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個熱搜感慨頗深:
# 付聞櫻扮演者陳瑾采訪魅力 #
對,她的采訪的确有魅力,看得出是一個真正有想法、有沉澱的人。
自由就是你孤獨的站立
不依戀、不懼怕
但我的疑問是,陳瑾的姓名前還得加上 " 付聞櫻扮演者 " 這個前綴嗎?
來源 |《我的人間煙火》
她分明才是這部劇最大的腕兒吧。
她曾是《三體》裏隻要杵在原地,世界就圍着她轉的葉文潔;
《知否》裏,搖扇間威嚴盡出的平甯郡主;
也是《滿城盡帶黃金甲》裏活在人倫悲劇裏的俠女蔣氏,氣場、演技絲毫不亞于鞏俐。
陳瑾還有更多已經被大衆所淡忘的輝煌。
從業 30 多年,各種視後影後獎項拿了個大滿貫,中國女演員中頂尖的實力派。
圖源微博 @易歡矣
但這些年演的多是婆婆媽媽的角色。
《人間煙火》裏是孟宴臣、許沁強勢的母親,原本一個讨人厭的角色,被她演得魅力非凡,還有幾分可憐。
《都挺好》裏是蘇明玉她媽,劇中出場次數屈指可數,但那種令人窒息的控制欲,在她離世後,依然操縱着蘇家每一個人。
《歡樂頌 2》戴副眼鏡,又化身優雅知性的趙醫生的媽媽。
被網友調侃瘋過、崩過,生的孩子沒輸過——都是精英。
雖然是調侃倒也有依據,總覺得陳瑾這樣氣質的人生不出笨孩子。
什麽氣質?
素到極緻便是雅,簡到極緻便是大智。
這也是天選葉文潔的氣質。
舉個例子。
《三體》有一段老年葉文潔在 ETO 大會上講話,陳瑾考慮到台詞多,想稍微有點手勢,就嘗試着在台上走動一下。
後來她發現不行,因爲在這個人物身上,所有的 " 零碎兒 " 都沒有一點意義,她的力量來自她的精神,所以狀态應該是 " 極簡 " 的。
連 " 消滅人類暴政 " 這樣激昂的台詞,在她嘴裏也是輕輕的," 輕 " 才能體現漠然,漠然才是傲慢。
作爲《三體》書粉尤爲滿意的選角,陳瑾身上多少帶點葉文潔 " 大道至簡 " 的氣質。
私以爲她表演也是如此,極少用繁複外在的形式,而在用内在能量演戲。
近些年演的媽媽,雖然大都強大、利索、有定力、有主見,聽起來有同質化風險。
但陳瑾還都賦予她們不同魅力,即便是沒幾場戲的配角,看過都會感覺到這些 " 媽 " 陰魂不散的穿透力。
對,她的表演正有種由内而外的穿透力。
這一特質她早年間就開始積蓄了。
1996 年《校園先鋒》裏甩着一條長長麻花辮的南方老師,是陳瑾經典角色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古早校園劇可不像現在的校園劇那樣中二、保守、浮淺。
它還敢與僵化、功利的教育作鬥争,内涵高度可與《死亡詩社》相媲美。
第一堂課,她讓同學們暢所欲言,随意對她發問,有位同學問她對上學期一位學生自殺的事件怎麽看?
很敏感的問題了,一般老師都會避而不談。
但南方老師想了一下,在黑闆上畫了一個有黑暗投影的正方體,指出我們的教育太蒼白、匮乏,和複雜立體的現實嚴重脫節,導緻學生的心理和精神準備不足,釀成悲劇。
南方老師雖然敢說敢言,閃着理想的光輝,卻不是不切實際的。
在校歌事件中,學生因不滿校歌的空洞乏味,改了校歌,并在廣播站播放,不想惹惱了校方,要給學生處分。
南方跟校長談話時,并沒有講要給學生自由的大道理,而是委婉傳達自己的處理辦法——
教學生不要硬碰硬,學會保護自己,生活中不是什麽事都值得認真,也可以诙諧地看待問題。
生活中不是什麽事都值得認真的
南方作爲跟《死亡詩社》基汀教授一樣的理想化傳道者,必然充滿離經叛道的先鋒精神、潤物細無聲的人格魅力。
好在陳瑾本身就帶有知識分子孤傲、堅定、不流俗的氣質,她不用太演,臉上挂着淡淡的笑,松弛地做自己就可以出來。
南方這一角色更接近本色,魅力很容易透過熒幕傳達而來,20 年前她跟陳寶國演的一部《花非花》,則是另一副陰郁冷冽的高知氣質。
陳瑾飾演的項青,黑長直頭發,眼神陰恻恻的,蟄伏在病态壓抑的家中,等待撕毀一切。
日後的國産劇已經很難見到這麽炸裂的女性角色了。
有多炸裂?
殺死母親的戀人,逼瘋母親,但她做出這些瘋狂舉動,觀衆卻不忍譴責。項青内心極度渴愛,可非但得不到還被一次次傷害。
母親眼睜睜看着她被繼父強暴,把炙熱感情獻給一個道貌岸然的男人,對她卻吝啬施舍一點愛。
但項青表面的陰冷、孤決,是依附在内在感情洶湧上的,因此她越瘋狂,越孤苦,雖殘忍也惹人憐愛。
繼父暴斃,母親春風得意,項青有段控訴母親害死繼父的戲,聽起來好像她多在乎繼父一樣,實際上是對母親又恨又渴望,不想讓其好過。
很多觀衆對項青這個角色過目難忘,因她太陰暗又太蓬勃,極端的情感兩相碰撞,想忘記都難。
但你看陳瑾還是沒有多餘的動作,除了圍着床柱繞來繞去,反映其複雜心緒外,整個是由内散發出陰鸷能量,奪目懾魄,怪不得她這個狀态劇組司機也不敢拉她,太吓人。
陳瑾有種演誰,都仿佛是天選,都無可替代的魔力。這個角色你看一眼,就仿佛看到了她的前世今生。
電影《橫空出世》她還是演一個高知,一個物理學家,又換了一副文雅柔韌的模樣,表演細膩到臉部肌肉的抖動都是戲。
2002 年在《冬至》裏和陳道明搭檔演夫妻,陳瑾的角色是一個市井、八婆、自私小氣、愛慕虛榮,渾身毛病的小媳婦。
陳瑾演把她演得可恨又可笑,被陳道明調侃是個喜劇演員。
實際上别看陳瑾一直演嚴肅角色,她真的有喜劇天賦。
喜劇恰要如漫畫一樣提煉核心,加以誇張、傳神。
陳瑾在《生死血符》裏演一個死了三任丈夫被鄉民視爲 " 克夫 " 的胡大腳。
她被一個土匪頭子搶去當壓寨夫人,結果土匪掀開蓋頭竟是一個比自己頭發還短,可以當自己媽的女人,頓時吃癟,于是發生以下這幕啼笑皆非的談判。
陳瑾洞悉一切又借力打力,小表情誇張又恰到好處,演得世故又滑稽。
你會發現陳瑾演的每一個角色除了傳神、穿透力強,還都有一種始終被注目的氣場。
記得金敏喜獲得柏林影後的頒獎詞就有句 " 你無法停止注視她 "。
這種吸引注目的氣場,代表演員内核的穩定,自我形成一個巨大的漩渦,站在那裏就可以聚攏周圍的洪流。
于是我太想探究——
陳瑾究竟是個什麽樣的演員,可以以非主流的姿态,活成目光的中心?
從世俗意義上看,陳瑾無疑是位成功的演員,演技一流、獎項大滿貫,她獲得的榮譽和飾演過的經典角色,是每位演員夢寐以求的。
但她獲得主流認可的方式,又是非主流的。
她在《魯豫有約》說過一段話,可以代表她的心志——
我不想活在别人制定的遊戲規則裏,因爲你永遠赢不了,你累死一生,活得狼狽不堪,都不會讓對方滿意。
所以我不要去追風,我就成爲我吧。
每個人聽到這番話,都會覺得陳瑾好酷一女的。
的确很酷,但真正做到如此,卻不容易。
記得她還說過,她早已放棄對容貌的追求,但你看 59 歲的陳瑾,如此獨立風雅,容貌倒成了最不值得一提的。
不是她不追求外在,不是她不想通關遊戲,而是她走了一條常人不太走的更難的路,通關遊戲,并拿下 mvp。
比如陳瑾起初是演舞台劇的,剛進入電視劇領域,挫敗感随之而來——
她被導演嫌棄長得醜,丢掉了一些機會。
母親也勸她學學其他演員割個雙眼皮," 美化 " 一下自己的臉。
但陳瑾拒絕了。
她接受自己長得不屬于大衆審美的事實,倒也承認演員的确得有些魅力。
如果有魅力是最終目的,那她也可以通過其他途徑達到。
她的替代方案是—— " 讓自己動起來好看 ",即培養自己形象氣質、言談舉止的魅力。
爲了上鏡有魅力,首要的就是塑形,爲了保持身材對自己下死手,一天隻吃一個桃子,一杯咖啡,不吃主食,然後再去遊泳 1000 米,并做 3 小時瑜伽,172 的身高,體重常年保持在八十多斤。
93 年剛拍劇時還是圓臉,肉嘟嘟的,看起來沒精打采,現在快 60 歲了還精神奕奕。
圖源《山不轉水轉》
除了外在塑形,陳瑾雖然沒提過自己的内在,但你能從訪談中瞧出她的文化素養。
她對葉文潔爲什麽絕望,爲什麽按下按鈕的理解十分到位,說明她真正懂得了思想深邃的葉文潔。
南都《專訪電視劇版〈三體〉主演陳瑾:" 老年葉文潔 " 應該是極簡的 》
由此也能發現,造就陳瑾很重要的一點是她删繁就簡、直抵核心的能力。
她永遠知道抓重點,去掉那些雜蕪,追求最本質的東西,然後忘我投入,雖艱難險阻而不懼。
拍《大地情深》時,對手演員的槍不小心響了,所有人吓一跳,陳瑾像沒聽見一樣,還直往上沖。
導演又氣又急,罵說:" 陳瑾你是不是二啊。"
拍戲極度忘我的特質,被很多人蓋章過。
另外就如她減肥一樣,對自己認定追求的事,刻苦到極緻。
拍《三體》最大的挑戰還不是表演,而是台詞,太多不接天不着地的物理語言了。
林永健有次提到說被陳瑾背台詞背出了肌肉記憶,少倆字就能感覺到肌肉記憶不對了。
講到這裏,就能對上文提及的陳瑾表演風格有更深入的理解。
她基于文化素養和生活閱曆,對人物直抵本質、真實的理解,再加上忘我、刻苦鑽研,造就了那些過目難忘的經典角色。
比如,對《花非花》項青的處理。
當時很多人建議她多給點反應,但她堅持不給反應。她覺得項青的心已經死掉了,很少有東西能激起她内心的波瀾。
她就是要讓人們不知道這個女人在想什麽,讓這張臉面無表情,你在上面永遠看不到一種态度。
再比如拍《冬至》時,有一場戲陳瑾從長廊盡頭扭着屁股跑過來,導演管虎問:" 平時看你跑步挺好看,怎麽現在跑成這樣。"
陳瑾說:" 你覺得她會跑得很好看、很飄逸嗎?一個四十多歲、生了孩子、生活枯燥、滿腹牢騷的女人,跑成那樣已經挺好了。"
表演的傳神也在于她真的能理解透人物,把精神内核傳達出來。
她在演藝路上如此特立獨行,不追求容貌、不參加商業活動、不親近觀衆,不讨好、不迎合,隻一頭紮進她認爲正确的事上,然後做到極緻。
看起來是獨辟蹊徑,實際上這才是演員最該走的路。
除了演藝事業,陳瑾生活上也是不拘一格。
媒體隻要談到陳瑾,都會提及她不結婚不生孩子,跟哥哥約好相伴到老的事。
但我覺得陳瑾更酷的是她的觀念。
她覺得步入婚姻是社會的需要,跟人性、跟人内心最根本的東西,沒多大關系。
你會發現陳瑾一直把自我感受放在第一位,由此還催生一套特立獨行的價值體系。
但她的特立獨行并不是厭世隐避,而是早早看透了無用的觀念枷鎖,選擇最根本的東西直面内心。
而能夠直面内心的人,往往是很強悍、深刻的人。
因此她說出這樣的金句一點不奇怪:
不管你有家還是有孩子
一個人一輩子
始終都是和自己相處的
此金句又一次抓住了生命的本質。
既然始終都是和自己相處,有沒有結婚有沒有孩子,已沒有分别。
你會發現她的很多觀念都是從本質出發,倒推去指導現在的行動。
既然氣質談吐也可以鍛造魅力,那一張靜态的臉也沒那麽重要。
既然憑自己的智慧、信念、刻苦也能抵達終點,那就不去追風,選一條歧路又如何。
其實陳瑾原本叫陳謹,拍《校園先鋒》之前,她就把 " 謹 " 改成 " 瑾 "。
也沒有什麽特别的理由。
她希望自己可以活得輕松一點。
原來那時她就已經活在自己的遊戲規則裏,掌握自己的命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