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推動超百萬億規模中國産業大增長?
" 數智化 " 是最重要的引擎之一,數字經濟是未來最重要的産業機會之一。
誰,在推動萬億規模的 " 數字經濟 " 大增長?
技術創新是最強勁的動能之一,頭部公司是最強力的推手之一。
因此,36 氪數字時氪決定挑選 " 數字經濟領域中 " 的關鍵公司和關鍵人物——他們或是深耕數字産業多年,或是有獨特的數字技術創新與前瞻見解——以訪談的方式,來暢聊數字經濟下的新機會與新變化,并彙集到 " digital36" 這個系列中。我們希望這些公司和他們背後的關鍵人物,能成爲中國産業升級背後的強勁力量。
文 | 楊俊
編輯 | 石亞瓊
雲計算市場,風起雲湧。
阿裏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 CEO 張勇親自挂帥阿裏雲智能總裁,并在 4 月的生态大會上宣布史上最大規模降價;騰訊創始人兼 CEO 馬化騰重新爲騰訊雲戰略發展方向奠定基調;京東科技集團将京東雲作爲獨立事業部開始運作 ······
這一系列的動作都表明雲計算的戰場硝煙四起,各家雲廠商紛紛采取不同的動作,勢要在新的階段下打出自身特色。
除了這些互聯網大廠,運營商也在不斷發力雲計算市場,憑借其各自的優勢,在數字經濟的大背景下,展現出強勁的競争力。尤其是在去年取得驕人成績的移動雲。
根據财報顯示,2022 年移動雲收入達到 503 億元,同比增長 108.1%,與三年前相比增長 25 倍,公有雲市場份額居行業前五、增速第一。
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在 2023 移動雲大會上講話
而面對這樣的成績,移動雲還想更進一步。在 2023 移動雲大會上,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表示雲業務已制定未來三年規劃,将全力成爲一流雲服務商。
一流雲服務商的目标
對于成爲一流雲服務商,中國移動雲能力中心市場部總經理劉訓焱很有信心,他表示:" 我們面對着萬億的市場,移動雲會緊跟國家戰略部署,數字中國政策的提出帶來了很大的市場空間,包括信創領域、國産化替代等等,這都會帶來廣闊市場。"
這個目标的起點開始于中國移動 2019 年啓動 " 雲改 ",将移動雲設定爲最重要的戰略性業務。
2019 年 8 月,中國移動雲能力中心在蘇州正式揭牌成立,承擔起移動雲的研發、運營、支撐一體化職責。經過三年的時間,移動雲連續實現三位數增長。這似乎也給移動雲未來進入行業一流提供了底氣。
移動雲之所以能發展的這麽快,離不開大環境和自身努力。
自 2017 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确提出建設 " 數字中國 " 至今,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融入經濟社會民生,數字經濟正成爲社會發展的新動能。
在這一背景下,發展數字經濟、提倡科技創新帶來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同時國有企業、地方政府等政企客戶開始深入推動數字化轉型又有保持數據資産的絕對安全可控等需求,這爲運營商快速發展雲業務創造了機會。
在雲計算市場中,政企市場正成爲雲計算産業的主力增長點。以移動雲在内的運營商雲在基礎網絡方面的服務能力很強,同時帶有國有企業的性質,在發力政企市場方面有天然的優勢。
這都是移動雲的業務的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同時,中國移動自身在雲業務上的投入也不可忽視。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在 2023 移動雲大會上表示中國移動在建設雲基礎設施的近三年累計投資 900 億,完善數據中心 "4+N+31+X" 的布局,累計投産雲服務器 71 萬台,覆蓋東數西算全部核心樞紐,深化雲邊端協同發展,實現中心雲一省一池,甚至有的一省多池。
移動雲在三年内推出了超過 200 款的自有産品,承建了全國一半以上的省級政務雲,面向細分行業打造超 100 個移動雲的解決方案,超過 6 千個雲項目,移動雲盤、雲遊戲月活客戶規模過億,豐富拓展東數西存、東數西算、東數西訓、東數西渲等算力創新應用。
并且,移動雲背靠中國移動,可以發揮運營商身份的優勢。
中國移動雲能力中心市場部總經理劉訓焱也直言:" 我們不是一個雲公司,我們是 " 算 + 網 " 的公司,更多是從運營商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中國移動擁有 9 億多的客戶,包括 2000 多萬的政企客戶,在政企客戶方面擁有天然的優勢。而且劉訓焱表示移動雲從去年開始就對央、國企有着深入規劃,比如對央國企、各部委進行行業雲、專屬雲的設計,這些都提前做了很多研究。
中國移動覆蓋全國網絡,天然就有安全的要求,所以中國移動在沒做雲之前就有安全的要求和認知。移動雲的安全産品部做了幾十款産品的研發,但安全領域是需要積累的,積累的數據越多,安全防護能力越強。同時,移動雲也在和國内頂尖的安全廠商合作,此前就入股了啓明星辰。
劉訓焱告訴我們,啓明星辰以前是硬件 + 安全,主要布局在私有雲安全,而移動雲與之結合之後,目标是雲安全。啓明星辰可以将安全性産品技術根植在移動雲上,一方面做好雲内安全的防護,另外一方面爲客戶提供租戶級的安全防護。
移動雲擁有獨特的屬地服務能力。現在下沉到每一個鄉村裏都有中國移動的網絡和服務機構,随時可以服務用戶,這對其他的互聯網雲廠商來說是做不到的。
雲計算是一個複雜的、長流程的服務場景。每當有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客戶第一時間想到找雲廠商解決。移動雲當下也在不斷進行人員技能培訓,首先客戶經理要從 CT 向 IT 層面轉型,以便給客戶提供更多指導。另外,在系統服務上增加智能化提醒和警報功能,從源頭告知客戶問題。
在當下,雲對于中國移動正起到 " 第二曲線 " 的重要作用。
" 第二曲線 " 收入從何而來?
增量之一即是來自 " 數字中國 "。
移動雲今年的主要策略是公、私、邊三者全面介入,深入行業,并緊跟國家戰略,加快推進算力網絡從泛在協同到融合統一,爲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貢獻更多方案。
2017 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确提出建設 " 數字中國 ",這是 " 數字中國 " 首次被寫入黨和國家的綱領性文件。
2021 年," 十四五規劃 " 部署 " 加快數字化發展 建設數字中國 ",提出 " 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産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
随後,《" 十四五 " 國家信息化規劃》《" 十四五 " 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等重要政策出台,爲數字中國的建設指明方向。
移動雲針對數字中國采取的是 "1+N+M" 策略,首先建立一個公有雲系統,然後分生出 N 朵行業雲,行業雲分生 M 朵私有雲,采取這種模式,從頂層設計到底層應用,移動雲可以聯合生态一起爲政企客戶服務。
移動雲在前三年一直以公有雲爲基礎,未來三年将兼顧公有雲、私有雲以及邊緣雲,三雲協同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劉訓焱告訴我們,客戶的多樣性需求是不能被忽視的,然而現實難點在于多樣性的需求很難在公有雲上得到滿足,我們需要不斷地按照客戶的需求進行定制化、私有化的部署與服務,所以移動雲也推出 ECS 等産品。
從現狀來看,不論政企客戶,還是行業客戶,一種雲的形态都已無法滿足其需求,私有雲、公有雲、混合雲等多種形态的混合雲服務應運而生,結合政府對雲資源統一納管的高标準高要求,移動雲緻力于打造多雲納管平台,可以幫助政府納管多個建設系統,實現資源對齊、客戶對齊,能夠迅速地進行應用對接。比如甘肅的部分政企單位就搭建了很多小系統,想要實現一網通辦就很難,而且當地的技術比較落後,這時就更需要移動雲的定制化服務,多雲納管平台就可以很好的發揮作用解決這個問題。移動雲當下還将繼續在邊緣雲定制化方面發力,以滿足産品的适配性。包括 ECS 雲底座可以單獨部署到客戶的工廠,貼近用戶的使用場景,滿足客戶的專屬需求。
移動雲内部對于邊緣,對于實際的服務場景則更加看重。
移動雲會将雲和 5G 進行結合,同時加大對客戶上雲的引導,包括每個家庭、中小企業、央國企、物聯網市場等都需要雲的介入。
當下新興的 AI、元宇宙都将帶來更大的算力需求場景,帶來更多的客戶需求,這也爲雲廠商帶來了廣闊的市場前景。去年中國雲計算市場規模達到 4000 多億,增速是 35%,全球雲計算增速是 18%,中國 35% 的增速已遠遠高于全球的平均水平。同時,根據相關預測,算力規模每增加 1 個百分點,将帶動數字經濟增加 0.4 個百分點,所以算力已經是數字經濟的發展的重要支撐。
運營商雲各自發力,移動雲投入更多
在雲計算市場發展的當下,尤其政務雲市場需求不斷提升,運營商雲迎來了高速發展機會。
中國移動 2022 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 9373 億元,同比增長 10.49%,而雲收入 503 億元,同比增長 108.1%,占總營收 5.4%。
中國電信全年總營收達 4814 億元,同比增長 9.5%,天翼雲收入達到 579 億元,同比增長 107.5%,占總營收 12%。
中國聯通全年營收 3549 億元,同比增長 8.3%,聯通雲收入 361 億元,同比增長 121%,占總營收 10.2%。
不難看出雲業務近來在運營商的營收增長中的貢獻越多來越大,運營商的雲業務發展速度越來越快。
在廣闊市場面前,三大運營商均在雲業務投入和布局上紛紛發力。
從 2022 年的投入來看,移動在 2022 年在算力網絡方面的資本開支就預計約有 480 億元。而對外可用 IDC 機架将達 45 萬台(全年增加 4.3 萬台),預計累計投産雲服務器超 66 萬台。
電信 2022 年在雲資源投資 140 億元,全年新增 IDC 機架預計達 4.5 萬台,新增雲服務器 16 萬台。
聯通在 2022 年公司對算網方面投資也預計達到 145 億元,雲投資預計提升 88%。全年 IDC 機架預計達到 34.5 萬架,較上年底增長 3.5 萬架。
根據 IDC 數據顯示,與前幾年相比,運營商 2022 年的雲業務體現出更綜合化、多元化的特征。首先在雲基礎設施支撐方面,快速從中心雲池、省級雲池到一市一池拓展,且在不斷加大自研技術底座的力度;其次在業務類型上,不僅是 IaaS 層面,運營商也在不斷拓展 PaaS、生态夥伴 SaaS 以及私有雲、邊緣雲等業務;另外在行業和場景方面,從以政府行業客戶爲主不斷拓展至醫療、教育、交通、制造、互聯網乃至金融等行業。
除此之外,根據 IDC 的專家觀察,去年三大運營商都在加大 PaaS 自研和能力整合力度,從業務收入規模上看,雖然體量不算大但增速非常迅猛。
其中,中國移動自研力度最大、整合集團内部分公司和資源的動作最快,目前已基本完成 PaaS 層内部資源的整合,大部分相關分公司的産品已經部署上雲并提供服務;天翼雲是自研爲主,整合集團資源爲輔,目前 PaaS 層産品較爲豐富;聯通 PaaS 是三家中發力最晚的,目前在整合内部資源和産品補齊階段,優先補齊面向企業需求的 PaaS 層産品,如數據庫、中間件能力,IoT 服務已經整合了原聯通物聯網公司的産品平台和業務,收入占比較高,AI 能力較弱。
随着雲計算的進一步發展,三大運營商将在雲業務所需的算力基礎設施上進一步發力。
中國移動将持續深化 "4+N+31+X" 數據中心布局,匹配國家樞紐節點,科學布局各類算力中心,推動社會算力并網納管,統籌雲邊端協同發展
中國電信統籌雲、網、數、智、安及平台等多要素算力需求,持續優化 "2+4+31+X+O" 的泛在算力基礎設施布局。
中國聯通将積極落實東數西算戰略,完善 "5+4+31+X" 多級架構,加強骨幹網時延領先及多雲聯接優勢。
可以預見的是三大運營商在 " 雲 " 上競争大概率要變得更加激烈,雲市場的變化更值得期待。
掃碼交流
掃碼關注數字時氪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數字時氪 "(ID:digital36kr),作者:楊俊,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