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光子星球(ID:TMTweb),作者:文烨豪,編輯:吳先之,原文标題:《丁磊慢 " 炖 " 網易雲》,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北京時間 2 月 23 日晚,網易雲音樂發布了 2022 年财報。
财報顯示,2022 年,網易雲音樂淨收入 90 億元,同比增長 28.5%;經調整淨虧損從 2021 年的 10.4 億減至 1.1 億元,同比收窄 89%。
過去一年,在線音樂獨家版權瓦解後,網易雲音樂得到了充足的喘息空間,不僅虧損大幅收窄,毛利率亦得到了改善,由 2021 年的 2.0% 提升到了 14.4%。
乍看之下,網易雲音樂似乎過得還不錯,但從其各項數據漲幅的縮減,以及産品運營節奏來看,網易雲音樂似乎想大幹一場,卻又無從發力。對穩坐賽道老二的網易雲音樂而言,前面的騰訊音樂難以逾越,後起之秀汽水音樂威脅有限,自身難免陷入困頓期。
老二不好當
當下的網易雲音樂,正變得越來越慢。
從營收層面來看,28.5% 的同比增長數據,雖然在去年互聯網承壓的大環境下尚顯可觀,但縱向來看,相較過去 2021 年以前破百的同比增速,近兩年的網易雲音樂似乎碰到了陡坡。而其原因,則是多方面的。
先說在線音樂業務。得益于音樂賽道獨家版權的瓦解,網易雲音樂一直以來的版權心病得以緩解,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對付費會員産生了積極作用。财報顯示,2022 年網易雲音樂在線音樂服務收入爲 37 億元,同比增加 12.4%;在線音樂月付費人數爲 3830 萬人,同比增長 32%。
但問題在于,付費會員數的提升,并不能撐起網易雲的增長邏輯。過去一年,網易雲音樂用戶體量僅實現了 4% 的增長,付費人數看似陡增,實則是付費率提升的表現。
換言之,在 TME 系産品群雄環伺之下,留給網易雲音樂的蛋糕相當有限,畢竟就算獨家版權解綁,補足缺失的版權仍需時間。因此作爲 " 老二 ",網易雲音樂能做的不是從老大嘴裏搶肉吃,而是如何更好地榨取現有用戶的價值。
爲此,網易雲音樂延續了以價換量的思路,繼續同此前的優酷視頻、芒果 TV、快看漫畫等平台合作捆綁銷售會員,并擴展會員權益,以此撬動付費會員體量。在此背景下,網易雲音樂在線音樂付費率雖然由 2021 年的 15.8% 上升至 2022 年的 20.2%,但人均付費額卻繼續滑落到了 6.6 元。
好在就結果來看,這波以價換量并不算虧,一方面是營收實現了增長,另一方面則是在線音樂内容可供用戶重複消費,并不會面臨做一錘子買賣的長視頻平台那般嚴峻的會員續費問題。
隻是,以價換量作爲一劑猛藥尚可,但長期服用難免傷身,随着網易雲用戶體量滞漲,網易雲亦優化了會員定價,使人均付費額在 2022 年下半年得以回升。
而網易雲的胃口,遠不止如此。在提升付費會員人均付費額的同時,其也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始終不肯付費的用戶,榨取用戶殘值。
今年初,網易雲音樂學起了鵝步,試了試看廣告免費聽歌模式的水。簡而言之,非付費會員能夠通過看廣告獲得數小時的免費聽歌,以此打通那些聽歌頻率較低的輕度用戶的變現渠道。客觀地說,此番嘗試可以說是網易雲同輕度用戶的非零和博弈,但就整體來看,該模式換得的廣告收入或許還不夠其塞牙縫。
因此,單靠在線音樂,網易雲很難去談什麽 " 成長性 "——不論是坐擁 6 億用戶的國内 " 老大哥 "TME,還是海外用戶付費率近 5 成的 " 白月光 "Spotify,均沒能靠工具屬性較強的 " 播放器 " 破局,更不必說用戶體量、付費率平平無奇的網易雲。而這,正是工具化出身的網易雲,最終選擇社區化路途的重要因素。
社交娛樂,卷無可卷
對以盈虧平衡爲目标的網易雲音樂而言," 苦大仇深 " 的在線音樂業務顯然指望不上,唯有寄希望于社交娛樂服務這頭絕對意義上的 " 現金牛 "。
然而,網易雲音樂社交娛樂服務的增勢正在減弱。财報顯示,2022 年,網易雲音樂社交服務收入 52.9 億元,同比增長 42.8% ——同樣的數字,2021 年是 63.1%。
這并非網易雲音樂不夠努力,而是源于直播賽道的衰落。無論騰訊音樂也好,文青屬性較強的網易雲音樂也罷,社交娛樂服務的支撐均是直播業務。
相比穩健的在線音樂業務,直播業務可謂相當極端。一方面,其具備很強的吸金能力,但另一方面,其缺乏抵禦外部沖擊的壓力。而近年一路狂飙的短視頻賽道,以及去年趨嚴的監管環境,都對直播賽道造成了不小的壓力。
以觸達天花闆的騰訊音樂來看,其社交娛樂服務收入自 2020 年第四季度的高點以來一路滑落,而網易雲雖仍處于增長态勢,但行業天花闆下落,同一屋檐下的網易雲也難言長得能有多高。
去年年中,網絡主播直播新規出台,直播賽道再遭打擊,眼看直播賽道走低," 急于求成 " 的網易雲音樂,轉而撲向了社交賽道。
然而,不管是直播,還是社交,想要多賺錢,多少都要沾點 " 油膩 "。這對騰訊音樂倒沒有什麽,再怎麽油膩最多也就和全民 K 歌持平,可放在網易雲音樂身上,情況卻顯得有些微妙。
盡管總是被嘲弄 " 網抑雲 ",但不得不承認,網易雲音樂那充滿文青氣息的社區調性,是其有别于其他音樂平台的底牌。一個簡單的例子,若是像 QQ 音樂那般直接把美女主播擺在主頁,錢是能賺,但卻會損害 " 雲村 " 的氛圍,得不償失。
隻是,網易雲音樂既想将用戶從音樂導向社交,又沒有騰訊音樂那麽多産品矩陣來嫁接業務需求,導緻歌房、圈子、樹洞、遊戲房等雜七雜八的功能,被不斷填進 App ——盡管新功能在具體的呈現上面顯得比較謹慎,但随着 App 越來越冗雜,社區調性也正在被稀釋。
在此背景下,試圖朝着社交進擊的網易雲音樂,不得不将目光轉向其獨立 App。2022 年下半年,網易雲音樂在社交領域動作頻頻,先是關停反響不佳的 " 音街 ",然後陸續推出了音樂社交 App" 妙時 "(前身爲 "MUS")、" 聲域 ",并且給老産品 " 心遇 " 刷了波密集投放。
隻是,從宏觀角度來看,社交賽道早已卷無可卷。不管是 "Soul",還是 " 心遇 ",其本質均是販賣用戶的生意,玩法、模式均無壁壘,唯一的護城河在于可供匹配的海量用戶池,新生力量所面臨的挑戰不言自明。
而用戶體驗的角度來看," 妙時 " 雖以 " 音樂匹配 " 爲賣點,但内核仍是 " 心遇 " 那套爛俗的玩法——與其說是産品創新,不如說是給身處口碑窪地的 " 心遇 " 找一個接班人。前述種種因素疊加,網易雲音樂去年推出的社交新品,數據層面難言可觀。
化解内容心病
丁磊在 2022 年業績電話會議裏透露,音樂是一個非常長線的業務,未來的網易雲音樂,将更多聚焦于創造優質内容。創造優質内容,這幾個字看似簡單,但實踐起來卻異常艱難。
就拿老生常談的版權爲例,盡管獨家版權時代已然過去,内容成本驟降,但這并不意味着那些變灰的歌名都能迅速回歸。畢竟頭部版權的價格依然高企,而現階段的網易雲音樂必須考慮盈虧。
盡管 2022 年,網易雲音樂先後與福茂唱片、SM 娛樂、時代峰峻、YG 娛樂、顔社、波麗佳音等達成了版權合作,但同傑威爾的 " 舊恨 ",可能得等到今年才能化解。
獲取内容還有一條路,即扶植原創音樂人。
财報顯示,2022 年,平台原創音樂人數量超 61.1 萬,共創作了約 260 萬首音樂曲目。就連丁磊都說,獨立音樂人是網易雲音樂最重要的服務對象之一。顯然,網易雲想要借此改寫過于依賴版權方的局面,但話雖如此,除了低成本,且能體現一丁點網易雲所謂的 " 溫度 " 之外,原創音樂人對平台的價值相當有限。
一方面,原創音樂人認證門檻較低,在電商平台甚至有賣家兜售所謂的認證服務,價格在數十到數百元不等。在此背景下,入駐的原創音樂作品素質參差不齊," 音樂裁縫 " 接連湧現,大浪淘沙之下,隻有極少數 " 金子 " 能夠發光發熱。
另一方面,不論網易雲音樂 " 話術 " 如何,原創音樂人普遍的艱難的現狀始終擺在這裏。就拿我一朋友來說,大學時期,他作爲成都某樂隊主唱,可謂迷妹無數。
那時的他,曾想過一直把樂隊做下去,奈何歌曲類型沒法 " 向下兼容 ",流量跑不起來,網易雲粉絲一直停留在了幾萬,版稅也就夠聚聚餐、旅旅遊。最後,他老實地找了個班上:" 經濟都不獨立,做什麽獨立音樂人。"
換言之,騰訊音樂也好,網易雲音樂也罷,各自的原創音樂人計劃興許能挖掘出一些不錯的音樂人,但受限于國内音樂産業整體環境,難成生态。
即便網易雲音樂推出了 " 音樂收藏家 ",允許音樂人将自己的原創歌曲特定版稅收益以競拍的方式賣給用戶,但就現階段而言,該功能的 " 玩味 " 遠大于實際價值,畢竟上一個試圖打造UGC 内容 + 用戶付費閉環的蝦米音樂,墳頭草都已經沒過膝蓋了。
此外,網易雲音樂還有自制内容一條路。但相比騰訊音樂,集團資源吃虧的網易雲音樂,在内容協同方面略顯不足。
以财報提及的 " 與網易遊戲合作拓寬消費場景 " 爲例,《王牌競速》《我的世界》《蛋仔派對》等合作遊戲加起來,亦很難同騰訊的 " 音樂公司 "Riot Games 相提并論。至于 AI+ 音樂,聽聽故事就好,不必走心。
歸根結底,在線音樂賽道的通病,網易雲音樂基本都有,更有賽道其他玩家沒有的 " 罕見病 ",若是以盈利爲目标,按網易雲音樂現在的扭虧、增長節奏,問題不是很大,但若想在原本的基礎上實現較大的突破,或将步履維艱。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光子星球(ID:TMTweb),作者:文烨豪,編輯:吳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