出現,例如當時著名分析師郭明琪就表示:
雖然有傳言稱蘋果已經停止研發自動駕駛汽車,而是專注于軟件,但蘋果正在研發一款将于 2023 年至 2025 年推出的 Apple Car 。
但到了 2019 年,又一波 " 内憂 " 開始上演—— Titan 團隊 200 多名員工被解雇。
而在次年,Bob Mansfield 也正式退出了蘋果造車的舞台;接力棒交到了 John Giannandrea 手中。
這一棒的維持時間也并不長,僅一年時間又換到了蘋果手表和健康應用程序負責人 Kevin Lynch 手中。在此期間,還有包括像 Doug Field 等人也紛紛離職。
2022 年 3 月,郭明琪又發表言論稱:
蘋果 Apple Car 團隊已經解散了一段時間。若想在 2025 年量産 Apple Car,需要在 3 到 6 個月内進行團隊重組。
而在同年年底,造車團隊又被曝出高管對技術路線的質疑:現有技術下要打造一個沒有方向盤、腳踏闆的完全自動駕駛汽車,是不可行的。
由此,也傳出 Apple Car 推遲了發布時間到 2026 年,并降低技術要求到 L4。
不難看出,技術路線不定、高管的頻繁變動,或許蘋果造車難産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造車向來是一項猛猛砸錢的事情,蘋果每年數十億美元都在投向 Titan 項目。
然而從目前造車團隊所交出的 " 作業 " 來看,似乎就隻有 Car Play ……
因此,在這次 " 再推遲兩年 " 被曝光的同時,也有消息稱蘋果的董事會在造車項目上給庫克在内的高管們施壓。
在 " 内憂 " 之餘," 外患 " 也定然是給 Apple Car 帶來不少的壓力。
畢竟除了特斯拉,像華爲、小米等國内一衆廠商都已經在智能車領域大展拳腳。
那麽對于 Apple Car 最終的歸宿,是低預期産出,還是直接 " 斃 " 掉,答案隻能交給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