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用恍如隔世來形容世事變幻超過預想。
比如現在提起 2013 年手機機皇的時候,除了 iPhone 5 和三星 Galaxy S4 之外,還會提起 HTC One,LG Optimus G Pro,甚至還有諾基亞 Lumia 1020 還有黑莓 Z10。
諸多品牌,在十年前或如日中天,或餘晖仍在,隻有把時間維度放大到一定程度,市場起伏和品牌更替才更爲清晰,也是在這一年,一個新手機品牌在年末初生:2013 年 12 月 17 日,一加創始人劉作虎宣布一加科技成成立,正式進入智能手機行業。
在 2023 年看着屈指可數的手機品牌,再回想十年前起起落落的品牌,确實會有恍如隔世的感覺。沒有品牌永遠年輕,但永遠有品牌年輕,是這個行業的真實寫照。
十年之間,一加投身智能手機的周期,穿越周期,逆周期,這個品牌的獨特性也就在這裏。
産品:投身于周期的底氣
一加創始人劉作虎之前對外更喜歡用的職位是「首席産品經理」,而不是創始人或 CEO,的确,對于一個初生品牌而言,産品是唯一能夠依仗的東西。
産品,是劉作虎最擅長的東西,也是最熟悉最有效的路徑。
在創立一加品牌之前,劉作虎是 OPPO 藍光播放器業務的負責人,他把這個并不算大的品類做到了美國消費者滿意度第一,超過了天龍和索尼,包括奧斯卡影帝萊昂納多 · 迪卡普裏奧都是 OPPO 藍光播放器的忠實用戶,也許有這層原因,後來萊昂納多 · 迪卡普裏奧代言了 OPPO 的首款智能手機。
劉作虎負責的藍光播放器獲得的好評相當多,其中尤以美國知名計算機雜志 PCMag 的評價「蘋果不生産藍光播放機,即使它生産,我們感覺 OPPO 在用戶滿意度上仍然會擊敗蘋果」最爲知名。
在劉作虎和一加的認知當中,産品是颠簸不破的路徑準則,因而,關于這位創始人和這個品牌的諸多名場面,都和産品相關。
多年以來,劉作虎在出差的時候有個習慣,就是在包裏塞幾塊新品手機的手闆。在長時間旅途當中不斷地仔細揣摩推敲不同手闆帶來的手感差異,然後作爲确定最終設計的重要依據。
▲ 一加 1 Babyskin 白
「經得起推敲」是「手感真 TM 爽」的前奏。
在一加 1 手機發布的時候,劉作虎喊出了這句平平無奇又振聾發聩的「手感真 TM 爽」。
除采用了當時性能最強的骁龍 801 芯片,率先支持 3GB 内存和 4G 網絡之外,「手感」是一加 1 手機的另一個關鍵詞。
在當時塑料外殼當道的時代,手感和觸感并非當時大家追求的重點,那時候大家的基本追求是把手機給蓋住就差不多了。
一加是極少數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品牌。
雖然同是塑料材質後殼,但一加使用了特殊的噴塗工藝,其中尤以 Babyskin 白色版本最爲知名。一加提取了天然腰果當中的特殊材質,在後蓋基底上經過三層均勻塗刷,最終獲得了觸感如嬰兒肌膚般細膩順滑的效果,同時這種塗層材料還能有效抵抗粘膩汗漬,持久使用也非常爽滑。
從這個細節可以看出,一加在品牌初期就非常不甘于庸常。于是乎我們又看到了一加 1 手機的竹質限量版,還有一加 2 上更進一步的黑杏木、酸枝木和芳綸纖維材質的後蓋。
2018 年,劉作虎一改往日休閑裝扮,在一加 6 發布會上穿上了剪裁得體的西裝,以及一雙 Christian Louboutin 小白鞋。
這個在國内俗稱爲「蘿蔔丁」的品牌有一個有趣的設計,無論鞋履看起來有多低調,其鞋底一定是耀眼的紅色。
這種不露鋒芒的耀眼,是劉作虎和一加喜歡的風格。
就像老款的賓利歐陸 GT,這是一款外形優雅,性能強勁的跑車,與蘭博基尼這樣外形張揚的跑車不同,賓利歐陸 GT 第一眼看上去并不具備速度感,除非你坐進去踩下油門,它才會回饋你腎上腺素飙升的推背感。
一加 6 想做的,也是這樣一款手機:一名像傑森 · 斯坦森的「西裝暴徒」手持一加手機從賓利歐陸走出。不熟悉的人,看到的是優雅;熟悉的人,會忌憚它的力量。
▲ 一加 7 Pro 屏幕參數
一加 7 Pro 以「超速(Go Beyond Speed)」诠釋了何爲「Fast and Smooth」,一塊由權威機構 DisplayMate 評級爲 A+ 的 90Hz 刷新率屏幕不僅揭開了一加手機提速的新篇章,也驅動了整個手機乃至整個消電行業往高刷新率屏幕方向發展。
這一次,一加做了整個行業都沒做的事情。
在一加 7 Pro 立項的時候,90Hz 刷新率屏幕隻是三星顯示技術路線圖上的技術坐标,還沒有投産。此時,一加團隊認爲,如果還想要繼續在「Fast and Smooth」上更進一步的話,一塊高刷新率屏幕勢在必行,而且能形成産品競争力壁壘。
也正是出于一加 7 Pro 在産品上的需求,一加決定向三星顯示定制當時并不存在的 90Hz 刷新率 1440P 分辨率 HDR10+ 屏幕,如果不是一加的需求,這塊屏幕恐怕還得晚許久才出現。
當我們現在玩者 120fps 幀率的《王者榮耀》,在 B 站上點擊高幀率選項的時候,其實就意味着一加在 4 年前給行業種下的種子已經處處開花結果,整個行業的軟硬件更叠和内容供給,悄然間已經經曆了巨大的變化。
産品上念念不忘,必然有所回響。
那些關于「手感真 TM 爽」,「西裝暴徒」和「Fast and Smooth」的念想,在如今的一加身上依舊能夠找到回響和進化。
即将發布的一加 12,不僅擁有國産頂級的屏幕,更彙聚影像、性能、産品設計等于一身。作爲一加十周年帶給大家的禮物,雖然沒有 Pro 後綴,但産品力卻超越 Pro。劉作虎甚至在圍爐夜話上表示,一加 12 代表一加過去十年,在旗艦上的産品力積累,是可以超越大家期待的産品。
無所謂什麽笃行緻遠,千裏跬步的形容,一加的産品在那裏,技術積累在那裏,路線規劃在那裏,這些緻密的坐标點聯系在一起,就是一加産品爲先的産品之道。一加的産品之道,可能蜿蜒,但一直延續,因爲用戶的要求在那裏,用戶價值要實現。從一加品牌創立之初,甚至之前,就植根于劉作虎的思維,發散于幾乎所有的一加産品。
這種對于産品力的專注,追求更好的使用體驗,回歸了用戶價值的樸實産品之道,在産品線更爲清晰和簡潔的一加身上,反而顯露得更加直白,也在紛繁吵鬧的智能手機市場裏,顯得如此獨特和稀缺。
▲ 一加 12
海外與用戶:順應周期的選擇,逆周期的增長
2023 年第一季度,一加品牌以 210% 的市場份額增速位列所有品牌第一,是唯一實現三位數增長的手機品牌,第二季度增速加快,實現 254% 的同比增長。
換一個角度思考,這也意味着一加的新增用戶數量正在以 200% 多的速度在增長,「加油」的聲量盛況空前,然而與此相對應的是,整個手機行業的銷量還在下降,即便是保守估計,整體大概率也會下降 5% 左右。
在融入到了 OPPO 體系,線下渠道資源壯大之後,一加這個此前線上影響力巨大的品牌,也能夠在線下證明自己的産品力和用戶号召力。
▲ 一加 Ace 2 Pro Pop-up 快閃店活動
愛範兒此前參加多次一加的 Pop-up 快閃店活動,年輕朝氣的一加購機用戶排隊情況可謂九曲十八彎,每每都能把門店圍得水洩不通。
一加不光穿越了智能手機從如日中天到大浪淘沙,再到真金火煉的周期,也在以逆周期的方式,快速發展新用戶,爲品牌注入活力。
可以這麽說,用戶與産品,是一家企業一個品牌的一體兩面。
一加的用戶故事也和産品故事一樣,是一個長期存續,不斷更新,并且疊加着關鍵詞「海外」的故事。
一加 1 全球發布之後沒多久,就吸引了海外大量的極客人群,其中尤以亞馬遜、Facebook 和 Google 員工居多,包括諸多矽谷大佬都是一加手機的受衆,比如蘋果的前創始人 Steve Wozniak,Paypal 的聯合創始人 Pete Thiel 等等。
這些極客用戶重構了劉作虎關于産品和用戶關系的思考,早些年劉作虎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表示:很多用戶比團隊水平都高,跟他們不是簡單的賣産品關系。
經常逛一加論壇的劉作虎此前提到一個用戶故事,有人在一加論壇發帖表示一加手機有一個匹配電阻的問題,劉作虎看到帖子之後去問研發負責人,剛開始研發給的答複是「用戶錯了」,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最後研發發現是自己錯了。
在論壇上指出問題的那位一加手機用戶,是一名來自 Google 的工程師。
可以說,從一開始,一加面臨的,就是世界上最優質,也是最苛刻的用戶,這既是壓力也是動力,數年之前劉作虎就說過:
你想想看,面對這批用戶,他們可能是比你厲害很多的工程師,如何讓他們認可一加,這件事情非常具有挑戰性。
生而國際化,是一加顯著且獨特的标簽,也是驅使一加做好産品的原因之一,好産品又和好用戶形成一體兩面,最終形成具有口碑的品牌。
在一加和劉作虎的認知當中,「好産品是沒有國界的」。
從成立開始,一加就通過 Pop-up 和用戶建立了别樣的聯系,他們開始在全球同一時間不同地點感受到了全球用戶排隊購買一加的興奮,Pop-up 快閃店模式自此開始,成爲一加一直以來新機發布的保留節目。
無論國内海外,在快閃店内外綿延數百米甚至更長的購機隊伍,有着仿佛蘋果新機首銷般的線下熱度和用戶粘性,很多用戶迫不及待地想要第一時間拿到一加新機。
2017 年一加發布了一加 5 和一加 5T,全年獲得了百億人民币規模的營收,也實現了充足的盈利,其中海外占據了 70% 的銷售比例。而後的一加 7 和 7T 系列依然熱銷,調研機構 Counterpoint 發布報告顯示, 一加手機在 2019 年第三季度的全球高端智能手機市場份額中排名前四,僅次于蘋果、三星和華爲。
在這個産品的穩定進步時期,一加在全球市場的進度也相輔相成,在印度高端市場繼續攻城略地,形成了一加、蘋果和三星的三強局面。在更多市場通過與亞馬遜印度等電商渠道,美國 T-Mobile 運營商建立合作關系,擴大出貨渠道。
智能手機的增長期,一加順應周期,在海外獲得了非常高的增長,也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國産手機品牌在海外的口碑與體驗。
在每年定期發布的《凱度 BrandZ 中國全球化品牌 50 強》榜單報告裏,一加在 2022 年榜單裏位列第 8,在消費電子品類排名第 5,總排名比 2021 年上升 1 名,這是一加手機連續 6 年進入榜單,且連續 4 年位列前 10。
做最好的産品,去最廣闊的市場,吸引最優秀的用戶,是一加最開始就形成的邏輯閉環,這三個因素也是一加足夠獨特的地方。
這些獨特之處有的顯性,有的隐性,比如一加在海外的成績,在外媒口中的美譽度,是顯性的,無需手持一款一加手機就可以知曉,一加産品的獨特性,産品理念的獨特性,則需要更真切的觀察和體會。至于一加用戶的獨特性,或許時常在一加社區論壇刷帖子的劉作虎體會最深。
變化:穿越周期的方法
之前在接受采訪時,劉作虎曾說:
以前大家一窩蜂的所有人,好像你能想到的公司都做手機了,但很多公司一年都不到就全部死光了。
智能手機品牌們在 2015 年之前經曆了速生,又在 2015 年之後經曆速朽。這段時間内,一加同樣經曆了一段時間的低谷期。
面對低谷,一加給出的答案很簡單:回歸用戶價值,回歸做好産品的初心和本質。
▲ 一加 3
2016 年,回歸用戶價值後的一加推出了一加 3 手機,是當時手機市場難得的均衡之作,在設計、手感和性能上都能讓人滿意,一加标志性的三段式開關也第一次在這款手機上出現,「極速旗艦」的定位也爲後面一加産品指明了發展方向。
很多人都認爲,2016 年是一加的關鍵年,是一加這個品牌第一次重大變化。
一加更劇烈的變化發生在了 2021 年,一加正式宣布融入到 OPPO 體系,經過一年時間磨合與梳理之後,一加和 OPPO 的關系逐漸清晰:與 OPPO 組成雙品牌,其中一加市場上主打線上,産品上主打性能。
手機行業曆經十年的大浪淘沙,現在的競争格局已經變成了集團軍作戰,每一條戰線可能都要積累千人規模,重點戰線比如影像,以及 AI 甚至可能達到數千人規模。
正因此,留在牌桌上的成本,變得無比高昂。
2015 年的時候,我們聊起手機性能,不過是芯片 + 内存 + 閃存的性能三件套,誰跑分高那麽誰性能就好,而到了 2023 年我們再聊起手機性能,其内涵就無比廣闊了。
舉個例子,手機的網絡體驗,由手機本身的硬件水平,和外部網絡環境兩個方面決定,以往手機廠商的資源會放在采購更好的基帶,設計更好的天線,以及在内部網絡帶寬分配層面,但是對外部網絡環境無能爲力。
想要進一步改善手機網絡體驗,手機廠商就得去幹預外部網絡環境,但這個投入量級不是中小規模企業可以承受的。
一加融入 OPPO 體系之後,便有了足夠的資源去解決手機之外的問題,通過建立雲服務和運營商轉網,加上手機端的綜合網絡模型和計算,來改善手機網絡體驗,才能保證用戶在火車站,地鐵等網絡擁擠,弱網環境獲得爽快的網絡體驗。
對于提升手機性能來說,類似網絡體驗的細分模塊還有很多,其中有過往一直存在的問題,行業發展新面臨的問題,比如,Android 系統對于内存的編譯執行邏輯是否要更改,Android 的文件系統,存儲模式是不是要改?一加的答案是,要改。
所以我們看到,在 OPPO 資源支持下,一加在一加 11 上首發的内存基因重組技術,還有一加 12 敢于喊出重度遊戲 2 小時不降幀的保證。
除了性能賽道,兵家必争的影像賽道更是各家手機大廠重兵集結的地方,若是以往,按照一加的規模或許會戰略性放棄跻身一流的競争,像一些遊戲向或者設計向手機品牌那樣,弱化影像感知。
▲ 一加 12 長焦樣張
但一加 12 在 OPPO 體系内,便可以采用 OPPO 自研的 Find 旗艦同款「超光影圖像引擎」,獲得影像旗艦水準的影像能力。
另外,一加 12 也會在與京東方聯合研發的「東方屏」上呈現「超光影 ProXDR 顯示」,這就是一幅有趣的畫面,一加既有自己的獨特性,也獲得了 OPPO 前沿技術特性的支持。
正式因爲與 OPPO 有了明确清晰的定位,一加在 2022 年之後順理成章地開啓雙産品線卷入到戰場中來:一加旗艦穩定更新之外,一加 Ace 系列勢如破竹,在 2000 元 --3000 元檔位上成爲誰也不能忽視的迅猛新軍,在産品線和出貨量上給予一加更穩固的依托。同時借助 OPPO 海量成熟的線下資源,一加手機也成功地擺在了上萬家 OPPO 門店的桌面,以輕巧之姿走入線下。
▲ 一加 Ace 2
與此同時,今年和一加 Ace 系列相關的銷售捷報紛至沓來:
2 月 13 日,一加 Ace 2 京東天貓雙平台開售 37 分鍾打破近 1 年所有 Android 手機首銷全天銷量紀錄
3 月 13 日,一加 Ace 2V 正式開售,僅用 6 分鍾,就斬獲近一年 2000-3000 元價位所有機型首銷日銷量第 2 名,第一名是一加 Ace 2
8 月 18 日,一加 Ace 2 Pro 預售僅 26 小時 15 萬台便已告罄,打破了 2023 年全年全價位段、全品牌所有機型的預售記錄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變化,無論是用戶也好,還是對手也好,但事實就在這裏,一加在很多地方确實變了。
如果再結合一加這 10 年來的産品來講,産品節奏,市場策略是即時性的,需要随機應變,這些變化又是爲不變的産品之道所服務。
很多變了,一定也有不變的東西。正如劉作虎在圍爐夜話上談的最多的内容:堅持做好産品,回歸用戶價值、産品力優先。
通過産品,我們也能清楚的發現,一加這個即将 10 歲品牌一直在「不将就」。正如劉作虎在圍爐夜話上最後的總結:未來一加依舊是個獨特的品牌,不追随、不盲從、不将就。
正是這 10 年間冒出的故事和細節,勾勒出了在同質化嚴重的智能手機行業裏的一個非典型品牌,一加爲這個行業貢獻了稀缺的多樣性,提升了中國品牌在海外市場的口碑和美譽度,同時也在性能和屏幕技術領域,凝聚了不少的行業共識,推動了整個行業的前進。
10 年,對于行業來說,已然夠久,但對于一加來說,還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