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界 M7 這次霸氣了,銷量首次超越了理想全系車型!
當然,說的是周銷量。12 月的第一周(11 月 27 日 -12 月 3 日),問界 M7 賣出了 4,754 輛,超越了理想 L7 的 3,923 輛以及理想 L8 的 2,882 輛,成爲最暢銷的中大型增程式 SUV。
去年李想曾把問界 M7 視爲最大威脅,稱 " 從來沒遇到過這麽強的對手,很長一段時間都無還手之力 ......" 如今,真的怕什麽來什麽。
除了銷量上擊敗理想之外,問界 M7 最近還拿下不少冠軍,比如 "11 月 20-30 萬本土新能源 SUV 銷量冠軍 ",又如幫助問界奪得的 "11 月新勢力交付量增速冠軍 "。雖然定語不少,但好歹也是冠軍,至少不會讓 " 遙遙領先 " 成爲一句空話。
不過,與其說問界的高光表現是産品力的勝利,不如說他們摸透了新能源市場競争的本質——這領域不存在什麽技術門檻,消費者也不會隻爲某項技術買單,營銷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才是決勝關鍵。
營銷比産品更重要?
從商品角度來說,問界 M7 毫無疑問是成功的,但從産品角度來說,很難稱得上有多好。
就 " 好看 " 和 " 好開 " 這兩點,同價位裏比問界 M7 做得好的車實在太多了,在機械硬件方面也難以挖出什麽優點。是否跟某款中國品牌燃油車同平台這事兒咱就不深究了,作爲一款中大型 SUV,它的軸距和輪距都不及次一級的問界 M5,但長寬高都更大,這樣的結構注定它的駕乘品質不會好哪裏去。
那爲什麽說它是一款成功的商品?這與問界的營銷能力離不開關系。
問界 M7 的尺寸和車内空間是可觀的,有 5 座和 6 座版本可選,在實用性上滿足了主流用戶的需求,而且新款車型還加入了華爲 " 全家桶 ",DriveONE 電驅,鴻蒙車機、ADS 2.0 智駕系統全都給配上。這些技術是不是都處于業界頂尖水準,我不好判斷,但在輿論場上,在用戶的認知中,它們确實已成爲業界标杆。
用戶認爲好,遠比技術真的好來得重要。這雖然聽起來有點荒謬,但目前的市場形勢正印證着這點。更荒謬的是,現在要獲得用戶的認可,壓根不需要什麽質量與口碑,也不需要什麽積累和沉澱,傳播聲音夠大才是最重要的。
理想和問界,就是典型的靠吆喝式傳播換取銷量的品牌,李想和餘承東每一次誇下海口,都會引起輿論的高度關注。但事實上,這都是特斯拉玩剩的伎倆,立人設、造話題、怼友商,确實比把控質量和塑造品牌湊效得多。
深得特斯拉真傳的中國新勢力,無不希望借助傳播的力量讓銷量起飛,但真正做得好并不多,理想和問界正是矮子堆裏的兩個高個子。
價格面前一切都是浮雲
但光有一張嘴是不夠的,要讓消費者肯買單,還得有足夠的誠意。
何謂誠意,問界演繹得很到位。2022 年,問界 M7 剛上市時起售價高達 31.98 萬,當年最高銷量也就 5 千多輛的水平,今年 1 月份進行過一次調價,起售價降至 28.98 萬,但對銷量毫無幫助,今年上半年,問界 M7 沒有一個月的銷量能超過 2 千輛。
9 月份,新款問界 M7 正式上市,起售價下探至 24.98 萬,比老款車型最初的起售價低了整整 7 萬元,主力車型價格區間與自家 M5 基本一緻。伴随之而來的,是不斷刷新的銷量紀錄——上市兩個多月,累計訂單已突破 10 萬輛,11 月實際交付量也突破了 1.5 萬輛。
按照餘承東的樂觀估計,問界 M7 在 12 月的交付量将超過 2.3 萬輛,2024 年月銷量更是能穩定在 3 萬輛的水平!他最大的底氣,絕非來自問界 M7 的産品力,也不是來自華爲全家桶,而是那極具殺傷力的價格。
與理想 L7 相比,問界 M7 在車内空間和人機交互上略微吃虧,但在能效和智駕方面則優勢明顯,綜合産品力雖不能完全碾壓理想 L7,但起碼也是打得有來有往。在消費者眼中,這兩款車的關系就好比雅閣和凱美瑞,大家不相伯仲,在 7 萬元的差價面前,任何品牌教義都是浮雲,大家都會用腳投票。
當然了,用價格換取銷量,必然會遭到相應的反噬。
問界 M5 就是一個例子,這曾經是問界的拳頭産品,在新款 M7 上市後,銷量勢頭明顯變弱了。這顯然是一種棄車保帥的策略,理論上是十分不利于品牌向上發展的,但在刀刀見血的市場裏,降價不是什麽丢人的事,反而是能力的體現。
能降得起價,起碼證明這個企業有着較強成本控制能力,不至于被供應商牽着鼻子走,能通過體系的自我調節應對市場變化。當産品力相差不遠的情況下,誰能給出更實惠的售價,誰就是赢家,這是問界現階段能抓住市場機遇的關鍵。
接下來,問界将會進軍大型 SUV 領域,其旗艦車型 M9 将與理想 L9 這位大 Boss 展開正面對決。我們都很好奇,除了吆喝式營銷和大膽的 " 放價 ",問界還會拿出什麽競争手段呢?
( 本文僅爲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 DearAuto 立場。 )
———— END ————
法
律
顧
問
廣東格林律師事務所李國勇律師