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蓋主的人,往往不得好死!
爲什麽會是這樣的結果呢?
不能怪君主心黑手狠,更要怪功臣太實在!這也是功臣的悲哀!
韓信,可以說,就是這樣一個人。
韓信有機會,也有人去給他支招,但是,他卻并沒有接受别人的建議。
《資治通鑒》中,武涉受項羽的委托,去說服韓信,武涉那是費盡口舌,想把韓信拉攏到項羽陣營,但是,最終沒有成功,帶着遺憾離去。
蒯徹知道決定天下大勢的人是韓信,也來勸說韓信。
蒯徹的套路,很不一般,他用相人術來勸韓信,他對韓信說:
在下看您的面相,您最高不過是封侯罷了,而且,您的位置還不牢靠,還有危險。
但是,看您的背,卻是又高貴的不得了。
韓信聽了很好奇,就問:您這話是什麽意思呢?
蒯徹對韓信說:
天下英雄豪傑,一開始反抗暴秦的時候,大家所擔憂的是能不能把暴秦消滅,如何把暴秦消滅罷了。
但是,如今形勢卻不一樣了。
楚王和漢王在争奪天下,讓天下的百姓遍地死傷,父子雙亡,屍骨扔棄荒野的不計其數。
項王說起來很厲害,到處戰鬥,追逐漢軍,可以說,在軍事上明顯占據優勢,也讓天下震動。
但是,項王的軍隊,卻被困在京、索之間,往西有山區阻擋,不能前進。
如此,楚漢形成了對峙局面,已經三年時間了。
而漢王呢,率領十萬部隊占據了鞏縣、洛陽兩地,靠着山河的地理優勢,阻擊項王,雖然頻繁出戰,但是絲毫沒有取得進展,甚至接連挫敗,他也是自顧不暇,進取無力。
這個關鍵時期,可以說大家智慧用盡、勇力消磨,而百姓也被折騰得疲憊不堪,怨聲載道,都想着太平,但是,太平卻遲遲不能到來。這就是人心所向,這就是衆望所歸。
按照我的觀點,這樣的天下大勢,必須有聖賢的人,站出來平息天下的禍亂。
如今,漢王和項王的命運,完全掌握在您的手上,您幫助漢王,漢王就能得勝,您幫助項王,項王就能得勝。
我覺得,對您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和兩邊都保持良好的關系,讓他們都能存在下去,避免削弱對方。
這時,天下三分,就像三足鼎一樣,您就可以和他們并列了。
在這樣的形勢下,誰也不敢輕舉妄動。
而您呢,以您的賢才盛名,又擁有衆多的兵力,占據強大的齊國,到時候,您率領燕趙兩國,出兵收複楚漢兵力不足的地方,牽制他們的後方,順應百姓的意願,向西要求楚漢停戰,那麽,天下就會紛紛響應您,到時候,誰還敢不聽您的呢?
您再削弱大國、強國,分割他們的土地,分封諸侯,全天下都得聽您齊國的,一定會對您感恩戴德。
您安定齊國原有的地盤,控制膠河、泗水流域,從容有禮,那麽,天下的諸侯,就會紛紛來齊國朝見您了。
蒯徹這話,絕對是老成謀國之言,對局勢的判斷,非常老道。
對韓信來說,這也是一個大大的餡餅,從天而降,隻要他抓住機會,就可以像當年的周天子一樣,讓諸侯臣服。
但是,韓信對蒯徹的建議,并不認同。
韓信對蒯徹說:
漢王待我恩重如山,我怎麽能爲了利益而背棄道義呢?
蒯徹聽了,搖搖頭對韓信說:
當初常山王張耳和成安君陳馀兩個人,他們兩個還是普通百姓的時候,就結爲了生死之交。
後來呢?
兩個人爲了張耳的部下張黡、陳澤戰死的事,起了争執。
而常山王張耳最終把成安君陳馀殺死了,這兩個人的交情,可以說,是天下間最好的。
但是,如此刎頸之交的兩個人,還能夠反目成仇,您說這是爲什麽呢?
原因就在于人的貪心不足、在于人心難測。
而您呢,如今您忠誠于漢王,但是,您跟漢王的關系,比得上張耳和陳馀的關系嗎?
而且您跟漢王之間,相比張黡、陳澤的事情更大,涉及到的利益更加巨大,更加複雜。
所以,我覺得,您如此信誓旦旦,覺得漢王不會加害于您,這是大錯特錯的。
越國的大夫文種,讓即将滅亡的越國,得以存活下來,又幫助勾踐稱霸諸侯,建立了如此巨大的功業,成就了個人的名聲,卻被害死了。
這就是野獸打光了,獵狗就會遭到烹殺。
咱們從交友的角度來說,您跟漢王的關系,比不上張耳和陳馀的關系。
以忠誠守信而言,您和漢王的關系,也比不上文仲和勾踐,您對漢王的貢獻,也比不上文仲對勾踐的貢獻。
這兩件事,也足以讓您看清這裏邊的人情世故了,您應該提起警惕了,希望您仔細考慮清楚。
我還有一句話,要送給您,勇敢和謀略震懾君主的人,一定會有危險,而功高蓋世的人,一定得不到封賞。
如今您有了震動君主的威勢,擁有了無法賞封賞的功勞,您歸附項王,項王不敢相信您,歸附漢王,漢王恐怕也會擔心您,那麽,您想帶着您的勇略和功勞,歸附他們哪一位呢?您将如何安身立命呢?
韓信聽了,沉默了,對蒯徹說:
先生,您不用再說了。我知道您的意思了,我再考慮考慮。
幾天之後,蒯徹見韓信依然無動于衷,知道韓信還在猶豫,于是又來勸韓信。
他對韓信說:
善于聽取他人的意見,是事情成功的先兆,能夠抓住時機,仔細謀劃,是事情成功的關鍵。
聽信錯誤的意見、決策失誤,而能長期安定的人,非常少。
所以,明智的人,能夠果斷做出正确的決策,而猶豫不決、疑心重重,往往會敗事、誤事。
計較細微的小事,遺忘天下的大計,智慧可以預知得失成敗,但是,卻不夠果敢,無法下定決心,這就是一切事情失敗的根源。
功業不容易開創,但是很容易失敗,時機很難得到,但是很容易失去。時機過去了,就不會再來了。
蒯徹這一番話,可以說苦口婆心。
但是,韓信依然不爲所動,猶豫不決,不忍背叛劉邦。
同時,韓信又覺得,自己功勞這麽大、這麽多,漢王終究不會把自己的齊國奪走的,所以,謝絕了蒯徹的建議。
而蒯徹呢?
覺得韓信這家夥,真是爛泥扶不上牆,遲早被漢王給弄死。而自己,肯定不能在這棵樹上吊着,不然的話大禍不遠。
于是,蒯徹假裝瘋了,離開韓信。
這就是蒯徹勸說韓信這段故事。
韓信沒有聽蒯徹的,是蒯徹的說辭不行嗎?不是!
蒯徹這一番說辭,是非常有邏輯,而且非常有說服力的。
咱們可以總結一下。
一,以相人之術,來說服韓信。
古代人還是比較信相人之術的,這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恰當的切入點,而且很容易引起韓信的興趣。
二,爲韓信分析天下大勢,告訴韓信他的優勢在哪,如何借助自己的優勢建立自己的功業。
但是,韓信不知道是看不起蒯徹這種手無縛雞之力的辯士,不想被蒯徹忽悠了,還是有自己的執念,依然不聽蒯徹的。
當然了,韓信也有他自己的理由,漢王對他太好了,他不忍心背叛劉邦。
這就是婦人之仁。
三、蒯徹舉例反駁韓信。
怎麽反駁韓信呢?
論人際關系,你跟漢王的關系,比得上張耳和陳馀嗎?張耳和陳馀這對刎頸之交,最後都是成爲了生死大敵。
你跟漢王沒有患難與共的交情,憑什麽覺得他會對你好呢?交情不深,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論功業,文仲幫助越王勾踐保全了越國,并且讓越國稱霸,幫勾踐複仇雪恥,這樣的功業,有幾個人能比呢?但是,文種得到了什麽好的結果嗎?沒有。
你覺得你對漢王的功勞,比得上文種對勾賤嗎?
論交情,你沒有那麽深的交情,論功業、論功勞,你也沒有那麽大的功勞。
那麽,你憑什麽覺得自己可以安然無恙?
蒯徹的這番說辭,對嗎?非常非常對!
蒯徹的這番話非常具有洞察力,旁征博引,以史爲鑒,擺事實、講道理,苦口婆心,但是,卻無法勸住韓信。
那麽,韓信爲什麽不聽勸呢?這就是韓信的悲哀!
蒯徹的說服套路,可以說非常經典。
《資治通鑒》的原文更是字字珠玑,發人深思。
但是,韓信卻不爲所動,這就是韓信的悲哀,這就是韓信身上的婦人之仁。
不管多麽睿智的蒯徹,也無法說服婦人之仁的韓信,猶豫不決的韓信,優柔優柔寡斷的韓信。
這或許就是韓信的命運,這也是韓信的悲哀。
前邊有武涉代表項羽拉攏韓信,後邊又有蒯徹爲韓信分析天下大勢,告訴韓信最好的選擇方案。
但是,韓信最終因爲自己的婦人之仁,因爲自己的識人不明,因爲自己自持功高,最終把自己推上了萬劫不複的境地。
良言難勸該死鬼,婦人之仁,優柔寡斷,這就是韓信的悲哀!
你覺得是這樣嗎?
這是專欄第 231 節,觀看更多專欄的内容,歡迎訂閱我的專欄,爲你解讀《資治通鑒》中的領導智慧和成事之道。
煮酒論英雄,讀史通謀略。
關注我,每天爲你分享讀史感悟。
作者介紹
李子霄,自媒體專欄作家,暢銷書作者。
著有暢銷書《門道:讀一頁就有用的資治通鑒》。
長期解讀《資治通鑒》,深耕職場管理領域 17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