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8 月 18 日晚,如祺出行(全稱:廣州祺宸科技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說明書。這家由廣汽集團和騰訊集團聯合孵化的出行公司,成立僅四年多,便向資本市場發起了沖擊。
出行行業從 2014 年開始群雄争霸,最終以滴滴出行(DIDI)勝出,變成 " 一超多強 " 的局面,而後,随着 2021 年年中滴滴出行在美上市," 多強 " 之間開始相互厮殺,行業整體進入到了新的競争階段。
而如祺出行成立時間短,其訂單量、司機數等指标與頭部公司還有不小的差距。不知在業務主要聚焦于大灣區,近三年半累積虧損近 20 億元,押寶在 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但尚未商業化的情況下,能否夢圓 IPO。
股東背景強大,近年高速發展
2019 年 3 月 14 日,廣汽聯合騰訊,合計認繳出資 100 億元成立如祺出行,沖向已是紅海的網約車市場。如祺出行主要提供網約車、Robotaxi 等出行服務,人工智能數據及模型解決方案等技術服務,以及生态服務,并主要瞄準了大灣區市場,在廣州、深圳、佛山、中山、東莞及珠海等大灣區主要城市進行重點布局。
當前網約車市場的企業主要分爲三大類,分别是用互聯網思維改變傳統出租車行業的先驅,如滴滴、快的等;背靠汽車産業巨頭的,如曹操出行、首汽約車等;衍生于巨型平台企業的,如美團打車、高德出行等。而如祺出行的股東集齊了整車廠商、互聯網大廠以及地方國資,股東背景十分強大。
成立至今四年半,雖然隻融資了兩輪,但是每一輪都質量很高,公司的估值也是水漲船高,從最初的 10 億估值,到最新的 53.6 億元估值,四年半時間估值增長超 5 倍。同時如祺出行在 2023 年 8 月初剛完成的 B 輪融資,也是國内出行行業在 2023 年的首筆融資。
如祺出行融資情況,來源:公開信息整理
股東實力強勁,如祺出行的業務也快速發展。截至 2022 年底,如祺出行在大灣區的用戶滲透率超 30%,同時以 17.55 億元的 GMV(業務成交總額),占到網約車大灣區區域排名的第二名,市場占比達到 4.8%。
如祺出行在大灣區的市場占比情況,來源:招股說明書
但是與滴滴 57.2% 的市場份額相比起來,還是相差甚遠。而且網約車行業素以燒錢著稱,想要盈利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累虧 20 億元,補虧之路漫漫
招股說明書顯示,最近三年半,如祺出行的營業收入分别爲 4 億元、10.14 億元、13.68 億元和 9.13 億元(全年收入預計 18.26 億元,9.13*2),如此,則近年公司收入整體增長達到 357%,年複合增長率将達到 46.17%,遠高于行業平均的增速。
如祺出行近年收入情況,來源:招股說明書
其中收入占比一直維持在 90% 左右的網約車業務,在 2020 年 -2022 年,其業務量更是從 1670 萬單增加至 6600 萬單,年複合增長率高達 98.9%。
收入的高速增長主要得益于活躍乘客數的增長,以及由此帶來的交易額的增加。同期,公司出行服務的月均活躍乘客由 2020 年的 33.8 萬名增加到 2022 年的 120.4 萬名,整體增長 256%。同時交易額從 4.89 億元增至 17.96 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 91.6%。
不過,雖然收入增長挺快,但是在大量燒錢的情況下,如祺出行一直未能實現盈利。
近三年半,如祺出行分别虧損 3 億元、6.85 億元、6.27 億元和 3.45 億元,累計虧損已經達到 19.58 億元。究其原因,主要是收入成本和銷售及營銷開支較大所緻。其中收入成本過大,導緻如祺出行的毛利率一直爲負,近三年半公司毛利率分布爲 2020 年至 2023 年,毛利率分别爲 -22.8%、-24.2%、-10.7% 和 -7.7%。
收入成本除了包含網約車司機的費用外,還有幾大重要組成,分别是爲了獲取訂單量而給乘客的訂單折扣,以及爲了提升網約車司機積極性而給予的獎勵。
從滴滴燒錢搶市場時開始網約車市場就是如此,平台公司爲了能夠獲得司機、客戶和市場份額,不斷燒錢補貼乘客和司機,平台之間的競争演成現金流的比拼,可是燒錢帶來的邊際效益卻在逐漸降低。
與此同時,公司在營銷上也花了大價錢。近年來雖然銷售及營銷開支占比從 2020 年的 38% 逐年下降,但是截至 2023 年 6 月底,這一占比依然達到了 12%。
而在當前的競争格局下,滴滴全平台日均訂單量近 3000 萬單,排名第二的高德爲 800 萬單。市占率排名靠後的曹操出行、美團打車日均訂單量也均超過 100 萬單,而如祺出行目前的日均訂單量才 24 萬單左右,與這些頭部企業之間還有不小的差距。同時,在現在的行業生态下,燒錢似乎也很難換來盈利。
例如,巨頭滴滴經過多年的燒錢,在 2020 年年中開始,其核心業務網約車才開始實現微利;2022 年 9 月,高德打車在扣除 B、C 端補貼、返點、總部費用後的毛利才開始爲正;2023 年 6 月,曹操出行實現不扣除總部攤銷的情況下毛利率爲正。
頭部企業尚且在虧損的泥淖中陷入多年,與其在業務量上有不小差距的如祺出行,想要真正實現盈利并彌補前期近 20 億元的虧損,可想而知,難度不小。
同時,當下網約車運力已經趨于飽和,整體處于供過于求的狀态。2023 年 7 月 21 日起,上海市發布通知暫停受理網絡預約出租車汽車車輛營運能力核查業務。預計後續将會有更多的大型城市更進,以緩解飽和态勢。而一旦暫停受理,網約車平台将無法通過擴大司機規模來進行業務擴張。
而在意識到網約車市場的主要矛盾後,如祺出行也決定另辟蹊徑。
押注 Robotaxi,迫切需要商業化
如祺出行開始押注 Robotaxi,并将自己定位爲一個開放性 Robotaxi 平台,爲客戶提供專業的平台服務。
2020 年,如祺出行與輕舟智航合作,一同開發自動駕駛技術;2022 年,又與小馬智行和文遠知行達成戰略合作,推動 Robotaxi 商業化運營,并在當年 10 月,在廣州發布 Robotaxi 服務,開始接受 Robotaxi 乘車計費訂單。
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共有 261 輛車(其中包括如祺出行擁有的 30 輛)參與 Robotaxi 服務項下的運營測試,共計測試時間約 18490 小時,已完成 457000 公裏的安全運行測試。
然而目前如祺出行 Robotaxi 收入占比不足 0.1%,雖然如祺出行自己預測,大約在 2026 年能夠實現 Robotaxi 服務的商業化。但是在目前出行行業整體上熱度消退,投資人興趣下降,企業更多地隻能依靠自身形成内部造血循環供養新業務發展的情況下,如祺出行 Robotaxi 業務什麽時候能夠最終大規模商業化落地還真不好說。
而如祺出行最新的賬面流動資産爲 6.5 億元,但流動負債卻有 18.2 億元,已遠高于流動資産總額,同時總資産負債率高達 242%,公司的償債壓力不小。目前的财務狀況難以再爲 Robotaxi 的燒錢行爲提供長期的支撐,所以加快 Robotaxi 商業化步伐,盡快形成新的收入增長點就顯得十分關鍵,也是公司能否破局,實現彎道超車的底牌。
出行行業的市場競争進入到新階段,能否有新業務模式、新的盈利增長點,成了企業發展的關鍵,不過不管增收點有多少,盈利性是出行企業繞不開的問題,想要在未知的市場裏博求勝利,如祺出行還需爲此準備更多的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