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雙 11,數字人湧入直播間,AIGC 技術實現了首次大規模落地。電商平台、直播電商,都紛紛下場,探索這一最新的商業模式。不知不覺間,AI 主播正在深入生活,或許你已在深夜看過 AI 主播的直播,但卻并未發現。
有業内人士說,AI 主播,是 2023 年直播的新風口。馬雲近日也說,AI 電商時代剛剛開始,對誰都是機會,也是挑戰。
最近一個做直播行業的朋友就來問我,嘗試過數字人沒有,我說我正在研究。他說,他現在做生活類産品的直播銷售,有十幾個直播,人力成本很高,想通過這種方式降低成本。
不過,由于他的直播與觀衆的互動較多,現在還是覺得有些生硬、不自然。我告訴他,我是想嘗試一下這類數字人,導入文本内容,就可以代替我出鏡,我的内容一般和觀衆互動不多,所以很合适。
我們談論的這些,基本上就是 AI 直播的兩個特征,一是降低成本,二是還不能完全替代真人。
AI 主播降本增效
AI 主播興起的主要邏輯是降低成本。
讓 AI 數字人作爲主播出鏡,無需搭建直播間、無需真人、可以做到 AI 主播和真人 " 一比一複刻 ",實時回答直播間問題,還可以随時随地開播,7x24 小時不間斷直播。
所以,AI 直播,被認爲是解決主播稀缺、降本增效的最新辦法。
一個普通主播一個月的收入至少要 1 萬元,一年就是 12 萬元。一個直播間要三四個主播,另外還要布置道具、燈光等,一個月的成本至少要七八萬元。而用數字人直播,一年隻要 5 萬元,随着技術的進一步普及,這個成本還會進一步降低。
不過,現在的 AI 主播還不完美,應用場景比較單一,大多都是在進行單純的講解,介紹商品和優惠。AI 主播可以對直播間的提問做出反應,但話術機械,不夠靈活,翻來覆去的就那幾句。消費者想要了解更詳細的商品情況、物流、售後等問題,還需要和人工客服溝通。
此外,主播形象也比較生硬,動作和話語也有不協調的地方。所以,現在 AI 直播主要集中在本地生活團購、百貨、快消品等領域。這類商品是标準化的,偏重介紹性質的,和觀衆情感聯系少,觀衆知道也不會太反感,可以充分發揮其降本增效的作用。
這些問題,随着技術進步,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但從更深層次的角度看,AI 直播還不能取代人,最根本的原因是,直播本身就是建立在人性基礎上的,人性是直播的基本邏輯。
直播情緒:像人不行,得是人
實際上,主播工作的本質,是與觀衆互動,建立一個情緒的場域。消費者是感性人,不是理性人,帶貨主播就要把一系列觀念植入到觀衆的心智中,促成觀衆的購買。
直播間是一個充斥着情緒的場域,主播聲嘶力竭地呼喊,煽動性地反複勸導,調控着觀衆的情緒,刺激着他們的欲望。
ChatGPT 模型本身并不具備情感分析能力,但 ChatGPT 可以通過遷移學習的方式,利用已經标注好的情感數據集進行情感判斷和分析,即通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來判斷和分析用戶輸入的文本,判斷其中所表達的情感狀态,例如憤怒、悲傷、快樂等。
但是,直覺性的、快速的人與人之間的情緒反應、共情,多種複雜情緒的利用能力,綜合語調、表情、動作,進行情緒營造,起碼,現在的 ChatGPT 還沒有展現這種能力。主播在這些方面仍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個名爲 "AI 杠精 " 的 UP 主,通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分析彈幕中的網友看法,然後采用文本轉語音(TTS)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流暢地回答網友提問和觀點,與每一個發送彈幕的觀衆擡杠。
短短一周内,"AI 杠精 " 吸引了 1 萬個粉絲,同時在線觀看直播的人數達到了 2000 人,有 26 萬用戶看過該直播間,最高一次直播數據登上了 B 站聊天熱榜第 4 名。
此外,類似的 "AI 泥泥 ""AI 蓓塔 ""AI 琉璃 " 等也都吸引了很多粉絲,甚至有觀衆專門爲他們剪輯直播拆條等二創視頻。不過,應該看到的是,這種暴露身份的 AI 交流,更多的還是有獵奇、有趣成分,這不是一種情感上的交流,而直播間需要的是營造一個情感上的場域。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結構,人類需求分五級。從層次結構的底部向上,需求分别爲:生理(食物和衣服),安全(工作保障),社交需要(友誼),尊重和自我實現。其中,後兩個層級的實現,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人際關系才能實現的需求。
在消費者這一邊,機器是永遠替代不了人的。主播與自己的共情、信任(哪怕這種信任是不可靠的),也總比自己對着一個機器交流要好得多。
人機關系是否能實現社交需要與尊重和自我實現需求?在科幻小說中,人可以和機器發生情感聯系。著名的科幻電影《HER》,講述了作家西奧多愛上了人工智能語音,這個叫 " 薩曼莎 " 的女性人工智能,不僅有着略微沙啞的性感嗓音,還風趣幽默、善解人意。
未來随着 AI 深入生活,人類對 AI 的認知或許會改變,但是,當下的消費者,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一個人工智能的時候,直播間營造的情緒必然大大減弱。
其實,早在 2021 年,随着當時 VR、AR 的發展,就出現了數字孿生的概念,但受限于當時的技術,多是卡通類人物,那些高仿真人很容易被看出來。3 月份以來,數字人直播業務開始爆發,一方面是因爲新的 AI 技術的突破,在人臉模型方面有了很大的改進,數字人外貌可以做到更接近真人。更重要的是,AIGC 的發展,使得 AI 有了能達到實用程度的交流能力。從這角度看," 像人 " 是關鍵因素,反過來說,這也證明了 " 人 " 這個元素對于直播的重要性。
既然如此,在那些強情感關系的直播領域,AI 主播取代人的可能性不大。李佳琦一句 " 所有女生 " 就可以調動起直播間的情緒;董宇輝的娓娓道來的各種知識,以及他和俞敏洪再創業的艱難,這都是 AI 很難替代的,不會出現新的具有情感聯系的 AI 主播 IP。
與此同時,在現在各國監管都要求标注 AI 生成内容的條件下,假冒也有極大風險,是一種對消費者的冒犯。所以,今後消費者在直播間看到的主播,包括李佳琦、董宇輝這些明星主播,是數字人的可能性不大。
所以,總體來看,對于标準化、輕交流、偏重于廣告、介紹性質的直播來說,AI 會帶來極大的改變。但是,在非标準産品,重情感、重交流的領域,AI 還暫時替代不了人類。
|AI 主播
人類對新技術的思考,很容易被過去的路徑依賴影響,會更多地去思考新技術會對舊模式帶來什麽影響,在應用技術的時候,也多是把技術嫁接到舊模式上,就像現在把 AI 嫁接到直播上。但是,新技術往往并不是對舊模式進行修補,而是開辟出全新的道路。
随着 AI 技術的快速發展,在一個不長的未來,AI 與直播間,或者說 AI 與電商的化學反應,很可能使得電商從賣方市場移向買方市場,從賣手變爲買手,AI 直播主很可能變爲 AI 購物助手。
比如,現在各家平台大數據殺熟,本質不是壟斷,而是利用了信息不對稱。消費者雖然可以比價,但比價需要花時間與成本,消費者不願意花時間精力進行這種比價,隻會到輿論中抱怨。AI 可以幫助消費者解決這個問題,一秒鍾就完成各家平台之間的比價。
随着 AI 對語義的理解的進一步提升,各種促銷話語、玩法,都可以被 AI 理解。通過語音交互,AI 可以根據消費的需求,在短時間進行全平台的價格比較、性能比較,給消費者一個最佳的選擇。這會改變現在的促銷模式。此外,AI 還能體察消費者的需求。
未來全球各個國家,必然采取更嚴厲的數據保護,消費者隐私意識也會更高。數據上行到雲端,會面臨一系列數字産權、數字稅的問題。将來 AI 的算法會更高效、更便宜,個人可以有自己的 AI 平台,每個消費者都可以有自己的 AI 輔助決策系統。
個人 AI 助理,可以檢索你的相冊,判斷你喜歡什麽鞋,甚至 AI 可以看到自己大尺度的照片以幫助選擇内衣。由于數據不上傳,僅僅在手機、個人電腦等個人算力平台上進行,這在政策上就是能夠被允許的,在隐私上的風險也相對較小。
所以,随着 AI 的發展,更廣更深的需求會被發掘并滿足,這會成爲改變未來電商圖景的新入口。
" 技術總是在短期内被高估,但是在長期又被低估。"生成式 AI,AI 對電子商務圖景的改變,才剛剛開始。唯一可以确知的是,改變不會止步于 AI 直播,未來會被颠覆性地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