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Sean Ye 圖丨源自網絡
全文 3100 字,建議閱讀時間 8 分鐘
✎ 寫在前面
作為打工人,你有沒有聽過老闆說這樣的話:
「公司離開誰都轉!不想幹就走!」
我聽過。
當時,我還是一個初入職場的新人,盡管話不是沖我說的,但當時還是有點害怕。
回頭想來,這句話是非常正确的大白話,也是所有企業緻力于實現的目标——不能把企業的未來綁定在某個人身上,即使這個人是創始人。
但是這種大白話,老闆應該公開說出來嗎?說出來就會管用嗎?
歡迎報名每周末的模拟面試直播
當一個老闆說「公司離開誰都轉」的時候,到底意味着什麼?
我也有項目幹砸過,領導也批評過,但核心的批判依然是就事論事:
你這件事做錯在哪裡;
你未來應該如何改善。
上升到「公司離開誰都轉,工作幹不好就走人」,大概率有兩種可能:
他認可你的貢獻,不認可你的工作态度;
他借着說你的機會,針對某個其他同事;
對此,我們打工人應該如何應對呢?
思考一個問題:
公司離開你照轉,你離開公司能夠轉起來嗎?
1
領導不認可你的态度
馬雲之前搞過一套績效和價值觀的四象限,把員工分成了四類:
明星:有能力 + 價值觀與公司價值觀一緻,也就是核心人才
兔子:能力不足,但符合公司價值觀,舉個例子,996 的公司沒啥能力的加班愛好者
野狗:有能力,但不認可公司價值觀,也就是刺頭
淘汰:既沒有能力,也不認可公司價值觀,自然需要淘汰
(P.S.:引用,不代表我贊同這種分類方式)
當上司表态「公司離開誰都轉」的時候,他背後的意思是,你不要過分高估自己對于公司的價值——認為公司沒了你,就無法運轉了。
這句話往往是留給兩種人:
兔子型:公司資深骨幹,但是績效開始下滑。
這句話的意思是:公司認可你過往的貢獻,但公司不希望你借着自己的資曆躺平摸魚。公司重視你,但不意味着你可以對工作不重視。
野狗型:有着核心競争力,但不認可不接受公司價值觀的:
這句話的意思是:你能力很強,但這不意味着公司隻能按照你的想法去做業務,如果你不轉變思路,那麼公司離開你,也能繼續開展業務。
在絕大多數組織裡,最不被人喜歡的是兔子型員工。同事覺得他們沒有貢獻,卻充滿表演欲。
老闆也很警惕兔子,馬雲就曾專門和史玉柱聊過,提到:
小白兔員工的隐蔽性特别強,形式主義和表面工作做得特别好。當小白兔不斷繁衍,越來越多的時候,那麼大家最後都變成你不下班我也不下班,都在混日子磨洋工,但是大家的業績差得要命。如果不加以遏制,這些小白兔遲早會變成大白兔, 公司就成了兔子窩。
作為下屬,咱可以對号入座。
如果咱資曆比較深,同時績效産出一般,那麼大概率領導認為我們績效低。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重新盤點一下,到底是我們的工作方式需要調整,還是我确實工作态度不夠認真。
如果咱技術好,業績好,大概率就是說咱野狗,那就是價值觀不合。
那麼對于我們員工來說,還是評估一下:我的價值觀是不是有問題——公司和員工的價值觀不符合,可能是員工價值觀出了問題,也有可能是公司價值觀出了問題。
舉個例子,新員工不願意接受公司的酒文化,居然被同事打耳光,這種企業價值觀未必是我們應該擁抱的。
對于技術好的高績效人才,如果确認自己的價值觀沒有毛病,完全可以去市場上再找找機會:一方面,績效高,能力強,往往不缺機會;另一方面,在三觀不合的團隊裡工作,對我們打工人的情緒消耗非常大。
2
領導指桑罵槐
有些打工人,自己明明是職場新人,也很努力,既算不上資曆老的兔子,也算不上高績效的野狗。
那麼,大概率,領導在指桑罵槐。他其實說的不是你,但是在會議上,他想借着說你,順便敲打一下在座的其他人。
這種上級的領導力,肯定是有問題的。
但作為下屬,在如今的大環境下,找份工作并不容易。因為領導一句指桑罵槐,就氣沖沖辭職?
如果你家裡有礦,上班純粹是為了高興,那我可以理解。
如果你還是需要這份工資,但也不認可領導的管理方式,那麼辭職肯定不是最優解。
簡曆投起來,至少找到下家再說。
3
離開公司你還轉嗎?
我的價值觀始終是:《》。
戀愛的要義在于獨立。
公司離開你,得能持續運營;把一個公司的未來寄托在一個人身上,風險太大。
然而,當公司喊「公司離開誰都轉」的時候,員工需要思考:
如果你離開公司,是不是能持續進步,找到好的發展機會?還是離開公司,就找不到合适的機會,你的所有成功都來源于平台給你的光環?
我認識一位騰訊的産品經理,非常優秀的年輕人。
他在騰訊工作 3 年後,深愛騰訊的文化氛圍,但還是決定離職,去到一家新興的公司,負責一個新的産品研發。
互聯網圈子可能都知道,阿裡的運營,百度的技術和騰訊的産品經理,都是帶着光環的。
畢竟,騰訊做出了 QQ 和微信兩款日活近十億的産品。騰訊的産品經理,也是市場上争搶的香饽饽。
我問他:為什麼要離開如此優質的平台?
他的回答也很實誠:
平台的光環太耀眼,我需要驗證一下自己的能力。
這位騰訊打工人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思考。
有些領導除了「公司離開誰都轉」,還有一句口頭禅「離開了平台,你什麼都不是」,但這其實才是最可怕的事情:我們在一家公司 / 平台工作了數年,居然沒法提升自己的能力,離開了平台隻有死路一條,這是怎麼一種職業發展路徑?
真正和諧的勞資關系,是互相成就,一同成長。
如果我在一個平台上,完全無法提升自己,全靠平台的成功,才能苟活下去。
那我一定會更加堅決地離開。
這種平台,待得越久,未來死得越慘。
4
正确溝通方式
作為領導,始終需要知道兩個與下屬溝通的原則
1、公開表揚,私下批評。
我曾經遇到類似會議時,被下屬甩鍋的事情,當着其他團隊的面,我啥都沒說。先把問題解決了,然後等到會議結束後,我就把下屬留在會議室裡,單獨聊了幾句:
請你換位思考,我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被你拖進這個會議時,我的感受是怎樣的
我認為你應該怎麼做:
第一、事前把全部的背景信息提供給我,聽取我的建議;
第二、會議前先和我單獨溝通,我們對齊觀點,不要在會場上出現我們觀點不一緻的情況;
開會的時候,需要傳遞正能量。
年輕人做得棒就趁着開會金輝,盡量表揚,如果老闆說我們項目做得好,我也會強調一下,是哪些年輕同事做的組織和支持工作很棒。
誰做得不好,開完會,XX 同學,你先别走,我單獨找你聊一聊。
2、就事論事
諸如「公司離開誰都轉」這種大白話,其實本身的信息量并不高,還帶有明顯的情緒。
遇到這種情況,有些年輕人會有逆反心理,有些年輕人會無所适從,甚至留下心理陰影。
可以直白溝通,我認為:
我認為你的績效不夠好,理由 123 ……我想聽聽你最近的工作方式,來判斷一下是不是工作方法導緻的效率不高,還是我們之間溝通有問題;
我認為你能力很強,但是在這些項目上,我們已經在之前會議上已經達成了希望做的方向。這個項目需要你的支持才能做好,如果你不認可這個項目,會議時提出來。或者我們看看有沒有内部換到其他項目組的機會,你覺得呢?
✎ 寫在最後
前幾天和小紅拖拉機、LinkedIn 的招聘負責人 Connie 老師一起做了一場知乎直播,讨論彈性工作方式對于業務的影響。
我們都認同一點:
如今很多管理者,在職業發展過程中升得太快,缺失了領導力的培訓。導緻他們不懂如何帶團隊,如何激勵團隊。
「公司離開誰都轉」,不應該落在口頭上,而應該落在體系裡。
優質的公司為員工提供一流的薪資福利,以及培訓成長機會,但同時,任何員工的流失不會給公司帶來毀滅性打擊。
相反,一些不靠譜的公司裡,一些上司總是把一些聽起來讓人不舒服的大白話,放在台面上反複說。這種公司反而容易應對不了人員更替帶來的風險。
嘴炮打得歡,不如基礎做紮實。
還是拿戀愛舉例子,如果對象總是喊着:「你走啊,離開了你我還找不到更好了嗎?」
那我反而覺得他大概率找不到更好的。真正優秀的人,不需要把這句話放在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