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于鄉村的美好想象,是有一套刻進了 DNA 的精神模闆的:
田園村村皆畫本,湖山處處有詩材——是對鄉村宜人生态環境的喜愛;
男耕女馌常滿野,宿麥覆塊皆蒼蒼——是對鄉村經濟生産發展的期許;
東巷南巷新月明,南村北村戲鼓聲——是對鄉村日常安閑生活的向往。
生态、生産、生活,三位一體協調發展,才能共同拼湊出一個完整的我們想象中的美好鄉村。
就像人不能拔着自己的頭發離開地球,鄉村也不能脫離現實的資源禀賦、環境限制和産業困境,去暢想田園牧歌。這時候,以 5G、雲計算、人工智能爲代表的 ICT 技術,可以解決鄉村生态生産生活遇到的具體問題,也可以打破城鄉不平衡的宏觀差異,成爲鄉村振興的必要條件。
前不久,我們造訪了雲南保山、大理、楚雄等地的農村,發現雲南移動聯合華爲,開展了多項 ICT 技術的落地應用,爲鄉村的生态和諧、生産發展、生活美好,帶去更多可能性。
總的來說,數字鄉村能有多美好,是由三個 " 關于人 " 的問題決定的。
生态之問:
彩雲之南的守護者,
由誰來守護?
群山高嶄岩,淩越如鳥翔,封豕驟跧伏,巨象遙披攘。山林如畫,種群繁多,是古人對雲南當地生态環境的描述,雲南必須走生态文明之路,是毋庸置疑的。
大自然和野生動物們需要保護,而它們的守護者,就成了格外辛苦的一線工作者。這次來雲南,我們看見了這些人:
他是一個剛畢業來到雲南保山的大學生,負責護林和野外動物保護工作,野外科考一去就是很多天,大山裏林木茂密、陡峭崎岖,連帳篷都不能帶,隻能背着鋪蓋卷行路,風餐露宿在野外。
他是一個雲南大理的老年護林員,一輩子看着這片林子,每天瞭望山林,防範山火。沒有欣賞蒼山洱海的閑情逸緻,隻有常年守在山頂瞭望塔的孤獨,這幾年視力有所下降,他特别擔心因爲自己的疏漏讓森林陷入危機。
她是一位洱海流域的 " 河長 ",負責某一段支流的水質情況,每到旅遊旺季,就要密集地宣講科普,蹲點防範往河裏亂扔東西的遊客和違規排污的商戶,可能幾天都回不了一次家。
雲南要發展,既不能犧牲生态環境,也不能讓一個個守護者困守在野外,人拉肩扛的模式效率也比較低,怎麽辦?遠山密林河谷,這些傳統技術難以覆蓋的區域,5G 反而可以深入其中,成了守護者們的好幫手。
今天,雲南移動和華爲通過 ICT 技術的綜合運用,已經讓山林湖海的實時化監測保護,成爲現實。徜徉在數字雲南的山水之間,我們可以:
聽見萬物的吟唱:保護生物多樣性,認識和了解是第一步。基于 5G 網絡的建設,雲南移動在大山深處布設了近 100 個高清攝像頭和紅外相機,高速率、低時延、大連接的 5G 傳輸,可以将圖像、視頻、位置等數據實時回傳,通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進行分析,配合可在手機終端和電腦上使用的定位監測平台,全面采集動植物的生長和生活信息。
借助 " 千裏眼 ",候鳥的遷徙、大象的栖息、植被的變化,盡在研究人員眼中,不用全靠雙腿跋山涉水去蹲守觀測,研究數據也前所未有地豐富起來,爲生物保護提供更多參考。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實時發送警報,保護部門也可以快速到現場勘查。
看見森林的危機:第一時間發現火情,護林員不再是孤軍奮戰,還擁有了 ICT 這位 " 隊友 "。雲南移動大理分公司在大理全州重點保護區域以及森林火災易發、頻發區域,布下了 194 套熱成像監控設備,45 套遠程應急廣播,每 15 至 30 分鍾就自動對監控區域巡航監測一周,僅 1 平方米大小的火源也能及時發現,采集的數據經由森林防火信息化系統分析處理,快速判斷災情,預警信息及時通過護林員管基于是管理系統發送給一線工作人員。定位精度誤差不超過 50 米,大大提高了現場查處的效率,讓火情早發現早處理。
在香格裏拉、楚雄、麗江、玉溪……雲南移動智慧林業項目已經成爲森林的 " 安全屏障 "。
碰觸湖海的清澈:幾年前,我第一次來到蒼山洱海邊,雲南已經展開了對洱海的保護治理,湖水清冽,海鷗漫天,蒼山覆雪,的确不負盛名。而現在,洱海治理又進一步升級了,雲南移動用 ICT 技術建設起了洱海流域生态環境一張網。這張網的底座是 5G 技術,雲南移動實現了環洱海重點區域的 5G 全面覆蓋,并在大莊抽水站、喜洲古鎮、雙廊古鎮等地打造了環洱海生态廊道 5G 樣闆區。
5G 基站爲智能水質監測、污染物排放實時監測、無人船、無人清掃車、無人超市等應用落地,提供了基礎網絡保障,無盲區無死角的數智化湖域監測,保住了一池碧水。
生态保護很難做,難在天險,難在地闊,而人力是相對有限的。更優質的聯接,更高效的智能軟硬件,正在改善雲南生态守護者的工作條件。人守護雲南的山水風物,ICT 技術守護人,人與自然的共生,就藏在被 5G 攝像頭記錄下來的松濤鳥鳴、碧波萬頃。
生産之問:
雲南咖啡賣不上價,
年輕人爲什麽回鄉?
此次雲南之行,我們打卡了中國咖啡第一村——位于雲南邊境的保山市新寨村。之所以敢稱第一村,一是這裏的咖啡 " 品質好 ",新寨村位于海拔約 1000 米的半山腰上,地理環境很适宜種植咖啡作物,是保山小粒咖啡的原産地,被國家農業部評爲全國 " 一村一品 " 示範村。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這裏的咖啡能 " 賣的貴 "。全球咖啡産業鏈上,保山咖啡是原材料的上遊環節,議價能力很低,過去新寨村的咖啡每畝收入不到一千元,産業轉型升級之後,這裏精品咖啡種植技術提高,還增加了很多精品咖啡廳,咖啡園區直播、咖啡主題旅遊、電商銷售等新業态。目前,全村咖啡年産量 4000 噸以上,年收入 7000 多萬元。
咖啡能賣貴,說明品質達标、品牌價值高、消費者認可、經濟産值大,這對咖啡這種經濟作物的産業化發展,非常重要。
可是,保山地處偏遠,很多咖農根本不知道外面的商業咖啡是怎麽運作的,有人種了一輩子咖啡豆,自己都沒喝過一杯咖啡,更别提打造品牌、提升種植技術了。有一段時間,咖農們覺得種咖啡沒有前景,想要砍掉咖啡樹種植其他作物。而年輕人自然也不願意留下來種咖啡,咖農普遍 " 斷層 "。
從商業咖啡到精品咖啡的産業升級之路,ICT 技術提供了解決思路。
雲南移動在新寨萬畝咖啡園區域,布設了 5 個 700MHz 的 5G 基站,實現了 5G 全覆蓋。5G 支持物聯網作物環境監測,結合人工智能算法和機器視覺技術,能夠科學化監測咖啡種植加工過程,提升保山咖啡的品質。
有産業就有了人氣。這幾年,一群返鄉創業的年輕人,給新寨村帶來了新的活力,也在家鄉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事業。
在這裏,新一代咖人可以運用直播、短視頻、社交媒體、電商等移動互聯網應用,向外推廣雲南咖啡。咪咕咖啡金融街店店長,據說就是保山人,咪咕咖啡用的就是本地的咖啡豆,達到了大城市精品咖啡一樣的品質。
遊客慕名而來,打卡網紅咖啡店,體驗當地咖啡文化,在咖啡園裏漫步,随時上網發短視頻,又爲新寨村帶來一波關注。
咖啡第一村已經被 ICT 技術改頭換面,有着不遜色于城市的數字水平。雲南咖啡不再是全球産業鏈底層的角色,當地年輕人也不再隻有務農和外出兩種選擇,人生的可能性打開了,鄉村産業的未來也就改變了。
生活之問:
生于村老于村的人生,
就一定落伍嗎?
村裏的老人不會用智能手機,孩子們沒法正常上網課,久而久之,資源缺失與生活貧瘠就形成了惡性循環——這是城鄉數字鴻溝所導緻的情況。
鄉村生活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教育醫療資源等方面,與現代化城市有差距。數字基礎設施的差距越來越大,城鄉不平衡就會以馬太效應越來越大。鄉村振興,要重燃鄉村生活的向往,必須要抹平數字鴻溝。但是,鄉村居住區的密度沒有城市高,所以要将光纖寬帶等重型基礎設施引入鄉村,經濟效益比較低,但鄉村不能沒有數字化,怎麽辦呢?
雲南移動聯合華爲,把利用成本效率高的 ICT 解決方案,幫助農村地區接入數字世界。
理解鄉村生活,有兩個層面:一是基本生活,包括基礎設施,收入水平,公共服務等基本保障。二是生活質量,包括健康、教育、文娛等豐富資源。
基于 5G 網絡,一批綜合 ICT 技術的數字化、智能化項目,已經落地保山、大理、楚雄等雲南鄉鎮,爲基本生活提供數字化保障。
截止 2022 年底,雲南移動在全省建設了 4.6 萬站 5G 基站,實現 130 個區縣 2.6G+700M 雙層網覆蓋、所有鄉鎮連續覆蓋,以及部分重點區域、發達農村、重點物業場所良好覆蓋,成功織起一張 5G 精品網。
在這張網上,鄉村居民可以運營多種數字服務,比如楚雄市 5G+ 數字鄉村綜合服務雲平台,就集中了手機治理通、應急廣播、智慧出行等服務應用,村民們足不出戶,就能用手機一鍵查詢、預約辦事,不僅辦事比以前更加便捷,村民還能借助平台上的電子營銷、旅遊等闆塊,擴展增收渠道。辦事不求人,腰包也鼓了,鄉村生活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也就強了
對于鄉村管理者來說,基于 5G 的數字服務平台,将鄉村治理與數字技術結合起來,大大減少了基層工作者的負擔。以前要走村到戶去做調研、聽心聲、送服務,如今數字平台集成了綜合安防、雲廣播、數字管家等信息系統,可以進行遠程監控、智能預警、應急指揮調度,很多事情就能及時發現、線上處理,效率顯著提升。
這些基本設施的升級,緊接着帶來的就是生活質量的提升。村裏的孩子可以線上教學來獲得遠程教育,村裏的老人可以通過互聯網應用使用醫保,青壯年也通過新的技術和應用讓農業生産更便捷、效益更高,切實獲利。
弭平城鄉數字鴻溝,鄉村生活正在變得格外活力、豐富、充滿希望和吸引力。
再一次,找到美好鄉村
中國文化中從來都不缺乏對美好鄉村的想象、書寫和描繪,我們沒有忘記過鄉村,也不需要重新想象鄉村。
所需要做的,是看見鄉村的潛力與禀賦,用 ICT 技術拉鄉村一把,消除長期積累下的數字鴻溝,鄉村的那山、那水、那些人,自然就會迸發出蓬勃的生命力,向着繁榮奮力生長。
雲南移動和華爲一起,在雲南探索并落地應用了一套可行方案,利用多種數字技術來實現生産、生活、生态的協調發展。鄉土中國與數字技術的擁抱,正在醞釀出無數個生命的美好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