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隻有 40 歲,卻被網友評論爲 " 好古早的名字 "。
他就是陳歐,一個連續創業者,紐交所曆史上最年輕的 CEO;一個曾親自出鏡,爲自己代言的明星企業老闆。
自從聚美優品退市,街電和搜電合并之後,陳歐已太久沒出現在公衆視線中。
這一次,他再次現身,低調地關注微短劇行業,準備下場追逐這個新的風口。
追風微短劇
市場上,已很久沒有陳歐的消息,直到近期,媒體挖掘出了他的新動向。
上周,有媒體報道,陳歐正在籌建短劇平台并推進版權交易,當前的主要工作,是積極接洽劇本工作室和個人編劇,以擴充版權庫。
而在此之前,陳歐的關聯企業海南鴻躍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進行了多項變更。9 月,該公司的股東由成都聚美優品,變爲陳歐和劉永分别直接持股 99% 和 1%;擴充了增值電信業務、廣告發布、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等經營範圍。或許,後期海南鴻躍就會成爲陳歐運作短劇項目的主體。
有媒體就該消息向陳歐本人核實,得到的回複是 " 正在積極看 "。
短劇這種影視劇表現形式,并不是現在才有的。2016 年前後,上線的《萬萬沒想到》《十萬個冷笑話》《屌絲男士》等橫屏單元短劇,都可以看作是微短劇的雛形。
而後,随着短視頻平台的崛起,用戶的注意力進一步被拆解,時間越來越碎片化。2019 年,發生了一個重大的轉折點,中國短視頻用戶使用時長,首次超過了長視頻,進一步推動影視行業從業者,将更多注意力從長視頻向短視頻轉移。
2020 年,國家主管部門在備案系統新增了 " 網絡微短劇 " 闆塊,算是對這種新的影視劇形态正名,将其定義爲單集不超過 10 分鍾的網絡劇。
相比于傳統的長劇集,微短劇具有典型的短平快的特點:投入小、制作周期短,更重要的是,回款速度快。
目前,微短劇的變現模式,主要有分賬、廣告和電商等幾種,其中,最主要且最穩定的變現方式爲分賬,也就是用戶解鎖劇集的觀看權所支付的費用。
一部投資幾十萬或上百萬的微短劇,就有可能博取幾百萬甚至上千萬收入。即便發生虧損,也大多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内。
2021 年 7 月,騰訊視頻播出的微短劇《大唐小吃貨》,一舉斬獲 1300 萬元分賬,成爲全網首部分賬過千萬的微短劇。
2022 年,甜寵劇《拜托了!别寵我》,更是獲得票房分賬 3000 萬元,擡高了行業天花闆,進一步吸引玩家和資本投入其中。
對于影視行業,陳歐并非 " 小白 "。早年間,他親自出鏡,爲聚美優品代言,個人和企業的品牌知名度驟升。
其後,聚美優品投資拍攝并品牌植入微電影《女人公敵》,陳歐本色出演陳總。該劇線上一個月,全網點擊破 5 億,聚美優品也借此名氣大增。
初嘗影視行業的魔力,2016 年,聚美優品投資設立聚美影視,同年投拍知名網絡作家安甯的《溫暖的弦》。2018 年,該劇在湖南衛視和視頻平台同步播放,收視率霸榜一時。
再往後,聚美影視沒有了大動作。
聚美優品
如今,聚美優品仍在,但還有多少人記得它,使用它?最紮心的是,一個網友在微博上發文:收到了唯品會的包裹,突然想到了聚美優品和陳歐。
在很多投資人眼中,陳歐是 " 天選之子 "。他有着金子一般閃耀的學曆背景:全額獎學金入學南洋理工,斯坦福大學 MBA。
這個 1983 年出生于四川德陽的大男孩,不僅學習成績好,就連網絡遊戲也比别人玩得精。
在魔獸争霸的世界裏,陳歐以 Nobrac 爲 ID,最好成績曾拿到過四川省的殿軍。
大學期間,他因爲打魔獸争霸的愛好,産生了搭建一個立足于東南亞,輻射歐美的國際性遊戲對戰平台的想法。
2005 年,他找來南洋理工的學弟、編程高手 Steven 劉輝,共同打造出了 GGgame 遊戲平台。盡管,首次創業的結局,算不上美好,但給他後續的創業生涯,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毫不否認,陳歐有着遠超同齡人的商業眼光。
海外學成歸國,他看到了國内電商行業的發展趨勢,看準了化妝品垂直電商的空白。
化妝品近乎剛需,且爲消耗品,消費高頻。該行業工業化、标準化程度高,且有較大的利潤空間,非常适合電商化。
他将劉輝和還在斯坦福大學求學的戴雨森叫回國,從團購切入,僅花兩天時間,就搭建起了聚美優品的前身團美網。
靠着徐小平 20 萬美元的天使投資,聚美優品就這麽成功了,一切順風順水。
公司創立短短 4 年,就在美上市。時年 31 歲的陳歐,也成爲了紐交所曆史上,最年輕的上市公司 CEO。
年輕、帥氣、成功、多金……無論從哪個維度上講,陳歐都是年輕人的偶像,其個人微博粉絲一度突破 4000 萬。
2011 年前後,陳歐頻繁出現在各大電視節目上,爲自己打上了 " 明星老闆 " 的标簽。
借助自身流量優勢,陳歐親自出鏡,爲聚美優品拍廣告片,一句" 我是陳歐,我爲自己代言 ",将他的知名度推向頂峰。
物極必反。當聚美優品被假貨的傳言包裹時,流量出現反噬,它離失敗就已不遠了。
聚美優品上市即巅峰。上市之初,公司市值曾高達 56 億美元,此後,一路走低。2020 年,從紐交所黯然退市。
共享充電寶
在聚美優品平台陷入迷途之際,公司試圖通過跨界多元化救急。
在投資影視之餘,聚美優品做過自有化妝品品牌、巧克力,甚至投資無人機,但這些都是小打小鬧,并未與主業形成明顯的協同效應。
當時,恰逢共享充電寶成爲了一個風口,行業超過 300 家創業公司成立,各路資本瘋狂湧入。
2017 年,聚美優品宣布出資 3 億元控股街電,爲共享充電寶行業最大的投資之一。投資完成後,陳歐親自出任街電董事長。
聚美優品這一筆看似不務正業的投資,也引來了一陣非議。最狠的當屬王思聰,他在朋友圈公開唱衰: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吃翔。
入主街電後,陳歐對該公司不斷加大投入,在全國各地争搶點位,站穩了行業頭部地位。最高峰時,陳歐間接控制的順事通達,對街電的持股超過 80%。
當共享充電寶的資本戰硝煙散去,一場行業的整合開啓。
2021 年 4 月,街電和搜電宣布合并,共同組建 " 竹芒科技 "。新公司由搜電創始人梁凱出任董事長兼總經理,他也是直接持股 29.29% 的第一大股東。陳歐控制的順事通達爲持股 24.86% 的第二大股東,他本人擔任公司董事。
就在街電和搜電合并的同一時期,怪獸充電登陸納斯達克,成爲了共享充電寶行業中,第一家上市的企業。
通過怪獸充電的業績表現,可以窺見共享充電寶行業的生存狀态。
該公司上市即巅峰。2021 年,公司連續盈利的态勢不再,在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27.6% 至 36 億元的情況下,業績由盈轉虧,全年虧損 1.25 億元。2022 年,進一步惡化,收入下降,虧損幅度進一步加深。
今年,市場回暖,怪獸充電終于熬到了春天,業績表現大幅回升。不過,國際資本市場似乎對共享充電寶的認可度并不高,公司當前市值不足 2 億美元。
行業另一玩家小電科技,早在 2021 年就在籌備上市,從 A 股創業闆轉道港股,始終未能跨入資本市場的大門。
而竹芒科技尚未傳出資本化的确切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