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圖 / 小羅
最近在重玩高瞰老師開發的一系列遊戲,正好年終,知乎上有不少人在讨論 " 如何用一句遊戲台詞概括 2023 年 "。我的 2023 年可以用《去月球》中的這句話來概括:
" 他想要去月球的根本理由,正是因爲她死了。"
可能有人還沒玩《去月球》,這句話在遊戲裏的背景是,主角們去實現一位老人臨死前的心願,這個心願是 " 去月球 ",但無論他們如何穿越到過去的回憶中,都無法讓老人燃起 " 去月球 " 的打算,因爲他想要去月球,隻是因爲想念去世的家人。
這是個矛盾:在家人去世之前,在還來得及把登月作爲人生規劃的一環時,他沒想過去月球;在家人去世之後,他希望能去月球履行約定,卻已經老了,沒有能力再去月球了。
這就是我在 2023 年所面對的困境。
" 做不到 "
和遊戲不同,我沒有要履行的約定,更多是自己始終無法走出執念。随着真正地開始工作、進入生活之中,我越來越多地做那些還活在過去的夢,在夢裏總能看到那個熟悉的面孔,所有人都默認他還活着,好像無事發生,但這種 " 無事發生 " 本身就是虛假的。
對我來說," 去月球 " 就是那些不斷重複的夢,我知道這樣的夢是假的,但它不斷不斷地出現,像是在我心底有另外一個潛意識,堅持不懈地把這樣的一個明知是不真實的事實塞給我:" 一切都還停留在過去,隻要不睜開眼,一切就都能挽回。"
這非常讓人煩躁,可能是死亡發生得太過迅速,太過不真實,在我接受這個結果的前提下,另外一個不那麽成熟——或者說理性的我——拒絕接受這個結果,它一直在心裏提醒我,用和現實完全相反的夢來告訴我。
一整年,我都覺得活在當下的自己好像才是那個一直在沉睡的人——我不确定爲什麽會這樣。
從這個角度說,《去月球》中蘊含的那些情緒和我的感覺很像。老人不願意接受家人死亡的現實,他在臨死前堅持着,直到自己心願實現,能前往月球,在月球上再次見到她——就像我不斷做的夢一樣,我,不确定是不是現在的這個我,很想再次見到他,于是不願意接受死亡的現實,擁抱虛假的夢或願望。
實現心願總是有代價的,老人付出的代價是在前半生忘記那個女孩,把所有時間用在去月球上,直到去月球時,兩人才能重逢——那是一種純粹的願景。我的願望一直在實現着,代價就是我始終要醒或睡,我願意活在夢中,但每天早晨都要睜開眼,我也很願意活在現實中,但每天晚上都要閉上眼,跨越夢和現實的時刻讓我感到痛苦,感覺自己始終在扮演一個沒法入戲的角色。
于是,我面臨的處境就是《去月球》中期,主角們所看到的這個矛盾:" 他想要去月球的根本理由,正是因爲她死了。" 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就是如果她沒死,他就不會想要去月球。
矛盾重重
要怎麽辦?
遊戲中的答案是,主角冒着風險暫時 " 殺死 " 了她,把她從主角的記憶中驅趕了出去。
但誰來幫我把這份記憶——或者這份清醒——驅趕出去?
我不知道答案,遊戲之所以是遊戲,就是因爲它能實現遙不可及的幻想,遊戲角色的一句台詞概括了 2023 年又如何?它并沒有辦法給你答案,隻能再三提醒你一個事實,如果人生是一場遊戲,那一切都(非常确定的)還有希望和意義,可惜人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