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梯隊正在拉開差距。
文|劉南豆
編輯|隋意
喊了好久的 " 最強春節檔 " 終于到來,在大年初一這天交出了 13.4 億的票房成績。
影院再次回到了人頭攢動的熱鬧裡,但昨日的整體票房和往年同期相比,隻能排到第四—— 2019 年的 14.58 億、2021 年的 16.93 億和 2022 年的 14.54 億都在此之上。
細分來看,各個數據維度均有下滑。據燈塔專業版數據,今年大年初一的觀影人次僅有 2404 萬,比去年下滑 7.4%,比前年下滑 30%。人次的降幅不及場次,今年大年初一共開 43.6 萬場,比去年少了 23%。
相應的,影院上座率有所提高。今年六部新片上座率均在 30% 以上,去年八部新片中則有四部影片未達 30%。頭部梯隊中《流浪地球 2》與《滿江紅》單日上座率達到了 47.8% 和 55%,而去年的《長津湖之水門橋》首日僅 44.7%。
每年大衆吐槽聲最大的票價問題,也在這個大年初一迎來了 7 年以來的首次下降,平均票價為 55.4 元。相較于去年的 56.1 元盡管下滑并不明顯,但止住了繼續上升的趨勢,且并未再導緻大規模的觀衆觀影負面情緒。
接下來的幾天票房曲線如何才是整個檔期的關鍵之戰,更何況,春節檔對電影市場的啟示,遠不止票房這一個維度。
為何 " 最強 " 不夠強?
不少業内人士在看片之後将今年稱之為 " 最強 " 春節檔,主要原因當然是對影片質量的認可。隻不過,檔期之前的高期待并沒有在初一這天得到很好的實現。
具體來看,今年的放映總場次比往年大幅下滑。不算大年初三才上映的《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春節檔 6 部新片的平均時長為 130 分鐘,比 2022 年春節檔的平均片長多出了整整 21 分鐘。尤其是兩個頭部影片《流浪地球 2》和《滿江紅》分别長達 173 分鐘和 159 分鐘——影片的時長過于長,影院一天能放映的場次随之減少。
而在場次下滑的情況下,人次勢必被迫下滑,以至于票房難有突破。不過人次的下滑幅度顯著低于場次,可見觀影意願仍在。
其次,超長的片長不但沒帶來更高的票價,反而同比去年有所下滑。往年春節檔的票房增長大多是由高票價堆砌而成。2022 年大年初一,就是在觀影人次下滑了 24.8% 的情況下,靠 14.2% 的票價漲幅,維持住了接近曆史第二的成績。而今年票價回落,票房自然跟着回到一個正常水位。
雖然今年的平均票價相比去年并沒有下降太多,相比前年的 49.1 元還是有不小的提升。但毒眸此前也曾分析過,去年和今年的影片最低發行價都普遍有 5 元的上漲,因此從影院定價層面來看基本是符合市場規律的。
在社交平台上," 票價高 " 也不再是大年初一關于春節檔的讨論核心。去年,# 虎年春節檔票價史上最高 # 赫然登上微博熱搜,不少網友留言 " 電影真的看不起了 "。而到了今年,大年初一的熱搜榜前二是 # 流浪地球 2# 和 # 滿江紅 # 這樣的片名,話題中的讨論内容多是聚焦于影片内容的讨論。在微博搜索關鍵詞 " 票價 ",能翻到的實時微博裡,基本上都被 " 值回票價 " 的字眼所占據。
實際上,往年在觀衆對高票價的抱怨中,也常有被忽略的後半句話:" 這些電影值這個票價嗎?" 其底層邏輯在于,在電影的内容質量和觀影滿意度有所提升的情況下,觀衆對高票價的包容度也會相應提升。這提供了關于票價的一種新的理解視角——票價并非不能再漲,隻是需要建立在内容供給足夠成熟的前提下。
票價之外,今年的新片定檔時間和預售開啟時間均較晚,這讓影片的映前預熱工作十分緊張。而電影營銷是一項需要反複觸達的工作,觸達次數有限的情況下難以調動起足夠的觀影意願。據燈塔專業版,2023 年春節檔預售開啟時間比 2022 年晚三天,開啟首日預售差距達 8758 萬元,但臨近上映的預售增速比去年更快,最終的預售成績差距僅 5558 萬元。可見,如果能擁有更長的營銷發酵時間,在預售成績上超越去年亦有可能。
除此之外,《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臨時改檔到初三,導緻今年初一的新片實際上僅 6 部,在可選數量上就回到了 2018 年的水平,也流失了一部分潛在的觀影受衆。
當然,盡管大盤的總體成績不如往年,但在細分的數據中仍有一些積極的變化。今年是疫情防控放開後的首個春節檔,排除了 " 就地過年 " 的影響後,低線城市票房占比顯著提升,拉動了增量群體觀影。據燈塔專業版,今年大年初一的三四線城市票房占比為 52%,而去年為 48%。
所以,真正意義上的檔期第一天的票房沒有那麼 " 強 " 也并不一定壞事,畢竟春節檔還有 5 天,春節檔結束之後頭部影片也還有很長的票房釋放時間。大年初一的意義更在于,能召集觀衆回到電影院,嘗試撿起逐漸被遺忘的觀影習慣。在 2022 年全年觀影人次比上年銳減接近 40% 的情況下,這個年初一已經盡力開了個好頭。
後勁如何?
初一之後,戰事未完。要想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進一步收獲好成績,口碑無疑是關鍵因素。截至毒眸發稿,除《無名》外其餘影片豆瓣均已開分,5 部新片平均分在 7.3 分。對比之下,2022 年與 2021 年的春節檔開分階段的平均分均為 7 分,且已是曆年最佳。從這個維度上來看,稱今年為 " 最強 " 春節檔有迹可循。
從大年初一展現出的梯隊格局來看,頭部梯隊的 " 二人轉 ":《流浪地球 2》和《滿江紅》基本穩定。首日,二者用合計 52.7% 的排片占比貢獻了 64.7% 的票房。這一情況也進一步反饋到初二的大盤,二者目前的排片占比升至 55.6%,票房仍繼續領跑。
口碑方面,這兩部影片也成功領跑,《流浪地球 2》開分 8.3,《滿江紅》開分 8.0。對比過去兩年的頭部影片,《長津湖之水門橋》《唐人街探案 3》《你好,李煥英》在開分時分别為 7.2 分、6.8 分、8.1 分。或許誰能獲得今年春節檔冠軍目前尚存懸念,但前二已經沒有其他人選。
具體來看,《滿江紅》首日票房第二,與單日冠軍《流浪地球 2》有 7400 萬票房的差距,但其上座率更高,領先了 7 個百分點。在初二和初三目前的排片中,《滿江紅》均實現了對《流浪地球 2》的反超,至毒眸發稿前,大年初二的票房冠軍位置仍由《滿江紅》占據。《流浪地球 2》的片長太長,對排片影響較大,如果未來幾日上座率不能有效提升,将嚴重威脅後續排片,從而決定檔期冠軍的歸屬。
冠亞軍之外,《熊出沒 · 伴我 " 熊芯 "》在首日也收獲了意外的表現。日間一直維持在單日票房第三的位置,直到晚間因黃金場次占比過低,被《無名》略微超越。去年大年初一,《熊出沒 · 重返地球》上座率領跑達到 57.3%,成績已經相當不錯,到了今年還更進一步,上座率達到 61.3%。觀衆的熱情同樣在排片上得到反饋,初一僅 8.7% 的排片占比到初二初三目前已經分别升至 12.9% 和 11.8%。
這很難說完全是這一作《熊出沒 · 伴我 " 熊芯 "》自己的功勞。其豆瓣開分 7.0,略高于系列近年來的作品,但仍在同一區間内,且上映首日的觀影意願極少由口碑轉化而來。作為國内為數不多成功的品牌電影,觀衆雖然是為了品牌買單,但往年《熊出沒》走的也是持續發力的路線,而今年卻在大年初一就迎來爆發。
比起自身變化,或許更重要的原因在外部——原本的二三梯隊影片沒能跟上。《無名》《深海》《交換人生》三部影片,首日票房占比均低于排片占比,沒能滿足市場預期。口碑方面,不同于頭部梯隊影片的一片叫好,這三部影片的口碑兩極分化情況都非常普遍。
更重要的是,即便這幾部影片總體口碑或許尚可,并未出現《四海》一般的全方位崩盤,但 " 不夠适合春節檔 " 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共識。
《無名》沒有采用大衆接受度較高的線性叙事方式,簡單的劇情在非傳統的剪輯方式之後變成了觀影門檻較高的存在,映前宣傳中 " 超級商業片 " 的說法難以令人信服;《深海》講述了一個抑郁症患者的故事,被不少觀衆稱為 " 殘酷的成人童話 ",這樣的影片也很難在春節檔做到 " 老少鹹宜 ";《交換人生》作為唯一喜劇,映前被寄予成為黑馬的厚望,但其本質上屬于輕喜劇範疇,搞笑程度有限,加之演員陣容吸引力不足,豆瓣開分也僅 5.7 分,想要複刻《這個殺手不太冷靜》或《你好,李煥英》的成功,已經基本無望。
有業内分析師向毒眸表示,預計今年春節檔成績在 55 億左右,略低于去年。而在春節檔開始之前,業内對 " 最強 " 春節檔的普遍期待是朝着 2021 年的 78 億去努力的。如今預期大打折扣,一方面有前述的場次、票價等客觀原因,另一方面也與二三梯隊影片口碑解禁之後,難以在後續提供持續支撐有很大關系。
如今的春節檔想要在接下來争取更好成績,主要還是需要依賴《流浪地球 2》和《滿江紅》兩部頭部影片的口碑進一步破圈,前二的影片與後續梯隊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大。除此之外,初三上映的《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是否會帶來新增量,有待觀望。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春節檔?
平均分越來越高,口碑越來越好,當然是春節檔的一種進步。但當春節檔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之後,單純的口碑好似乎已經不足夠了。
在平日觀影選擇有限的情況下,高口碑影片的出現或許能激起更多觀衆進影院的熱情。但在觀影選擇足夠豐富的春節,除了要有口碑基礎,影片是否與檔期适配也非常關鍵。
去年的前車之鑒就極大程度地證明了 " 春節檔适配度 " 的重要性。《狙擊手》作為檔期内口碑最好的影片,檔期内票房卻僅能排名第六。反之,口碑與票房雙崩盤的《四海》,如果不在春節檔上映,或許未必收獲如此多負面評價。
今年的情況更是如此,口碑好的影片遠遠不止一部,但僅觀看一部影片卻是大部分觀衆的常态。據《2022 春節檔數據洞察》,2022 春節檔人均觀影 1.16 部," 隻看一部影片 " 的觀衆比例從 2018 年的 81.2% 逐步上升到了 86.3%。對于這部分觀衆來說,很難有充分的理由選擇頭部梯隊以外的影片作為唯一觀影選擇。
因此,春節檔要完成再進化,除了要越來越多口碑好的影片,更需要冷靜考慮影片與檔期的适配程度。比如《深海》這樣的影片如果在暑期國慶等檔期上映,或許會有更大的票房空間。
對片方來說,每年春節檔的二八效應是闆上釘釘的事,與其幻想自己有幾率成為異軍突起的黑馬,不如腳踏實地在其他檔期穩坐頭部,掌握排片上的話語權;對影院來說,一年之中檔期冷熱不均現象顯著,尤其是在去年,許多常規檔期缺乏重量級新片供給,導緻檔期票房空間被浪費;對觀衆來說,即便受到影片口碑破圈效應影響,但卻有可能被過少的排片而勸退,轉而選擇時間合适的其他影片或其他文化娛樂活動。
那麼,什麼樣的電影是适合春節檔的?從春節檔的觀衆構成特性來看,應當是比平時更能吸引低線城市、中低頻觀影用戶的影片。以 2022 年春節檔為例,三四線城市觀影人次占比為 56.4%,而 2022 年全年的三四線城市觀影人次占比為 48.7%。同時,中低頻觀影用戶在春節檔的觀影比例也顯著高于全年。
翻看曆年春節檔中取得良好成績的影片,要吸引這部分觀衆,至少需要如下這幾類特征的一項或多項:演員是大衆熟臉、擁有強視效大制作場面、有國民級 IP 加持、風格上輕松搞笑。
反之,不滿足這幾項條件,甚至在某些選項上有所違背的影片,自然是與春節檔相性不符的影片。在今年春節檔的作品序列中,顯然隻有《流浪地球 2》與《滿江紅》能滿足至少兩項條件,其餘影片則各有缺陷。于是,在觀影增量群體的購票選擇中,頭部梯隊影片擁有了難以企及的優先級。
而其餘影片如果初衷是希望從影迷群體或粉絲群體等特定受衆出發,向外破圈,那麼更應該登陸其他檔期,在排除優先級更高的競争對手之後,盡可能調動增量群體的觀影意願。貿然進入春節檔,結局隻能是 " 圈内狂歡 ",破圈如以卵擊石。
本質上,春節檔的 " 大蛋糕 " 每人都想分,但這塊蛋糕比别的蛋糕大的部分恰來自于增量用戶,但如果電影本身不是為這群增量用戶打造的,那怎麼可能分得到多少蛋糕呢?合理定檔,不僅是為了整個市場供需平衡的考慮,更能将片方的利益最大化。
畢竟任何一個檔期都不是一錘子買賣,新的票房紀錄還是要從找到合适的電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