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 AI 快訊,2024 年 1 月 13 日,中泰證券發布研報點評銀行業。
2023 年 12 月社融新增 1.94 萬億,同比多增 6169 億元,新增規模低于萬得一緻預期的 2.06 萬億。存量社融同比增 9.5%,較 11 月同比增速環比提高 0.1 個百分點。
1、表内信貸情況:央行發布的公告顯示,2023 年 12 月份淨新增抵押補充貸款(以下簡稱 "PSL")3500 億元,在 PSL 的帶動下本月新增貸款以企業中長期貸款爲主;不過在 2022 年同期的高基數下同比少增。12 月新增人民币貸款 1.11 萬億,較 2022 年同期少增 3351 億元。2、表外信貸情況:未貼現銀行承兌彙票融資轉負。本月未貼現銀行承兌彙票爲 -1869 億元,較 2022 年同期多減 1315 億元。而本月信托融資爲 348 億,在 2022 年同期相對較低的基數下同比多增 1112 億。本月委托貸款減少 43 億元,同比少減 58 億元。3、政府債融資在低基數下繼續多增。12 月新增政府債融資 9279 億,同比增長 6470 億。2022 年财政相對前置因此形成了同期比較低的基數。4、本月企業債融資在低基數下同比多增,股票融資同比少增。12 月新增企業債融資 -2625 億,同比多增 2262 億,主要是 2022 年同期債市波動造成企業債大規模取消發行形成了較低的基數;股票融資新增 508 億,同比少增 935 億,預計與持續優化 IPO 和再融資政策有關。
12 月新增信貸規模符合市場預期:新增貸款 1.17 萬億元,較 2022 年同期少增 2401 億元,與萬得一緻預期基本一緻。信貸餘額同比增長 10.6%,增速環比下降 0.2 個百分點。
1、居民貸款情況:居民中長貸同比負增。12 月居民短貸、中長貸分别增長 759 和 1462 億元,分别同比變化 872 和 -403 億。2、企業貸款情況:企業中長期貸款主要受基數影響。12 月企業中長期貸款、企業短貸、票據淨融資分别爲 8612、-635 和 1497 億,增量較 2022 年同期變化 -219、-3498 和 351 億。3、非銀信貸增加 94 億,較 2022 年同期增加 105 億。
2023 年 12 月、2024 年 1 月按揭貸款需求景氣度跟蹤:12 月份的 10 大和 30 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積分别爲 21.2 和 41.6 萬平方米(上月爲 17.0 和 32.6 萬平方米),受北上房地産新政影響邊際增加。最新 1 月份上旬數據受季節性影響環比下降,同比仍低于往年同期。
1、M2 同比增速均下降,預計是政府債的持續高增讓流動性趨緊,M2-M1 剪刀差有所縮小。12 月 M0、M1、M2 分别同比增長 8.3%、1.3%、9.7%,較上月同比增速變化 -2.1、0 和 -0.3 個百分點。M2-M1 爲 8.4%,增速差較前值縮小 0.3 個百分點。2、存款同比增 10.0%,增速環比 11 月下降 0.2 個百分點。12 月新增存款 868 億,較往年同期少增 6402 億。1)居民存款:居民存款在年末往往多增,呈現出比較明顯的季節性,預計是年末銀行逐漸迎來考核,因此攬儲力度更大。12 月居民存款增加 1.98 萬億,不過在 2022 年同期的高基數下同比少增 9123 億;2022 年債市波動、理财淨值回撤,預計有較大體量資金從理财轉爲存款。2)企業存款:企業存款增加 3165 億元,較 2022 年同期同比多增 2341 億。3)财政存款:财政資金在年末一般有比較大的支出,财政存款有所下降。12 月财政存款減少 9221 萬億,較上年同期少減 1636 億。4)非銀存款 12 月減少 5326 億元,較 2022 年變化不大。
24 年 1 月社融前瞻:1 季度信貸投放會有平滑,預計信貸脈沖同比減緩。1 季度月份間節奏:預計 1 月不弱,銀行年初還是有搶投放訴求;2 月受春節影響、以及有平滑節奏需求;3 月份銀行季末财報訴求,預計是次小高峰。
投資建議:經濟決定銀行選股邏輯,經濟弱與強的複蘇對應不同的标的品種。1、優質城農商行的基本面确定性大,選擇估值便宜的城農商行。我們持續推薦江蘇銀行,受益于區域 beta,各項資産擺布能力較強,另外消費金融三駕馬車驅動,彌補息差。常熟銀行,依托小微特色基本盤,做小做散,受化債、存量房貸影響小,資産質量維持優異。瑞豐銀行,深耕普惠小微、零售轉型發力,以民營經濟發達的紹興爲大本營,區域經濟确定性強。同時推薦渝農商行、滬農商行和齊魯銀行。二是經濟弱複蘇、化債受益,高股息率品種,選擇大型銀行:農行、中行、郵儲、工行、建行、交行等)。三是經濟複蘇預期強,選擇銀行中的核心資産:甯波銀行、招商銀行和平安銀行。
風險提示事件:經濟下滑超預期,經濟恢複不及預期。
( 來源:慧博投研 )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編輯 曾健輝 )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