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庫的無征兆解散成了 2023 年國産芯片行業一個現象級的話題,随後又有數家知名企業相繼宣布終止各自的自研芯片業務,一時間,不确定性風險和成功希望的缈茫就像緊箍咒一般,成了這個行業揮之不去的陣痛回憶 ……
2024 龍年伊始,國産芯片領域領終于盼來了利好消息—— OPPO 的哲庫并沒有 " 死掉 ",小米的隐秘武器 " 玄戒 " 更是好上加好,AP 和 BP 芯片都有了階段性突破,仿佛一夜之前,籠罩在行業頭頂的陰霾都悉數散盡。
這背後的核心原因是什麽?
01,哲庫轉型!
段永平一句看似輕描淡寫的 " 改正錯誤要趁早 " 爲 OPPO 關停哲庫畫上感歎号!木已成舟,再多遺憾也是然并卵,公司已然解散,這幾年上百億的投入難道都打了水漂?非也!
實際上,OPPO 關掉哲庫之際,沒有全裁員工,還是留了一個後手,也就是留下了一個研發工程師小團隊,他們專門負責與高通和聯發科團隊深度對接,來達到深層次的芯片調優,以及同時負責對 OPPO 自研的馬裏亞納 X 與藍牙和快充等小芯片的優化等工作。
這樣一來,相較于除華爲外的其餘友商,OPPO 還是有一定的優勢的,畢竟團隊裏真正懂得研發與芯片底層調優的大牛還是有的,總比其餘全聽高通和聯發科指揮的要強,隻不過,OPPO 想要從低迷的士氣中恢複過來,也非一朝一夕的事。
據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2023 年全年,中國市場手機總體出貨量累計 2.89 億部,同比增長 6.5%,其中,5G 手機出貨量 2.40 億部,同比增長 11.9%,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 82.8%,據 IDC 出具的調研報告顯示,該年度,蘋果以 17.3% 的市占率拿下第一名,OPPO 排名第三,相較上年,同比增幅下滑了 9.4 個百分點。
自 2023 年 Q4 開始,OPPO 加大了對 AI 的押注,除了自主訓練安第斯大模型之外,還積極地開發手機端側的爽點功能,來讓 AIGC 落地,比如 AIGC 消除功能,就廣受好評,甚至有不少相機黨都把相片傳到 OPPO 和一加的旗艦手機上,來消除人物或雜物等。
狠抓 AI 的同時,OPPO 繼續保持芯片方面的審慎策略,不再輕言自研,也即,接下來很長一段時期,OPPO 都是力主跟高通和聯發科合作優化的路線,同時投入更多真金白銀到 AI 賽道,來确保自己在軟件體驗層面的差異化競争力。
梳理到此,不難發現,華爲攜 Mate 60 Pro 突破美國芯片封鎖的重磅利好,并未能在 OPPO 身上激起多大波瀾,李楠的那句 "OPPO 倒在了黎明前 " 在陳明永看來,似乎并不以爲意。
但,有的是人(廠商)在意!
02,玄戒崛起!
華爲的 " 力大磚飛 ",反倒是給小米長了莫大的志氣,疊加 23Q4 小米重磅新品銷量霸榜,在這些利好面的共同刺激下,雷軍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逆勢加碼芯片設計!
據科技媒體人 @機海風雲 等大 V 透露,小米旗下第二家 IC 廠牌北京玄戒技術有限公司也于去年第四季度成立,注冊資本高達 30 億,此舉被解讀爲小米自研 AP(手機處理器)提速的訊号,無獨有偶,該消息發布不到半月,大 V@機海風雲,還收到了來自粉絲的投稿曝料—— " 哲庫解散後,玄戒加速内卷中,有的部門每天晚上 10 點起步 ……"
如果再往前回溯,還能發現,雷軍還針對小米旗下第一家 IC 廠牌上海玄戒進行了增資操作,增資後,上海玄戒技術有限公司注冊成本從 15 億長至 19.2 億元,這些操作足以證明,雷軍在芯片自研戰略上的決心。
如果說,哲庫的遇挫是對國産友商自研 SoC 的信心打擊,那麽麒麟 9000s 的橫空出世,無疑帶給了國人和國産半導體産業鏈強大的信心放大器,甚至對齊時間線,都不難發現,華爲突破封鎖後,小米自研的累累碩果,像雨後春筍般冒出頭來。
系統有澎湃 HyperOS,自研芯片矩陣,更是囊括了 C 系列圖像芯片、P 系列快充芯片、G 系列電池管理芯片(BMIC)等,而到了 2024 年 2 月 21 日,小米又重磅曝光了旗下首顆信号增強芯片澎湃 T1,讓信号表現遙遙領先。
這些成功形成商業閉環的系列芯片上的成績誠然可喜,但是,在我看來,這并不是小米的終極大招,對手機廠商而言,自研芯片的天花闆,一定是手機處理器(AP)和基帶芯片(BP)這兩座高山!
曾經,隻有華爲海思完美解決了處理器和基帶的自研,小米的澎湃自 S1 系列推出市場反響平平之後,就再無叠代新作,此後,就鮮有小米自研 S 系列芯片的消息,直到最近,供應鏈相關人士 @數碼閑聊站 明确曝光了 TOP 5 的大芯片取得了階段性進展,結合前文,不難看出,這個大廠正是小米。
作爲一個商業公司,它原本可以不用幹這種吃力未必讨好的事,但這麽多年仍然堅持在做,而且終于到了快開花結果的時候了,小米的戰略定力和執行力确實令人欽佩,當然,擺在小米面前的仍然有一系列待解難題:
自研大芯片(AP、BP)落地之際,該給哪條産品線?小米自用?還是先在紅米身上試驗?如果自用,如何平衡跟高通芯片的關系?如果給紅米,如何支持高端溢價?如何攤銷研發?如果工藝制程極其先進,并通過台積電代工,會不會遭遇跟華爲一樣的制裁?如果采用成熟工藝制程,國内 Fab 代工,是否又會在性能與能效上缺乏競争力 ……?
但我始終相信,車到山前必有路,小米已然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加油,國産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