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 8 月 14 日電 ( 李自曼 薛宇飛 ) " 全淹了,今年秋收統計畝産可能要減少一半。"8 月 7 日,返鄉創業賣五常大米的李明 ( 化名 ) 對中新經緯表示。
近期,受強降雨影響,黑龍江五常市牤牛河、拉林河等流域沿岸地區受災嚴重。
五常地處黑龍江省最南部,是哈爾濱市下轄九縣 ( 市 ) 中人口最多、耕地面積最大的縣級市,其水稻種植面積占黑龍江全省的十分之一,有 " 全國單季水稻第一縣 " 之稱,很多農民以種植水稻爲生。
據黑龍江省五常市防汛抗旱指揮部 8 月 10 日發布的數據,初步統計,五常市水稻種植面積約爲 250 萬畝,其中超 100 萬畝不同程度受災。
對農民而言,農作物受損可以通過相關農業保險獲得相應理賠款。不過,在李明看來,保險理賠款有限。
投保農業保險後,農民究竟能獲得多少保險賠償?農業保險究竟能否在自然災害來臨後爲農戶減輕風險?
" 保費交太少,不指望保險賠多少錢 "
李明是土生土長的五常人,家住牤牛河邊上。北漂幾年後,李明選擇返鄉創業,一邊承包土地種植水稻,一邊幫助家裏賣大米。
" 牤牛河邊上很多稻田,今年幾乎三分之二被水淹,目前預計三分之一的土地要做好顆粒無收的準備。" 李明無奈地說。
8 月 4 日,牤牛河邊村鎮、農田被淹情況 受訪者供圖
說到具體損失,李明舉例稱,20 大畝地 ( 大畝,每畝約 1200 平方米 ) 種植水稻,每年收入約 6 萬元 -7 萬元,扣除土地費用、水利費、電費、化肥、農藥、油費、水果酵素、有機富硒費用、其他物品費用等,純收入約 3 萬元。但是經過這次大水,估計秋收純收入最多 1 萬元。
李明表示,盡管這邊種水稻的農戶基本都買了保險,但是根據往年的情況來看,賠償金很少。
" 我們家有小畝地 ( 每畝約 666 平方米 ) ,一畝地保費 5 元。我家是小畝 48 畝,損失小畝約 12 畝。都說賠不了多少錢,保費交得太少了…… " 李明說。
" 一年受的災,三年才能賺回來。" 張大娘告訴中新經緯,自己承包的幾十畝地,今年基本全淹了,損失大概在 20 萬元。
同樣住在牤牛河邊上的張大娘家,每年的收入主要靠承包土地種水稻,賣大米。發水前,張大娘家剛給自家的稻田做了今年最後一次病蟲害防治,等待秋收時能有好收成。但突如其來的洪水,讓她猝不及防。
" 洪水來時,不僅地被淹了,家裏的水最高也有 1 米多,看着家裏的家具、家電被沖得哪裏都是。" 張大娘說。
據張大娘介紹,這些年每年購買保險,每畝保費 5 元。每年秋收時,保險每畝能返還 10 元。今年這麽大的水,如果還是每畝賠 10 元,肯定彌補不了損失。
爲什麽農戶投保的農業保險每畝保費隻有幾元,農民能獲得多少賠償?
中新經緯從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 ( 下稱陽光農險 ) 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陽光農險今年在五常地區承保水稻種植保險 10.7 萬畝,保費收入 267.4 萬元,提供風險保障 5027.4 萬元。種植險保費由四部分組成,分爲中央财政補貼 ( 45% ) 、省級财政補貼 ( 25% ) 、縣級财政補貼 ( 10% ) 、被保險人承擔部分 ( 20% ) 。中央及省級補貼由省财政廳統一撥付到縣 ( 市、區 ) 級财政,縣 ( 市、區 ) 級财政将中央、省級、縣級财政補貼彙至公司賬戶,以上三級補貼爲公司正常保費構成部分。政府财政補貼對減輕公司賠付壓力沒有影響,保險公司一般通過再保險等形式來分散風險。
對于保險理賠的标準,陽光農險相關負責人對中新經緯表示,根據行協統一條款規定,保險水稻發生保險責任範圍内的損失,計算賠償方式分爲全部損失和部分損失。全部損失指的是損失率達到 80% ( 含 ) 以上的,按保險事故發生時保險水稻對應生長期的每畝最高賠償金額計算賠付。部分損失指的是損失率達到 30% ( 含 ) 以上的,但未達到 80% ( 不含 ) 的,按保險事故發生時保險水稻對應生長期的每畝最高賠償金額及損失率計算賠付。
對于賠償可參考的實際金額,陽光農險并未透露。專業農險公司業務部經理趙峰 ( 化名 ) 告訴中新經緯,其所在公司的水稻種植成本保險 500 元 / 畝左右,完全成本保險 ( 覆蓋農業生産總成本的農業保險,包括直接物化成本、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等 ) 1100-1300 元 / 畝。具體賠付按照水稻不同生育期 ( 具體日期 ) 相應比例進行賠付。
交完保費卻不知道承保公司是誰
張大娘表示,因爲保費并不貴,所以每年就自願繳納了。
李明每年對買保險也并不上心。今年的保費是他的父親去生産隊隊長那裏繳納的,隻是交了錢,沒看到父親帶回來保單。
當被問起相關保險是由哪家公司承保時,張大娘和李明都表示不清楚。随後李明去詢問父親,父親也表示不清楚。
帶着疑惑,李明找到了屯裏生産隊負責登記辦理保險的負責人。李明從該負責人處了解到,承保保險公司是陽光農險。
" 稻田被淹後,屯裏的人大都隻是被動等待,沒有想過要去聯系保險公司,也不知道如何聯系。以往都是保險公司給多少,我們拿多少,也不去追問。" 李明略帶沮喪地說。
不清楚保險公司是誰、不懂理賠條款就 " 迷糊 " 投保的不僅僅是張大娘和李明。今年遭受 " 爛場雨 " 影響的河南地區種植小麥的農戶中,有多位農戶在向中新經緯反映保險理賠問題時,也曾表示并不知道自己買的農業保險是哪家保險公司承保。
" 我們家每畝賠付 6.2 元,家裏親戚的地每畝賠了 20 多元,比去年多一點。賠款都是由村裏統一發放。大家拿到錢隻會計較錢多少,很少有人去問保險公司。" 河南地區小麥種植戶王陽 ( 化名 ) 說。
對于爲什麽會出現農戶沒有拿到保單的情況,陽光農險相關負責人對中新經緯表示,農戶在辦理種植業保險時,由村民委員會統一組織農民集中投保,因此,保險單隻發放到村民委員會,後附保險單分戶清單,并不下發到被保險人手中,核保通過後,公司會向被保險人發送短信提示,告知投保成功,并提示關注全國農險平台微信公衆号查詢、下載、驗真電子憑證。
趙峰告訴中新經緯,農業保險一般爲集中投保爲主,但是統一組織投保也要經過被保險人簽字确認。土地承包大戶或者農業合作組織會存在單獨購買的情況。
首都經貿大學農村保險研究所副所長李文中對中新經緯表示,《農業保險條例》第十條第一款規定:" 農業保險可以由農民、農業生産經營組織自行投保,也可以由農業生産經營組織、村民委員會等單位組織農民投保。" 因此,農業保險由村裏統一組織投保這樣的做法本身沒有問題。但是,農民對具體事宜不清楚反映出當地政府和保險公司相關工作做得不細緻,存在不足。
李明告訴中新經緯,每年都是保險公司來人後,村民們去大隊統一交錢。買醫療保險時,保險公司和屯裏相關負責人有給大家組織過培訓相關保險知識和保險保的具體内容,買農業保險沒有給培訓過。
李文中進一步指出,《農業保險承保理賠管理辦法》第六條又規定:" 由農業生産經營組織或村民委員會等單位組織農民投保的,可以組織投保人、被保險人召開宣傳說明會,現場發放投保險種保險條款,重點講解保險責任、責任免除、賠款處理等内容。"顯然,如果當地政府和保險公司按要求認真宣傳了農業保險政策,承保時認真講解了保險條款并對投保情況進行了公示,參保農戶顯然不應該對具體事宜不清楚。
" 迷糊 " 投保下,農民如何能獲得合理賠付?
" 由村裏組織農戶統一投保,是目前小規模農戶投保比較實際的方式。因爲每一個農戶自己投保,保險公司沒有那麽多的工作人員,何況在農戶多、面積廣、時間緊的情況下,考慮到成本控制,很難實現。"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農村保險研究所所長庹國柱對中新經緯說。
目前,張大娘和李明已經将自家水稻被淹的情況上報給屯裏,屯裏也已經上報給保險公司,但賠付金額還未公布。
據央視網消息,目前,黑龍江正在全力搶險救災。多個農業專家組奔赴田間地頭,指導農民積極開展自救,盡最大努力降低災害損失。相關保險公司農險客戶經理表示,其所在公司現在正處于取證階段,農業保險有一個 ( 起止 ) 時期,其所在公司保險 ( 截止日期 ) 是 9 月 30 日, ( 所以 ) 9 月初的時候,該公司和市裏的農業專家對其承保的鄉鎮進行實地測産。
但實際測産定損時,也會存在一些問題。
趙峰對中新經緯表示,在給農田測産定損時,農戶根據自己的經驗得出的損失可能會跟保險公司測算的有差異。
庹國柱指出,農民由村裏統一組織投保,除了上述弊端之外,特别是大面積遭災情況下,也不能夠做到 " 定損到戶 "" 理賠到戶 ",而隻能 " 定損到村 " 由村裏 " 按戶理賠 "。隻有當損害損失面積很小情況下,才可能 " 定損到戶 "" 理賠到戶 ",根據戶的損失定損。以村爲單位定損和理賠,容易出現 " 平均賠付 " 的情況,這就常常引起農戶的不滿。特别是受損嚴重的農戶覺得自己吃虧。
保險公司如何才能給農民相對合理地賠付?
在庹國柱看來," 合理賠付 " 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嚴格說來農業保險絕對的 " 合理賠付 " 做不到。一般情況下是分别在兩種情況下操作賠付。第一種是,種田大戶單獨投保,單獨理賠,相對公平一些,因爲這種情況下他們的損失也是單獨定損和理賠的。不過一般情況下是将局部面積損失平均在整體經營面積上。這可能與投保農戶的預期不一緻,讓農戶覺得 " 不公平 "。第二種是,在以村爲單位投保後,部分農戶的損失也要在全村面積上平均分攤,最後計算的賠付額一定會小于實際損失,再加上全村的損失賠付基本上是在農戶中平均分配的,農戶就會覺得 " 不公平 "。
庹國柱說:" 我們目前還做不到按地塊投保,也按地塊理賠。因爲目前我們的技術力量和人力資源都達不到。最多在以村爲單位定損後,村裏給農戶分發賠款時,根據不同農戶受災輕重,賠款也适當區别一下。但這樣做,也可能遭到其他村民的反對,‘不患寡而患不均’。"
庹國柱表示,受各種因素和條件影響,農業保險實現嚴格意義上的精準理賠還比較困難,建議從以下六個方面入手:明确理賠标準、規範查勘定損、強化監督引導、加快農業保險科技建設、轉變農業保險發展模式。在轉變農業保險發展模式方面,一是轉變産品模式,進一步加大對指數類、價格類、區域産量類、" 保險 + 期貨 " 類農業保險業務的探索;二是轉變賠付模式,重點探索對重災造成的高損失進行賠付,以及探索對規模化生産經營農戶的賠付;三是轉變補貼模式,農業保險應加大對規模化生産經營者的支持力度,并通過專屬産品研發、加大補貼力度、提高保障程度等方式予以落實。
(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李自曼:[email protected] ) ( 中新經緯 APP )
(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魏薇 羅琨
作者:鄭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